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生物高考必考题301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3319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生物高考必考题30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年生物高考必考题30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年生物高考必考题30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年生物高考必考题30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年生物高考必考题30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历年生物高考必考题30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历年生物高考必考题30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历年生物高考必考题30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历年生物高考必考题30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历年生物高考必考题30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历年生物高考必考题301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历年生物高考必考题301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生物高考必考题3010.docx

《历年生物高考必考题30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生物高考必考题3010.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年生物高考必考题3010.docx

历年生物高考必考题3010

历年生物高考必考题

单选题(共5道)

1、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三个,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①蝇的白眼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④人类的色盲⑤玉米的高茎皱形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2、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三个,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①蝇的白眼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④人类的色盲⑤玉米的高茎皱形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4、下图表示受到寒冷刺激时,人体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段表示静息电位,此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较大

Bb点时下丘脑细胞正好无电位差,但Na+仍在内流

CA物质很有可能是甲状腺激素

D接受A物质后,下丘脑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代谢速率不变

5、经标定安装于放大倍数为16×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在低倍视野中每小格的长度为6.71微米,换成高倍镜观察后,出现的变化是()

A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不变

B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多

C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小于6.71微米

D被测细胞所占的格数变少

简答题(共5道)

6、请从39-40题中任选一题作答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开展了研究,操作如下:

1月4日下午选取1、2、3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莲花菜0.6kg,再分别倒入等量煮沸并冷却的10%的盐水,将坛密封,置于同一环境中。

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后来定时测定,结果如下图。

(1)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其原理是:

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实验中,盐水加热煮沸是为了________;冷却之后再使用是为了保证________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3)在腌制过程中,坛中溶液量会增加,原因是________。

(4)图中数据表明,泡菜在腌制的第________天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腌制到第________天以后再食用可以较好地避免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实验中三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6)为了让实验数据更好地表明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对该实验所获得的3组数据应进行怎样的处理才更合理?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优良畜群繁育、疾病征服等方面,展现出诱人的前景。

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解决了人类生存的关键问题(粮食问题),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1)植物细胞工程最基本的技术是________植物组织培养________,它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________。

(2)台湾蝴蝶兰、漳州的香蕉等植物的生产都可通过微型繁殖技术来提供试管苗,其优点是不仅可以________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________,还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无病毒种苗的大量繁殖。

(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关键是获取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或去壁)和________诱导原生质体融合________。

 

7、请从39-40题中任选一题作答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开展了研究,操作如下:

1月4日下午选取1、2、3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莲花菜0.6kg,再分别倒入等量煮沸并冷却的10%的盐水,将坛密封,置于同一环境中。

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后来定时测定,结果如下图。

(1)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其原理是:

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实验中,盐水加热煮沸是为了________;冷却之后再使用是为了保证________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3)在腌制过程中,坛中溶液量会增加,原因是________。

(4)图中数据表明,泡菜在腌制的第________天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腌制到第________天以后再食用可以较好地避免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实验中三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6)为了让实验数据更好地表明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对该实验所获得的3组数据应进行怎样的处理才更合理?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优良畜群繁育、疾病征服等方面,展现出诱人的前景。

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解决了人类生存的关键问题(粮食问题),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1)植物细胞工程最基本的技术是________植物组织培养________,它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________。

(2)台湾蝴蝶兰、漳州的香蕉等植物的生产都可通过微型繁殖技术来提供试管苗,其优点是不仅可以________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________,还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无病毒种苗的大量繁殖。

(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关键是获取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或去壁)和________诱导原生质体融合________。

 

8、某人工鱼塘的主要食物链由浮游植物→A鱼→B鱼构成。

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能量单位:

百万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人工鱼塘与自然湿地相比,其营养结构更()、抵抗力稳定性更()。

(2)研究能量流动时,需估算种群密度。

调查鱼塘浮游植物的种群密度,()和采集时,要考虑定量和定点等因素。

(3)表格中的数据显示,按20%的能量传递效率来算,要维持A鱼的正常生长,还需添加()百万

;若不添加B鱼的饲料,鱼塘中的B鱼将会至少减少到现有量的()%。

(4)鱼的摄入量均大于其同化能量,原因是()。

(5)承包人一次性将鱼全部捕捞后不再管理鱼塘,任由杂草杂鱼生长,导致弃包塘里的水草种类和数量都增多,若干年后,原来的鱼塘完全成为一个自然湿地。

可以预见的是:

变为自然湿地的过程中,鱼的总量将比人工鱼塘时有所(),植物的优势种群()(是/否)发生改变,该演替过程可作为“共同进化”的证据。

 

9、

图中A表示___,生物成分E表示____。

生物成分F表示____,__表示初级消费者。

 

10、(8分)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

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____(填序号)。

①酒精灯②培养皿③显微镜④无菌水

(2)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____。

(3)向试管内分装含琼脂的培养基时,若试管口粘附有培养基,需要用酒精棉球擦净的原因是____。

(4)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上图)。

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____有关。

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填图中序号)。

(5)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发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下图,推测菌株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理是____。

 

填空题(共5道)

11、斑马鱼的酶D由17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编码。

具体纯合突变基因(dd)的斑马鱼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

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上,带有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

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

用个体M和N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1)在上述转基因实验中,将G基因与质粒重组,需要的两类酶是和。

将重组质粒显微注射到斑马鱼中,整合到染色体上的G基因后,使胚胎发出绿色荧光。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推测a.代M的基因型是(选填选项前的符号)a.DDGGb.DFGgc.DdGGd.DdGg(3)杂交后,出现·绿荧光(基友红色又有绿色荧光)胚胎的原因是亲代(填“M”或“N”)的初级精(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发生了交换,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组。

通过记录子代中红·绿荧光胚胎数量与胚胎总数,可计算得到该亲本产生的重组配子占其全部配子的比例,算式为

12、斑马鱼的酶D由17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编码。

具体纯合突变基因(dd)的斑马鱼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

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上,带有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

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

用个体M和N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1)在上述转基因实验中,将G基因与质粒重组,需要的两类酶是和。

将重组质粒显微注射到斑马鱼中,整合到染色体上的G基因后,使胚胎发出绿色荧光。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推测a.代M的基因型是(选填选项前的符号)a.DDGGb.DFGgc.DdGGd.DdGg(3)杂交后,出现·绿荧光(基友红色又有绿色荧光)胚胎的原因是亲代(填“M”或“N”)的初级精(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发生了交换,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组。

通过记录子代中红·绿荧光胚胎数量与胚胎总数,可计算得到该亲本产生的重组配子占其全部配子的比例,算式为

13、已知甲种农作物因受到乙种昆虫危害而减产,乙种昆虫食用某种原核生物分泌的丙种蛋白质后死亡。

因此,可将丙种蛋白质基因转入到甲种农作物体内,使甲种农作物获得抗乙种昆虫危害的能力。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获得丙种蛋白质的基因,在已知丙种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推测出丙种蛋白质的序列,据此可利用方法合成目的基因。

获得丙种蛋白质的基因还可用、方法。

(2)在利用上述丙种蛋白质基因和质粒载体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中,常需使用酶和酶。

(3)将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与甲种农作物的愈伤组织共培养,筛选出含有丙种蛋白质的愈伤组织,由该愈伤组织培养成的再生植株可抵抗的危害。

(4)若用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直接感染甲种农作物植株叶片伤口,则该植株的种子(填“含有”或“不含”)丙种蛋白质基因。

14、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据图回答:

(1)A→B必需的工具酶有。

(2)在基因工程中,B表示。

(3)B→C为转基因绵羊的培育过程,其中④用到生物技术主要有。

(4)若使用棉花的体细胞为受体细胞,⑤表示的生物技术是。

请简述利用棉花受体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抗虫棉幼苗的过程:

(5)要确定目的基因(抗虫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检测的方法是。

目的基因(抗虫基因)是否能稳定遗传并表达,在个体水平上通过进行检测和鉴定。

(6)转基因工程改良动植物的品种,最突出的优点是。

15、下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质的变化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五种有机物质最可能含有S元素的是。

(2)若在6-11月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组织提取液,并用斐林试剂检测,月的苹果提取液砖红色最深,说明该月还原糖含量最高。

(3)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抗冻性增。

(4)苹果成熟过程中,(激素)会逐渐增多,并由合成纤维素酶,作用于,使其果肉日益松软。

-------------------------------------

1-答案:

C

2-答案:

C

3-答案:

C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4-答案:

B

略。

5-答案:

C

-------------------------------------

1-答案:

39.

(1)比色法玫瑰红色染料

(2)杀灭杂菌乳酸菌(3)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渗透失水(4)814(5)各坛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存在差异(或其他合理答案)(6)先求平均值,再绘制一条曲线(将三个坛中每次测定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分别记录,求出平均值,然后以日期为横坐标,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为纵坐标画出一条曲线)40.

(1)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3)诱导原生质体融合(4)使所得犊牛的遗传物质基本上全部来自优质供体奶牛(5)核移植、胚胎分割、早期胚胎培养(6)①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改造基因即改造了蛋白质②改造的基因可以遗传,直接改造的蛋白质不能遗传③目前对大多数蛋白质复杂的高级结构还不清楚,所以改造基因比直接改造蛋白质容易

暂无

2-答案:

39.

(1)比色法玫瑰红色染料

(2)杀灭杂菌乳酸菌(3)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渗透失水(4)814(5)各坛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存在差异(或其他合理答案)(6)先求平均值,再绘制一条曲线(将三个坛中每次测定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分别记录,求出平均值,然后以日期为横坐标,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为纵坐标画出一条曲线)40.

(1)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3)诱导原生质体融合(4)使所得犊牛的遗传物质基本上全部来自优质供体奶牛(5)核移植、胚胎分割、早期胚胎培养(6)①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改造基因即改造了蛋白质②改造的基因可以遗传,直接改造的蛋白质不能遗传③目前对大多数蛋白质复杂的高级结构还不清楚,所以改造基因比直接改造蛋白质容易

暂无

3-答案:

(1)简单;低

(2)取样(3)3000;62.5(4)摄入的食物中的一部分未被同化,以粪的形式排出(5)减少;是

暂无

4-答案:

(1)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

(2)大气中CO2库生产者分解者C试题解析: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

(2)分析图形可知,图中A是大气中CO2库,E与A之间为双向箭头,说明E是生产者;C以E为食是初级消费者,B是次级消费者,D是三级消费者;各种生物的能量均流向F,且F能将生物群落的有机碳分解为CO2释放到大气中,所以F是分解者。

暂无

5-答案:

(1)③

(2)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3)避免培养基污染棉塞(4)量与活性①(5)J4发酵过程会产热和产酸,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

暂无

-------------------------------------

1-答案:

答案: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受精卵表达

(2)bb、d(3)N非姐妹染色单体4*红·绿荧光胚胎数量/胚胎总数

(1)将目的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与质粒结合,首先需要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然后用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与质粒,使之形成重组质粒。

将重组质粒导入斑马鱼的受精卵中,整合到斑马鱼染色体上的目的基因G在斑马鱼胚胎细胞中表达会产生绿色荧光蛋白,使胚胎出现绿色荧光。

(2)由于M和N的后代中出现了红·绿荧光(ddG_)个体,且绿色荧光个体N的基因型为DdGg,故无荧光个体M一定含有d基因,不含有G基因,故M基因型一定为Ddgg。

根据M(Ddgg)与N(DdGg)交配产生的只发出绿色荧光的胚胎一定含有G,故基因型包括DDGg、DdGg。

(3)M基因型为Ddgg,N基因型为DdGg,由于子代出现了红·绿荧光个体,且说明d基因与G基因整合在同一条染色体,故该胚胎产生的原因是亲本N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d和G基因同时整合在同一条17号染色体上。

2-答案:

答案: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受精卵表达

(2)bb、d(3)N非姐妹染色单体4*红·绿荧光胚胎数量/胚胎总数

(1)将目的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与质粒结合,首先需要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然后用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与质粒,使之形成重组质粒。

将重组质粒导入斑马鱼的受精卵中,整合到斑马鱼染色体上的目的基因G在斑马鱼胚胎细胞中表达会产生绿色荧光蛋白,使胚胎出现绿色荧光。

(2)由于M和N的后代中出现了红·绿荧光(ddG_)个体,且绿色荧光个体N的基因型为DdGg,故无荧光个体M一定含有d基因,不含有G基因,故M基因型一定为Ddgg。

根据M(Ddgg)与N(DdGg)交配产生的只发出绿色荧光的胚胎一定含有G,故基因型包括DDGg、DdGg。

(3)M基因型为Ddgg,N基因型为DdGg,由于子代出现了红·绿荧光个体,且说明d基因与G基因整合在同一条染色体,故该胚胎产生的原因是亲本N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d和G基因同时整合在同一条17号染色体上。

3-答案:

答案:

(1)基因 化学 基因文库 PCR

(2)限制DNA连接(3)乙种昆虫(4)不含(1分)

4-答案:

(1)限制酶、DNA连接酶

(2)重组DNA(或基因表达载体)(3)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4)植物组织培养;棉花体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诱导其再分化生成胚状体或丛芽,进而发育成完整的植物幼苗。

(用文字箭线图也可以)文字箭线图如下:

或者:

(5)DNA分子杂交技术;做抗虫接种实验;(6)根据人的需求定向改变动植物的性状

5-答案:

(1)酶

(2)十(3)淀粉;大;强(4)乙烯;核糖体;细胞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