建设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3186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总结报告.docx

《建设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总结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设总结报告.docx

建设总结报告

 

《环境科学》精品课程

建设总结报告

 

2009年4月

《环境科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一、课程简介

《环境科学》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和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是学习环境类其它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比较全面阐述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主要学习的内容有环境、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声学环境保护,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环境法以及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环境科学的框架有一定的认识,能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目前,该课程由三位高级职称的教师和一位讲师承担建设。

四位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多次荣获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四位教师都取得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职业资格上岗证。

陈士明教授、徐颂老师、陈秋燕老师同时取得国家人事部、环保总局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

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探索,该课程所有内容可在学校的BB教学平台上运行,可在多媒体课室上课,所有内容都制作成PPT文档,其中“水污染”这部分内容制成了单机版的多媒体课件,“大气污染防治”的部分内容制作成专题学习网站。

二、教学队伍

1、课程负责人

陈士明,男,1962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清洁生产行业专家(第一批)、国家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198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一直在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93年应邀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人与生物圈(MAB)合作生态计划(CERP),并赴德国海德堡大学沉积物研究所进修,2001年9月晋升为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年调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资环系任教,主讲《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清洁生产技术与审计》等专业课程。

主要科研成果:

主持航空基础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5项,参加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等3项,发表论文20余篇。

1998年获首批中国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证书。

(1)、参加国际合作生态研究课题“重金属污染及生态效应研究”1992~1995。

(2)、主持航空基础科学基金课题“清洁生产理论及航空工业推行清洁生产对策研究”,课题编号:

97J56011。

(3)、主持航空工业总公司计划局课题“航空工业系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保障措施研究”,1997,9~1998,12,该项目通过部级鉴定,并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部级管理成果二等奖。

(4)、主持航空工业总公司计划局课题“纯氧法处理工业有机废水及生活污水研究”。

(5)、参加航空基础科学基金课题“航空工业系统发展环保产业对策研究”,课题编号:

96J56011,该项目通过部级鉴定,并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基金科技二等奖。

(6)、参加航空工业总公司计划局课题“电镀清洁生产选择性研究”。

(7)、参加江西省科委重点科技项目“电镀工业清洁生产技术研究”。

(8)、主持江西省科技厅科技项目“农产品农药残留及农产品农残控制清洁生产体系研究”。

(9)主持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下达编号:

2006B70103001)“佛山市纺织行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与保障措施研究”。

(10)主持佛山市科技局项目“微絮凝变孔隙深层过滤处理废水研究”。

(11)主持佛山市禅城区环境保护局项目(2008年)“佛山市禅城区污染源普查”。

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取得实际效果。

本课程共有4位教师建设,教授1人,副教授(高工)2人,讲师1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3人,45岁以下2人。

师资培训有计划、措施,效果明显。

与2005年申报时相比,师资有3人增加为4人,徐颂教师由讲师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徐颂教师获广东省第四批“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008年徐颂教师获校级优秀党员。

师资队伍情况见表1。

表1《环境科学》课程建设师资情况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历

1

陈士明 

1962.12

教授

硕士

2

徐颂

1968.10

副教授

硕士

3

廖丽萍

1960.6

高工

大学

4

陈秋燕

1974.5

讲师

硕士

人员结构(4人)

学历结构

博士

硕士

学士

0

3

1

年龄结构

≥45

≤45

2

2

“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1人(徐颂)

校级优秀党员2人(陈士明、徐颂)

3、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教学思想较活跃,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受过部分教学表彰;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教改教研论文。

(1)教学成果

表2教学成果奖

序号

获奖人员

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等级和名称

1

徐颂、伍兆强、关共凑

全球环境问题专题学习网站

2006年获“第十届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优秀奖”

2

徐颂、伍兆强、关共凑

全球环境问题专题学习网站

2008年获广东省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三等优秀项目

(2)教研论文发表

表3教研论文发表一览表

序号

姓名

期刊名称

论文题目

1

徐颂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07.7)

案例教学法在《环境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

徐颂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07.4)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复习方法探讨

3

徐颂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06.2)

CAI课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探索

4

陈士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研究论文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06)

环境科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思考

5

徐颂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05.1)

《环境保护概论》校公选课教学实践研究

6

徐颂

上海环境科学(04.4)

“酸雨”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7

陈士明

重庆环境科学(04.2)

绿色大学与绿色教育体系的研究

8

徐颂

环建学院教学研究论文集(07)

职业资格考试融入地方本科专业教学的探讨

9

陈秋燕

环建学院教学研究论文集(07)

双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异同浅析

 

(3)教研立项

表4教师教研立项一览表

序号

项目负责人

项目名称

立项单位

启讫时间

1

徐颂

“全球环境问题专题学习”网站

广东省教育厅

2004-2006

2

徐颂

“全球环境问题专题学习”网站

佛山科技学院

2004-2005

3

徐颂

CAI课件制作__以水污染为例

佛山科技学院

2003-2004

4

徐颂

《环境科学》网络试验课程开发

佛山科技学院

2005-2006

5

徐颂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习题库建设

佛山科技学院

2007-2008

6

陈秋燕

《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研究

佛山科技学院

2006-2008

三、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的特点

①内容多,信息量大。

本课程共有十三章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第三章大气污染与防治;第四章水污染与防治;第五章土壤环境与土壤污染;第六章声学环境保护;第七章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第八章其它物理性污染及防治;第九章环境质量评价;第十章环境管理;第十章环境管理;第十一章环境经济学;第十二章环境法;第十三章环境标准。

②基础性。

《环境科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环境化学》、《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的学习。

因此,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必须走在其它课程的前面。

③综合性。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物理学、生态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医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所以,要有相关的知识才能把这门课上好。

④抽象性。

因环境科学的综合性,知识面较广,学生有些知识和理论既没有感性认识,又没有实践过,显得有些抽象。

比如水污染治理的工程措施,教材中全是图形,很难理解清楚。

(2)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课堂

徐颂老师善于把教改教研成果用在课堂上。

近年来,徐颂教师立项的教研课题有4项,每次教研项目的完成,他都会把教改教研成果用在课堂上,如“全球环境问题专题学习”网站建好后,分别在05环境工程、05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又如《环境科学》网络试验课程开发完成后,在2007年06资环的教学上,用上了建好的网络平台进行教学。

另外,科研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

通过科学研究,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教师将其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新知识、新技术引入课堂,注重知识更新。

通过教师的科研活动把科研的成果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使学内容更贴近实际,更符合时代精神。

比如陈士明、陈秋燕、徐颂老师通过做各种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可以把最新的环境标准、环境法规、环境政策、环境评估的方法在《环境科学》课程上传授给学生,弥补了教材内容的滞后性。

陈秋燕教师通过完成“惠大铁路一、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把其中的“噪声预测”的最新方法应用到04资环专业《环境科学》的第六章“声学环境保护”,学生听课的认真性极大提高,教师授课也得心应手。

(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的关系

《环境科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让学生对环境科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宏观上把握环境科学的知识体系,它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因此,讲授的内容只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涉及到具体的内容由其它专业课教师讲解,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的学习则更深入、更具体。

专业课内容与该课程内容在制订专业教学大纲时有明解的分工。

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1)教学方法上采用讲述法、案例教学、专题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业布置上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如布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北院)周围污染源调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北院)校内主要污染源的调查”和“我校学生不环保行为、事件的调查”、“佛山汾江河污染的原因、后果、措施及感想”等作业,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

(3)课外业余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机会,使学生及时了解到学科的最新动态,以及所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近三年来,三个专业共有180多位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

(4)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学术基金活动

2006年徐颂老师指导冯权识等10位学生撰写的“佛山市环境质量调查报告”获我校第七届挑战杯竞赛二等奖;2008年徐颂老师指导05资环梁小映等学生撰写的“环保洗车革命调查报告”获我校第八届挑战杯竞赛二等奖;徐颂老师于2007年指导2006级资环专业关伟昌等学生学术基金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从中受益很大。

3、实践教学

按教学大纲要求,本课程是各专业的基础课,没有实验课,但在教学的作业布置上设计了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已有一定的成效。

本课程采用如下实践活动:

(1)作业布置以实践性的内容为主

①对2006级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因该课程安排在北院,布置作业的内容是: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北院)周围污染源调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北院)校内主要污染源的调查”和“我校学生不环保行为、事件的调查”三个题目,学生对结合教学内容与身边相关的事情进行实地调查,表现的极大的兴趣,提交的作业质量较好。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完成作业,教师需适当地提出要求,这次作业的要求如下:

●五至六人组成一组;

●调查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调查时间、调查人员、污染源的名称、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污染源的位置(有平面图最好)、污染源的规模、调查后的感想;

●哪些行为、事件不环保的调查报告应列出:

具体的行为、具体的事件、采取的对策;

●调查时仔细并注意安全。

②对2006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布置作业的内容是: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本部)水资源浪费调查”和“佛山汾江河污染的原因、后果、措施及感想。

”并对上述调查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

本课程的四位教师每年都有一定的课题,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机会,使学生及时了解到学科的最新动态,以及所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具体来说参加的项目有:

2006年下半年,06级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有《环境科学导论》课程,廖丽萍老师正承担的佛山市环保局项目“佛山市创模公众满意度调查”,该班有50多位学生参加了该课题的调查工作。

2007年下半年,07级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有《环境科学》课程,陈士明教授正承担“佛陈大桥扩建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项目,当讲完“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后,组织了该班近40位学生参与该项目的公众参与调查和现场调查工作。

2008年上半年,07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和07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有《环境科学》课程,陈士明和徐颂教师承担了佛山市禅城区环保局的研究项目“禅城区污染源普查”,先后有82位学生参加了课题的调查工作和数据处理工作。

在四位老师承担的60个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课题中,先后有超过30位同学参与了课题的完成工作。

(3)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学术基金活动

2006年徐颂老师指导冯权识等10位学生撰写的“佛山市环境质量调查报告”获我校第七届挑战杯竞赛二等奖;2008年徐颂老师指导05资环梁小映等学生撰写的“环保洗车革命调查报告”获我校第八届挑战杯竞赛二等奖;徐颂老师于2007年指导2006级资环专业关伟昌等学生学术基金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从中受益很大。

四、教学条件

1、教材及相关资料

(1)教材使用

①使用林肇信等主编的《环境保护概论》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②参考教材:

左玉辉.《环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编写教辅材料

①徐颂、陈士明主编《环境科学导论习题集》,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3;

②徐颂主编,陈士明、陈秋燕参编,《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基础过关700题》.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2;

③徐颂主编,陈士明、陈秋燕参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基础过关770题》.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2;

④徐颂主编,陈士明、陈秋燕参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基础过关660题》.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2;

⑤徐颂参编,《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基础过关30题》(2万字).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2。

(3)教学用影视资料

近几年,已累积购买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影视资料VCD100张,录像49部,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并以此为基础,精选了5~8部影视资料加工后用于课堂教学,其余资料供学生免费借阅。

2、实践教学条件

按教学大纲要求,本课程是各专业的基础课,没有实验课。

3、网络教学环境

整个课程独立建好了网站并在学校BB教学平台上建好网络课程,能经常保持更新。

课程的网络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习题、参考文献等内容已上网并免费开放。

学校的BB教学平台运行可靠,使用效果好。

BB教学平台已在07级、08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开通了平台教学,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BB教学平台上教师登录账号:

0191,登录密码102700。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取了讲述法、案例教学、专题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简述如下: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互动活动更强、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等优点。

本课程始终把案例讲授的思想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在案例的具体应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引入新课前提供案例。

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给出与新课有关的案例,并设置几个问题请学生先讨论,然后由教师归纳分析案例并引出新课,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激情。

比如在讲“清洁生产”这部分内容前,先给出一个“棉制衬衫和化纤衬衫哪个对环境更好”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学生对这个案例非常有兴趣,课堂气氛十分热烈,讨论过后,老师再讲解清洁生产的概念、内涵、指标的选取等内容则更容易,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也更集中。

②讲授新知时,穿插应用案例。

通过案例传授新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牢记新知识的内涵。

比如在“环境管理”一章中对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等八项管理制度内容,结合一些违反这些制度的反面案例来剖析这些制度的具体内涵,比纯粹地把我国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内容叙述一遍更具有说服力,教学效果也更好。

具体做法是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提供案例,要求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用案例印证理论,有助于学生对理论产生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③通过案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适当的练习有利于巩固课堂讲授的重点和难点,而案例练习则是检验学生能否把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手段之一,是难度较大的一种练习,学生除了需掌握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有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对学生而言是一次全方位的锻炼。

学完“环境法”后,利用“案例分析”练习来检查学生的学习程度的好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这种练习方式一方面可以控制学习机械抄作业的现象,另一方面学生也比较喜欢做这类作业。

④多形式的案例有机结合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

案例表现的形式可以是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网页等,或者是上述几种形式的结合。

据笔者的经验,大部分学生最喜欢视频类的案例,因为这种形式的案例具有直观、形象、逼真等特点,较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但这类案例在播放前一方面要经过剪辑,时间不宜过长,另一方面在播放前要精心设计好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案例,否则学习效果会受到影响。

其次,图文并茂的案例学生也较喜欢,这类案例有较好的视觉效果,也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并不适用所有的教学内容,据《环境科学》的特点,经过认真筛选,选择《水污染防治》制作CAI并在课堂上使用,因为这章与生活联系紧密,难度较大,而且又是本课程的重点。

对这章选择了五大节共8课时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与教材既有相同的部分又有不同的部分。

“水污染防治”CAI课件的特点有:

①教学方式多样化。

克服了仅有“讲授”一种教学方法的模式,加入了声音、动画、视频、图片等要素,全面调动学生各方面学习的功能。

其中动画5个,图片150张,视频120分钟。

②克服了“讲授”一次性的缺点。

程序设计流畅,结构合理,交互性强,如果学生对哪一部分内容不熟悉,可以回到相应的部分重新再来,直到掌握为止。

③视角效果较好。

每一界面都经过精心设计,由专门的图像处理软件集合而成。

页面简洁、清楚,色彩塔配协当,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的声音和影片剪辑使学生身监其境。

其它素材也精心筛选。

④用户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简单,易于掌握。

导航功能强大,风格一致。

并充分得用超文本、超媒体结构组织教学信息,能够方便灵活地控制软件的进入、运行、暂停和退出。

⑤把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

水污染这部分内容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如水的自然循环、水污染的生物治理等,如果用讲授的方式,学生很难理解,通过制作动画和影片,简单明了、形象。

⑥容易修改。

利用目前是流行的课件制作工具Authorware6.0,修改极为方便,并可生成可执行的文件,在Windows95以上的平台上都可运行。

(3)专题教学法

因教学课时有限,教学内容的深度很难在课堂上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开设专题学习网和网络平台的形式可以达到上述目的,也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据《环境科学》的特点,选择了《大气污染防治》中的“酸雨”制作了专题学习网站,教师在课堂上仅对“酸雨”的基本内容进行讲解,其余的内容让学生课后通过网站进行自学,并通过小测验的方式验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专题学习网站的本质是一种基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系统,它通过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向学习者提供协作学习交流工具和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让学习者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资料,应用知识和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

“酸雨”专题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图所示:

图1“酸雨”专题学习网站的系统框架结构

该网站在校园局域网运行了1年之后,结合环境科学的相关课程,我们对网站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评测。

评测的方法采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分析统计得出:

“酸雨”专题学习网站的技术性得分率为92%,内容性得分率79%,学习性得分率83.7%;总得分率85%。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网站各部分设计都比较合理,总体上令学习者满意。

但是从上述统计可知,在学习内容的提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应该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给学习者。

(4)网络教学法

网络教学法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学生课后学习的良好场所。

整个课程在学校BB教学平台上建好网络课程,能经常保持更新。

课程的网络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习题、参考文献等内容已上网并免费开放。

BB教学平台已在07级、08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开通了平台教学,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2、教学手段

本课程能充分、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实效。

本课程所有内容可在多媒体课室上课,所有内容都制作成PPT文档,“水污染防治”这部分内容制成了单机版的多媒体课件,“大气污染防治”的部分内容制作成专题学习网站。

徐颂等制作的“全球环境问题专题学习网站”2006年获“第十届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优秀奖”,2008年获广东省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三等优秀项目。

六、教学效果

1、同行评价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建学院的魏兴琥教授对该课程的建设进行了评价,评价意见见附件。

2、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方式主要以学校的评教系统进行评价,近三年来,四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都在良好以下,平均分数都在80分上,其中,陈秋燕老师获得2007——2008学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廖丽萍老师多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

3、录像资料

徐颂教师主讲的“水污染防治”和陈秋燕老师主讲的“环境管理”(双语教学)内容已有录像。

七、课程特色

1、教师队伍都是“双师型”。

四位任课教师中有三位教师取得了国家人事部门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使教学能与实践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更贴进现实,教学效果将会提高。

2、教师队伍科研能力较强,科研促教学效果明显。

从2005年到2008年,陈士明教授到校科研经费达60余万元,陈秋燕老师到校科研经费达50余万元,徐颂老师到校科研经费达20余万元,廖丽萍老师到校科研经费达30余万元。

强大的科研能力一方面促进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高,另一方面对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本课程是跨专业课程,分别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环境工程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