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5750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广东省东莞莞美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睥睨(bì)著帽(zhù)倏忽(shū)羽觞(shāng)

B.疏数(shù)绝壑(hè)讥诮(qiào)涿鹿(zhuō)

C.帝阍(hūn)绣闼(tà)偃仰(yǎn)瓮牖(yōng)

D.卷帙(zhì)收讫(qì)省亲(xǐng)骋骛(w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现在,我们在莞美学校同窗共读;十年后,我们也许又会萍水相逢。

B.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C.韩寒年纪轻轻就已出版十本书了,现在又制订出了宏伟的创作计划,其老当益壮的精神,难道就不能给我们一点点的鼓舞吗?

D.真相在一刻间全然浮出尘世,一切水落石出了,我却接受不了了。

3.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确保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更好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B.据介绍,“国宾导游”将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专门负责接待政府部门外宾和内宾、会展团队和重点团队等。

C.此次招聘会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本部与装备环境工程部、研究发展部、卫星应用系统部等部门共计300余个岗位,主要招收硕士生、博士生及部分本科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色、储备人力。

D.11月的澳大利亚气候温暖,在墨尔本最大的国家自然保护区,成群的鹦鹉不但不怕生人,喜欢纵情于游客手上蹦跳嬉戏,而且五颜六色,极尽缤纷。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________,________。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________,________,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________。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②③①⑤④B.③④②①⑤

C.③④①②⑤D.③①②⑤④

5.下列加点的词语,释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首尾:

始末,事迹详情B.初谪滁山谪:

贬官

C.何伸雅怀伸:

抒发D.俨骖騑于上路俨:

俨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穷且益坚/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

C.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复游于赤壁之下

D.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

7.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  )

A.千里逢迎,高朋满座B.浮生若梦

C.大块假我以文章D.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

二、古诗文阅读(7小题,共34分)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

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

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会丞相脱脱讨徐州,以普从行。

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寻升枢密院都事,从枢密院官守淮安。

时张士诚据高邮,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且曰:

“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

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

”丞相壮之,命权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民义万人以行。

而汝中柏者方用事,阴沮之,减其军半。

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

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军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

抵县,即登城,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因抚安其民。

由是诸将疾普功。

水陆进兵,乘胜拔十余寨,斩贼数百。

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

一趋城东,备水战;一为夺兵,虞后;一普自将,攻北门。

遇贼与战,贼不能支,遁入城。

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之功。

而贼以死捍,蒙古军恇怯,即驰回,普止之不可,遂为贼所蹂践,率坠水中。

普军乱,贼乘之。

普勒余兵,血战良久,仗剑大呼曰:

“大丈夫当为国死;有不进前者,斩!

”奋击,直入贼阵中,从者仅三十人。

至日西,援绝,被创堕马,复步战数合。

贼益至,贼指曰:

“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

”普叱曰:

“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

”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

贼众攒枪以刺普,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

   ——选自《元史·石普》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邮负重湖之险负:

凭借

B.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诣:

拜见

C.高邮既平既:

已经

D.由是诸将疾普功疾:

憎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普以将略称贼众攒枪以刺普

B.遇贼与战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

C.为天下忠义倡遂为贼所蹂践

D.而汝中柏者方用事而贼以死捍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淮东、淮西盗贼兴起之时,有大将谋略的石普得到董钥的推荐,并且凭借平定高邮的战功升任兵部主事。

B.张士诚占据高邮的时候,石普愿作讨伐张士诚的先锋,并向丞相请求给予步兵三万用以破敌,丞相很赏识他。

C.石普以突袭的方式很快攻下宝应,可是在攻打高邮的时候,却因为援兵不作为,致使石普功亏一篑。

D.在军队大乱之际,石普没有退缩,仍旧血战到底,在只有三十个士兵跟随和援兵断绝的情形下,英勇战死。

1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之功。

B.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之功。

C.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之功。

D.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之功。

12.翻译(2题共7分)

(1)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

(4分)

(2)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

(3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共7分)

东栏梨花

苏  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3分)

(2)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4题,多选只按前4题计分)(共8分)

(1)___________,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___________。

(2)云销雨霁,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_______________。

会桃李之芳园,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有佳作,何伸雅怀?

(5)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浅议经典文化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有文化教养的人。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不仅仅在于完成一种职业训练,更在于使人摆脱“卑陋”的习性,提升德行和操修,追求善的生活。

现代文学先驱洪堡认为,“人的真正目的,是使自身的各种力量构成一个最崇高最和谐的整体”。

现代教育越来越专业化,知识体系的划分日益复杂纷繁,许多学校开始变成技术人才的短期培训基地,受教育者的知、情、意或德、智、体往往很难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特别是人的心性和德行培养往往被忽略。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剑桥大学斯诺爵士撰写的《两种文化》一书指出科学技术教育压倒了人文教育,导致人文教育的危机。

于是,学者们纷纷倡导“博雅教育”、“通识教育”,以补充专门教育或技术教育的不足,着重培养学生的公共美德。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认为,“潜心古典学问是成为有教养的学士的唯一途经。

”经典文化是人类精神、智慧和知识的精华。

《文心雕龙·宗经篇》说:

“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经书”,便是涵蕴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

经典确立的是我们任何时候都应遵循的常道、常理、常识和常法,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经典告诉我们生活的基本意义和人生应积极追求的价值。

今天,我们教育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恰恰就是我们远离了基本的常道、常理、常法,比如诚信、公正、善良、宽容、无私、勇敢等。

从鲁迅那代人开始就把提升一个民族的精神作为知识分子奋斗的基本目标,到今天,必须承认我们还需要继续他们的工作。

提升人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是文学经典教育的基本目的和传统。

现在的学生容易盲目地追求工具理性,把一技之长和社会实用性的知识看作是学习的全部,忽视内心情感和德行的培育,无法调整心灵的失衡、焦虑和痛苦,难以应对社会和人生中的各种困境。

在许多学生看来,只要外语、计算机和专业知识学好了,似乎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连中文系的大学生也会经常问老师:

学习《诗经》、《楚辞》有什么用?

背那么多唐诗宋词干什么?

或许,它们对于我们当下找工作确实帮不上什么忙。

可是,当我们在人生中碰到不幸、挫折时,面临公与私、义与利、荣与辱、生与死的取舍时,电脑会提供答案吗?

机器能解决问题吗?

但文化经典却会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做。

作家白先勇说得好:

“要说文学经典有用,可以说,它是一个民族心灵的投射、一个根源。

如果中华民族没有屈原、杜甫、曹雪芹,我们这个民族将多么苍白;如果没有福克纳的小说,美国的精神文化就缺了一个大角;英国若少了莎士比亚,简直不可思议。

……文学经典的功用,主要是情感教育,有了文学的教育,一个民族、一个人的感情要成熟得多,看过、看通、看透《红楼梦》的人,的确要比没有看过《红楼梦》的人高出一截。

……文学教人懂得欣赏美。

如何看夕阳,如何看月亮,如何看花开花落,潮来潮往?

什么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什么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教人如何用诗人的‘眼睛’去看大千世界。

”科学、技术只能解决“真”的问题,“美”和“善”的问题还需要艺术和伦理、哲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知识和修养。

托尔斯泰早就讲过:

科学是另一回事,它不能给我们人生中的大问题提供答案,这个大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生活。

科学只能提供给我们一种手段,手段不能代替人生幸福和生活意义等目的,就如金钱只是我们走向幸福的桥梁一样,人不能栖息在桥上。

忘却了经典的人往往南辕北辙,在流行歌曲、肥皂剧和各种流行文化中去寻找精神慰藉,除了得到暂时的发泄外,极易成为商业文化的俘虏。

虽然文学有制造快乐的功用,但伟大的作品通过快乐要教会人们什么是真正的美;文学有宣泄人情感的功用,但伟大的作品净化我们的情感,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善。

16.关于文学经典的意义和作用,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文学经典是民族心灵的直接反映,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B.文学经典能使人的情感更加健康,能正确应对各种挫折和困境。

C.文学经典可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能使普通人具备诗人的眼光。

D.文学经典能解答人生的重大问题,让人懂得真善美到底是什么。

17.第二段引用了列奥·施特劳斯的话和《文心雕龙》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经典具有哪两方面的特点?

(4分)

18.根据文意,造成经典文化教育危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15分)

独孤一鹤曹雪芹

乾隆二十四年的冬天,在瓜洲古渡口,有人发现了雪芹的身影。

雪芹从五岁上离开江宁,渡江北上,这是他三十年后重来了。

面对着长江的逝水,不禁又想起大诗人苏东坡的名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不错,大江的波涛,正在淘荡着古今的俊才奇士——包括雪芹自己,也包括着他书中的那些非凡的少女。

不巧,冬来得早,一场风雪,冻封了江,这是不多见的天气。

渡船停摆了。

雪芹正感无可奈何,岸边一家沈姓老人见他徘徊愁闷,便很热情地邀他到家暂时歇息。

老人一家的仁厚慷慨,使雪芹非常感动。

叨扰了二三日,相处得越发亲热起来。

不久,天色放睛,气暖江开,雪芹要走了,转觉依依不舍。

他问老人,有纸笔吗?

老人捧出文房四宝,雪芹挽袖提笔在手,不一时,一幅《天官图》①展现纸上。

老人惊呆了,半晌说:

“我见先生风骨不凡,定非俗士,果然是位大才!

”雪芹说:

“没有可以报谢的,我画天官,给老人家赐福吧。

”宾主作别,雪芹收拾过江去了。

这幅画,据镇江沈氏后人说,保存到很晚近的年代,可惜怎么也找不见了。

此番雪芹渡江何事?

因何而来的呢?

原来他因友人之荐,为两江总督尹继善礼聘,到江宁做他的西宾幕客。

一到江南,雪芹的才华立即受到了尹继善的赏重,并以楝亭②有此嗣孙引为欣慰。

初时,宾主相得,情谊甚笃。

可是,雪芹的处境到哪里也是复杂的。

这次南来的遭遇,有几件事使他更叹命途之乖舛。

正如敦敏③赠雪芹所说的:

“可知野鹤在鸡群。

”他的才华出众,易为人知,也易为人妒。

同事中间,小人之辈,谮毁之言,久而遂多。

尹继善虽然爱才好士,扬风扢雅④,但全是正统一派人物,眼见雪芹的一些言谈行径,渐渐心有不乐之意。

尹继善是正人,倒出于一片好心。

从他自己的正统观念出发,以为雪芹落到此等境地,是因无人“导之于正”,他就要设法挽救雪芹,而雪芹对于这种“挽救”,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根本不能接受。

这么一来,各无恶意,皆本素怀,可是误会既多,彼此都无法谅解:

别人本是一片热心为他好,而雪芹看来那是不能苟从的道路;雪芹如要我行我素,不肯污于流俗,就必然被人视为狂妄无状,负义忘恩。

一个不能为世人所理解的伟大的哲士文豪,越是伟大,越是孤独,越是寂寞。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正是雪芹的最巨大、最深刻的悲哀。

当时南京住着一位声气极大的诗家名叫袁枚。

有人介绍,想为曹、袁二人牵丝引线,以为两诗人定能投契。

雪芹素知袁枚风格不高,看不入眼,拒而不往。

这也得罪了南京的诗坛文苑。

雪芹本是为《石头》一记而南游的,不想最后事情也就出在这部书上。

乾隆的皇八子永璇,年少,不守礼法,他的师傅孙灏在二十三年已然得咎;二十四年秋,永璇的岳翁尹继善也受了指摘。

到二十五年春天,为了加强管教,乾隆不得不亲“幸”永璇府第,意在察看。

当乾隆查出身有“内病”的永璇竟偷看这种“邪书”,自然十分震惊恼怒,决心要弄清这部“淫词小说”的一切原委。

当这事的风波很快传到了永璇岳家尹继善那里,他不觉目瞪口呆,因为著书人就在他的幕席之间!

由是,风声汹汹,人言啧啧,顿时大为紧张。

尹继善毕竟还是厚道长者,不肯出卖楝亭的后人,就透消息给雪芹,让他赶紧托故离职,潜身他往,避免多所株连,将关系的复杂程度尽量缩小。

于是,无可回避的雪芹,收拾行装,决意北返。

幸而永璇有力,多方弥补遮掩,设法将事搪塞过去,一时未至酿成大案。

(节选自周汝昌《曹雪芹新传》第三十章,有删节)

注:

①《天官图》:

天官,是道教信奉的三神之一,传说天官赐福。

天官图,即天官的画像。

②楝亭: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号。

③敦敏:

曹雪芹的好友。

④扬风扢雅:

指品评诗文。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

“诸人尝寓其家,流连觞咏,声光映蔽江表。

此皆林下之人扬《风》扢《雅》。

扢,念jié或gǔ。

五、语言运用,本大题共1题,4分。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4分)

近日,记者对某市中小学“校训”进行了调查。

在被调查的45所中小学中,43所学校的校训用的是四个词,所占比例高达93%,共涉及用词40个,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4个词依次为“勤奋”,39所学校使用,所占比例为87%;“团结”,30所学校使用,所占比例为67%;“爱国”,29所学校使用,所占比例为64%;“守纪”,26所学校使用,所占比例为58%。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内容。

(不超过12个字)(2分)

(2)请根据上述材料,对校训的设计提出建议。

(不超过10个字)(2分)

六、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人声名远播的成就并非来自于所学专业,而是专业之外的作为。

鲁迅和郭沫若,本来是去日本学医的,最后却都成了一代文学巨匠。

余秋雨本来是搞戏剧教育和艺术理论的,但让他闻名于世的不是学术专著,而是文史散文。

黄渤自小喜欢唱歌,高中毕业后组建了一个“蓝色风沙”乐队,可倾心付出近十年的音乐事业却一直没有起色;无意间被宁浩相中,《疯狂的石头》让他在银屏上“疯狂”起来,最终登上了第46届金马奖影帝的宝座。

成功道路有多条,一条路走不通时,不妨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换一条路径,换一种思维,说不定会柳暗花明。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广东省东莞市莞美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D(A、睥(pì)睨著(zhuó)帽B.疏数(cù)C瓮牖(yǒu))

2.D(水落石出: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A萍水相逢: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

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B天伦之乐:

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泛指家庭的乐趣。

C老当益壮:

当,应该;益,更加;壮,雄壮。

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3.A。

B项,句式杂糅,改为“集……于一身”或“肩负……任务”。

C项,搭配不当,应将“人力”改成“人才”。

D项,关系颠倒,应将“而且”置于“喜欢”之前。

4.C。

③句“前两者”承接上句“贫二代”“拼二代”,④照应上句“富二代”;①紧接“误解”“偏见”转入改变对“富二代”的看法之必要,②句中“也”照应第①句。

5.D俨:

整齐。

6.D(A《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连词,表递进/《项羽本纪》副词,将要;B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却,转折/并列;C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代词,指亭/苏轼《后赤壁赋》助词,“的”;D介词,表原因)

7.B(A古义迎接。

今义:

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C古义:

锦绣山河。

今义:

连缀成篇,具有一定结构、内容的文字。

D古义:

处处,到处。

今义:

经常,时常。

8.D嫉妒

9.D(A介词,凭借/连词,来;B介词,跟/连词,和;C介词,替/介词,表被动;D项,连词,表转折)

10.A(不是“高邮”,是“徐州”)

11.C(请参考译文)

12.

(1)一开始命令石普遇事斟酌情况(或:

依据方便合适的情况)自行决定,等到出发了,又命令他听从淮南行省节制。

(采分点:

大意,便宜,行,听)

(2)该死的贼奴,我就是石都事,说什么头目。

(采分点:

大意,即,何云)

附译文: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

至正五年考中进士,任命为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

淮东、西盗贼兴起,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

至正五年考中进士,任命为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

淮东、西盗贼兴起,朝廷正当用兵之际,石普以有大将谋略著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曾推荐他,适逢丞相脱脱讨伐徐州,就让石普随从出发。

徐州平定后记录战功,石普升任兵部主事,不久又升为枢密院都事,随从枢密院官镇守淮安。

这时张士诚占据高邮,石普拜见丞相,面陈破贼的计策,并说:

“高邮凭借着大湖的险要,都是低洼的水塘,骑兵不能靠前,给我步兵三万,保证能够攻取它。

高邮一平定,那么濠州、泗州就容易攻破了,我请求作先锋,为天下倡导忠义。

”丞相赏识他的豪壮,命令他临时负责山东义兵万户府事务,招募义兵万人出征。

而汝中柏正当权,暗中阻挠,减少他一半军队。

一开始命令石普遇事斟酌情况自行决定,等到出发了,又令他听从淮南行省节制。

石普行军到达范水寨,天还未黑,石普命令军中具办食物,夜漏三刻,下令士兵口含小木棍急行军去宝应,营地中仍和平常一样打更鼓。

到达宝应县后,随即登城,在城上树起旗帜来,贼兵大惊溃退,石普于是安抚城中百姓。

由此诸将嫉妒石普的功劳。

石普从水陆两路进兵,乘胜攻下十几个寨子,斩杀贼兵数百人。

快要抵达高邮城时,分兵三队:

一队奔赴城东,准备水战;一队作为奇兵,防备后方;一队由石普自己率领,攻打北门。

石普遭遇贼兵相战,贼兵抵挡不住,逃入城中。

石普身先士卒追赶他们,放火焚烧城关大门,贼兵恐惧,想要弃城逃跑。

可是援军看着他们交战,按兵不动,又忌石普成功,总兵派遣蒙古骑兵一千人,冲到石普军前面,想抢到先进城的功劳。

而贼兵拼死守卫,蒙古军惧怕,即奔驰而回,石普阻止不住,于是被贼兵所蹂躏践踏,大多坠落水中。

石普军队军阵大乱,贼兵乘机进攻。

石普招集残兵,血战很久,他拿着剑大声呼叫道:

“大丈夫应当为国而死,有不前进的,斩!

”奋力搏斗,一直冲入贼兵阵地,跟随的只有三十人。

到太阳偏西,援兵断绝,受伤落马,又步行交战几个回合,贼兵到的更多了,贼寇指着他说:

“这一定是头目,不可让他跑掉,要活捉他。

”石普叱骂道:

“该死的贼奴,我就是石都事,说什么头目!

”左肋被贼枪刺中,还握着自己的枪,将贼兵砍死。

贼众一齐用枪刺石普,石普和跟从的人都奋力而战,全部战死。

14.

(1)星分翼轸。

控蛮荆而引瓯越。

(2)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

(3)大块假我以文章,序天伦之乐事。

(4)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5)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15.AE。

A项,原文是“教育不仅仅在于完成一种职业训练”,并未否定职业训练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E项,“科学技术不过是一种赚钱的手段”,不是托尔斯泰的意思。

“金钱只是我们走向幸福的桥梁”是作者打的一个比方,用来说明手段不能代替目的。

16.D。

文中说“科学、技术只能解决‘真’的问题,‘美’和‘善’的问题还需要艺术和伦理、哲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知识和修养”。

17.(4分)①时间方面,它产生于古代,但任何时代都适用;②内容方面,它是人类精神、智慧和知识的精华,是人立身处世应当遵循的常道、常理、常识和常法。

18.(4分)①科学技术教育压倒了人文教育,学校变成技术人才的短期培训基地,人的心性和德行培养被忽略;②学生只重视实用和功利,盲目地追求工具理性,把一技之长和社会实用性的知识看作是学习的全部,忽视内心情感和德行的培育,认为经典文化没有用处。

③人们被商业文化吸引,在流行歌曲、肥皂剧和各种流行文化中寻找精神慰藉。

19.(4分)①曹雪芹的言谈行径不流于世俗,因而不为世人所理解,与尹继善发生了矛盾;②因看不上袁枚,不与之交往,因而得罪了南京的文人;③所著小说《石头记》在永璇府被发现,引起了皇帝的恼怒。

(答出三点,得4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一点得2分。

20.(5分)①为沈姓老人作画,表现出曹雪芹出众的才华和感恩的性格;②在做尹继善西宾幕僚期间,逐渐流露出卓尔不群,不同流合污的性格;③拒绝与风格不高的袁枚交往,体现了曹雪芹率真、清高的性格;④《石头记》在永璇府的遭遇,从创作上表现了作者不守礼法的性格。

(写出任三点即可得5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一点,得2分。

对人物形象特征没有具体分析,只写“才华出众”“不同流合污”“清高”等,得分不超过2分。

21.(6分)曹雪芹生活在一个封建正统思想浓厚、自己的言行不为世人所理解,他的小说被封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