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3268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

设计者:

青田县油竹实验小学:

陈勇

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

2、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玻璃杯、水、空气、纸片、布片、铝片等能不能吸铁

3、体会随着条件的变化,磁铁隔物吸铁的本领是如何变化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故事激趣,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

2、通过孩子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不能吸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知道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教学难点:

经历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具有磁性的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孩子准备:

一块条形磁铁、一盒回形针、一个铁钩、一根铁钉、一个铝片、一颗玻璃珠、一个木块、一颗钢珠、一块布、一个橡皮擦、一支铅笔芯、一支钢笔、一把塑料尺、分别包装好的10、30、50张的纸包各一个、实验记录单两张

教师准备:

一块条形磁铁、一个信封、一个铁钩、一盒回形针、一个铝片、一块布、两个玻璃杯、半杯清水、一根大铁钉、一枚五角硬币、一枚五角硬币、一枚一元硬币、分别包装好的10、30、50张的纸包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孩子探究欲望

师:

昨天晚上,老师突然做了个梦,梦见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又被妖怪给抓住了,这妖怪也怪,不为吃唐僧肉,也不为其他,就听说这孙猴子聪明过人,有点不服气,于是想出一个什么关让他去闯,说是过得了这关就放他师傅。

后来,孙悟空走进那里一看,只见那里有一块磁铁,按照要求,必须一次性把应该吸起的东西吸起来,那才算过了关。

这下他可犯难了,这是高科技东西,他没见识过,要是没蒙对那就惨了,为了救出他师傅,他听说我们班的孩子挺能干的,想叫你们帮帮忙,行吗?

生:

(兴趣浓厚地说)行!

(设计意图:

根据三年级孩子对故事的浓厚兴趣方面的特点,所以我用一个孩子们都司空见惯的神话故事开始这一课堂,能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1、认识材料

师:

老师已经把那里摆放的东西给大家带来了,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妖怪都给老孙准备了哪些材料呢?

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

(孩子们分为小组认真看材料,当结束音乐响起,请孩子介绍各种认识的材料,师相机将材料名称板书于黑板最右边。

对于铝片的称呼可能不准确,教师可出示铝片纠正)

2、对材料进行猜测

师:

现在你们来帮他拿拿主意,究竟哪些的东西能被磁铁吸起来?

(让孩子们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猜测)

生:

我们这组通过讨论觉得铁钩、铁钉、钢笔、铝片、回形针、钢珠能被磁铁吸引。

生:

我们这组认为铁钩、钢笔、铝片、铁钉能被磁铁吸引。

生:

我们这组认为铁钩、铁钉、回形针能被磁铁吸引。

师:

可是,你们肯定吗?

要是把老孙给害了的话,他可不是好惹的哦,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我们还有什么办法?

生:

可以用磁铁来试试。

生:

可以做实验。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孩子们猜测,再接着用实验来证明,符合探索科学的过程。

通过猜测到实验的过程,可以纠正孩子以前不清晰的认识,让探究活动更有意义。

3、实验验证

师:

好,我们就来做实验验证一下。

那么,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吸引那些物体呢?

生:

把那些物体一个个放到磁铁上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生:

用磁铁在那些物体上扫一圈,看有哪些物体被吸引。

生:

我觉得可以用磁铁一个一个地去试。

(设计意图:

通过提前讨论用什么办法来吸引物体,可以给孩子更大的想象空间,为其他孩子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方法来,也为他们接下来的动手去做找准了方向,使他们的实验更顺利进行。

师:

恩,大家都说得都有道理,那现在小组长分配好你们那组的记录员和实验员,注意:

(1)拿各种材料时小心伤手,

(2)磁铁要轻拿轻放,小心摔坏,(3)使用过的材料请放回盒子,别弄丢了,(4)记录员做好记录,不认识的字看黑板。

好,那现在就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来做实验吧。

老师给你们六分钟时间。

(记时音乐响起)

(各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名称

(设计意图:

突出能被吸引的物体名称,看起来就更直观、明了,为孩子能迅速得出“磁性”的结论来理清了方向。

4、结束音乐响起,学生把器材交给组长保管,并停止实验,将闯关秘籍带上台进行交流汇报。

生:

我们这组通过实验知道了铁钉、铁钩、回形针、钢笔、钢珠能被磁铁吸引。

(生边叙述,师边在相应的材料名称后划横线)

师:

这里的钢笔是整个都能被吸引住吗?

生:

不是,只有笔帽那里能被吸引,其他部位都不能被吸引。

师:

这说明这支钢笔是用一种材料制作而成的吗?

生:

不是,应该是用几种材料制造成的。

师:

生活中像这支钢笔这样用几种以上的材料制造成的物体还有很多,它们有的部位能被磁铁吸引,有的则不能。

(设计意图:

生活中的很多物体并不是由单一的材料制作成的,设计钢笔的研究,就是为了让孩子有这样一个清晰的意识:

生活中有的物体的某些部份是铁制的,能被磁铁吸引,但有的部份就不能被吸引。

师:

老师想问一问,你们的实验结果和你们曾经的猜测一致吗?

生:

有些不一样,曾经我们这组认为铝片能被磁铁吸引,结果证实它是不能被吸引的。

师:

不错,认识真深刻。

生|我们这组实验后发现铁钉、铁钩、回形针、钢珠、钢笔能被磁铁吸引,和我们曾经的猜测一致。

生:

我们这组实验的结果是:

铁钉、铁钩、回形针、钢珠能被磁铁吸引,曾经我们以为钢笔能被吸引,结果发现它不能被吸引。

(师在钢笔名称后打问号)

5、实验总结

师:

大家总结得都非常棒,那大家能告诉老师能被磁铁吸引的这些物体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生(齐声说)都是由铁制作成的。

师:

大家真会发现,那刚才为什么有的小组说钢笔能被磁铁吸引,有的小组却说不能呢?

生:

那是因为我们手里的钢笔并不是一样的,有的钢笔是由铁制作的,有的就不是,你看我们这组的钢笔就是塑料做成的。

师:

真能干,掌声送给他。

师:

所以,从实验中我们发现磁铁能吸引什么?

生:

能吸引带铁的物体。

师:

科学家们和我们一样,也发现了磁铁能吸引铁,他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师板书)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三、学习磁铁隔物的特点

师:

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磁铁具有磁性,能吸引铁制的物体。

老师会把这秘籍尽快交给老孙的。

可孙悟空拿到秘籍后,一不小心,磁铁就把信封给吸起来了,这下他就对磁铁来了兴趣,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个纸做的信封也能被磁铁提起来呢?

(设计意图:

让故事贯穿全课,再设计一问题吸引孩子的好奇心,为学习磁铁隔物的特点打下基础。

生:

因为信封里面有铁制品。

师:

老师来看看,哦,原来啊,我交给他的秘籍里不小心放进去一块铁钩。

师:

看来磁铁不用直接碰到铁,隔着纸也能吸铁。

下面老师做三个实验,请大家来说一说,磁铁分别隔着什么在吸铁。

(先让孩子分别猜测,师再示范,并边示范边讲解)

演示实验一:

把一枚铁钉放入透明玻璃杯中,用磁铁从杯底外部靠近铁钉,并将磁铁贴着玻璃杯移动至杯壁中部,看铁钉的变化。

演示实验二:

用磁铁从杯口接近杯底的铁钉,但不接触,看铁钉的变化。

演示实验三:

杯中倒入半杯水,然后放入铁钉,将磁铁伸入水中并慢慢靠近铁钉,但不接触铁钉,看其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的三个演示实验,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磁铁究竟隔着什么在吸引铁?

它能隔着怎样的物体就能吸引铁?

让孩子的思考更深入。

师:

磁铁分别隔着什么在吸引铁呢?

生:

磁铁分别隔着玻璃杯、空气、水在吸引铁。

师:

大家发现得真不错。

师:

后来,好奇的孙悟空又有问题了,那磁铁隔着这三样物体——(展示)纸片、书本和铝片也能吸铁吗?

谁上来试一试?

把你看到的现象告诉大家。

(分别请三个孩子上讲台来试)

(设计意图:

经过刚才教师的演示,接着再让孩子上来演示,能充分调动起他们探索的欲望来,也为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引铁”这个结论做好了准备,学生总结自己的发现就更容易了。

师:

我们把刚才那些玻璃杯、空气、水、纸片、书本和铝片给他们一个统一的称呼,就叫他们为物体吧,那现在我们可以说磁铁隔着什么也能够吸铁?

生: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引铁。

(师板书)

师:

很好,谁再来重复一遍?

大家一起大声地告诉给孙猴子一遍。

师小结:

刚才的实验不仅告诉了我们关于磁铁的科学概念,也让我们看到了磁铁隔着数量不同的纸片吸铁的不同现象。

那孙悟空这时兴致又来了,他想问,磁铁随着隔开纸片的增加,它隔物吸铁的本领是如何变化的呢?

我们再耐心满足一下他的好奇心怎么样?

生:

好。

四、探索磁铁隔着物体的厚薄不同,对磁力有无影响。

1、出示:

磁铁隔着纸片吸回形针的实验记录

隔开的纸片张数

10

30

50

最多能吸引的个数

 

 

 

我们的发现

师:

看见这张记录单了吗?

看着这张记录表,你觉得做这样的实验需要什么器材?

我们有吗?

生:

需要纸、回形针、磁铁,我们小组已经找到了。

师:

很好,那接下来实验的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

我觉得应该先隔着10张纸来试,接着再用30、50张的纸来试。

(师板书:

10 30 50作为副板书,也是为记录实验结果画好分析数据的表格)

2、师:

那现在看老师怎样来实验的,大家把眼睛要睁得圆圆的哦。

(师示范:

回形针放桌上,用相应张数的纸盖在上面,左手轻轻拿着纸包但并不离开回形针,右手把磁铁竖立起来接近纸张,并随着纸张轻轻移动,把吸引到的回形针放一边,让规定的成员数一数并填写在记录表上,接着来进行第二组、第三组的实验。

)看明白了吗?

我们现在就开始去实验吧。

老师给大家10分钟时间。

(开始音乐响起)

(设计意图:

条形磁铁的两极磁力最强,把它竖着来吸引回形针效果更明显,介于孩子们还没学到这点知识,所以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演示和提醒,让他们的实验过程更顺利,同时也为下一节课内容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孩子自主探究,教师发实验记录单,并适时指导)

3、(结束音乐响)完成操作,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板书出几组孩子实验得出的数据)

4、、汇报后进行对比

师:

从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

随着纸张的增多,磁铁能吸引的回形针的个数就越少。

生:

我觉得还应该有个前提,如果换一个大的磁铁,那结果就不一样了,他那个结论应该是相对与同一个磁铁而言的。

师:

看来你是认真思考问题了的,那你可以把他那句话改改吗?

生:

可以,应该是:

在磁铁不变的情况下,隔开的纸片越多,能吸引回形针的个数就越少。

师:

真能干,那如果纸片再增加,会怎样?

生:

会吸不起来一个回形针了。

五、课堂小结和延伸

师:

孩子们,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得到了关于磁铁的三个重要结论,是哪两个?

我们把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再来大声地告诉给老孙一遍。

(生齐读)

师:

学了知识,老师就想考考大家。

我口袋里有外表均为黄色的5角硬币,你们说他们能被磁铁吸引吗?

那这一枚五角硬币和一枚一块钱的硬币呢?

(生开始自由猜测后,由师示范得出结果)

师:

为什么看起来一样的硬币却有不同的结果,看似不同材料做成的硬币却同样能被磁铁吸引呢?

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到课后去思考吧。

同学们可以请教别人,可以查阅资料,如果有了答案,可以告诉老师。

回答得精彩的,老师会把你们的答案发布到网上去,到时,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你的大名了。

这会啊,我们的大师兄孙悟空可来不及和大家讨论了,他要急着去救出他的师傅了。

我们祝他一路顺风!

好吗?

(设计意图:

介于硬币的版本不一样、面值不一样,可能它们所使用的材料也不一样,所以次靠近它们时会有不同的结果。

这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来讲较难,把它作为课外的作业,再加上激励性的语言,很自然地把探究活动引到了课外。

生:

好。

板书设计:

磁铁的磁性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引铁

1、

隔开的纸片张数

10

30

50

最多能吸引的个数

 

 

 

我们的发现

教学反思: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磁铁有磁性》是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的第二课,首先我用一个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从猜测到验证这个流程中得出“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的结论。

接着,通过教师、孩子的演示实验中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引铁”的结论;最后的拓展中,让孩子们在隔着张数不同纸时检验磁力的大小是否有变化,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磁铁的磁性。

纵观这堂课的教学,让人有喜也有忧,为能更好地惩前毖后,现反思如下:

1、利用童话故事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吸引了孩子注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调查显示,中年级的孩子对故事特别是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所以在这课的教学中,我想到了用孙悟空救师傅的故事让孩子们帮他的忙,这样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中也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

当听到他们一个个洪亮地回答老师愿意帮助孙悟空时,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

2、善用材料,促进探究的有效进行。

教学中的三个实验活动利用同一组材料进行研究。

使课堂环节紧凑,科学材料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材料的频繁更换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整堂课我十分注重用材料来调控课堂节奏,这样也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开放性和良好的纪律之间的矛盾。

另外,我所选择的材料全来自孩子们的生活,只有对铝片的认识个别孩子有些模糊,教学中我注意了出示这类材料让他们正确认识。

因为对于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孩子心中已有了一些模糊的概念,为了避免他们失去实验的热情,我选择了钢笔、铝片、回形针等来让他们得出不一样的答案来,从而为接下来的实验调动了积极性。

在介绍材料的同时,我把材料名称板书在旁边,既为了总结出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也是考虑到有的孩子可能不会写有些字,所以,板书也给他们提供了方便,

3、表格的设计科学化。

教学中,我给孩子设计了两个要填写的表格:

一个是“闯关秘籍”,一个是“磁铁隔着纸片吸引回形针的实验记录”。

其中第一个表格在名称有所变化,吸引了孩子的兴趣,在内容上,我没有照搬教科书上那样,让孩子找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而只是让孩子找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来,既抓住了学习的重点,也为得出“磁性”这个结论来找到了捷径。

另外,黑板上我也设计了一个表格,内容上和孩子的第二个表格一样,但是,在总结数据上,我多出了三组数据来,这样就能让孩子的实验结果更准确,让他们能更直观地发现问题来。

4、课堂延伸的设计较成功。

在备这堂课时,我一度想把不同颜色、不同面值的硬币让孩子去吸引,可考虑到他们对硬币材料不怎么熟悉,如果再给他们解释“镍”是什么,既浪费时间,说不定他们还是模糊不清,而且这对得出“磁性”这一结论没什么帮助。

所以,我考虑到硬币材料的复杂性,就把它作为孩子们课后探究的作业了。

接着,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用一个激励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新探求欲望,为后续的研究埋下伏笔,将探究活动引向课外。

5、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很多想不周全之处,如在指导孩子做第一个实验的时候,我先把磁铁和记录单发给他们后,才去讲实验的注意事项,结果,孩子们早被面前的材料所吸引了,对于我的注意事项根本就没怎么听进去,虽然,我进行了纪律的干预,可收效不大。

另外,在让孩子们做第三个实验的时候,有的小组并没有在记录单上准确地反映出随着纸张的数量的增加,磁铁吸引回形针的个数会减少的结论来,他们的数据是乱的,没规律。

当时,我就只顾着去指导孩子们实验的方法和得出一个正确的结果来了,没在意是否所有的小组都成功。

后来,下课后就有孩子来问我他们的结论怎么没对……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堂上及时发现问题,并帮他们解决问题的话,就真正体现了探究的意义来了。

在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里有一句名言:

我听见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而我做了,我就理解了。

学生只有亲历探究,才能得到最真的体验。

我知道在我的教学中一定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但是,我会在无数的经验中让我的的科学课堂成为理性思维与激情飞扬交相辉映的科学课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