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4675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docx

盾构推进监理细则2

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

 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TJ2103标

监理实施细则(盾构工区推进)

监理单位(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1、隧道工程特点

1.1工程概况:

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地下土建TJ2103标段[鄞州大道站~石碶站区间、石碶站、石碶站~轻纺城站区间(含石碶桥拆复)、轻纺城站、轻纺城站~藕池站区间(含统安桥拆复)]。

本标段上(下)行线长度为3584.072m(3584.072m),具体里程以施工图为准的土建工程施工(含设备安装配合、装修配合、验收、)。

鄞州大道站~石碶站区间沿雅戈尔大道前行,线路两侧为密集的民房及工业厂房,但距离隧道较远,沿线重要建筑物主要有滕家桥、阳光丽园C区、天德工贸有限公司、万特机械缝纫设备厂、万国商城住宅楼、乐鹰商用厨房设备有限公司车间等。

区间设计起点里程SK4+445.928,终点里程SK5+428.425双线米,其中下行线在XK5+236.736处设一6.736米长链。

区间线路出鄞州大道后避让滕家桥,沿雅戈尔大道前行进入道路中间的石碶站。

上行线先后设1个1200m、1个800m、1个1200m和一个800m半径平曲线,下行线先后设1个800m、1个450m、2个800m半径平曲线。

线间距由13.5m过渡至15m。

区间线路出鄞州大道站先后以2‰坡度继续上坡,然后连续下坡,设22‰和7.131‰(下行线7.049‰)两个同向纵坡,最后以20‰上坡和2‰下坡进入石碶站,变坡点处设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为3000和5000m。

区间隧道最小埋深9.3m,最大埋深17.5m。

石碶站~轻纺城站区间基本沿雅戈尔大道下方穿行,沿线主要经过石碶桥、吴剑鸣医院等地区,线路两侧建筑较密集,市政工程节点较多,道路交通繁忙,管线复杂。

主要障碍物为石碶桥下的桩基础。

沿线分布的风险源有:

区间下穿石碶桥,南侧半幅桥的部分桩基与盾构区间冲突,需要拆除南半幅桥,同时要求在盾构施工前予以恢复,保留北侧半幅桥。

保留的北侧半幅桥桩距离区间外皮约2.4~2.9m;南侧半幅桥位于两隧道之间的未拆除桩距离区间外皮约2.8~4.8m;沿线分布有多处1~5层的民房及涉及单位的房屋,房屋距离区间外皮的投影水平距离约2.7~16.5m,多为条形基础,基础底埋深约为1.5m。

石碶站~轻纺城站区间上行线(右线)起至里程均为(内壁)SK5+584.100~(内壁)SK6+337.211,下行线(左线)起至里程为(内壁)XK5+584.101~(内壁)XK6+338.221,左线(先行线)短链6.004m。

上行线(右线)长度为753.111m,下行线(左线)长度为754.120m。

区间隧道沿石碶站向轻纺城站方向,出石碶站后右转弯(转弯半径800m),接直线段,然后左转弯(转弯半径450m),接直线段进入轻纺城站。

在里程XK5+938.697(SK5+936.500)处设一联络通道兼泵站。

(在地层冷冻加固后采用暗挖法施工),本区间隧道断面为单洞单线圆形隧道,线间距为12m~14.8m不等。

隧道纵坡最大坡度为24‰,隧道顶部埋深约为10.5m~16.5m,最小平面曲线半径为450m。

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

轻纺城站~藕池站区间隧道基本沿雅戈尔大道、启运路走线,沿线建筑密集,市政节点较多,情况复杂。

沿线分布有南苑加油站、中基对外贸易公司、220KV宁潘高压电塔、宁波电器塑料有限公司和振古桥等。

线路需下穿杭甬高速公路段塘立交桥、杭甬高速公路段塘出口环城西立交桥。

轻纺城站~启运路站区间上下行线起至里程均为K6+784.938~K8+030.000,区间总长度为1245.062m,下行线短链24.251m。

在里程XK7+261.618(SK7+265.800)处设有一联络通道兼泵站。

在里程XK7+728.927(SK7+750.000)处设有一联络通道。

本区间隧道断面为单洞单线圆形隧道,线间距为10~16m不等。

隧道纵坡最大坡度为25‰,隧道顶部埋深为8.7m~19.3m,最小平面曲线半径为340m,最大平面曲线半径为1500m。

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

区间周边不仅建筑物多,地下管线亦相当密集。

1.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土层的沉积年代、沉积环境、岩性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同时结合野外钻探,将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划分为9个工程地质层,并细分为27个工程地质亚层。

根据上述对工程地质层的划分,从上至下评述如下:

(1)

1层:

杂填土(mlQ)

杂色,松散~稍密,主要由碎(块)石混粘性土组成,常混有砖块、瓦片、老基础等建筑垃圾,碎(块)石粒径一般2~10cm,大者达20cm以上,棱角状,大小混杂,往下以粘性土混碎块石为主,表部为混凝土及沥青路面、人行道地砖及草坪。

该层分布于场地表部,厚薄不均,河道一般缺失,层厚0.4~3.4m。

(2)

2层:

粘土(al-lQ34)

灰黄、灰褐、褐灰色,可塑,底部渐变软,呈软塑状,厚层状构造,含氧化铁锰质斑点,局部为粘土,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

该层场地内分布较广,局部填土厚度大处及河道内缺失,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俗称“硬壳层”,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0.19~2.60m,厚度较小,为0.6~2.4m。

(3)

3层:

淤泥质粘土(mQ34)

灰色,局部呈褐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含少量有机质斑块,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及淤泥,土面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

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位较稳定,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0.51~1.35m,厚度0.7~3.6m。

(4)

1层:

粘土(al-mQ24)

灰色,流~软塑,厚层状构造,土质均匀、细腻,局部为淤泥质粘土,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

该层场地内局部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2.27~0.49m,厚度0.5~3.0m。

(5)

2a层:

淤泥(mQ24)

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土质均匀、细腻,偶为淤泥,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

该层场地内局部部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3.37~-1.42m,厚度1.5~6.4m。

(6)

2b层:

淤泥质粘土(mQ24)

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局部夹少量贝壳碎屑,土质均匀、细腻,偶为淤泥,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

该层场地内分布范围较广,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7.27~-1.17m,厚度2.1~8.2m。

(7)

2c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mQ24)

灰色,流塑,薄层状构造,单层厚2~5mm,局部层理不清,层间夹少量粉土薄膜,偶夹软塑状粘土,土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

该层场地内断续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6.05~-2.10m,层厚3.5~5.9m。

(8)③2层:

粉质粘土(al-mQ14)

灰色,流塑,局部呈软塑,厚层状构造,混较多粉土及粉砂团块,土质不均,粘塑性较差,土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

该层场地内局部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8.69~-6.41m,层厚0.7~3.8m。

(9)

1层:

淤泥质粘土(mQ14)

灰色,流塑,鳞片状构造,局部略具层理,夹少量粉土薄膜,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土面有光泽,韧性中等~高,干强度中等~高,无摇振反应。

该层场地内局部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0.87~-7.25m,层厚2.7~8.4m。

(10)

1层:

粘土(al-lQ2-23)

灰黄、灰绿、灰褐色,可塑,厚层状构造,局部略具层理,夹少量粉砂薄层,局部粉粒含量较高,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或斑块,局部为粉质粘土,土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

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位较稳定,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埋深起伏较大,顶板标高-16.31~-6.95m,层厚2.0~12.4m。

(11)

1a层:

粘质粉土(al-lQ2-23)

灰黄色,稍密~中密,很湿,厚层状构造,渲染大量铁锰质,局部混较多粘性土,土面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干强度低,摇振反应迅速。

该层场地内仅分布于Q5XJ1、Q5XZ5号孔部位,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标高-17.83~-17.27m,层厚3.9~5.8m。

(12)

2b层:

粉质粘土(mQ2-23)

灰色,软塑为主,厚层状构造,局部粉粒含量较高,土质不均一,局部为粘土,土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

该层场地内分布广泛,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具中等压缩性,顶板标高-19.75~-15.13m,层厚1.1~8.9m。

(13)

2层:

粉质粘土(al-lQ2-23)

灰黄、褐黄色,软~可塑,薄层状构造,单层厚2~4mm,局部层理不清,层间夹较多粉土或粉砂薄层,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或斑块,土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

该层场地内分布广泛,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标高-24.97~-15.53m,层厚0.7~9.5m。

(14)

3层:

粘质粉土(al-lQ2-23)

灰黄色,棕黄色,中密,饱和,层状构造,土面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干强度低,摇振反应。

该层场地内局部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标高-28.53~-17.12m,层厚1.1~11.5m。

(15)

4层:

粉质粘土(mQ2-23)

灰色,软塑为主,厚层状构造,局部粉粒含量较高,土质不均一,局部为粘土,土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

该层场地内分布范围较广,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具中等压缩性,顶板标高-33.11~-19.92m,层厚0.9~14.3m。

(16)

5层:

粉砂(al-mQ2-23)

灰黄色,浅灰色,稍~中密,饱和,层状构造,局部相变为粉土,局部夹较多粘性土薄层,土面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干强度低,摇振反应迅速。

该层场地内局部地段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低压缩性,顶板标高-35.01~-26.89m,层厚0.9~5.9m。

(17)

1层:

粘土(al-lQ2-13)

灰绿色,灰兰色、灰黄色,可塑为主,厚层状构造,局部为粉质粘土,粘塑性较好,土面有光泽,韧性低,干强度低,无摇振反应。

该层场地内分布范围较广,局部缺失,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标高-38.22~-28.43m,层厚0.7~7.4m。

(18)

1a层:

砂质粉土(al-lQ2-13)

浅灰色,灰兰色,灰绿色,中密,饱和,层状构造,局部为粉砂、中细砂。

该层场地内局部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偏低压缩性,顶板标高-38.92~-33.35m,层厚0.7~5.5m。

(19)

2层:

粉质粘土(mQ2-13)

灰色,软塑,局部可塑薄层状构造,单层厚2~10mm,层间夹粉土薄膜,粘塑性一般,土面稍具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

该层场地内一般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一般,具中等压缩性,顶板标高-41.39~-30.62m,层厚1.5~10.7m。

(20)

4层:

粉砂(al-mQ2-13)

灰色,中密,饱和,厚层状构造,夹少量粘性土条纹或薄层。

该层场地内局部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好,具低压缩性,顶板标高-42.73~-37.43m,层厚0.5~6.5m。

(21)

1层:

粉质粘土(al-lQ13)

灰黄、灰绿、灰黑色,可塑为主,厚层状构造,局部粉粒含量较高,偶为粘土,含少量铁锰质条纹或结核,土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

该层分布于场地深度,大多数钻孔及静探孔有揭露,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标高-47.45~-37.45m,揭露层厚1.2~8.2m。

(22)

1a层:

粉砂(alQ13)

灰、浅灰、褐灰色,中密,饱和,厚层状为主,砂质较均,含少量粘性土。

该层场地内呈透镜体分布于

1层粉质粘土内,该层场地内仅Q5XZ14、Q5XZB2、S5XZ29号孔有揭露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低压缩性,顶板标高-45.65~-41.82m,揭露层厚1.6~4.6m。

(23)

2层:

粉质粘土(mQ13)

灰色、褐灰色,软塑~可塑,厚层状构造,粉粒含量高,土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

1.3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量:

1.3.1区间隧道情况

(1)轴线描述:

鄞州大道站-石碶站-轻纺城站-藕池站其中包括隧道3个区间两个车站(轻纺城站,石碶站)线间距在10m~16m不等。

隧道隧道顶部埋深为8.7m~20.2m不等。

隧道纵坡最大坡度25‰最小平面曲率半径340m,最大平面曲线半径1500m

(2)鄞州大道站~石碶站区间。

长度988m线间距13.5m~15.7m不等。

隧道顶部埋深9.3m~20.2m。

隧道纵坡最大坡度为25‰最小平面曲线半径650m最大平面曲线1200m

(3)石碶站~轻纺城站长度719m,线间距12m~14.8m不等,隧道顶部埋深为10.5m~16.5m隧道纵坡最大坡度为24‰最小平面曲线半径450m

(4)轻纺城站~藕池站长度1273m线间距10m~16m不等隧道顶部埋深为8.7m~19.3m.隧道纵坡最大坡度为25‰最小平面曲线半径340m最大平面曲线半径1500m.

(5)隧道衬砌

区间隧道断面为单洞单线圆形隧道,采用错缝拼装的通用楔形管片衬砌,外径ø6.2m,内径ø5.5m,厚度350mm,环宽1200mm。

衬砌环分为六块,即封顶块(F),临接块(L1、L2),标准块(B1、B2、B3)构成,封顶块位于拱腰的水平位置。

考虑到管片采用错缝拼装工艺,在加强隧道整体性的同时,可将管片环的最大楔形量布置在有利于盾构推进的所需之处,来满足隧道轴线和推进施工的需要。

1.3.2主要工作量

(1)盾构推进工作量

区间管片数量表

区间隧道

管片数量(环)

左线

右线

全长

鄞石区间

822

817

988m

轻石区间

622

622

759m

轻藕区间

1041

1061

1273m

合计

(2)衬砌环

衬砌管片的设计强度为C50,抗渗强度等级为S10,纵、环向均采用M30弯螺栓连接,包括16根环向连接螺栓和12根纵向连接螺栓,机械性能等级为5.8级普通螺栓。

为加强衬砌环间剪切刚度,防止管片间出现较大的错台,管片衬砌环缝接头采用凹凸榫槽,纵缝接触面采用平面式,不设凹凸榫。

(3)盾构区间防水

盾构区间隧道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顶部不允许滴漏,其它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但总湿渍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mm2防水湿渍不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m2。

隧道工程中漏水的平均渗漏量不大于0.05L/m2.d,任意100m2防水面积渗漏量不大于0.15L/m2.d。

盾构区间防水要求

部位

盾构法区间结构

管片结构

P10抗裂防水混凝土

环、纵向接缝

遇水膨胀橡胶挡水条+三元乙丙橡胶弹性密封垫

嵌缝

拱底90°及顶拱45°范围内的环缝两侧各25环范围所有围环、纵缝及环向变形缝内采用聚硫密封胶嵌缝。

螺栓孔、注浆孔

遇水膨胀橡胶圈

盾尾和衬砌管片之间环形间隙

同步注浆

盾构进出洞口临时止水

设置橡胶帘子布临时止水环

盾构洞口后浇环梁施工缝

双道缓膨胀型遇水膨胀聚氨酯止水胶+全断面注浆管

1.4工程特点及难点

1.1.1楔形管片错缝拼装:

圆隧道衬砌选用通用楔形管片,错缝拼装。

在盾构掘进施工中,选用通用楔形管片,如何应用管片的楔形量,针对盾构姿态,隧道上下左右的超前量,选择合适的管片定位,并要保证错缝拼装,就显得格外重要。

1.1.2盾构穿越变形敏感区本工程路线共穿越3座桥梁,分别腾家桥(老桥)石碶桥统安桥。

还穿南苑加油站,杭甬高速公路匝道,环城西路B匝道启远变电站,旧民房和厂房。

要求按盾构推进时地层损失率≤2%,地面沉降≤15mm,桥桩基附加位移,沉降值≤5mm进行控制。

如何有效的控制在隧道掘进过程保证上述变形标准,将直接关系到沿线桥梁工程整体质量和安全,必须在施工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

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以防防范为主,结合优化措施参数,争取将变形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1.2区间范围管线较多:

区间范围内管线主要有电信、给水、雨水、污水、供电、天然气、路灯等市政管线,虽然大部分埋深较浅,一般在3m以内。

但必须根据现场踏勘,对以下地下障碍物进行了调查,制定周密的方案对管线进行主动保护,控制沿线管线沉降变形≤±5mm,不均匀沉降差≤L/1000,保证市政重要管线安全及正常使用。

1.1.3盾构穿越后塘河支流:

盾构下穿后塘河支流河流水域,必须考虑对防洪墙基础、地质变化较大、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快、覆土厚度、隧道结构上浮、防水等问题,制定充分对策,控制基础沉降与开裂,保护防洪墙与两岸建筑的措施。

1.1.4盾构穿越的地层有不明显基础:

根据物探资料,但房屋基础不明,盾构施工前需要加强对此类基础排查,如果发现有侵入隧道施工范围,则要及时清除障碍物,这也给确保盾构正常施工带来不确定的因素。

2、编制依据

2.1政策、法规

1.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令、法规、政策和规定;

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设部建质[2009]87号)。

2.2相关标准、规范

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

3.《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50108-2001);

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8.设计文件及业主提出的质量标准。

2.3其他

1.施工合同、监理合同;

2.已批准的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地下工程TJJL2103标段《盾构专项施工方案》;

3.已批准的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地下工程TJJL2103标段《监理规划》;

3.1《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浙江省标准﹙DB33/T1008-2000﹚

3.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999﹚

3.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3.6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3.7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施工图纸

3、监理工作目标

3.1质量目标:

创建优质工程;杜绝监理责任质量事故,工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85%、工程质量达到优良。

3.2安全目标:

无监理责任的重大安全事故。

3.3文明施工目标:

争创文明工地。

4、监理工作流程

5、监理工作方法和措施

1.2洞口加固监理:

区间隧道洞门外土体采用深层搅拌桩加固和高压旋喷桩加固,经钻芯取样检验,加固体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详见水泥土搅拌桩和旋喷桩监理实施细则。

1.3隧道测量监理:

1.3.1联系测量:

(1)平面坐标的传递:

1).施工单位进行联系测量后,测量监理工程师须进行复测。

2).检查测量点的观测礅必须牢固,且有效保护。

3).联系测量精度要求为最弱边方位角误差不大于±5″。

(2)高程点的传递:

1).地面临时水准点须与高程控制点进行联测,形成水准闭合线路,闭和差≤±121/2mm。

2).高程点测量高差之较差控制在3mm内。

3).盾构推进施工过程中,监理至少须进行2次高程传递测量复核。

1.3.2井下控制测量:

1).井下导线:

导线点的布设要求以固定观测平台的方式进行。

1.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小于1:

3;

2.导线测量的复核应随盾构推进的进度配合隧道轴线复测工作进行定期复测;

3.导线复测时最弱边方位角误差控制在8″内,最弱点坐标误差控制在±5mm内。

2).井下高程测量:

1.井下要求布设2个水准基点,并定期由地面高程控制点出发进行高程联测,盾构施工期间不少于5次复核。

2.隧道内水准点以100米的间距进行布设,按盾构每推进100米进行与井下基点二等水准联测,及时调整因隧道施工引起变化的水准点的高程值。

3.测量观测平台的高程按高程联系测量的要求执行,测量误差控制在3mm内。

1.3.3曲线段施工测量

(1)控制台的放样控制:

须按“放样→测量→调整→测量”的流程,使平面、竖面位移的放样坐标与设计坐标差值控制在3mm内。

(2)测量标志的安装控制:

1).要求前后两只测标的中心连线与盾构轴线平行安置;

2).前后两测标的高度刻划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3).测标位置与盾构的相对位置须保持固定不变;

4).保证前后两只测标和测量平台的良好通视条件。

(3)盾构推进方向指示控制

1).按设计曲线计算出曲线段每环的推进参数,供测量工作点及时调整盾构姿态使用;

2).盾构掘进中心线平面位置和高程偏差控制在±50mm内。

(4)井下观测平台控制

1).新设观测台需与井下导线和后视测台联测,将其纳入井下控制测量系统;

2).每新设一井下观测平台须联测到盾构测标和管片的前沿部位,以调整管片的里程;

3).观测台位置的设置以100米左右为参考值,弧线段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进出洞部位观测台位置以50米范围为限,以保证出洞时盾构姿态的控制和盾构进洞前的精确定位。

1.3.4SLS-T自动导向测量的人工检测

(1)自动导向测量系统开始运行时,人工测量依旧进行,二种测量成果必须一致,测量监理工程师予以确认;

(2)当二种测量成果一致,可逐步减少人工测量次数,而以自动导向测量成果引导盾构推进;

(3)完全使用自动导向测量系统后,每推进50米,督促施工单位进行一次人工测量检测。

1.4盾构机安装、调试的监理:

1.4.1盾构机验收:

(1)盾构机验收分为井下验收和100米试掘进验收二个阶段。

(2)井下安装验收:

盾构机井下安装、调试完毕后,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验收大纲,由施工单位应组织建设、监理、盾构机供应商等对盾构机井下安装、调试进行验收。

盾构机井下验收时,主要检验电气系统、液压系统及其他系统安装调试的质量。

各系统调试实测数据达到盾构机合格证中的指标,对不满足要求的系统,应进行维修和调试,以确保盾构机安装、调试质量。

盾构机井下验收合格后,方可出洞。

(3)100m试掘进验收:

在100m试掘进过程中,盾构机安装单位应对盾构机运行状态进行跟踪调试和维修,及时调整盾构机各系统的运行参数,确保盾构机正常运行。

100m试掘进完毕后,盾构机安装单位应组织建设单位、设计、监理和施工承包单位对盾构机进行验收,确保盾构机正常运行。

1.4.2盾构机掘进、维修和保养的监理

(1)盾构机开启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运转过程中,机电设备的所有压力调节阀、流量调节阀及泥水压力的设定等应由当班施工队机电负责人实施,严禁盲目操作。

(2)盾构机在运转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机电设备有否异常声响,管道系统有否跑、冒、滴、漏现象。

若发生上述现象,应立即修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