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6083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83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x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1绪论

本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使用PLC设计一个四层电梯控制系统并使用组态软件设计其监控系统。

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是工业专用计算机,这种计算机采用面向用户的指令,因而编程方便。

它能完成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操作,还具有数字量,模拟量输入/输出控制的能力,并且容易与工业控制系统连为一体,易于扩充

电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

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电梯。

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

它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

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

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

1854年,在纽约水晶宫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发明。

他站在装满货物的升降梯平台上,命令助手将平台拉升到观众都能看得到的高度,然后发出信号,令助手用利斧砍断了升降梯的提拉缆绳。

令人惊讶的是,升降梯并没有坠毁,而是牢牢地固定在半空中——奥的斯先生发明的升降梯安全装置发挥了作用。

“一切安全,先生们。

”站在升降梯平台上的奥的斯先生向周围观看的人们挥手致意。

谁也不会想到,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安全升降梯。

人类利用升降工具运输货物、人员的历史非常悠久。

早在公元前2600年,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就使用了最原始的升降系统,这套系统的基本原理至今仍无变化:

即一个平衡物下降的同时,负载平台上升。

早期的升降工具基本以人力为动力。

1203年,在法国海岸边的一个修道院里安装了一台以驴子为动力的起重机,这才结束了用人力运送重物的历史。

英国科学家瓦特发明蒸汽机后,起重机装置开始采用蒸汽为动力。

紧随其后,威廉·汤姆逊研制出用液压驱动的升降梯,液压的介质是水。

在这些升降梯的基础上,一代又一代富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师们在不断改进升降梯的技术。

然而,一个关键的安全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一旦升降梯拉升缆绳发生断裂时,负载平台就一定会发生坠毁事故。

奥的斯先生的发明彻底改写了人类使用升降工具的历史。

从那以后,搭乘升降梯不再是“勇敢者的游戏”了,升降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1889年12月,美国奥的斯电梯公司制造出了名副其实的电梯,它采用直流电动机为动力,通过蜗轮减速器带动卷筒上缠绕的绳索,悬挂并升降轿厢。

1892年,美国奥的斯公司开始采用按钮操纵装置,取代传统的轿厢内拉动绳索的操纵方式,为操纵方式现代化开了先河。

生活在继续,科技在发展,电梯也在进步。

150年来,电梯的材质由黑白到彩色,样式由直式到斜式,在操纵控制方面更是步步出新——手柄开关操纵、按钮控制、信号控制、集选控制、人机对话等等,多台电梯还出现了并联控制,智能群控;双层轿厢电梯展示出节省井道空间,提升运输能力的优势;变速式自动人行道扶梯的出现大大节省了行人的时间;不同外形——扇形、三角形、半菱形、半圆形、整圆形的观光电梯则使身处其中的乘客的视线不再封闭。

如今,以美国奥的斯公司为代表的世界各大著名电梯公司各展风姿,仍在继续进行电梯新品的研发,并不断完善维修和保养服务系统。

调频门控、智能远程监控、主机节能、控制柜低噪音耐用、复合钢带环保——一款款集纳了人类在机械、电子、光学等领域最新科研成果的新型电梯竞相问世,冷冰冰的建筑因此散射出人性的光辉,人们的生活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根据建筑的高度、用途及客流量(或物流量)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类型的电梯。

目前电梯的基本分类方法大致如下:

(1)按用途分类

乘客电梯:

为运送乘客设计的电梯,要求有完善的安全设施以及一定的轿内装饰。

载货电梯:

主要为运送货物而设计,通常有人伴随的电梯。

医用电梯:

为运送病床、担架、医用车而设计的电梯,轿厢具有长而窄的特点。

杂物电梯:

供图书馆、办公楼、饭店运送图书、文件、食品等设计的电梯。

观光电梯:

轿厢壁透明,供乘客观光用的电梯。

车辆电梯:

用作装运车辆的电梯。

船舶电梯:

船舶上使用的电梯。

建筑施工电梯:

建筑施工与维修用的电梯。

其它类型的电梯,除上述常用电梯外,还有些特殊用途的电梯,如冷库电梯、防爆电梯、矿井电梯、电站电梯、消防员用电梯等。

(2)按驱动方式分类

交流电梯:

用交流感应电动机作为驱动力的电梯。

根据拖动方式又可分为交流单速、交流双速、交流调压调速、交流变压变频调速等。

直流电梯:

用直流电动机作为驱动力的电梯。

这类电梯的额定速度一般在2.00m/s以上。

液压电梯:

一般利用电动泵驱动液体流动,由柱塞使轿厢升降的电梯。

齿轮齿条电梯:

将导轨加工成齿条,轿厢装上与齿条啮合的齿轮,电动机带动齿轮旋转使轿厢升降的电梯。

螺杆式电梯:

将直顶式电梯的柱塞加工成矩形螺纹,再将带有推力轴承的大螺母安装于油缸顶,然后通过电机经减速机(或皮带)带动螺母旋转,从而使螺杆顶升轿厢上升或下降的电梯。

直线电机驱动的电梯:

其动力源是直线电机。

电梯问世初期,曾用蒸汽机、内燃机作为动力直接驱动电梯,现已基本绝迹。

(3)按速度分类

电梯无严格的速度分类,我国习惯上按下述方法分类。

低速梯:

常指低于1.00m/s速度的电梯。

中速梯:

常指速度在1.00~2.00m/s的电梯。

高速梯:

常指速度大于2.00m/s的电梯。

超高速梯:

速度超过5.00m/s的电梯。

随着电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梯速度越来越高,区别高、中、低速电梯的速度限值也在相应地提高

(4)按电梯有无司机分类

有司机电梯:

电梯的运行方式由专职司机操纵来完成。

无司机电梯:

乘客进入电梯轿厢,按下操纵盘上所需要去的层楼按钮,电梯自动运行到达目的层楼,这类电梯一般具有集选功能。

有/无司机电梯:

这类电梯可变换控制电路,平时由乘客操纵,如遇客流量大或必要时改由司机操纵。

(5)按操纵控制方式分类

手柄开关操纵:

电梯司机在轿厢内控制操纵盘手柄开关,实现电梯的起动、上升、下降、平层、停止的运行状态。

按钮控制电梯:

是一种简单的自动控制电梯,具有自动平层功能,常见有轿外按钮控制、轿内按钮控制两种控制方式。

信号控制电梯:

这是一种自动控制程度较高的有司机电梯。

除具有自动平层,自动开门功能外,尚具有轿厢命令登记,层站召唤登记,自动停层,顺向截停和自动换向等功能。

集选控制电梯:

是一种在信号控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自动控制的电梯,与信号控制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实现无司机操纵。

并联控制电梯:

2~3台电梯的控制线路并联起来进行逻辑控制,共用层站外召唤按钮,电梯本身都具有集选功能。

群控电梯:

是用微机控制和统一调度多台集中并列的电梯。

群控有梯群的程序控制、梯群智能控制等形式。

(6)其它分类方式

按机房位置分类,则有机房在井道顶部的(上机房)电梯、机房在井道底部旁侧的(下机房)电梯,以及有机房在井道内部的(无机房)电梯。

按轿厢尺寸分类,则经常使用“小型”、“超大型”等抽象词汇表示。

此外,还有双层轿厢电梯等

(7)特殊电梯

斜行电梯,轿厢在倾斜的井道中沿着倾斜的导轨运行,是集观光和运输于一体的输送设备。

特别是由于土地紧张而将住宅移至山区后,斜行电梯发展迅速。

立体停车场用电梯,根据不同的停车场可选配不同类型的电梯。

建筑施工电梯,是一种采用齿轮齿条啮合方式(包括销齿传动与链传动,或采用钢丝绳提升),使吊笼作垂直或倾斜运动的机械,用以输送人员或物料,主要应用于建筑施工与维修。

它还可以作为仓库、码头、船坞、高塔、高烟囱的长期使用的垂直运输机械

 

2电梯与PLC简介

2.1电梯的结构及组成部分

电梯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其机械部分好比是人的躯体,电气部分相当于人的神经,控制部分相当于人的大脑。

各部分通过控制部分调度,密切协同,使电梯可靠运行。

尽管电梯的品种繁多,但目前使用的电梯绝大多数为电力拖动、钢丝绳拽引式结构,其机械部分由拽引系统,轿厢和门系统,平衡系统,导向系统以及机械安全保护装置组成;而电气控制部分由电力拖动系统,运行逻辑功能控制系统和电气安全保护等系统组成。

电梯的基本结构如图2.1所示。

1—控制柜(屏)2一拽引机3—拽引钢丝绳4—限速器5—限速器钢绳6—限速器张紧装置7—轿厢8—安全钳9—轿厢门安全触板10—导轨11—对重12—厅门13—缓冲器

图2.1电梯的基本结构

(1)拽引系统

电梯拽系统的功能是输出动力和传递动力,驱动电梯运行。

主要由拽引机,拽引钢丝绳,导向轮和反绳轮组成。

拽引机为电梯的运行提供动力,由电动机,拽引轮,连轴器,减速箱,和电磁制动器组成。

拽引钢丝的两端分别连轿厢和对重,依靠钢丝绳和拽引轮之间的摩擦来驱动轿厢升降。

导向轮的作用是分开轿厢和对重的间距,采用复绕型还可以增加拽引力

(2)导向系统

导向系统由导轨,导靴和导轨架组成。

它的作用是限制轿厢和对重的活动自由度,使得轿厢和对重只能沿着导轨做升降运动。

(3)门系统

门系统有轿厢门,层门,开门,连动机构等组成。

轿厢门设在轿厢入口,由门扇,门导轨架,等组成,层门设在层站入口处。

开门机设在轿厢上,是轿厢和层门的动力源。

(4)轿厢

轿厢是运送乘客或者货物的电梯组件。

它是有轿厢架和轿厢体组成的。

轿厢架是轿厢体的承重机构,由横梁,立柱,底梁,和斜拉杆等组成。

轿厢体由厢底,轿厢壁,轿厢顶以及照明通风装置,轿厢装饰件和轿厢内操纵按钮板等组成。

轿厢体空间的大小由额定载重量和额定客人数决定

(5)重量平衡系统

重量平衡系统由对重和重量补偿装置组成。

对重由对重架和对重块组成。

对重将平衡轿厢自重和部分额定载重。

重量补偿装置是补偿高层电梯中轿厢与对重侧拽引钢丝绳长度变化对电梯的平衡设计影响的装置。

(6)电力拖动系统

电力拖动系统由拽引电机,供电系统,速度反馈装置,调速装置等组成,它的作用是对电梯进行速度控制。

拽引电机是电梯的动力源,根据电梯配置可采用交流电机或者直流电机。

供电系统是为电机提供电源的装置。

速度反馈系统是为调速系统提供电梯运行速度信号。

一般采用测速发电机或速度脉冲发生器与电机相连。

调速装置对拽引电机进行速度控制。

(7)电气控制系统

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由控制装置,操纵装置,平层装置,和位置显示装置等部分组成。

其中控制装置根据电梯的运行逻辑功能要求,控制电梯的运行,设置在机房中的控制柜上。

操纵装置是由轿厢内的按钮箱和厅门的召唤箱按钮来操纵电梯的运行的。

平层装置是发出平层控制信号,使电梯轿厢准确平层的控制装置。

所谓平层,是指轿厢在接近某一楼层的停靠站时,欲使轿厢地坎与厅门地坎达到同一平面的操作。

位置显示装置是用来显示电梯所在楼层位置的轿内和厅门的指示灯,厅门指示灯还用尖头指示电梯的运行方向。

(8)安全保护系统

安全保护系统包括机械的和电气的各种保护系统,可保护电梯安全的使用。

机械方面的有:

限速器和安全钳起超速保护作用,缓冲器起冲顶和撞底保护作用,还有切断总电源的极限保护装置。

电气方面的安全保护在电梯的各个运行环节中都有体现。

2.2电梯的工作原理

电梯的曳引绳两端分别连着轿厢和对重,缠绕在曳引轮和导向轮上,曳引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变速后带动曳引轮转动,靠曳引绳与曳引轮摩擦产生的牵引力,实现轿厢和对重的升降运动,达到运输目的。

固定在轿厢上的导靴可以沿着安装在建筑物井道墙体上的固定导轨往复升降运动,防止轿厢在运行中偏斜或摆动。

常闭块式制动器在电动机工作时松闸,使电梯运转,在失电情况下制动,使轿厢停止升降,并在指定层站上维持其静止状态,供人员和货物出入。

轿厢是运载乘客或其他载荷的箱体部件,对重用来平衡轿厢载荷、减少电动机功率。

补偿装置用来补偿曳引绳运动中的张力和重量变化,使曳引电动机负载稳定,轿厢得以准确停靠。

电气系统实现对电梯运动的控制,同时完成选层、平层、测速、照明工作。

指示呼叫系统随时显示轿厢的运动方向和所在楼层位置。

安全装置保证电梯运行安全。

当今电梯已经成为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用于垂直运送乘客和货物,传统的电梯控制系统主要采用继电器--接触器进行控制,其缺点是触点多,故障率高、可靠性差、维修工作量大等,而采用PLC组成的控制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而且它的抗干扰能力远远强于传统电梯,使电梯运行更加安全、方便、舒适

2.3PLC的概述

2.3.1PLC的定义

IEC在1987年对PLC的定义是: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计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部设备,都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连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由上述定义可见,PLC是工业专用计算机,这种计算机采用面向用户的指令,因而编程方便。

它能完成“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操作”,还具有“数字量,模拟量输入/输出控制”的能力。

并且容易与“工业控制系统连为一体”,易于扩充。

因而可以说PLC是近乎理想的工业控制计算机

2.3.2PLC的基本结构

PLC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同,基本构成为:

(1)电源

PLC的电源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可靠的电源系统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因此PLC的制造商对电源的设计和制造也十分重视。

一般交流电压波动在+10%(+15%)范围内,可以不采取其它措施而将PLC直接连接到交流电网上去

(2)中央处理单元(CPU)

中央处理单元(CPU)是PLC的控制中枢。

它按照PLC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检查电源、存储器、I/O以及警戒定时器的状态,并能诊断用户程序中的语法错误。

当PLC投入运行时,首先它以扫描的方式接收现场各输入装置的状态和数据,并分别存入I/O映象区,然后从用户程序存储器中逐条读取用户程序,经过命令解释后按指令的规定执行逻辑或算数运算的结果送入I/O映象区或数据寄存器内。

等所有的用户程序执行完毕之后,最后将I/O映象区的各输出状态或输出寄存器内的数据传送到相应的输出装置,如此循环运行,直到停止运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PLC的可靠性,对大型PLC还采用双CPU构成冗余系统,或采用三CPU的表决式系统。

这样,即使某个CPU出现故障,整个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3)存储器

存放系统软件的存储器称为系统程序存储器。

存放应用软件的存储器称为用户程序存储器。

(4)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①现场输入接口电路由光耦合电路和微机的输入接口电路,作用是PLC与现场控制的接口界面的输入通道。

②现场输出接口电路由输出数据寄存器、选通电路和中断请求电路集成,作用PLC通过现场输出接口电路向现场的执行部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5)功能模块

如计数、定位等功能模块。

(6)通信模块

如以太网、RS485、Profibus-DP通讯模块等

2.3.3PLC的特点

PLC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功能完善,组合灵活,扩展方便,实用性强。

现代PLC所具有的功能及其各种扩展单元、智能单元和特殊功能模块,可以方便、灵活地组成不同规模和要求的控制系统,以适应各种工业控制的需要。

以开关量控制为其特长;也能进行连续过程的PID回路控制;并能与上位机构成复杂的控制系统,如DDC和DCS等,实现生产过程的综合自动化。

(2)使用方便,编程简单。

采用简明的梯形图、逻辑图或语句表等编程语言,而无需计算机知识,因此系统开发周期短,现场调试容易。

PLC的运用能够做到在线修改程序,改变控制的方案而无需拆开机器设备。

它能在不同环境下运行,可靠性十分强悍。

(3)安装简单,容易维修。

PLC可以在各种工业环境下直接运行,只需将现场的各种设备与PLC相应的I/O端相连接,写入程序即可运行。

各种模块上均有运行和故障指示装置,便于用户了解运行情况和查找故障。

PLC还有强大的自检功能,这为它的维修提供了方便。

(4)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能力都强,远高于其他各种机型。

隔离和滤波,是抗干扰的两大主要措施。

对PLC的内部电源还采取了屏蔽、稳压、保护等措施,以减少外界干扰,保证供电质量。

另外使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的电源彼此独立,以免电源之间的干扰。

正确的选择接地地点和完善的接地系统是PLC控制系统抗电磁干扰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适应工作现场的恶劣环境,还采用密封、防尘、抗震的外壳封装结构。

通过以上措施,保证了PLC能在恶劣环境中可靠工作,使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长,故障修复时间短。

(5)环境要求低。

PLC的技术条件能在一般高温、振动、冲击和粉尘等恶劣环境下工作,能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可靠工作。

这是PLC产品的市场生存价值。

(6)易学易用。

PLC是面向工矿企业的工控设备,接口容易,编程语言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接受。

PLC编程大多采用类似继电器控制电路的梯形图形式,对使用者来说,不需要具备计算机的专门知识,因此,很容易被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所理解和掌握

2.3.4PLC的分类

目前,可编程控制器(PLC)产品种类很多,按照其用途、功能、结构、点数等有多种分类方法。

(1)按点数和功能分类

为满足不同控制系统处理信息量的需求,PLC具有不同的I/O点数、用户程序存储量和控制功能。

由I/O点数的多少可将PLC分成小型,中型和大型。

小型PLC的I/O点数小于256点,以开关量控制为主,具有体积小,价格低的优点。

适合小型设备的控制。

中型PLC的I/O点数在256—1024之间,功能比较丰富,兼有开关量和模拟量的控制能力,适用于较复杂的逻辑控制和闭环过程控制。

大型PLC的I/O点数在1024点以上,用于大规模过程控制,集散式控制和工厂自动化网络

(2)按结构形式分类

根据结构形式不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分为整体式和模块式结构两大类。

小型PLC一般采用整体式结构,即将所有电路安装于1个箱内为基本单元,另外可以通过并行接口电路连接I/O扩展单元。

中型以上PLC多采用模块式,不同功能的模块,可以组成不同用途的PLC,适用于不同要求的控制系统。

(3)按用途分类

根据可编程控制器的用途,PLC可分为通用性和专用型两大类。

通用型PLC作为标准装置,可供各类工业控制系统选用。

专用型PLC是专门为某类控制系统设计的,由于其专用,结构设计更为合理,控制性能更完善

2.4PLC的工作原理

PLC具有微机的许多特点,但它的工作方式却与微机有很大不同。

微机一般采用等待命令的工作方式。

PLC则采用循环扫描工作方式。

在PLC中,用户程序按先后顺序存放,CPU从第一条指令开始执行程序,直至遇到结束符后又返回第一条。

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每一个循环称为一个扫描周期。

所谓I/O刷新即对PLC的输入进行一次读取,将输入端各变量的状态重新读入PLC中存入内部寄存器,同时将新的运算结果送到输出端。

这实际是将输入、输出状态的寄存器内容进行了一次更新,故称为“I(输入)/O(输出)刷新”

由此可见,若输入变量在I/O刷新期间状态发生变化,则本次扫描期间输出端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或者说输出输入产生了响应。

反之,若在本次I/O刷新之后,输入变量才发生变化,则本次扫描输出不变,即不响应,而要到下一次扫描期间输出才会产生响应。

由于PLC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所以它的输出对输入的响应速度要受扫描周期的影响。

扫描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这几个因数:

一是CPU执行指令的速度,二是每条指令占用的时间,三是指令条数的多少,即程序的长短

2.5PLC的编程语言

PLC为用户提供了完整的编程语言,以适应编制用户程序的需要。

PLC提供的编程语言通常有以下几种:

梯形图、指令表、功能图等。

(1)梯形图(LAD)

梯形图语言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是所有编程语言的首选。

(2)指令表(STL)

指令表(STL)编程语言类似于计算机中的助记符语言,它是可编程控制器最基础的编程语言。

所谓指令表编程,是用一个或几个容易记忆的字符来代表可编程控制器的某种操作功能。

(3)顺序功能流程图(SFC)

顺序功能流程图(SFC)编程是一种图形化的编程方法,亦称为功能图。

使用它可以对具有选择等复杂结构的系统进行编程,许多PLC都提供了用于SFC编程的指令

本设计中,选择用梯形图作为编程语言。

 

3硬件设计

3.1主电路设计

根据设计要求,本次设计的四层电梯控制系统的主回路原理图如图3.1所示。

图中M1,M2为曳引电机和门电机,交流接触器KM1~KM4通过控制两台电动机的运行来控制轿厢和厅门,从而进行对电梯的控制。

KM1、KM2为电动机正、反转接触器,用它来实现电梯上、下行控制。

当KM1接通时,电机正转,实现电梯上行;当KM2接通时,电机反转,实现电梯下行。

用KM3、KM4控制门电机正反转。

KM3接通时,门电机正转,实现开门;KM4接通时,门电机反转,实现关门。

FR1、FR2为起过载保护作用的热继电器,用于电梯运行过载时断开主电路。

FU1为熔断器,起过电流保护作用。

图3.1四层电梯控制主回路图

3.2PLC选型

目前,在市场上可供选用的PLC品牌及型号非常多。

用户在进行PLC选型时应以满足系统功能为前提,不能盲目贪大求全而造成浪费。

要全面权衡利弊、合理选型以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

一般PLC选型可从以下几点来进行综合考虑。

(1)根据I/O点数多少进行选择

仔细分析要设计的系统,弄清楚该系统所需要的I/O点数。

再按实际所需点数的10%左右留出备用量(预留备用量是考虑到将来工艺改进及生产发展的需要)后确定所需PLC的点数。

另外,还要考虑选用的PLC输出点是采用何种接法的。

PLC的输出点可分为

共点式、分组式和隔离式几种接法。

隔离式的PLC各组输出点间可以采用不同的电压种类和电压等级,但这种PLC平均每点的价格较高。

如果控制系统输出信号之间不需要隔离,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就应优先选择采用共点式或分组式输出方式的PLC。

(2)根据存储器大小进行选择

选择存储器容量时应先对用户程序进行粗略的估算。

在开关量控制的系统中,可以用输入总点数的10倍加上输出总点数的5倍来估算;含有计数器和定时器时,可以按每一个3~5字进行估算;有运算处理时按5~10字/量估算;在有模拟信号输入输出时,可以按每一路模拟量100字左右的存储容量来估算;有通信处理时按每个接口200字以上进行估算。

最后,一般按估算的总容量的25%左右留有备用量。

(3)根据I/O响应时间进行选择

输入输出的响应时间包括输入延迟、输出延迟以及扫描方式引起的延迟等。

对开关量控制的系统,PLC输入输出的响应时间一般都能满足实际要求,可不必考虑响应问题。

但对模拟量控制的系统,特别是闭环系统设计时该问题不能忽视。

(4)根据输出负载类型进行选择

PLC根据输出负载的特点可分为继电器输出型、晶体管输出型以及晶闸管输出型三类。

不同类型的负载对PLC的输出方式有不同的要求。

继电器输出型导通压降小,有隔离作用,价格相对较便宜,承受瞬时过电压和过电流的能力较强,其负载电压灵活且电压等级范围大等。

所以动作不频繁的交、直流负载可以选择继电器输出型的PLC。

而频繁通断的感性负载,就应选择晶体管或晶闸管输出型的。

(5)根据是否联网通信进行选择

若PLC控制系统需要联入网络,则PLC需具有通信联网功能,即要求PLC

应提供可连接其他设备的相应接口。

一般情况下,大、中型机和大部分小型机都具有通信功能。

(6)根据PLC的结构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