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3561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总结报告.docx

《技术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总结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技术总结报告.docx

技术总结报告

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技术的规范划整理与研究技术总结报告

(赵东奇松原市中医院)

各位领导、专家你们好

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技术的规范划整理与研究,这一科研课题是由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立项,由松原中医院独家开展的一项适宜技术方面的研究课题。

旨在于观察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我们按照课题任务书要求于2006.10-2007.6,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从推拿门诊入选4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用手法治疗,对照组用独活寄生汤治疗,两组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的整理与研究

肩周炎又叫“冻结肩、五十肩、漏肩风”,中医称本病为肩痛、肩不举、肩痹,归属于痹证或筋伤范畴。

本病多发生于中年以后50-60岁为发病高峰,40岁以下少见。

人群中本病发病率很高,据国外的统计资料表明,大约每50人中就有1人患病,其发病率在2%-5%。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侧发病率似乎比左侧高一些,发生双侧的肩周炎约占总发病率的12%。

约40%的一侧肩周炎患者会在5-7年中发生对侧的肩周炎,但该病有自愈倾向,一般预后良好。

肩周炎的发病中医认为是年老体衰、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失所养,风寒湿外邪侵袭或劳累闪挫,瘀阻于络或习惯偏侧而卧,筋脉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拘急而为病。

这一点从很多文献当中都可找到论述。

 ①《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行。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说明虚为肩周炎发病的先决条件,为内因。

②《素问·痹论篇》“风寒湿之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而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

”《素问·举痛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揭示了外感风寒湿邪为肩周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为外因。

③跌打闪挫、外伤筋骨、筋脉受损、瘀血内阻,“气伤痛,形伤肿。

”筋骨损伤,气滞血瘀、脉络不通、不通则痛、久之则筋脉失养,拘急不用,活动受限。

④年老体衰,或劳损过度,导致肝肾精亏,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生髓、年老体衰,精血亏乏,不能淫气于筋,滋养于骨,筋骨失养,血虚生痛,久之则经脉挛缩,萎缩粘连致肩关节活动障碍。

上两条说明瘀血阻滞、肝肾亏虚为肩周炎发病的另一致病因素。

西医认为肩周炎的发病,主要是肩关节的关节囊的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发生的一种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炎证反应,引起软组织广泛粘连,限制了肩关节的活动所致。

常见诱因如下

①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捞损或退变。

如肌腱炎,滑囊炎,关节囊炎这些慢性炎症和损伤均可波及关节囊和周围的软组织引起关节囊的慢性炎症和粘连。

②肩关节的急性创伤如肩部挫伤,脱位,肱骨外科颈骨折等。

由于肩部出现炎性渗出,疼痛和肌肉痉挛,将会导致肩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的粘连而发生肩周炎

③肩部功能活动过少或上肢固定过久,肩部活动减少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淋巴回流受阻,炎性渗出淤积,日久纤维素沉着粘连形成,导致关节囊和周围的软组织粘连,肩部脱位、上肢骨折或手术的固定时间过长,或在固定期间不注意肩关节的功能锻炼,均可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④颈源性肩周炎指由于颈椎病引起的肩周炎。

临床资料表明:

这种肩周炎的特点为先有颈椎病的体征和症状,而后再发生肩周炎,它是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或者说是一种临床类型。

而不是肩关节与软组织退行性改变的结果。

⑤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心肌缺血,或缺氧而引起的绞痛,疼痛常位于胸骨后部,常可放散到肩,上肢和背部,左肩和左上肢尤为多见。

尚可引起肌肉痉挛,肩关节运动障碍,可诱发肩周炎。

(6)、其它因素,本病发生尚与精神心理因素,肩部受寒,体内有感染病灶,内分泌紊乱,及身身免疫反应等有关,从临床观察上看肩周炎多于糖尿病、偏瘫、肺结核、颈椎病等疾病并存,并且发病率偏高。

肩周炎分期(参照孙树椿、孙之镐主编《中医筋伤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拟订

(1)、急性期(早期、漏肩风期),病程约1-2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重,肩关节活动受限轻,是由于疼痛使肌肉痉挛、韧带、关节囊挛缩所致。

(2)、粘连期(中期、冻结肩期),病程约2-3个月,此期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此期肩部软组织广泛粘连,故活动范围减少,外展及前屈时肩胛骨随之摆动而出现耸肩现象。

(3)、缓解期(后期、肩凝症期),此期随着肩关节逐渐解冻,因疼痛减轻,关节囊韧带挛缩,肌肉痉挛逐渐消除,而功能日渐恢复正常。

诊断标准(病例选择)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3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践技巧》专业技能篇[七]P60)

①、肩部疼痛:

急性期疼痛剧烈,常因惧怕疼痛而不愿过多使用患肢;震动、触碰等均引起不能忍受的疼痛,夜间疼痛加重,痛醒后需要起床活动才能入睡,慢性期肩关节疼痛减轻,但活动受限明显。

②、运动功能障碍:

急性期因疼痛出现主动运动障碍,慢性期呈“冻结”状态,患肢不能洗脸梳头、穿脱上衣困难,严重者不能叉腰插袋,甚至影响大小便。

患肢在运动时会出现明显的扛肩动作。

③、肩关节广泛压痛,肩峰下、喙突、冈上肌、四边孔,三角肌止点,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处均有压痛。

后期会出现方肩畸形。

④、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有的可见肩峰,大结节骨质稀疏或结节间沟密度增高。

肩关节造影有关节囊收缩。

关节囊下皱折消失。

2、中医症候诊断标准拟定

风寒湿痹证主症:

肩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兼症:

气短懒言、四肢乏力腰腿疼痛或头晕眼花,心悸耳鸣、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3、肩周炎的病情分级评分标准见下表

肩周炎的病情分级评分标准

 

记分

症状

0分

(正常)

2分

(轻)

4分

(中)

6分

(重)

分值

(分)

肩关节疼痛

正常

轻微疼痛、酸胀、麻木、沉重,时作时止

疼痛、麻木、酸胀沉重可忍,时常发作

疼痛、麻木、酸胀沉重难忍,持续不止

肩关节活动障碍

正常

轻度受限

明显受限

严重受限

 

记分

症状

0分

(正常)

1分

(轻)

2分

(中)

3分

(重)

分值

(分)

气短

懒言

正常

偶见轻微

气短懒言

一般活动后气短懒言

稍活动后

气短懒言

眩晕

正常

头晕眼花时作时止

视物旋转,不能行走

眩晕欲仆

不能行走

腰膝

疼痛

正常

轻微疼痛、时作时止

疼痛可忍,时常发作

疼痛难忍

持续不止

耳鸣

正常

耳鸣轻微

耳鸣重听,时作时止

耳鸣不止,听力减退

心悸

正常

偶见轻

微心悸

心悸

发作

心悸

频发

舌象

舌质淡红苔薄白

舌淡苔白

脉象

和缓

脉沉细弱

总积分

病情程度

病情程度:

轻中重

病情程度分级

轻度:

7~11分;中度:

12~19分;重度:

≥20分。

4、纳入病例标准(也就是试验病例选择的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中医症候诊断为轻中度者。

说明:

肩周炎初期多不以为意,未曾治疗加重去就医多已进入中期,病情多为轻中度者,临床选择便于观察。

②、年龄40岁以上,65岁以下。

说明:

50岁-60岁为发病高峰,选择便于采集病例同时又有古文献表明这一年龄段肾气已虚(即正气虚)为发病首要条件。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隳;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五八肾气衰、发隳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灵枢·天年》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

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

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

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

③、不伴有糖尿病史,类风湿病史、心脏病史或结核病史者。

5、排除病例标准

①、年龄在40岁以下,65岁以上。

②、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

③、肩关节脱位,骨折及中风后遗症。

④、肩关节结核、肿瘤。

⑤、颈性肩痛,胸腹部内脏疾病引起的反射肩痛

⑥、臂丛麻醉下粗暴手法松解粘连肩关节未愈者。

⑦、多次封闭及针刀治疗无效者。

⑧、哺乳、妊娠期妇女及精神病患者

6、剔除病例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7、脱落病例标准

因各种原因,未能按规定时间及方法完成治疗者或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者,脱落病例应说明原因。

8、中止撤出标准

患者因各种原因而未完成治疗者。

说明为了体现科学的严谨性,逻辑性、完整性我们对入选病例进行了规范,严格制订了各项标准,并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明确诊断,提高认识,为下一步实施做好充足准备。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40例,均为门诊病人,按随机分为两组,推拿手法治疗组(治疗组)20例,男10,女10例;年龄41—64岁,平均52.85岁;病程5天—3年,平均192.40天;独活寄生汤组(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41—64岁,平均52.50岁;病程20天—3年,平均193.00天。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相似,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推拿手法治疗,药物组用独活寄生汤辨证加减治疗(这是整个科研的核心技术环节)治疗组在治疗前首先要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①肩部的功能活动范围;内收肘部可达身体中线(40度)外展90度,前屈90度,后伸45度,内旋45度-70度,外旋45度-60度,环转或环摇(符合动作)外旋为外展上举180度,前屈上举150度-170度。

②肩部的肌肉及其功能,三角肌:

外展、前屈、内旋、后伸、外旋。

冈上肌:

外展。

冈下肌:

外旋。

小圆肌:

外旋、内收。

大圆肌:

内旋、后伸、内收。

喙肱肌:

屈曲、内收。

背阔肌:

内收、内旋、后伸。

胸大肌:

内收、内旋。

肱二头肌:

屈曲肩关节。

肱三头肌:

后伸、内收。

③肩部的十二筋脉经络分部状况与取穴,5条经脉、3条络脉、3条经筋均于肩部有联系如下:

5条经脉、足太阳经、循肩膊内、别下贯胛。

足少阳经:

至肩上、却交出手太阳之后、入缺盆。

手太阴:

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

手阳明经:

上肩、出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

手少阳经:

循挠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以后。

3条络脉,手太阳络,络肩禺,手阳明络,上乘肩禺。

督脉之络,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

3条经筋,足太阳之筋,支者结于肩禺。

手阳明之筋,结于禺,其支者,绕肩胛。

手太阴之筋结肩前禺。

根据“经络所至,主治所及”原则取穴,取足少阳经肩井,手太阳经,肩贞天宗,秉风肩外腧。

手阳明经,肩禺,合谷,曲池。

手少阳经,阳池,肩疗。

手太阴经,中府,云门。

经外奇穴,肩前(肩内陵)肩关节和肩胛冈部称肩解。

肩峰端称禺骨。

成片骨称肩胛,肩胛区肌肉称肩膊。

内上方称肩上。

④治法治则,依据“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治法上首先要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其本,活血散瘀,松解粘连治其标。

针对早期以疼痛为主,治则用疏筋活血,通络止痛,以扶正祛邪,中后期用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以祛邪扶正。

⑤手法选择(辨证施治)

古代文献关于手法的功能论述给临床治疗指明了方向

《医宗金鉴·卷八十七》“摩者、谓徐徐揉摩之也,摩其壅聚以散瘀解之肿,其患可愈。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涩,脉涩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

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肘后备急方·治卒心痛方》记有“闭气忍之数十度,并以手大指按心下宛宛中取愈。

”的记载

《厘正按摩要术》“揉以和之,揉法以手宛转回环,宜轻宜缓绕于其上也,是从摩法出生者,可以和气血,可以活经络,而脏腑无闭塞之虞矣。

”。

治疗组用手法治疗

1、〈治则〉早期:

疏筋活血、通络止痛,中后期:

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2、〈手法〉摩法按法揉法点法拿法拨法扳法摇法

3、〈穴位〉肩井肩禺肩前肩贞阿是穴

腧穴定位标准(杨甲三主编《腧穴学》上海科技出版社83.08)

肩井:

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之中点。

肩禺:

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肩前:

又称肩内陵,经外奇穴,腋前皱臂上一寸。

肩贞:

腋后皱臂上一寸。

4、〈操作手法〉

A、以肩部疼痛为主者,采取以下术式

⑴、患者端坐,患肢自然下垂,医者立于患侧施单掌摩法于患肩治疗3分钟,以化瘀止痛。

要求:

操作者肘关节微屈,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用力轻柔,用掌根逆时针施术,频率每分钟80次左右,术后有温热感透入肩部。

见图1

 

(图1)(图2)(图3)

⑵、接上势,先以掌根按揉患肩2分钟,以通络止痛,继以拿法施术于肩井、腋后区、三角肌处各2分钟。

要求:

按揉用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有节律,逆时针方向施术,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拿法操作时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柔和而有连贯性,术后肩部有酸胀舒松及温热感。

见图2--4

⑶、接上势,先以拇指点揉肩井、肩禺、肩前、肩贞等穴,每穴约1分钟,后弹拨阿是穴3-5下。

要求:

点法指端用力,方向垂直向下,力量由轻到重,力透肌肉,局部酸胀温热;拨法要求指面施术,按压有酸胀感时才能做与肌纤维或肌腱韧带或经络垂直方向来回拨动,力量由轻到重实而不滞。

见图5—9

 

(图4)(图5)(图6)

 

(图7)(图8)(图9)

⑷、接上势,医者一手扶患肩、一手托其肘,以肩关节为轴作环摇动作20次,幅度由小到大要求用力要稳妥,动作要柔和。

见图10-13

 

(图10)(图11)(图12)

B、以肩关节功能障碍者施上述手法后对症选用下列手法施术。

⑴、前屈上举受限或前屈受限:

术者于患侧半蹲位,用肩扛住患肢上臂,双手扣于肩部,逐渐将患肢向上扛起5至10次要求前屈近90度,上举150度至170度。

见图14-15

 

(图13)(图14)(图15)

⑵、外展受限:

术者立于患侧,令其肩关节外展,用肩部将其患肢扛起以近90度为宜,3至5次即可。

力量要循序渐进,切忌动作粗暴。

见图16

⑶、内收受限:

术者立于患肩后方,嘱其患肢内收,手摸健肩,术者用前胸抵紧患者后背,双手十字交叉托其肘部缓缓向上向内牵拉,当有明显阻力时,略停顿一下缓缓放回原处,重复施术3至5次即可。

见图17

 

(图16)(图17)(图18)

⑷、后伸受限:

医者站于患侧,一手握住患肢腕部,另一手扶住健侧肩部,用握腕之手将患臂由前向后搬动,尽可能使之后伸,次数以3至5次,幅度可逐渐增大至45度。

见图18

⑸、内旋受限:

医者站于患侧,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沿腰骶部逐渐向健侧肩胛骨内下角方向牵拉,一拉一松,逐渐加大活动范围,次数以3至5次为宜。

见图19--20

 

 

(图19)(图20)(图21)

⑹、外旋受限:

医者站于患肩侧后方,嘱其屈肘,外展患肩,手扶其颈部,术者用一手固定其肩部,另一手托其肘臂向上、向后提拉10余次。

见图21

5、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左右,十次为一疗程。

6、技术关键环节

诊断要明确,手法要娴熟达标,取穴要准确有效,手法操作应规范,患者要合理配合。

7、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由于治疗师手法粗暴,操作不规范,治疗时刺激强度过大,使患者出现心慌、气短、眩晕、恶心时,应立即停止治疗,卧床休息10分钟后,缓解后方可活动。

如误诊立即纠正并采取其它治疗手段。

8、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适应症标准明确诊断后施术。

(2)、严格按技术规范化文本执行操作。

(3)、对推拿无效应建议其改用其它疗法。

(4)、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要有规律,不可饮酒、吸烟、空腹治疗,要注意休息。

9、不良反应

在明确诊断,正确选择适用症的前提下,按规范化的技术文本作未见不良反应。

 

对照组用独活寄生汤治疗

1、<组成〉独活9克寄生6克杜仲6克牛膝6克

细辛3克秦艽6克茯苓6克肉桂6克

防风6克川芎6克人参6克甘草6克

当归6克芍药6克地黄6克

2、〈用法〉:

水煎服,一日一剂,3煎分二次口服。

3、〈功效〉:

祛风湿、益肝肾、补气血、止痹痛

4、〈主治〉:

腰脊损伤后期或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

症见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暖、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5、〈辨症加减〉痛甚加川乌.地龙.红花以搜风通络、活血止痛。

寒邪偏重加附子,湿邪偏重者加防己。

正虚不甚者减地黄、人参。

6、〈疗程〉:

10剂为一疗程。

观察方法:

疗程均为20天,治疗后第1、5、10、15、20天回访记录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中均行功能锻炼治疗

弯腰晃肩法:

弯腰伸臂,做肩关节环转运动,动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

爬墙活动:

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放回原处,反复数次。

体后拉手法:

双手向后由健侧手拉住患侧腕部,渐渐向上拉动,反复进行数次。

外旋锻炼:

背靠墙而立,双手握拳屈肘,两臂外旋,尽量使拳背碰到墙壁数次。

双手在颈后部交叉,肩关节尽量内收及外展数次。

甩手锻炼,患者站立位,使肩关节前屈,后伸及内旋外展,动作幅度由小到大数次。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1疗效判定标准拟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近期临床痊愈:

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活动范围正常。

显效:

肩部疼痛消失,但偶有酸痛,功能活动明显改善。

有效:

肩部疼痛减轻,功能活动明显改善。

无效:

肩部症状体征治疗前后无变化。

2治疗结果(见下表)

3.2.1疗效比较

表1

2组(病程1—5个月)疗效比较(20天)例(%)

组别n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128(66.6%)2(16.7%)2(16.7%)0100%

对照组121(8.3%)5(41.7%)5(41.7%)1(8.3%)91.67%

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表2

2组不同病情疗效比较(20天)例(%)

组别

病情

a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愈率

总有效率

治疗组

4

4

0

0

0

100%※

100%△

16

6

7

2

1

37.5%※※

93.75%

对照组

5

2

1

1

1

40%

80%

 

15

0

4

7

4

0.00%

73.33%

经统计学处理,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说明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3

2组(病程5个月—1年)疗效比较(20天)例(%)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显效率※

总有效率

治疗组

6

1

4

0

1

66.70%

83.33%

对照组

7

1

0

2

4

0%

75%

两组显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

表4

2组不同年龄段疗效比较(20天)例(%)

年龄(岁)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愈率

总有效率

41—55

治疗组

14

6

5

2

1

42.86%※

92.86%△

对照组

13

2

3

3

5

15.38%

61.54%

55岁以上

治疗组

6

4

2

0

0

66.7%※

100%

 

对照组

7

0

2

5

0

0.00%

100%

41—55岁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55岁以上组,※p<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表5

2组20例疗效比较(20天)例(%)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愈率※

总有效率△

治疗组

20

10

7

2

1

50%

95%

对照组

20

2

5

8

5

10%

75%

经统计学处理2组总有效率无显着差异(p>0.05),治愈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果证明手法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典型病例

朱某,女,56岁,于2000年6月25日前来就诊,自诉左肩疼痛,活动受限,反复发作30年,近半年来因劳累,受风寒症状加剧,夜不能寐,服中西药无效,检查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前屈上举50度,外展35度,内收10度,外展外旋手摸不着颈部,内旋后伸只能放到同侧髂棘处,提裤叉腰不能完成,肩周软组织压痛明显,肩前(+),肩骨禺(+),肩峰下(+),肩贞(+),冈上肌压痛(+),肩胛骨高耸(已粘连),三角肌上端轻度萎缩。

患者饮食及睡眠差,二便尚可,经上述手法治疗一个月,诸症消失,肩关节活动如常。

嘱其回家后行肩部功能锻炼,局部避风寒及过劳,至今回访已七年未见复发。

5讨论

肩周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又叫冻肩、五十肩、冻结肩、肩凝症、漏肩风等。

中医称本病为“肩痛、肩不举、痹症”等。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

其病因中医认为主要是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兼有劳损损伤、风寒湿邪,导致筋失濡养,气血凝滞,不通则痛而发病。

且因肩痛日久,局部气血运行不畅,蕴郁而生湿热以致患处发生轻度肿胀,甚则关节僵直,肘臂不能举动而活动障碍。

本方法采用推拿手法直接作用患处,初期对疼痛较甚者,以活血止痛为主,用轻柔和缓手法治疗,以舒筋通络,散瘀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的吸收和排泄,促进病变组织的恢复。

后期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为主,通过扳、摇、拔伸及肩关节各功能位的被动活动来解除肩部活动障碍,辨证施治符合中医理论,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