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5520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16届高三调研测试

文综历史试题

2015.10.28

一、选择题

24.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

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

A.车战依然受到“礼”的约束B.车战只有贵族参与

C.车战有形式化的倾向D.车战是主要的战斗形式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

【解析】根据材料“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说明车战有礼有节,依然受到“礼”的约束,故A项正确;从材料“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说明车战是战争,战争不可能只有贵族参与,故B项错误;车战是战争,与形式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车战是主要的战斗形式,故D项错误。

【答案】A

25.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即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初算缗钱”反映的是(  )

A.完善税收制度B.增加财政收入C.抑制商业发展D.打击偷税漏税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征收对象只是工商业主、高利贷者,不能说明完善税收制度,故A项错误;增加财政收入是“初算缗钱”带来的一个结果,故B项错误;“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造成“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说明汉武帝采取抑制商业发展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偷税漏税现象,故D项错误。

【答案】C

26.绅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具的一种人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绅权和皇权是共存的。

宋代官爵恩泽出于皇帝,共存谈不上,共治也将就一下了。

元明清三代连共治也说不上,……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

这说明(  )

A.绅士权威的衰弱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绅权是皇权的重要补充D.绅权与皇权相互依存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绅权和皇权关系的演变,不能说明绅士权威的衰弱,故A项错误;绅权和皇权关系从共存到共治再到奴役,说明皇权不断突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B项正确;从材料“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说明绅权不是皇权的重要补充,故C项错误;绅权和皇权关系从共存到共治再到奴役说明绅权与皇权并不是相互依存,故D项错误。

【答案】B

27.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

……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

这反映出(  )

A.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

B.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

C.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

D.明清商帮势力强大

28.清末上海《神州画报》载:

镇江机户因米粮价贵,向各绸号要求增长工价,不得,相约一律停工,并至道署请求加价,聚至千余人之多。

经镇道谕令,每织绸一尺加价四文,始各解散。

此亦欧美工党同盟罢工之小影也。

这反映出(  )

A.镇江工人阶级斗争已经从自发斗争转变为自觉斗争

B.镇江出现了类似欧洲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人运动

C.清末地方官员为化解危机,采取了有利民生的举措

D.清末地方官员开始扶持地方工商业的发展

【考点】清末手工业者罢工

【解析】材料罢工对象是镇江机户,属于手工作坊的小手工业者,不是工人阶级,故A、B项错误;镇江机户罢工,清政府为化解危机,“每织绸一尺加价四文,始各解散”,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清政府为化解危机而采取措施,不能说明清末地方官员开始扶持地方工商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C

29.1867年版的《叶氏族谱》倭仁序对传统家族制充满赞誉,认为它是中国社会秩序的基础。

而曾留学日本十余年的叶善镕负责编写的1906年版族谱,却强调“国家主义的民族,而非家族主义的民族也。

”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叶善镕留学日本的经历具有决定性影响

C.西方的民族、国家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D.近代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0.1909年2月6日,清廷颁布诏谕,禁止蓄养买卖奴婢,历经两千余年的奴婢制度终告结束。

此次废奴诏谕规定,“凡从前旗下家奴”,“概听赎身,放出为民”,“其经放出及无力赎身者,以雇工人论”。

清廷的废奴举措(  )

A.摧毁了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贸易市场B.推动了明清以来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准备了群众基础D.是顺应世界时代发展潮流的进步之举

【考点】清政府废奴

【解析】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贸易市场是在非洲,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中断了明清以来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是反清的,而清廷的废奴举措是进步的,清廷的废奴举措不能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准备了群众基础,故C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清廷的废奴举措,解放人身自由,是顺应世界时代发展潮流的进步之举,故D项正确。

【答案】D

31.1977年11月召开了全国计划工作会议。

会议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要分别接近、赶上和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分别接近、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这反映出(  )

A.文革后工作重点向经济转移B.经济工作中的左倾现象依然严重

C.文革后生产积极性高涨D.国家制定了明确的经济目标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经济工作中的左倾现象

【解析】工作重点向经济转移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到本世纪末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要分别接近、赶上和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分别接近、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说明经济工作中的左倾现象依然严重,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会议提出的目标,不能说明生产积极性高涨,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总体目标,并且这些目标不切合实际,故D项错误。

【答案】B

32.有一个关于陶片放逐法的传说:

一位不识字农夫请人代写他觉得应该放逐的人的姓名,代写者问农夫要写谁的姓名,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

后者问为什么,农夫答:

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

该传说反映了陶片放逐法(  )

A.具有抑制和打击杰出者的一面B.具有保护民主政治免受破坏的一面

C.操作程序粗陋被人利用的一面D.公民间为泄私愤而打击报复的一面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陶片放逐法

【解析】农夫用陶片放逐法将杰出者放逐,反映了陶片放逐法具有抑制和打击杰出者的一面,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主政治遭破坏,故B项错误;陶片放逐法操作程序简单,不是粗陋,故C项错误;农夫放逐的理由是因为他优秀,不是为泄私愤,故D项错误。

【答案】A

33.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C.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D.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A理论是自由资本主义理论,故A项错误;B理论是凯恩斯理论,主张加强国家队经济干预,故B项错误;凯恩斯理论提出是在1936年,而罗斯福新政是在1933年,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失灵,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队经济干预,故D项正确。

【答案】D

34.1971年8月16日《纽约时报》消息:

“华盛顿8月15日讯——尼克松总统于今晚宣布今后美国停止将外国人手中的美元兑换成黄金,从而单方面改变了长达25年之久的国际货币机制。

”这反映了(  )

A.美元已丧失国际货币地位B.美元与黄金脱钩

C.金本位的失败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3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

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

欧洲已经迈出了实现他理想的关键一步,这一步是(  )

A.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B.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

C.1993年欧盟的成立D.1999年欧元的问世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欧盟)

【解析】欧洲煤钢共同体、欧共体只属于经济联盟性质,不符合材料“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故A、B项错误;欧盟属于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符合材料内容,故C项正确;欧元只是一种货币,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熙五十一年(1721年)“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与雍正元年(1723年)“摊丁入地”政策的相继颁布、执行,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但是人口的迅猛增长毕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人口达到3.0148亿时,这种压力愈来愈明显了。

……著名学者洪亮吉在1793年提出了他的人口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耕地的增长不及人口增长的速度;

(二)他主张以“天地调剂之法”与“君相调剂之法”来解决过剩人口,即水旱瘟疫等灾害的自然淘汰,政府人为调整与救济,如移民、开荒等;(三)他认为听任人口激增会引起社会动乱。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17世纪晚期英国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英国的牧师、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他描绘了英伦岛国人口膨胀的可怕前景。

……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

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互动百科《马尔萨斯人口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明清时期人口急剧增长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8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后200年间的英国和1978年底以来的中国,分别是如何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的?

(8分)

【考点】

(1)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时期人口急剧增长

(2)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

(3)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康熙五十一年(1721年)‘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与雍正元年(1723年)‘摊丁入地’政策的相继颁布、执行,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可以归纳为“滋生

 

人丁永不加赋”政策和“摊丁入地”政策;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高产物种(如玉米、番薯等)的引进、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等角度分析。

(2)相同点可以从背景、内容上比较。

不同点从理论体系完备程度和影响来分析。

(3)“马尔萨斯陷阱”是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

17世纪后200年间的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推进工业革命以及开展对外贸易等措施安全绕过了“马尔萨斯陷阱”;而中国是通过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经济,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解放思想观念等措施,安全绕过了“马尔萨斯陷阱”。

【答案】

(1)原因:

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的发展);国家统一,政局稳定;赋税政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和“摊丁入地”政策);高产物种(如玉米、番薯等)的引进;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的影响等。

(每点3分,答三点即可满分)

(2)相似:

背景相似,都面临人口增长给社会带来的压力;内容相似,都指出了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的矛盾;都指出了人口激增的危害;都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每点2分,共6分,答三点即可)

不同:

理论体系完备程度不同,马尔萨斯人口论比洪亮吉的理论更系统更丰富;影响程度不同,洪亮吉理论的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多关注;马尔萨斯人口论在英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

(每点2分,共2分,答一点即可)

(3)17世纪后的200年间,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推进工业革命以及开展对外贸易等措施,安全绕过了“马尔萨斯陷阱”。

(每点2分,共4分,答两点即可)

1978年底以来,中国通过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经济,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解放思想观念等措施,安全绕过了“马尔萨斯陷阱”。

(每点2分,共4分,答两点即可)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革命”一词,在古代是天命更易。

在近代,政治革命通常意指:

对于当时制度与秩序不满的人群,秉持一定的理念,由下而上发动群众力量,推翻统治者,建立新政权,而且随着新体制当权,通常还进行社会革命,改变社会价值,以贯彻掀起革命的理念。

在近代世界,这种革命屡次出现,但以其重要性而言,当以美国独立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大革命及中国的革命,影响最为深远。

——摘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近代“政治革命”这一概念进行诠释。

(说明:

就材料中列出的近代革命中任选一国作为例证展开诠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考点】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辛亥革命

【解析】就材料中列出的近代革命中任选一国作为例证,从发动、结果、具体措施、影响等角度阐述史实,表述全面。

【答案】示例:

以中国革命为例

面对晚清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革命政党,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建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社会革命,如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奖励发展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革。

一等(12~9分)紧扣题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全面。

二等(8~5分)能基本扣住题意,合理引用史实,表述清楚。

三等(4~0分)偏离题意,未引用或引用错误史实,表述混乱。

请考生在第45、46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玄宗即位以前,盐业政策相当宽松。

唐中期因安史之乱导致财政危机,国家决定开展官营盐业,全面垄断食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

公元758年,第五琦(人名)创立榷(专卖)盐制。

然而,国家对食盐生产、运输和销售全面垄断,不得不增设相关的机构、官吏管理各个环节,导致机构庞大,经营和管理费用增加,又容易滋生腐败,损失食盐的垄断利润。

针对这种情况,刘晏出任盐铁转运使期间,改进了第五琦的榷盐法。

“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

”盐官负责收购食盐,并转卖给盐商,由他们自由贩卖。

此外,在缺盐或距离产盐区较远的地区设立仓储,运储食盐,在商人不至且盐价较贵之处,用平价出售,用以调节和稳定盐价。

“晏之始至也,盐利岁才四十万缗,至大历末,六百余万缗。

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镶、百官禄俸皆仰给焉。

”以后历代封建政府所推行的盐业政策虽然形式多样,却大多数都是刘晏盐法改革的翻版。

——摘编自赵志浩《评唐代刘晏对盐法的改革》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晏盐法改革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晏盐法改革的意义。

(9分)

【考点】刘晏盐法改革

【解析】

(1)根据材料“公元758年,第五琦(人名)创立榷(专卖)盐制。

然而,国家对食盐生产、运输和销售全面垄断,不得不增设相关的机构、官吏管理各个环节,导致机构庞大,经营和管理费用增加,又容易滋生腐败,损失食盐的垄断利润”来概括。

 

(2)根据材料“盐官负责收购食盐,并转卖给盐商,由他们自由贩卖”可以概括为允许盐商自由贩卖食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发展;根据材料“在缺盐或距离产盐区较远的地区设立仓储,运储食盐,在商人不至且盐价较贵之处,用平价出售,用以调节和稳定盐价”可以概括为调节和稳定盐价;根据材料“晏之始至也,盐利岁才四十万缗,至大历末,六百余万缗。

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镶、百官禄俸皆仰给焉”可以概括为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根据材料“以后历代封建政府所推行的盐业政策虽然形式多样,却大多数都是刘晏盐法改革的翻版”概括为为以后封建政府盐业政策奠定了基础。

【答案】

(1)背景:

榷盐制的实施导致管理机构庞大,费用增加;全面垄断盐业容易滋生腐败,损害利润。

(每点3分,共6分)

(2)意义:

允许盐商自由贩卖食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发展;通过盐业改革,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以后封建政府盐业政策奠定了基础。

(每点3分,共9分)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冯桂芬(1809~1874),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

他早年师从林则徐,后熟读《海国图志》,受林、魏的影响颇深,思想比较开放。

1840-1859年,冯桂芬在北京任翰林院编修,有机会了解清最高统治集团内的各种情况,从而对整个封建社会、封建制度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剧变,对冯桂芬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震撼。

为躲避战乱,冯桂芬一度避居上海,并写下传世名作《校邠庐抗议》。

在冯桂芬眼里,“西学”囊括了生产技术、科学文化知识、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内涵。

他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采西学,制洋器,发展军事工业以及其他事业。

他对清朝统治也有不满,要求革新内政,并且重视农业生产,倡议在生产中采用机器,以节省人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建议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给予掌握西方技艺者科举待遇。

他所设计的试图使中国走向富强的方案,不仅受到了洋务派的礼赞,而且在《校邠庐抗议》出版三十年后仍然受到维新派的高度重视,对清末政治、经济演变的影响很大。

——摘编自熊月之《冯桂芬评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冯桂芬创作《校邠庐抗议》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冯桂芬对近代中国变革的作用。

(6分)

【考点】冯桂芬

【解析】

(1)根据材料“冯桂芬在北京任翰林院编修,有机会了解清最高统治集团内的各种情况,从而对整个封建社会、封建制度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可以概括为对封建制度有深

 

刻的认识;根据材料“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剧变,对冯桂芬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可以概括为清政府内忧外患;根据材料“他早年师从林则徐,后熟读《海国图志》,受林、魏的影响颇深,思想比较开放。

”可以概括为受先进中国人影响;《校邠庐抗议》主张学习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因此又可概括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验为其提供了借鉴。

(2)根据材料“他所设计的试图使中国走向富强的方案,不仅受到了洋务派的礼赞,而且在《校邠庐抗议》出版三十年后仍然受到维新派的高度重视,对清末政治、经济演变的影响很大”可以归纳为为洋务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维新派变法图强奠定了基础。

【答案】

(1)原因:

冯桂芬对封建制度有深刻的认识;清政府内忧外患;西方资本主义的经验为其提供了借鉴。

(每点3分,共9分)

(2)作用:

为洋务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维新派变法图强奠定了基础。

(每点3分,共6分)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16届高三调研测试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C

B

B

C

A

D

B

A

D

D

C

40.(25分)

(1)原因:

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的发展);国家统一,政局稳定;赋税政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和“摊丁入地”政策);高产物种(如玉米、番薯等)的引进;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的影响等。

(每点3分,答三点即可满分)

(2)相似点:

背景相似,都面临人口增长给社会带来的压力;内容相似,都指出了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的矛盾;都指出了人口激增的危害;都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每点2分,共6分,答三点即可)

不同点:

理论体系完备程度不同,马尔萨斯人口论比洪亮吉的理论更系统更丰富;影响程度不同,洪亮吉理论的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多关注;马尔萨斯人口论在英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

(每点2分,共2分,答一点即可)

(3)17世纪后的200年间,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推进工业革命以及开展对外贸易等措施,安全绕过了“马尔萨斯陷阱”。

(每点2分,共4分,答两点即可)

1978年底以来,中国通过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经济,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解放思想观念等措施,安全绕过了“马尔萨斯陷阱”。

(每点2分,共4分,答两点即可)

41.(12分)

示例:

以中国革命为例

面对晚清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革命政党,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建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社会革命,如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奖励发展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革。

一等(12~9分)紧扣题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全面。

二等(8~5分)能基本扣住题意,合理引用史实,表述清楚。

三等(4~0分)偏离题意,未引用或引用错误史实,表述混乱。

45.(15分)

(1)背景:

榷盐制的实施导致管理机构庞大,费用增加;全面垄断盐业容易滋生腐败,损害利润。

(每点3分,共6分)

(2)意义:

允许盐商自由贩卖食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发展;通过盐业改革,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以后封建政府盐业政策奠定了基础。

(每点3分,共9分)

46.(15分)

(1)原因:

冯桂芬对封建制度有深刻的认识;清政府内忧外患;西方资本主义的经验为其提供了借鉴。

(每点3分,共9分)

(2)作用:

为洋务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维新派变法图强奠定了基础。

(每点3分,共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