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3404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1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docx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含答案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4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空心菜是您喜欢吃的蔬菜之一,刚炒熟的空心菜嫩、绿、清香多汁,令您垂涎欲滴。

而端上桌一两分钟颜色就逐渐变黑,这可能是与空气中的()有关。

A.氮气B.稀有气体C.氧气D.二氧化碳

2.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

A.此实验中,可以看到红磷剧烈燃烧,并产生大量的白烟

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

3.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4.科学家们研制了人造空气来供航天员呼吸。

这种人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约占70%,氧气的含量约占20%以上,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非常接近空气的比例。

飞船能根据仪器实时检测各种气体的含量并自动调节各种气体成分,同时将有毒的气体过滤掉,始终保证飞船内的空气适合航天员呼吸。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虽然很少,但是在自然界中是必不可少的

B.在航天飞船上,应把空气中其他成分都分离出去,只留下氧气,这样会更有益于航天员的呼吸

C.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不变的,不随地域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D.空气中的氮气对人类呼吸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人造空气中可以没有这种气体

5.如图所示是小萍同学做的木炭在装满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实验,集气瓶底部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她看到木炭点燃后发红光,同时也看到了紫色石蕊试剂变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实验可以看出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B.通过实验现象发出红光我们就知道集气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紫色石蕊变红能说明集气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D.实验结束时,集气瓶总质量保持不变,瓶内气体分子数也保持不变

6.如图是小晨同学整理的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部分笔记,她归纳了以下四点,其中不合理的是()

A.都体现了氧气具有氧化性

B.生成物都是氧化物,各反应物在空气中也能发生各自同样的反应

C.在集气瓶中做这些实验时都要在集气瓶中加些水,其中水起的作用有相同也有不同

D.每个反应都有明显的现象

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可以从这种自然资源中获取多种有用的气体。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最先发现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并且他测出了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B.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氮气和氧气,工业上制取氧气和氮气时利用氮气和氧气的熔点不同,将它们从空气中逐次分离出来,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C.氮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约是78%,氮气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可以用作保护气,氮气不支持燃烧,所以也常用氮气做灭火剂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可以用来制作各种用途的电光源,其中氦气还可以用于医疗麻醉

8.1773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氧气,曲颈瓶中装有硝酸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将其置于火炉上加热,产生的氧气用动物膀胱收集。

该实验装置若改为下图的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

A.

B.

C.

D.

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都生成了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下列对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质量分数计,空气中含氧气约21%,含氮气约78%

B.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C.空气的成分是相对稳定的,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D.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所以浓度越高越好,其他成分含量高低无关紧要

11.近日,网上一条名为“沸腾可乐”的帖子称“可乐和曼妥思薄荷糖同时服用可致命”。

这让平时吃惯了这两种东西的人们着实吓出了一身冷汗。

小柯为验证这件事,把2颗曼妥思薄荷糖放入一瓶可乐中,马上出现了喷涌现象,但两者同时食用后,身体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感觉。

小柯百思不得其解,最终查阅资料得知此喷涌现象属正常反应,主要是曼妥思薄荷糖表面含有阿拉伯胶,它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却能加快可乐等碳酸饮料分解,使之瞬间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出现喷涌现象。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阿拉伯胶在反应中相当于催化剂

B.喷涌而出的二氧化碳是一种氧化物

C.喷涌现象发生时,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D.把曼妥思薄荷糖放入雪碧中不能形成喷涌现象

12.小滨同学采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B.反应速率不变

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D.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13.要将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燃烧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

A.木炭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14.“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以及少量CO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造空气”的氮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B.可以利用红磷与O2反应,测定空气中O2含量

C.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属于氧化反应D.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5.如图是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图示并结合有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比等质量的液态空气体积大的原因是空气中分子体积比液态空气中相应的分子体积大

B.液态空气和空气中各分子都在不断运动且运动速度相同

C.工业上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分离得到氧气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微观实质是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而原子种类不发生改变

16.a和b为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已知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为氯酸钾。

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是

A.

B.

C.

D.

17.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8.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

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9.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  )

A.看集气瓶周围是否有气泡冒出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20.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时,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远远大于原空气体积的

请你推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实验前没有夹紧弹簧夹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21.如图所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闭合电源开关后利用电阻丝放热引燃白磷。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倾斜U型管,若管内液体始终水平,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B.白磷燃烧时,可观察到右侧管内液面降低

C.装置未冷却时,左侧管内液面始终低于1刻度处

D.若电阻丝本身消耗氧气生成某种固体,则实验结果偏大

22.下列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23.水在不同的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甲图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通过量筒中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B.乙图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能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瓶炸裂

C.丙图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水主要能吸收放出的热量

D.丁图探究燃烧条件,烧杯中的水能加热铜片和隔绝空气

24.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根据下表中一些气体密度估算你所在教室里空气的质量,合理的是()

物质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氢气

密度/(kg.m-3)

1.25

1.43

1.98

0.09

 

A.20kgB.200kg

C.1000kgD.2.0x105kg

二、探究题

25.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相连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

(2)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

整个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

(3)检查气密性:

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

刻度处,然后松手,若_____,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6.下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氧气制取和性质实验的改进装置。

用新鲜猪肝代替二氧化锰,并挂在铁丝下端;用两端都可开口的玻璃瓶(上端可加盖密封)代替集气瓶。

查阅资料:

S02与CO2,化学性质相似,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

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往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③向下移动铁丝,将猪肝浸入过氧化氢溶液巾;

④等氧气收集满后,进行氧气性质的实验。

(1)将猪肝浸入溶液中会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小明认为该现象兰不足以证明猪肝是催化剂,请说明他的依据________。

(2)研究氧气的性质时,烧杯中盛有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将点燃的硫伸入玻璃瓶中旋紧盖子,观察现象。

为减少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观察到________现象时,说明瓶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已完全除去。

(3)硫在氧气燃烧实验结束后,继续进行铁在氧气燃烧实验,打开止水夹A,将铁丝下移将猪肝浸入溶液中,要收集到一瓶符合实验要求的氧气,按下来操作是________。

27.如图所示,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中红磷要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弹簧夹的控制对实验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点燃红磷前,弹簧夹必须关闭,否则将导致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燃烧结束后,打开弹簧夹的适宜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否用木炭代替白磷完成此实验,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

28.小柯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并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1)小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以能使放置在集气瓶瓶口的带火星木条复燃为氧气集满的标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________为氧气集满的标准。

(2)以上两种方法中,________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

(3)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______)

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

C.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D.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29.《科学》课本上用图甲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而小明通过查询资料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利用四硫化钠(Na2S4)固体替代红磷进行实验,其反应原理为:

2Na2S4+O2+2H2O═8S↓+4NaOH

实验步骤:

①将足量的四硫化钠(Na2S4)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并迅速塞紧橡胶塞,再充分振荡。

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乙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丙所示),取下橡胶塞,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④当管内液面稳定时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如图丁所示)记录数据h2。

⑤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

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h1/厘米

11.0

11.4

11.6

h2/厘米

8.7

9.1

9.2

 

(1)步骤①中进行充分振荡的目的是_____;

(2)根据3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小明设计的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相比,有哪些优点_____。

(4)同学们分析了小明的实验方案后,认为步骤④中塞紧橡胶塞的时机对测量结果有影响,请问何时塞橡胶塞测量结果最准确?

_____。

30.现有两组实验小组的同学参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1)甲组同学采用课本实验装置(如图),他们先用如图的组合装置在空气中点燃红磷,然后慢慢地将燃烧匙从上到下插入广口瓶中,目的使上、下层空气中的氧气都能得到充分消耗,直到橡皮塞塞紧瓶口,红磷在瓶中继续燃烧直到熄灭,等广口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但这样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大于

.请分析原因________

(2)该装置本身在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也是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请分析其中一种缺陷,说明这种缺陷造成误差的理由________.

(3)乙组同学先查阅资料(如下表),然后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右端玻璃管上端开口(其它仪器忽略).

颜色、状态

熔点/℃

着火点/℃

密度/(g/cm3)

红磷

暗红色固体

590

240

2.34

白磷

白色或黄白色固体

44.1

40

1.82

①乙组同学红磷换成了白磷的优点是________

②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幕消失时,左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了一段距离,此时他们应该怎样操作之后,才能读取左管液面的刻度________.

31.《科学》课本上用图甲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而小明通过查询资料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利用四硫化钠(Na2S4)固体替代红磷进行实验,其反应原理为:

2Na2S4+O2+2H2O=8S↓+4NaOH实验步骤:

①将足量的四硫化钠(Na2S4)固体置于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并迅速塞紧橡胶塞,再充分振荡。

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乙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丙所示),取下橡胶塞,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④当管内液面稳定时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如图丁所示)记录数据h2。

⑤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

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h1/厘米

11.0

11.4

11.6

h2/厘米

8.7

9.1

9.2

(1)步骤①中进行充分振荡的目的是________;

(2)根据第1 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小明设计的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相比,其有哪些相同的原理________。

(写出两点)

32.小陈学习了在密闭集气瓶中燃烧红磷的实验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下图的左图,他觉得误差大,于是设计了如下图的右图的实验进行改进。

图乙中烧杯上方固定好玻璃管,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大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cm处.

(1)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产生大量的热,让白磷达到着火点而燃烧,燃烧后,恢复到常温,活塞应停在约_________cm处;

(2)对比图甲实验,小陈的设计在减小误差上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

33.现有两组实验小组的同学参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1)甲组同学采用课本实验装置(图2),他们先用图1的组合装置在空气中点燃红磷,然后慢慢地将燃烧匙从上到下插入广口瓶中,目的使上、下层空气中的氧气都能得到充分消耗,直到橡皮塞塞紧瓶口,红磷在瓶中继续燃烧直到熄灭,等广口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但这样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大于1/5。

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先查阅资料(如下表),然后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3所示的改进,右端玻璃管上端开口(其它仪器忽略)。

颜色、状态

熔点/℃

着火点/℃

密度/(g/cm3)

红磷

暗红色固体

590

240

2.34

白磷

白色或黄白色固体

44.1

40

1.82

①乙组同学红磷换成了白磷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幕消失时,左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了一段距离,此时他们应该怎样操作之后,才能读取左管页面的刻度___________________。

34.在科学拓展课程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是多少”的实验探究。

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具体和准确,小组同学讨论,他们准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氧气来进行实验。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得到1号瓶,并利用这种方法依次得到2-4号瓶。

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得到现象如下:

1号瓶

(收集34%的氧气)

2号瓶

(收集35%的氧气)

3号瓶

(收集36%的氧气)

4号瓶

(收集37%的氧气)

不复燃

不复燃,但很亮

很亮,复燃

立即复燃

(1)某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氧气约占36%时就是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最低体积分数”,而其他同学立即反对,原因是________。

(2)反思交流:

结合上述探究,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采用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方法,你认为是否科学?

____。

三、填空题

35.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变化。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⑥中选择数字序号填空,整体上消耗氧气的有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b.空气中的氧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c.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e.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36.有六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如图所示:

(1)实验室制取O2装置最简单、最安全,操作起来最容易的途径是_____;

(2)A、B、E途径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刚把集气瓶收集满时,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

37.氢气被看成是最环保的清洁能源,但用电解水的方法制氢气成本高。

据报道科学家制出了一种氮化镓—锑合金,利用它能更好地促进水在太阳光下分解获得氢气,且可重复使用。

(1)如图是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过程中出现的微粒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2)氮化镓—锑合金在利用太阳光分解水的反应中起_____________作用。

38.通过初中科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实验室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

如:

A.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C.加热高锰酸钾。

(1)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都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最好选用______(选填字母)作反应物。

(2)如下图是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若用装置A、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3)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若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

(选填字母)

(4)氧气不仅能与一氧化氮反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小明同学学习了之后进行了如右图整理。

(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①反应①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_____,硫在点燃的情况下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②在反应③实验时,要预先在盛放氧气的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沙子,其目的是___。

③写出反应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

(1)A装置中的a的名称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可选择B作发生装置,但要对B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

(3)硫化氢(HS)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用硫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得,反应方程式FeS+H2SO4(稀)=H2S↑+FeSO4,则应选择___(填序号)来作收集装置;

(4)NO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易与氧气反应生成MO2,则应选择_______(填序号)装置来收集NO。

40.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A、B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如实验室需要一瓶干燥的氢气可用______装置收集。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制取氧气,选择C做气体发生装置,其优点是_。

41.根据现象可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气体物质,请将该气体名称写在空格内。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封容器中可存活动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

(2)瓶子中的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内常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3)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棒冰,包装纸上一会儿就布满了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

42.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一团棉花放在试管口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气泡在导管口连续均匀的冒出时,才开始收集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