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4244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docx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

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基本问题

二、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哲学派别的依据

Soulandbody

首先,一个活人和一个死人之间的区别是由什么决定的?

醒与睡,出神与疾病,以及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其次,那些在睡眠中和幻觉中出现的幽灵又是什么?

通过对这两类现象的观察,古代的原始哲人都有两种属于他的存在,即生命与幽灵。

这两种东西显然都是密切联系的。

生命使肉体能够感觉、思想和行动;幽灵则是肉体的影像或第二个自我。

它们两者都被理解为可以脱离肉体的存在。

生命能够消逝而使肉体变成无感觉的或死亡的东西,幽灵则在一定的距离外向人显现。

基督教对soul的看法

基督教承认有灵魂的存在:

人若得着了全世界,失去了灵魂,有什么益处呢?

•创世纪35:

18他将近於死,灵魂要走的时候,就给他儿子起名叫便俄尼;他父亲却给他起名叫便雅悯。

•列王纪上17:

21以利亚三次伏在孩子的身上,求告耶和华说:

「耶和华我的神啊,求你使这孩子的灵魂仍入他的身体!

•列王纪上17:

22耶和华应允以利亚的话,孩子的灵魂仍入他的身体,他就活了。

•约伯记33:

22他的灵魂临近深坑;他的生命近於灭命的。

•约伯记33:

28神救赎我的灵魂免入深坑;我的生命也必见光。

•约伯记33:

30为要从深坑救回人的灵魂,使他被光照耀,与活人一样。

•诗篇49:

15只是神必救赎我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柄,因他必收纳我。

(细拉)

•诗篇34:

22耶和华救赎他仆人的灵魂;凡投靠他的,必不至定罪。

•诗篇35:

3抽出枪来,挡住那追赶我的;求你对我的灵魂说:

我是拯救你的。

•诗篇116:

4那时,我便求告耶和华的名,说:

耶和华啊,求你救我的灵魂!

•诗篇109:

31因为他必站在穷乏人的右边,要救他脱离审判他灵魂的人。

•诗篇89:

48谁能常活免死、救他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柄呢?

(细拉)

•诗篇31:

5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耶和华诚实的神啊,你救赎了我。

•诗篇71:

23我歌颂你的时候,我的嘴唇和你所赎我的灵魂都必欢呼;

•诗篇35:

12他们向我以恶报善,使我的灵魂孤苦。

•诗篇86:

13因为,你向我发的慈爱是大的;你救了我的灵魂免入极深的阴间。

•以赛亚书38:

17看哪,我受大苦,本为使我得平安;你因爱我的灵魂(或作:

生命)便救我脱离败坏的坑,因为你将我一切的罪扔在你的背後。

•路加福音23:

46耶稣大声喊著说:

「父啊!

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说了这话,气就断了。

•路加福音8:

55他的灵魂便回来,他就立刻起来了。

耶稣吩咐给他东西吃。

•路加福音12:

19然後要对我的『灵魂说:

「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乐吧!

•路加福音12:

20神却对他说:

『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

•哥林多前书5:

5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的日子可以得救。

佛教承认有灵魂

•动物死后有灵魂,在六道轮回,植物死后没有灵魂,因为植物为无情生命,不在六道轮回之内。

•佛陀概括世间一切有情,归为六大种类,有:

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即是‘六道’。

•HowdoIknowIamnota'BraininaVat'?

缸中之脑

•1981年,在一本叫做《理性,真理和历史》的书中,希拉里·普特南(HilaryPutnam)引述了哲学家们关于“缸中之脑”的设想:

一个人(可以假设是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

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

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

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

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一个人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

脑的神经末梢被连接在一台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输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

•以上论证提出了一种令人震惊的可能性:

你所知的一切可能统统是假的!

然而,对于世界本身真实性的怀疑决不是现代人的独特发明。

缸中之脑不过是一个古老谜题的强化版,这个谜题是:

“你怎知道这一切不是一场梦?

”著名的“庄生梦蝶”在公元前4世纪就提出这样的怀疑:

莫非自己本是一只蝴蝶,只是梦见自己是一个人?

而在物转化成为物的形象/影像,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并大规模进入日常生活的今天,我们似乎不得不将这个噩梦般的故事视为启示和预言。

人不是“缸中之脑”,但是他最终将成为“缸中之脑”。

信息高速公路一旦完成,人类的数字化生存将彻底实现。

存在是什么

存在是什么?

什么是存在?

•“哲学就是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亚里斯多德

“存在”

•Being,是动词tobe的分词,tobe意指世界的本原,世界所依的基础

•toexist,tohaveexistence.是有限定的在时空中的存在,是实存,是同生命联系在一起的已经客观化了的存在。

它的存在是有所依赖的,依赖的是being,

•佛教的“一切皆空”就是自己不是自己存在的根源,要“因缘和合”

存在究竟是什么?

•realbeing实有的存有

•idealbeing观念的存有

•Logicalbeing逻辑的存有

•存在就是事物的内在的,它不是任何东西,按哲学来说它离物品最近,因为物品没有它就虚无。

它离物品最远,哲学上叫“他者”,它是万物的依赖者,无它万物不在。

•存在很难说清楚

•“对于我们不能言说的东西,我们应该保持沉默”——维特根斯坦

•存在之思是一种高级的漫游,还是一种非常困窘之事。

也许,这种思终究是一条无法回避的幽僻小径,它拒绝成为一条拯救之道,也不会带来什么簇新的智慧。

这条小径至多不过是一条田间小路,它穿过田野,它决不轻言放弃,但它总已放弃,即放弃自诩是一种约束性的学说、一种有效的文化成就或精神行为。

•——海德格尔(《Peotry,Language,Thought》)

存在与人生

•存在是使万物所以存在的东西,用中国哲学语言来说“化生万物”即“道”,就是创造,就是创生。

•如果人的活动方向与存在保持一致,就是爱。

西方说“做创造的童工”

•中国“天,仁也”

•人的生活采用爱的方式,就是使事物存在。

•马克思主义怎么看人的肉体和灵魂的关系呢?

哲学基本问题的由来

•原始人的做梦和现实的矛盾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脑体的分离

•学术上:

•古希腊哲学家巴曼尼德提出的“作为思想和思想对象是同一件事情。

”哲学的真正起点是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斯的哲学。

“唯‘有’在,‘无’不在”

•由巴门尼德开创,将思维和存在对立起来。

•改变探寻本体的思路。

•对于巴门尼德来说,相对于对象方面的现象和本质,在主体方面是感性和理性。

意见是感觉对现象的认识,真理是理性对本质的认识。

哲学主题的转换与哲学基本问题

•第一阶段:

崇拜世界的阶段或者叫ontology(本体论)阶段

•第二阶段:

崇拜上帝的阶段或者叫神学阶段(theology)或者叫经院哲学阶段(scholasticism)

•第三阶段:

崇拜心灵的阶段或者叫认识论阶段(epistemology)

•第四阶段:

崇拜语言的阶段或者叫语言哲学阶段

•Languagephilosophy

古希腊:

显性的理性主义

•1、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概念

•“世界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一切转为火,火又转为一切”

•火流变的“分寸”、规律和尺度就是“逻各斯”(道)“逻各斯是共同的”“一切都遵循着这个道”它“永恒不灭的”“片刻不能离的”它是“支配一切的主宰,人无论如何也躲不过”

•逻各斯是指世界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必然性,是宇宙所从之出且必向之归的终极存在。

逻各斯第一次提出了西方理性主义的原则——客体性原则

•1、赫拉克利特假定世界在人之外独立存在,人与世界是分离的

•2、假定在独立存在的感性世界背后有着支配一切的客观必然性,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是分离的。

•理性意味着客观必然性。

•第一次提出理性主义的重要原则是客体性原则

阿那克萨戈拉的“努斯”说开辟了西方主体性的先河

中国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先秦至两汉的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

•魏晋至隋唐的有无之辨、形神之辩

•宋元至明清的理气之辩和心物之辩

先秦至两汉的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

•就天人之辨而言,哲学基本问题主要讨论自然和人为的关系,天是自然界还是决定人事祸福的天命?

人能否对天(自然)有所作为?

•名实之辨集中表现为名称概念是客观实在的反映还是先天就有的?

有无之辨、形神之辨

•有无之辨:

万物的本体是物质世界本身还是物质世界之外。

•魏晋的何晏和王弼的“天地万物以无为本”的贵无。

•形神之辨:

思维存在的精神性活动和物质性存在的形体谁更为根本。

理气之辨、心物之辨

•理气之辨:

一般的理和具体的实物的气哪个在先。

•心物之辨:

精神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

•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

•何者为本原,何者为派生?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哲学的本体论问题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三大基本形态

(2)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形态

(1)唯物主义(materialism)三大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共性是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把精神看作是物质的派生物.

•把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泰勒斯:

水是世界的本原

火是世界的本原

•庄子鼓盆而歌

•在论坛看到一个贴子说,在庄子死了老婆,鼓盆而歌的情节中,庄子不过是“装腔作势的小人”。

有人在跟贴里说,庄子不悲反乐的表现不是标新立异,不是装酷,而是物极必反的表现,也就是说,庄子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是“大悲无声”的极端体现。

庄子是超唯物主义先验论者,他的大智慧看淡了生死,因此超然物外,行为异常。

•  看到这一段落,我突然想到维戈茨基形式心理学里提到过一节。

在该文艺心理学的“净化新解”中,为了批判地继承亚里士多德悲剧净化理论,维戈茨基指出,艺术情感是一种混合的情感,往往在愉快中含有痛苦,兴奋中又有压抑。

原因在于人的机体有这样的性质,引用达尔文所说:

•  “当某一类动作同某些感觉或情感活动联想起来的时候,自然就可以假设,在直接相反的感觉或情感活动影响下,由于习惯性联想的作用,完全相反性质的动作便会不由自主地发生。

”这种情况在普通人中也是常见的,比如人在很高兴的时候,往往流下眼泪;欢呼时高举双臂,哭天抢地时也容易高举双臂。

艺术家是一群情感丰富,心思细敏甚至纤弱的人,在生活与艺术创作中更容易有这样的情形。

还记得潜心创作战胜癌症的漫画家几米有这样几句话:

  总在欢乐的时候,感到微微的惶恐。

在开怀大笑时,流下感动的泪水。

•  庄子是智慧出众的哲学家,更是一位文采超群的文学家,生活与艺术几乎到了分不太清的地步,想想他的“庄周梦蝶”吧,不仅仅有唯心主义相对主义的问题,而是将哲学和文学当成了生活方式。

在妻子去世这样大的应激事件出现后,强烈的刺激让庄子的心理进入一种巅峰状态,这种状态类似于哲学家文学家在哲思冥想及文学创作中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  在这样的激情状态下,一般人狂欢似的举起双臂,我们不同凡俗的庄周,便有了“鼓盆而歌”的“狂喜式”表现。

庄子鼓盆而歌

•“察其生命之始,而本无生;不仅无生也,而本无形;不仅无形也,而本无气。

阴阳交杂在冥茫之间,变而有气,气又变而有形,形又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为死。

故人之生死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交替也。

她虽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还悲哀地随而哭之,自以为是不通达命运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气是世界的本原

无限者是世界的本原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五行说:

金、木、水、火、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共性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了解物质前一刻的运动状态,就可以推出下一刻的运动状态,把整个宇宙的每一个粒子的运动状态确定以后,就可以推出下一刻的运动状态,其中一个著名的假设就是拉普拉斯假定:

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能确定从最大天体到最轻原子的运动的现时状态,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

后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称为拉普拉斯妖。

按照这种假定,宇宙中全部未来的事件都严格地取决于全部过去的事件,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

这其实也是一种还原论,还原论是说把物质的高级运动形式(如生命运动)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如机械运动)、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的形而上学方法。

还原论认为,各种现象都可被还原成一组基本的要素,各基本要素彼此独立,不因外在因素而改变其本质。

通过对这些基本要素的研究,可推知整体现象的性质。

还原论是西方科学的灵魂。

还原论是机械决定论的基础。

20世纪之后,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诞生,极大的改变了我们以前看来绝对正确的理论。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结论对机械论世界观提出了质疑,微观世界的事实和量子论的思想结合在一起,则从根本上动摇了还原论的基础。

量子论认为,我们的世界是一个非机械的、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还原)的世界。

物质世界的根本元素就不是被分割的机械的原子、质子、中子,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主要包括: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idealism)两大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共性:

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夸大为世界的本原,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源和基础。

贝克莱(Berkeley,1685年—1753年)

•西方哲学史上被称为近代主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个人简介

•生于爱尔兰,15岁进入都伯林的三一学院学习,22岁当选为都伯林三一学院的初级研究员。

24岁出版第一部名作《视觉新论》,25岁出版其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人类知识原理》,使年仅25岁的贝克莱永远当之无愧地标名于欧洲和世界名哲的行列之中。

36岁重返都伯林三一学院获文学和神学博士学位,并就任高级研究员。

不久去美洲进行传教活动,试图在新大陆创办一所圣保罗神学院,被称为“百慕达计划”,失败后回国升任爱尔兰克罗因教区主教,1753年死于牛津。

存在就是被感知

•在贝克莱看来,一切物质的客观存在,即人所认识的东西,都是人的感觉经验。

如果离开了感觉经验,一切的客观事物都是不存在的。

贝克莱曾这样指出:

“我看见这个樱桃,我触到它,我尝到它……它是实在的。

……我肯定说,樱桃不外是感性的印象成为各种感官所感受的表象的结合。

”他还指出:

“天上的雷露风雨,地下的花木鸟兽,总而言之,构成宇宙的万物离开精神就不能存在……万物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认识,可见,如果它们确实没有被我所感知,或者不存在于我的心中或其他被创造出来的精灵的心中,那么,或者它们根本不存在,或者存在于某种永恒精灵的心中……”

贝克莱的错误

•贝克莱实际上把人的感觉经验与人的感觉经验的对象混为一谈。

贝克莱整个哲学的核心就是肯定感觉经验的实在性和否定客观物质的存在。

与贝克莱同时代的唯物主义者狄德罗把贝克莱比作一架“发疯的钢琴”,但他也痛心的承认:

“这种体系虽然荒谬之至,可是最难驳倒,说起来真是人类智慧的耻辱,哲学的耻辱。

物是感觉经验的复合

宋朝陆九渊

•吾心即宇宙

•心即理

明朝王阳明

•心外无物

心外无物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云: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传习录》下,《全书》卷三页二十七

•慧能慧能(638~713)

    中国唐代僧人,禅宗南宗创始人。

又称惠能,俗姓卢。

原籍范阳(今北京西南),幼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

父亡后,采樵养母。

听人颂《金刚经》而感动,寻师至黄梅弘忍处,充舂米“行者”,修行全凭耳闻心记。

遇五祖选法嗣,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而得弘忍赞赏,密授法衣而遣行岭南。

16年后方出而传法。

仪凤元年(676)方受满分戒。

次年在韶关宝林寺传顿悟法门。

与他争法嗣地位的神秀主要在北方弘法,力倡“渐悟”。

遂有“南顿北渐”、“南能北秀”之说。

慧能教说由其弟子法海汇集成《六祖坛经》。

生前武则天及唐中宗欲召至京师,辞不就。

死后,唐宪宗追谥为“大鉴禅师”。

弟子有神会、怀让、行思等人。

惠能的主观唯心主义

•神秀的偈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的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客观唯心主义

•共性:

把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看作先于物质世界并且独立于物质世界的本体,认为物质世界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形式。

•毕达

•哥

•拉

•斯

毕达哥拉斯

•“数”是世界的本原

•毕达哥拉斯派把“数”作为世界的本原。

该派认为:

“万物的本原是一。

从一产生出二,二是从属于一的不定的质料,一则是原因。

从完满的一与不定的二产生出各种数目;

•从数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面;从面产生出体;

•从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形体,产生出四种元素:

水、火、土、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以地为中心,地也是球形的,在地面上住着人。

柏拉图

•理念论

•柏拉图以更明确的形式将巴门尼德的两个世界的学说表达出来:

一个是我们所处的现象世界,它是变化生灭的,是 感觉感知的对象;另一个则是理念世界,它是永恒不变的,是理性认识的对象。

在柏拉 图看来,只有理念才是真实的,才是世界的本体。

•《黑客帝国》不正重复了柏拉图的洞穴寓言--普通人成为了囚徒,被紧紧捆绑在座位上,强迫观看所谓现实的诡异影像(他们错误地认为这是现实)?

当然,《黑客帝国》和它重要的区别在于,当其中某些人从他们的洞穴困局里逃出后,他们看见的不再是由阳光照射的明媚空间,至高至善的美,而是"真实的荒漠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哲学家,他在实际生活中所面对的都是人生、社会、世界、宇宙及 其相互关系的现实面目。

这种现实面目作为现象,它是表面的、多变的,不仅不是完全 真实的,相反可能是虚假的、扭曲的、变态的。

•这种现实面目虽然是人类一切探索的出 发点,但不能作为探索人生、社会、世界、宇宙及其相互关系的可能面目和理想面目的 出发点,尤其是不能作为构想这种可能面目和理想面目的根据和前提。

柏拉图式的爱情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而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

柏拉图著书以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述说,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在欧洲,很早就有被我们中国人称之为“精神恋爱”的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情欲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柏拉图的爱情观让人不可思议。

而有一位美国学者却对今人所理解的这种柏拉图的爱情观,提出了新的见解。

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主席、《美国家庭体制》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同性恋”!

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

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腊社会,男人很难从女人中找到精神对手。

这就是柏拉图偏重男性之间的爱情的原因。

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而美国的社会学者对“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只有神交的“纯爱情”,还是虽有形交却偏重神交的高雅爱情,也众说纷纭。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图认为爱情能够让人得到升华。

他说,对活得高尚的男人来说,指导他行为的不是血缘,不是荣誉,不是财富,而是爱情。

世上再也没有一种情感像爱情那样深植人心。

一个处在热恋中的人假如作出了不光彩的行为,被他的父亲、朋友或别的什么人看见,都不会像被自己的恋人看见那样,使他顿时苍白失色。

圣经的创世纪

•1:

1 起初,神创造天地。

1:

2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1:

3 神说:

「要有光」,就有了光。

1:

4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1:

5 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

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1:

6 神说:

「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

」1:

7 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

事就这样成了。

1:

8 神称空气为「天」。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1:

9 神说:

「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

」事就这样成了。

1:

10 神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

神看著是好的。

1:

11 神说:

「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著核。

」事就这样成了。

1:

12 於是地发生了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各从其类;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著核。

神看著是好的。

1:

13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

•1:

14 神说:

「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1:

15 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

」事就这样成了。

1:

16 於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1:

17 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1:

18 管理昼夜,分别明暗。

神看著是好的。

1:

19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

1:

20 神说:

「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鸟飞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

」1:

21 神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各从其类;又造出各样飞鸟,各从其类。

神看著是好的。

1:

22 神就赐福给这一切,说:

「滋生繁多,充满海中的水;雀鸟也要多生在地上。

」1:

23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五日。

1:

24 神说:

「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

」事就这样成了。

1:

25 於是神造出野兽,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一切昆虫,各从其类。

神看著是好的。

1:

26 神说:

「我们要照著我们的形像、按著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1:

27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1:

28 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

「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1:

29 神说:

「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

1:

30 至於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各样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将青草赐给他们作食物。

」事就这样成了。

1:

31 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

黑格尔的“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AbsoluteSpiri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