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48434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

《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故事,从另一面告诉了我们,唐太宗贵为天子,却能以谦虚的态度,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治理国家。

他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以谦和之心应付他人的劝谏,创造了唐朝初期的太平盛世,他的丰功伟绩载入史册,被后人称道。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这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陈词滥调,却是为人处事的至理名言。

从中许多故事可以看出,为人处世谦虚,可以使前路平坦,免去不必要的纷争与忧扰,是人生的智慧。

  今年暑假期间,我报名了星乐培训学校的奥数尖子班。

因为前几

  次测试,我都得了满分,所以我有点飘飘然,骄傲了起来,结果最后几次测试我只得了90分。

看到老师在试卷上打的大大的“叉”,我懂得了谦虚的重要性。

  以史为鉴,面对当今复杂的社会,谦虚依然是一种美德。

我们应该怀着一颗谦和的心,在平凡中懂得感恩,对社会的感恩,在淡泊中,不忘对别人的感谢。

  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2《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豫让,因主公智伯被赵襄子等人杀害,心里气愤不已,便道:

我一定要为他报仇,为他而死,我只有尽忠尽义,才有脸对他。

  这是他发下的誓言,他也去做了。

在第一次刺杀行动中,他被发现了,但赵襄子因为看豫让是个仁义之人,便放了他;

在第二次行动中,他又被发现了,在临死前,他要求刺赵襄子衣服几下,完成心愿后,豫让便拔剑自杀。

  豫让的这一举动多么令我震惊,他为了义气,可以牺牲自己,为义这一字添加了光彩,为朋友报仇而放弃生命,重义轻死。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要为朋友尽忠、尽义、尽能,豫让的义气让我感慨万千。

  在现在,人们为了金钱和利益,可以放弃一切,重利轻义。

  “义”这个字早已消失在许多人的字典里。

那这样看来,豫让的精神,和为义、为忠、为情的做法,不是更加值得我们学习吗?

虽然,我们现在不需要那样,做出为朋友之情、之义、之忠牺牲自己的大事,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朋友交往时,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和朋友相处时,我们要真心相待,不欺骗;

在朋友有困难时,我们要义无反顾的伸出援助之手,有难同当;

在我们有快乐,记得和朋友分享,要知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这虽然不可说是为大义,但也是小义,也是一种义,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时刻义字当头,多做义事,又何不为君子之行呢?

  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3在延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总会有一颗颗闪光点,一座座里程碑。

  就如司马迁的《史记》,高尔基的《童年》,以及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一本奇书。

它能与脍炙人口的《史记》合称“史学双壁”。

它也用不朽的史实,传世的语言激励了无数人。

而我,就是被《资治通鉴》折服的人之一。

  在我看来,它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位博学多才,通晓古今的老先生。

他用战国的智伯之例,向我传授智伯败亡的原因。

最后再加上一句深刻的“才者,德之资也;

德者,才之帅也”点醒了我,令我牢记在心。

  唐太宗说过: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而这本书就是一面生动的镜子。

它告诉我古时朝代“为何兴替”,“如何兴替”。

汉朝的“巫蛊之祸”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汉武帝雄才大略,威震蛮夷,却在晚年“悔恨不已”,最后只能建造“归来望思之台”表达对已故太子的怀念?

我正疑惑不已时,这面镜子给了我

  答案:

武帝晚年多疑,信奉鬼神,任用奸臣致使朝政混乱,最后让奸臣钻了空子引发惨烈的“巫蛊之祸”。

太子因此遇难,数十万人也因此而亡。

  在讲述道理的同时,它也不忘打一个生动的比喻:

  “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不能使之破坚。

  “以史为鉴”果然可以“知兴替”啊。

  《资治通鉴》用它全面客观管的语言教会了我为人处世的道理。

  “德胜才者谓之君子”。

相信我会运用古人的宝贵经验做最好的自己。

  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4周末,老爸买了《资治通鉴故事》这本书送给我,这本书是根据我国古代有名的《资治通鉴》改编而成。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编年史,作者是我们熟悉的“司马光砸缸”故事里的主人公司马光,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编成这本书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

  这本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共一千三百六十十二的史事,主要内容是政治和军事,还有经济、文化方面。

它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又生动地告诉人们:

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道德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

这些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在这本书中主要提出了道德。

比如吴起是战国初期的有名将领之一,他为了得到鲁国国君的信任心一横把自己的妻子给杀了,虽然得到了重用但却因为人品太差被鲁国国君给怀疑。

最后,他又去了几个国家。

虽然他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强大,但却变成了臭苍蝇,处处被人讨厌,处处被人排挤。

一辈子被人陷害,但却没有人同情,反而遭天下人唾弃。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他人品太差了。

司马光说过: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中国传统价值观是要求一个人德才兼备,而德放在前面可见品德和道德的重要性。

  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5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史书《治资通鉴》。

  之所以说它令我受益匪浅,是因为它给我补充了不少“营养”。

本书的记载是从春秋战国开始,直到唐朝的结束。

这些知识,填补了不少我对历史知识的空缺,增长了不少课外知识。

此外,这些历史知识也使我懂得了不少生活或学习的方法。

  每一次朝代的变迁,说明了前朝的腐败、无能。

而新一代的皇帝,总是会总结前朝腐败的原因以及前朝的一些优点,从中吸取教训,加以改革,取长补短。

其实,生活也一样,当看到别人的缺点时,想一下,自己是否也存在此缺点?

看到别人的优点时,要及时吸取并加以运用,从而弥补自己的过失。

皇帝的身边总有一些大臣和谋士,他们为皇帝出谋划策,明智的皇帝会听众谋士的建议,而自以为是的皇帝往往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一意孤行,结果往往会导致忘国。

其实,忠言虽然逆耳,可它利于行,能够听从别人的劝告,改正自己身的不足,未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

前朝已经用血淋淋的例子告诉我们,一意孤行,后果不堪设想。

  《资治通鉴》不但给我补充了知识,还给我带来了生活经验,真

  可谓“一箭双雕”啊。

  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6“流水无弦万古琴,《通鉴》无声天下音”,让我们去阅读《资

  治通鉴》,了解其中的一个个历史故事吧。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与《史记》

  并称为中国史家之绝笔。

它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显德六年,共跨越1362年的历史。

在这近2000年的漫长岁月里,发生了多少曲折动人的故事啊。

比如:

  “战国争雄”、“楚汉相争”、“三国鼎立”、“隋唐盛世”、“五代十国”等等,便是这历史长河中泛起的朵朵浪花。

其中牛角挂书的李密、以死尽忠的豫让、贤能勇猛的荆轲、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贤良淑德的长孙皇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开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编著的《资治通鉴》,之所以命名《资治通鉴》是因为它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只要我们认真阅读它,便可以从中体会到烽烟四起的朝代战争,无数百姓处于流离失所、水深火热的痛苦。

我曾记得有这样一段故事:

李密小时候经常牧牛,可他却每每带上几本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这样便可以边看边牧牛了,后被瓦岗军推选为“魏公”。

为什么他们在那艰苦的条件下都能自学成才呢?

而我们现在的条件比他们优越几千倍,有什么理由不更勤奋学习呢?

  《资治通鉴》不仅为我们生动演绎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再现了一位位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还给了我们后人警醒。

  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