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5952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 新版新人教版.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 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 新版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 新版新人教版.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1新版新人教版

2019高三下学期周练

(一)

语文试卷

考试范围:

阅读、语言文字运用考试时间:

2018.9.3

一、抄写(10分)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

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走向趋同。

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

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

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

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

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

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

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

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

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

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

应当认识到,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

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03月14日07版,作者刘焕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这是“文化全球化”产生的背景。

B.“文化全球化”将趋同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

C.通过交流互动输出物质、文化产品是“文化全球化”的欺骗性危害性的体现。

D.西方国家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文化全球化”,以攫取更多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产生背景、影响、本质、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伪命题作了细致的分析。

B.文章着重从经济与文化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并阐述文化全球化推行的欺骗性危害性。

C.文章采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证有力,逻辑严密,体现作者深度思考。

D.文章阐述了在西方文化全球化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风俗习惯时,这个民族等于失去了灵魂。

B.西方国家极力宣扬“文化全球化”是基于利益的驱使,并力图使它成为整个世界的共同尺度。

C.世界应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如果以单一文化为取向,不能兼容反而消融其它文化,那将是灾难性的。

D.如果我们能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自主性,就可以有效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

三、语言文字运用(45分)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先生早年教学育人的风采我未能亲见,甚是遗憾;但我又是幸运的,承蒙先生不弃,耳提面命、足以让我受用终生。

如今,视觉文化,图像和文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图文关系正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特点。

四川石棉大水沟蹄矿床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首例独立蹄矿床,但现在却面临着被国外公司收购的危险,这令有关专家。

A.现身说法来日方长痛心疾首

B.言传身教方兴未艾深恶痛绝

C.现身说法来日方长深恶痛绝

D.言传身教方兴未艾痛心疾首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办刊物难,办文学刊物更难,办文学批评刊物尤其之难,许多杂志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昨日还是大红大紫,转瞬已是明日黄花。

②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刚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③新闻媒体要宣传科学的早期教育思想,决不能不负责任地宣扬“零岁识字,三岁扫盲”,否则贻害子孙,危在旦夕。

④荀卿目睹社会变化,认为“礼治”已然失效,应以刑、法巩固君权,他的弟子韩非,更加变本加厉,惟刑名法术是尚。

⑤他发表言论时,滔滔不绝,又不容置喙,谁能劝得了他?

⑥他从文学爱好者成长为优秀作家,他的作品一直忠实记录着这个春秋鼎盛时代的发展变迁,传递出昂扬向上的中国精神。

A.①③⑤B.③④⑥C.②④⑥D.①③⑥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工信部官网称,随着全球5G试验与商用步伐的加快,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的力度,探索开展5G试验的国际合作.

B.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一个唱歌的美国诗人﹣﹣鲍勃.迪伦,诺奖评委会虽然已经给出了颁奖的理由,可很多人还是有所质疑.

C.在网络社交中,一个笑中带泪的表情符,表意既是清晰的又是暧昧的,因为在不同语境中,它能被解读成苦笑、笑哭了或者是无可奈何等等都可以.

D.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政策,提高天然林保护工程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标准.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建设集团于前年就与斯里兰卡签署了协议,将投资14亿美元参与到港口城的建设中,成为在斯里兰卡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

B.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人类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的史蒂芬·霍金,于2018年3月14日去世,追念霍金的一生,身体虽然被困死在轮椅上,但思想却外延至浩瀚宇宙。

C.权力下放得是不是到位,政府管理得是不是合理,有没有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社会公众应该有发言权、评判权。

D.针对近日媒体关注的延迟退休何时开始实行,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说,2018年将正式推出方案,方案推出至少五年后才会实施。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选择菜肴原料时,总会抱着一种自己的想法,认为吃这个味美,营养价值高;吃那个没有营养,会影响到健康。

B.封闭住宅小区是农耕时代的产物,我们现在已经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我们有全新的理念。

C.市消防支队在辖区各校召开消防安全班会,向师生讲解家庭和校园如何防止火灾发生等消防知识,并组织师生进行逃生模拟演练。

D.根据来自各方面的大量监测数据显示,“大气十条”所确定的治污思路和方向是对的,执行和保障措施得力,空气质量改善已取得了积极效果,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玄学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立论,把《老子》、《庄子》、《孟子》称作"三玄"。

产生于魏晋。

B.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等到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如《游褒禅山记》中的“临川王某记”。

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常保留“某”的字样。

C.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地支。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这一句就用到了干支法。

D.禊:

一种祭礼。

古时以四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四月三日)为修禊日。

禊事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四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11.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A.你回去用心准备这次广告业务的资料。

放心,我定会玉成此事。

B.近来,报社稿件不足,请王先生能赐稿一篇,盼复函为荷。

C.来此几日,我们几个吃住都在你家.多多叨扰,真是不好意思。

D.感谢你多年的关照,在你生日之际,送上一份薄礼,聊表寸心,不成敬意。

四、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魏了翁字华父,邛州蒲江人。

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

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

年十五,著《韩愈论》,抑扬顿挫,有作者风。

庆元五年,登进士第。

时方讳言道学,了翁策及之。

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尽心职业。

嘉泰二年,召为国子正。

明年,改武学博士。

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

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

了翁乃言:

“国家纪纲不立,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而道路籍籍,皆谓将有北伐之举,人情恟恟,忧疑错出。

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策出,众大惊。

明年,迁校书郎,以亲老乞补外,乃知嘉定府。

差知汉州。

会境内桥坏,民有压死者,部使者以闻,诏降官一秩,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未数月,复元官知眉州。

眉虽为文物之邦,然其俗习法令,持吏短长,故号难治。

闻了翁至,争试以事。

乃尊礼耆耇,简拔俊秀,朔望诣学宫,亲为讲说,诱掖指授,行乡饮酒礼以示教化,增贡士员以振文风。

复蟆颐堰,筑江乡馆,利民之事,知无不为。

士论大服,俗为之变,治行彰闻。

改资政殿学士、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复力辞,诏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未几,改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

累章乞骸骨,诏不允。

疾革,复上疏。

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

口授遗奏,少焉拱手而逝。

后十日,诏以资政殿大学士、通奉大夫致仕。

遗表闻,上震悼,辍视朝,叹惜有用才不尽之恨。

诏赠太师,谥文靖,赐第宅苏州,累赠秦国公。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有删改)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B.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C.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D.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学博士”,中国宋朝时期设立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教授学生兵书、弓、马等军事方面的知识。

B.“秩”在古代既指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的“秩”采用的是第二个意思。

C.“太师”是官名,为辅弼国君之臣,与太傅、太保合称“三公”,拥有实际的职权。

D.“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辞官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了翁年少聪颖。

他几岁时跟从兄长入学,年纪稍长能日读千言,过目不忘;十五岁写成《韩愈论》,有韩愈的遗风。

B.魏了翁敢于直言。

在科举考试中因敢于谈论当时忌讳谈论的道学而登进士第,后被授予判官厅公事的职务。

C.魏了翁不畏权贵。

当权的韩侂胄策划通过开拓边疆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官民忧虑却不敢作声,魏了翁上书据理力争。

D.魏了翁颇有政治才干。

眉州号称难治,魏了翁到任后尊敬厚待老人,选拔人才,探视学宫,敦促教化,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

五、小说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剃头张

邵孤城

小鬼子还没从野猫口登陆虞城的时候,剃头张担着剃头挑子天天十里八乡地赶场,生意十分红火。

别人请他剃头图的就是他招牌上挂的六个字:

“干净、好看、舒服”,“干净”说的是他剃过的头不会在身上沾一根头发,“好看”换句时髦的话说就是他剃的头有型有款,这真功夫还在“舒服”上,刮脸修面掏耳朵,老一辈剃头匠人传下的本事剃头张一样也不丢,还外加了拿捏的功夫,经他的手在你肩膀上一搭,能酥到骨头里去。

剃头张还有一手“八音刀”的绝活,轻易不肯出手,就连得了他真传的小剃头张也没能学到皮毛。

小剃头张是剃头张的儿子,子承父业,先是跟着剃头张,手艺到家后就自立门户,自己担着挑子揽生意去了。

小剃头张人活络,常常往城里去,朋友面广,剃头张也不去管他,妻子过世后,剃头张很宠溺这个独苗苗。

手艺压身,剃头张不愁儿子将来没饭吃。

这天,剃头张刚把王铁匠的头清理干净,中村就带着他的部队从野猫口开进了小王庄。

中村看着剃头张给一脸肥皂沫的王铁匠修面,摸摸自己几天没刮的胡子,直剌剌跑过去,一把把王铁匠从椅子上拉了下来,自己一屁股坐了上去。

剃头张也不说话,“啪”一甩围裙给中村围好,剃头剪子利索地在中村头上活动开来,一簇簇头发纷纷落到地上,也就片刻工夫,中村前后就像换了个人。

剃头张取来一面镜子,中村满意得点点头,正要站起来,剃头张的一双手就搭到肩膀上,乍一使劲,疼得中村“哎哟”一声,刚想发怒,又忽觉从脚底下冒上来一股酸酸的麻麻的感觉,只觉得浑身说不出的爽。

这一路的舟车劳顿顿时烟消云散,中村情不自禁闭上了眼睛,正享受着的时候,只听“啪”一声,剃头张什么时候已经解下围裙,正看着一脸不舍的中村,示意他已经好了。

中村这才意犹未尽站起身准备开路,剃头张一把把他拉住,伸出手来。

“八嘎!

”一名荷枪实弹的鬼子兵把枪瞄准了剃头张。

“你的,哟西!

”中村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大洋放到剃头张手里。

剃头张从鬼子身上讨到一块大洋的新闻转眼就从村头传到了村尾,都传他好胆量的时候,他却把招牌挂到家门口,再也不出门揽生意了。

这样过了一个月,地保找上了门,趁剃头张给拿捏的时候,地保悄悄说:

“老张,人家中村长官看上你的手艺了啊!

他托我给你传个话,问你愿不愿意到他那里当差?

这可是份美差啊!

剃头张顿时停了下来:

“你代我谢过中村长官的美意,我给乡野粗人剃惯了头,怕是服侍不了中村长官啊!

”说完,自顾自收拾起剃具来。

小剃头张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他热络地一把勾住了正不知怎么下台的地保,一边就拉着他往外走。

剃头张惴惴不安地过了几天,鬼子那边却没一点动静。

奇了怪了,剃头张正暗暗思量,一个熟客进门就嚷嚷起来:

“老张,你儿子现在可不得了,成小鬼子身边的红人了啊!

”剃头张一头雾水地问:

“怎么回事?

”一边就给客人围好围裙。

“你还不知道?

鬼子这两天清乡,你儿子立下大功了,游击队那几个据点全给抄了。

好在游击队机敏,好像预先也得到了消息,提前就撤离了。

小鬼子扑了个空啊!

”剃头张这才恍然大悟。

送走客人,剃头张匆匆下了门板提前打了烊。

清乡越来越猖獗,风声越来越紧,外面都在传,游击队已经被包围进了芦苇荡里了,鬼子兵即将要展开对芦荡的大搜捕。

剃头张托地保给小剃头张稍个话,让他务必回家一趟。

穿着日本军装的小剃头张回家了,剃头张怎么看怎么也不像是自己的儿子。

他冷冷打量着小剃头张:

“你这一向可好?

“好啊,挺好啊!

”小剃头张打着哈哈。

剃头张叹了口气:

“你不是一直想学八音刀吗?

我今天就传了你吧!

剃头张找出一把锈迹斑斑的剃刀,在荡刀片上细细打磨着。

“这就是八音刀?

”小剃头张好奇地问。

“八音刀不是一把刀,是一种刀功!

你坐下,我演示给你看!

”话说着,剃刀已经在小剃头张耳廓上着落,化作“沙”一声响,“这是雨声!

”刀尖到了耳坠,稍停片刻——“唰”一声,“这是风声!

”刀刃循循向上,带出一轮“悉”声,“这是穿衣声!

”突然飞刀至耳丁,左右连刮发出“吱、呀”声,“这是开门声!

”刀尖猛翻入内耳轮,旋、旋、又旋——“哐、碰、嗡”三声盘旋而过,“这是鸡飞狗跳声”……小剃头张听着耳边八音响过,抑扬顿挫,一气呵成,人不由一震,顿时通体舒泰。

“你知道吗,八音刀又叫送别刀,那是专门给临终的人用的刀功,让那些即将离世的人再次回味人生那些最平凡的况味。

这些年,为了给其他的剃头匠人留口饭吃,我立下规矩不再剃送终头,三十年了啊,这还是第一次!

”还没等小剃头张会过意来,剃头张手中的剃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抹向小剃头张的喉间……

小剃头张三魂已散,六魄未去,他死死握紧了剃头张的手:

“父亲,快去告诉开茶馆的阿庆嫂,就说鬼子今晚要扫荡……”

15.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家邵孤城善于吸纳传统营养,锻造人文精神。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结局出人意料,目的是让人咀嚼隐晦岁月的苦涩。

B.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剃头张高超的技艺,既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又为下文故事情节展开作了铺垫。

C.小说展现了人物形象的变化,剃头张从曾经被迫为侵略者剃头的手艺人,成长为一个能大义灭亲的抗日英雄。

D.小说结尾剃头张用“八音刀”为儿子送终的情节,巧妙呼应了开头他不肯轻易把“八音刀”传人的内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E.小说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剃头张误杀了给地下党传递情报的儿子,这一悲剧的情节,深深震撼了人们。

16.小说主人公剃头张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17.这篇小说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绝杀”,你更喜欢哪个篇名?

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

 

江西省高三上学期周练

(一)

语文答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抄写(10分)

选择题(每题5分,共8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10分)

答案

五、16.(4分)

17.(6分)

高三下学期周练

(1)语文答案

1.C解析 A项曲解文意,原文中“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全球化”是观点持有者的看法,而

非现实背景,并且原文首句强调的是“交流互动”“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而非推动政治文化全球化;B项忽略修饰,原文是“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D项混淆关系,原文是“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2.C题中C项,文章并未运用对比论证。

3.DD项,“就可以有效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论述片面,从最后一段中可知。

4.D

5.C①举重若轻:

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

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本句属用错对象。

②光怪陆离:

光怪,指光彩奇异;陆离,指色彩繁多、变化多端的样子。

形容奇怪、色彩繁杂,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可形容事物离奇多变,本句使用正确。

③改换门庭:

比喻另择新主,另找依靠。

本句使用正确。

④并行不悖:

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用于本句,不合语境。

⑤空谷足音:

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的音信、言论或来访,本句使用正确。

⑥奉为圭臬:

比喻把某些言论准则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使用正确。

6.B①明日黄花:

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经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②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③危在旦夕: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语义过重。

④变本加厉:

指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

加:

更加。

厉:

猛烈。

与“更加”重复。

⑤不容置喙:

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

⑥春秋鼎盛:

春秋,指年龄;鼎,正当。

指正处在壮年。

不能形容时代。

7.DA.成分残缺,末句改为“探索开展5G试验的国际合作方式”;B.语序不当,改为“虽然诺奖评委会”;C.杂糅,“能”“都可以”去掉其一。

8.CA项主宾搭配不当,主语“中国建设集团”成为“海外投资项目”不能搭配,应该在“成为”前加上“该项目”。

B项语序不当,主语位置错误,“虽然”放到“身体”前。

D项成分残缺,在“实行”后加上“的问题”。

9.CA“一种自己的想法”语序不当,B”处于”缺宾语,D句式杂糅

10.B题中A项,没有《孟子》;C项,天干和地支颠倒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