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4959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4.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4.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4.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4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

5.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案设计者:

指导老师获奖情况:

区级小学骨干教师第二批课改标兵区级优秀教师

20XX年6月执教的《美丽的丹顶鹤》一课,在省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

多次在市中区语文教师命题大赛和优秀教案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5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鲜”,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循规蹈矩、魅力”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分角色阅读体会小男孩的内心感受,理解创造带来的魅力;指导学生学会根据提示词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通过阅读课文,从小男孩的举措中比较切苹果的两种不同的方法,逐步感悟“创造”的真正含义,从而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体会创造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及第四、五小节。

通过阅读理解“切苹果的魅力”并进一步感受创造的魅力。

难点:

理解创造力来自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感受创造的快乐。

3、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指名读、交流、根据提示词填空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精读感悟环节,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

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课文,促进学生对文中人物、事件的感受,并催生出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进而将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学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单。

(后附)

教师:

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讲故事《清洁工的建议》。

同学们,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看看这个故事会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师讲述《清洁工的建议》,故事后附。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有时候换个角度想问题,就会找到最简单最快捷的解决方法。

2.导入课题,指导读题

(1)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来学习一篇与这个故事有些相似之处的课文,那就是《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

(2)指导读题:

突出苹果里有什么,怎么读?

强调是哪里的“五角星”,怎么读?

3.质疑课题

读课题后,你有哪些疑问?

(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呢?

是谁发现了苹果里的五角星?

是怎么发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预习单,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指导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指名读,强调多音字“鲜”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疏、瞧、循”的写法。

“疏”字的左半部

分有五画,第一画为“乛”,第二画为“〡”;“瞧”、“循”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正音。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1)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根据提示词想一想标一标: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出示课件)

课文记叙了(谁)来我家玩时,向我显示,发现,这是我从中受到启迪的事。

 

①学生默读思考,标画出文中有关词句。

②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③指名根据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那么课文的哪些段落写“小男孩向我显示拦腰切苹果”,哪些段落写“我”的启迪呢?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主要讲邻居家的小男孩向“我”显示拦腰切苹果,苹果里有颗五角星。

第五自然段写我从中受到的启迪。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感悟小男孩的天真活泼

1.引导自读自悟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呢?

你又是通过那些词句看出来的呢?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小节,想一想,画出这些词句来。

2.学生思考后指名汇报,指导深入感悟重点语句。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

3.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差不多每天、跑来、报告、显示显示”)体会小男孩的性格特点。

(天真,活泼,好奇心强)

4.指导朗读

这么一个天真可爱好奇心又很重的小男孩,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句子,然后指名读,学生评议,最后齐读。

5.结束语:

苹果里到底藏着什么呢?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进入见证奇迹的时刻。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把生字写3遍,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抄两遍,要写的正确美观。

3.实践练习:

回家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第二课时

(五)复习导入

(1)听写课后第三题。

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前写,其他同学在生字本上写。

随后互相批改点评。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的小男孩。

今天,小男孩既没有报告新闻,也没有显示新本领,而是告诉我一个新发现——苹果里有五角星。

这个新发现来自他与众不同的切苹果方法。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六)继续解读课文第1——4自然段,感悟“五角星”的魅力

1.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看看小男孩是怎样切苹果的,与我们通常的切法有什么不同,标出有关语句。

学生思考后汇报,出示课件:

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

(1)指名汇报。

(2)实践操作理解“拦腰切”。

分别找两个同学上台模拟表演从顶部切苹果和拦腰切苹果,然后教师分别用这两种方法切开苹果,通过实际操作学生理解“拦腰切”。

(板书:

拦腰切)

(3)齐读。

(4)师小结:

因为切法不同,所以才会有新发现。

2.感悟小男孩的激动心情。

(将苹果里的五角星展示给学生看。

)同学们,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五角星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呢?

(激动,高兴,惊讶)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样的心情呢,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请大家自由朗读2、3、4小节,标画出有关语句。

(1)学生自读思考。

(2)指名汇报,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谈体会。

小男孩(神秘/神气/眉飞色舞)地说:

“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

”我瞧着他说,心里想:

还不就是苹果核嘛!

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认真/迫不及待/自信)地说: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来切给你看吧。

小男孩(得意/自豪/兴奋)地说:

“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3)想象小男孩说话时的神态,在空格填上合适的词。

(4)指名填空读句子。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你能读出小男孩神气和得意吗?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分角色朗读,两组学生PK。

3.面对小男孩举着的苹果,当时我是怎样想的?

(出示课件)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

(1)学生自由朗读,通过“真的、果然”两个词小组讨论“我”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学生汇报。

(由平静、不以为然、不屑一顾到惊奇、感叹不已)

(3)指导齐读,读出惊奇、感叹不已的语气。

4.小男孩传来的“苹果里有五角星”这个新发现使我无比惊叹!

同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课件展示)

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1)指名朗读。

(2)指导学生理解“生疏、循规蹈矩”。

(板书:

循规蹈矩)

(3)师小结:

为什么许多人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切苹果呢?

我想,自有它的道理吧。

(列举优点:

方便、安全、公平、习惯。

(七)解读课文第5自然段,理解“创造力”

1.过渡:

简简单单的切苹果,却让我深有感触。

出示课件

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

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这么大的魅力。

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这么大的魅力。

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又由我传给你们大家。

(1)自由朗读。

(2)你是怎么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这么大的魅力。

”这句话的?

(3)教师小结:

三个“传”字,表明这个秘密真是一传十,十传百,它还将继续广为流传,这就是魅力!

2.指导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课件出示句子)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齐读。

(2)教师讲解“往小处说”。

切苹果是一件小事,换一种方法切苹果,这就是创造力。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小事呢?

(3)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说一说。

(4)师小结:

瞧!

创造力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创造力能否产生,关键在于一个人是否敢于怀疑前人的观点,打破自身的局限,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什么是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那么,往大处说呢?

(板书:

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

往大处说,(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八)升华情感总结全文

师总结:

同学们,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无处不需要创造。

愿我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学会创造,将来用你们善于创造的大脑和双手去改造世界!

让世界出现更多的中国创造!

(九)小练笔:

其实创造力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我们身边,你想不想做个有创造力的人?

请同学们课下用“苹果核、秘密、孙悟空、种子、机器猫”等词语编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写下来。

(十)板书设计:

     

 5苹果里的“五角星”

横切拦腰切

循规蹈矩创造力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

 

附《清洁工的建议》全文。

美国圣地亚哥的克特立旅馆是一座重要建筑的诞生地。

当时旅馆的管理人员觉得原来的电梯太小,必须扩建。

于是,找了很多工程师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设计的方案是从地下室到顶楼,一路挖一个大洞,就可以建一个新电梯了。

他们的谈论被一个清洁工听到了,清洁工问他们要干什么,于是这些人解释了方案。

清洁工听后说:

可这样会搞得很脏、很乱呀,而且如果停业的话很多人会失去工作。

一个工程师听了清洁工的话,于是挑战性地问:

“你有更好的主意吗?

清洁工想了想说:

“为什么不在旅馆的外面修电梯呢?

”于是,克特立旅馆成了现在已被广为采用的室外电梯的发源地。

就算不是专家,也会有很棒的点子。

附《苹果里的五角星》预习单

班级:

姓名:

一、我会识字学词

1.练习书写生字,先读贴,在描红临写,争取做到写正确、工整。

对照课本自查,并把写错的字纠正过来。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2.读准下列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给多音字组词。

()()()()()()

瞧横切面生疏循规蹈矩清晰鲜为人知

鲜Xiǎn()Xiān()

3.辨字组词。

瞧()疏()晰()魁()

焦()梳()淅()魅()

4.结合上下文和查阅资料,我能理解这些新词。

拦腰魅力

创造力循规蹈矩

鲜为人知

二、我会读会思

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个故事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想一想,还可以和同学交流。

 

三、实践探究

读完课文后,找一找文中两种不同的切苹果的方法,并亲自体验一下,看看苹果里到底有没有五角星,并思考,通过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1.用填空的形式关注指导概括课文。

先让学生自己去默读课文,一边读边再文中找一找画一画,根据提示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大部分同学都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2.关注人物内心。

在教学小男孩向我展示切苹果的过程的时候,我主要采取这种方法:

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填空的方式体会小男孩的感受,接着用情景对话的方式使学生把小男孩的语态神态展现出来。

这样的设计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换种方式切苹果的“魅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关注朗读。

朗读感悟是精读环节的主旋律,所以教学时我设计了多种朗读,以情感朗读来体现语言文字的美妙,从而感悟出作者想要表达出的创造力的魅力。

不足之处:

在理解创造力环节中,我设计的让学生谈谈身边的小事,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少,部分学生因想不出例子而直接放弃,所以有些冷场,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几个提示词(如曹聪称象、田忌赛马、司马光砸缸等)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教学建议:

其实,切苹果这件事使我们身边一件很普通的小事,但正是这种普通的小事,换个思维方式,就会体现出它的不普通来,在教学时可以穿插身边其它实例来感受创造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