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5046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1.docx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1.docx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1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测试题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将形成配子

D.正在发生DNA复制

2.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3.细胞核内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含有两条染色单体,这两条携带相同遗传信息的染色单体彼此分离发生在()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和有丝分裂的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有丝分裂的后期

4.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正确的是()

A.前者与后者不同,前者各时期细胞中均不含同源染色体

B.后者分裂过程中有联会现象和四分体,而前者没有

C.前者仅有等位基因的分离,后者还有基因的自由组合

D.分裂时前者DNA平均分配,而后者DNA随机分配

5.(2012·大连高一检测)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6条,下列细胞中,肯定或可能存在两条X染色体的是()

①精原细胞②卵原细胞③初级精母细胞

④初级卵母细胞⑤次级精母细胞⑥次级卵母细胞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

6.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一些不同之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精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卵原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四个精子,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产生一个卵细胞

C.精细胞经变形形成精子,而卵细胞不需要变形

D.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有极体产生,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无极体产生

7.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

B.三个细胞中均含有4条染色体

C.丙细胞分裂后一定形成2个精细胞

D.只有甲细胞含同源染色体

8.(2012·福州高一检测)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

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

A.AB段B.CD段C.FG段D.HI段

9.卵细胞由卵巢排出后,从输卵管伞部向输卵管壶腹部转运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动力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输卵管伞部的收缩

B.输卵管伞部上皮细胞纤毛的协调运动

C.卵细胞放射冠的功能

D.卵细胞的向前运动

10.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精卵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

B.使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组合在一起

C.能使亲子两代染色体数目恒定

D.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11.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C.人类细胞的一个染色体组内含24条染色体

D.单倍体的体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

12.低温和秋水仙素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起作用的时期是()

A.有丝分裂间期B.有丝分裂前期

C.有丝分裂中期D.有丝分裂后期

13.关于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多倍体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

B.八倍体小黑麦是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创造的新物种

C.二倍体植株加倍为四倍体后,营养成分必然增加

D.多倍体在植物中比在动物中更为常见

14.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

B.根尖需解离固定1min,然后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

C.龙胆紫溶液可以将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

D.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处在分裂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15.(2011·海南高考)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16.图示中的染色体发生的染色体变异属于()

A.缺失B.重复C.倒位D.易位

17.如图表示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A.缺失B.重复C.倒位D.易位

18.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倍体水稻的花药可培养成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二倍体水稻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仍为二倍体水稻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的后代为含三个染色体组的三倍体水稻

D.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可得到稻穗和米粒变小的单倍体水稻

19.某动物精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

A.32、16、64、64B.32、8、32、64

C.16、8、32、32D.16、0、32、32

20.如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其中一定不是精子形成过程的是()

21.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22.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称为()

A.细胞识别B.细胞融合

C.受精作用D.细胞分化

23.(2012·杭州质量检测)图一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中部分染色体行为示意图,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图二是该动物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部分时期)。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图二处于DE段的细胞在细胞中央会出现许多囊泡

②图二BC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两个着丝粒被纺锤丝拉开

③图二可表示乙和丙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④依据每条染色体都含有染色单体可判断甲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24.关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25.(16分)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回答:

(1)图1中a~c柱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图1中所对应的细胞中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_。

(2)图1中Ⅱ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_______,由Ⅱ变为Ⅲ,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3)图2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

(4)请绘出图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分子含量变化曲线。

26.(11分)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

以白菜为母本、甘蓝为父本,经人工授粉后,将雌蕊离体培养,可得到“白菜—甘蓝”杂种幼苗。

请回答问题:

(1)雌蕊离体培养获得“白菜—甘蓝”杂种幼苗,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观察“白菜-甘蓝”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通常取幼苗的_______做临时装片,用_______染料染色。

观察、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为_______。

(3)二倍体“白菜-甘蓝”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

这种植株通常不育,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

为使其可育,可通过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

27.(10分)人类中正常染色体组型为:

44+XY,但也出现少数异常个体,这类个体外貌像男性,患者第二性征发育差,有女性化表现,如无胡须,体毛少,身材高大,一部分患者智力低下,睾丸发育不全,不能形成精子,无生育能力,核型一般记作44+XXY,据此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哪种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调查中发现随母亲年龄的增加,生出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几率增大。

现诊断出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是“TTt”,其父亲的基因型是“Tt”,母亲的基因型是“tt”,那么这名患者21三体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5分)蟾蜍个体性成熟后,雌雄个体将生殖细胞排出体外进行受精,请设计实验证明受精能激活卵细胞的新陈代谢并能启动细胞分裂。

(1)实验材料:

蟾蜍的受精卵和卵细胞若干。

(2)实验用具和药品:

(3)实验原理:

蟾蜍是在_______进行受精的;受精卵在_______中完成发育,进行新陈代谢和细胞分裂时会通过_______向水中排出_______,使水的pH下降。

(4)实验步骤:

①取材:

到水沟中采集200粒蟾蜍的受精卵,立即投入装有洁净蒸馏水的广口水槽中,编号为A组;从______________剥取相同数量的成熟卵,立即投入装有洁净蒸馏水的广口水槽中,编号为B组。

②培养:

把广口水槽放在窗台上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培养,向水中不断缓慢通入氧气。

③检测和观察:

用pH试纸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放大镜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预测结果:

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讨论:

①到水沟中采集蟾蜍卵时,能把卵所附着的水草一同投入水槽吗?

为什么?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避免检测结果的误差,特别注意应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干扰。

③实验组是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细胞膜开始缢缩,说明该细胞处于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相等,说明着丝粒已分裂,每一极有5条,即无同源染色体,且该生物是二倍体动物,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解析】选B。

细胞进行分裂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B项正确,而A、C、D所述内容可以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以发生于有丝分裂过程中。

3.【解析】选D。

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4.【解析】选B。

联会现象和四分体是减数分裂特有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5.【解析】选D。

男性正常的体细胞(含精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女性正常体细胞(含卵原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

初级精母细胞中含1条X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中含2条X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2条X染色体,也可能不含;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能含2条或1条X染色体。

6.【解析】选A。

精子的形成过程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以下几个不同点:

①产生的生殖细胞数目不同。

一个精原细胞产生四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只产生一个卵细胞;②精子的形成过程必须经过变形阶段,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经过变形阶段;③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而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④产生的部位不同。

由此可知B、C、D三项均正确。

而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都是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

7.【解析】选B。

本题考查识图能力。

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可以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分裂后产生的细胞可以是精细胞也可以是极体,甲、乙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方法技巧】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技巧

通过“四看”辨析法可以识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细胞图像。

具体方法如下:

(1)一看图像是否均等分裂(主要针对分裂后期):

如果细胞呈不均等分裂,一定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如果细胞图像呈均等分裂或者典型的圆形,则进行第二看。

(2)二看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为奇数,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而且细胞中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如果染色体数为偶数,则进行第三看。

(3)三看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

如果没有同源染色体,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如果有同源染色体,则进行第四看。

(4)四看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若出现联会、四分体、着丝粒位于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若无上述特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

8.【解析】选C。

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CD段为有丝分裂后期,FG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9.【解析】选D。

卵细胞转运的动力是输卵管伞部的收缩、输卵管伞部上皮细胞纤毛的协调运动以及卵细胞放射冠的功能。

10.【解析】选D。

受精作用是精卵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使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组合在一起,经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能使亲子两代染色体数目恒定,并使后代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11.【解析】选A。

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这组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即不包含同源染色体,故A项正确;B项中,配子不一定是由二倍体生物产生的,故配子中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C项中,人的配子含23条染色体,即一个染色体组内含有23条染色体;D项中,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但该物种不一定是二倍体。

12.【解析】选B。

秋水仙素和低温的作用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纺锤体的形成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

13.【解析】选D。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不是营养成分的增加)。

植物含偶数染色体组的多倍体可产生可育的配子,含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很难形成正常的配子。

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数目变异创造的新品种,多倍体在植物中很常见,在动物中极少见。

14.【解析】选D。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是低温能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中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根尖要置于解离固定液中1min,然后取出,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龙胆紫溶液可将细胞中染色体染成紫色;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15.【解析】选D。

A项,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会导致染色体变异,不会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项,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不会产生新基因;C项,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属于染色体变异,不一定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D项,染色体的倒位和易位可以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16.【解析】选C。

同源染色体在联会时,同源区段与同源区段靠近,所以造成倒环的原因为倒位。

17.【解析】选A。

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

缺失:

染色体丢失一段;重复:

一条染色体的断裂片段连到同源染色体的相应部位;倒位:

同一条染色体上某一段颠倒了180°,造成染色体的重新排列;易位:

染色体断裂的片段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如图所示染色体丢失了一段,所以属于缺失。

18.【解析】选C。

四倍体水稻花药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的后代为单倍体;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为四倍体水稻,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得到的后代为三倍体;二倍体水稻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单倍体高度不育,不会产生米粒。

19.【解析】选A。

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已复制,一对同源染色体可形成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20.【解析】选D。

A为四分体时期,B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D为形成卵细胞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1.【解析】选C。

甲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乙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图像,丙图表示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

丙图中正在发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过程,此时没有同源染色体。

这三个图像所表示的细胞可能同时出现在卵巢中,甲图表示卵原细胞的分裂增殖;乙图表示初级卵母细胞,丙图是次级卵母细胞,其判断依据是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其子细胞不可能是精细胞。

22.【解析】选C。

受精作用就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其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的过程。

23.【解析】选A。

图二处于DE段的细胞正在发生由1个细胞分裂成2个子细胞的过程,这时候新的细胞膜正在形成,而细胞膜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无关,故①不正确;图二BC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但不是因为纺锤丝拉开,故②不正确;图二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③正确;判断是否为初级卵母细胞,不仅要看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还要看细胞质分裂的情况,而甲细胞的特点应该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特点,故④不正确。

24.【解析】选C。

洋葱为二倍体生物,经低温或秋水仙素诱导后可以形成四倍体,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由于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较长,所以间期的细胞较多;观察时细胞已死亡,不会看到连续分裂的动态过程。

25.【解析】本题首先由图2中的乙确定是雌性动物。

(1)判断染色单体,其技巧是染色单体含量可以为0,即可确定b柱表示染色单体。

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则染色体数与正常体细胞的相同,还得排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暂时加倍的情况。

图1中的Ⅰ可为原始生殖细胞即卵原细胞,Ⅱ是初级卵母细胞,都含同源染色体。

(2)图1的Ⅱ中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与图2中乙相对应。

由Ⅱ变为Ⅲ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因为初级卵母细胞(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3)初级卵母细胞(乙)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4)绘图的第一步就得标出横、纵坐标的意义。

本题绘图时要特别注意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DNA分子含量,其中的关键变化点有:

间期DNA复制,DNA含量逐渐加倍后,1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1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

答案:

(1)bⅠ、Ⅱ

(2)乙乙到丙

(3)次级卵母细胞、极体

(4)如图

26.【解析】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以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组织器官。

白菜和甘蓝后代中存在两个染色体组,但无同源染色体,可通过实验加以观察;要得到可育个体,可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得到异源四倍体,其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答案:

(1)全能性

(2)根尖(茎尖)醋酸洋红(龙胆紫、碱性)有丝分裂中期

(3)19没有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染色体变异

27.【解析】

(1)患者核型为44+XXY,多了一条性染色体,属于染色体变异。

(2)该21三体综合征患儿基因型是“TTt”,多了一个“T”基因,应是其父亲的21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未发生正常分离,而移向细胞同一极形成TT的精子,与卵细胞t受精形成TTt,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异常则为Tt精子,受精后形成Ttt。

答案:

(1)染色体变异

(2)其父亲的21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未发生正常分离,而移向细胞同一极

28.【解析】本题为一道实验设计和分析题,确定实验目的和实验自变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通过实验问题可确定:

实验目的是证明受精能激活卵细胞新陈代谢和细胞分裂,实验自变量为是否受精,同时可确定受精的一组为实验组,未受精的一组为对照组。

答案:

(3)水中(或体外)水细胞呼吸CO2

(4)①活蟾蜍体内

③水槽中水的pH变化细胞是否分裂

④pH下降较快,细胞在分裂

pH变化不大,细胞不分裂

(5)①不能。

水草的细胞呼吸会影响检测结果

②其他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细胞呼吸③A组B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