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6232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机密★启用前

银川市2016年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4.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

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

  C.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知识点】魏晋至隋唐“三教合一”潮流

【试题解析】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与材料中“魏晋玄学”时间上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佛教,故B项错误;材料中“纲常礼教、君臣上下”表明儒家观点,“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表明道家顺应自然的观点,故C项正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魏晋时期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强化儒学与材料中“鼓吹……各安其分”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25.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

后来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逐渐衰落           B.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C.宰相成为宦官附庸          D.二府三司制雏形出现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试题解析】中央集权是地方服从中央的制度,而材料中“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表明是中央政府内部,概念混淆,故A项错误;材料中“掌权的宦官”本质上是代表皇权,“削夺宰相的职权”,故B项正确;宰相成为宦官成为附庸,与材料中“与宰相共参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不符,故C项错误;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职权,与材料中“唐朝时,掌权的宦官”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26.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

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

乾隆帝说:

“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一”。

这一变化

 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C.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

【知识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官营手工业的地位,与材料中“民间工匠”“匠籍”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工匠”表明是手工业而非小农经济,故B项错误;材料中“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有利于手工业发展,而不会“限制了”,故C项错误;材料中“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国家……雇募人夫,原欲小民……以为赡养身家”表明有利于民营手工业,故D项正确。

【答案】D

27.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

“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

”他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

在此,顾炎武

 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B.强调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

 C.强调尊重前人研究成果D.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知识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试题解析】全盘否定学术成果,与材料中“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不符,故A项错误;与材料中“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而后为之”相符,故B项正确;尊重前人研究成果,与材料中“必古人之所未及就”不符,故C项错误;顾炎武主张在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B

28.晚清人士黄遵宪曾评价某个条约把“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

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

【试题解析】《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与材料中“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不符,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割让九龙,与材料中“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不符,故B项错误;“二百余年”前即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材料中“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表明了台湾的战略地位,故C项正确;“拱手而让之他人”表明割地,但《辛丑条约》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C

29.19世纪中期,英国人看穿了天国,认为其虚弱无力、不堪扶持,所以《泰晤士报》严正表示,“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摘取金苹果的龙,最终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

此处“选边”的含义是

 A.没有太大作用了,干脆淘汰B.保持中立,静观其发展

C.没有利用价值了,让其靠边站D.放弃中立,参与镇压“叛军”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试题解析】不是“天国”干脆淘汰,与材料中“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不符,故A项错误;保持中立,与材料中“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不符,故B项错误;让其靠边站,与材料中“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表明参与镇压,故D项正确。

【答案】D

30.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

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

这种状况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内地经济发展            B.迫使政府举借外债

  C.导致金融机构破产             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知识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试题解析】材料中“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表明不可能促进,故A项错误;政府举借外债,与材料中“城市金融机构”给“工商企业贷款”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表明金融机构利润高,有利于金融机构,故C项错误;材料中“贷款平均年利率……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表明工商企业成本太高,故D项正确。

【答案】D

31.有位学者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是“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这场“历史性变革”是

A.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知识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试题解析】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与材料中“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不符,故A项错误;广大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材料中“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相符,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是土地公有制,与材料中“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之后,与材料中“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不符,没有涉及小农经济,故D项错误。

【答案】B

32.公元前5世纪,面对波斯大军的入侵,雅典组建军事联盟的努力带来了希腊走向统一的希望,但由于“不能上升到一个巨大的、非城邦的、联合在一种共同公民权的国家”而没有实现。

这反映了古希腊城邦

 A.压制公民个人自由             B.抵制区域经济合作

  C.珍视独立自治传统             D.缺乏集体团结精神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试题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压制公民个人自由,故A项错误;据材料“雅典组建军事联盟的努力带来了希腊走向统一的希望,但由于‘不能上升到一个巨大的、非城邦的、联合在一种共同公民权的国家’而没有实现”可知雅典珍视独立自治传统,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抵制区域经济合作,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缺乏集体团结精神,故D项错误。

【答案】B

33.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

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

  C.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知识点】启蒙运动;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试题解析】“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表现为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运动把人的信仰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则强调人摆脱专制统治和宗教愚昧的束缚,确立起民主、平等、法治的价值观念,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与材料中“从神的权威下解放”相符,故A项错误;人与上帝直接沟通是宗教改革运动,但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不符,故B项错误;宇宙运行的奥秘是科学而非个人的解放,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不符,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的主体地位,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34.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

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

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

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A.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B.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

  C.借鉴苏联计划模式       D.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试题解析】“莫斯科”“柏林和罗马”政府职能大,与材料中“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不等于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而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逐步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与材料中“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不符,故B项错误;借鉴苏联,与材料中“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并非明确否定资本主义代议制度,没有涉及改变,故D项错误。

【答案】A

35.表1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该表主要反映了

年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表格1

A.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低收入国家工业总量领先世界

 C.国际经济秩序日趋公平合理 D.中收入国家社会工业化的完成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试题解析】二战后,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与材料中“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从40%下降到31%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工业比重”不等于工业总量,故B项错误;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材料中分析“工业比重”但未涉及国际经济秩序,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有“工业比重”数据,但没有涉及工业化的完成,故D项错误。

【答案】A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下半叶成都的发展相对缓慢,城墙仍然是城市中最显要的建筑,站在上面可鸟瞰全城;四个城门是成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在黎明开启,在晚间关闭。

街道是市民共有的最基本的公共空间,总是充斥着行人、轿子、推车,“凉棚、幌子、大招牌、旗子把狭窄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全城商业和居住区域并不隔离,商人小贩没有任何限制地在街头出售商品。

成都街头经常被用来作为戏剧表演的舞台,流动的班子喜欢在围满观众的空地上表演。

各种资料显示,20世纪以前地方官员很少控制街头,这给予人们分享这一空间的机会,居民们尽其所能地使用街头。

材料二

  20世纪初新式精英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良运动,尝试借助西方文化构筑新的公共空间。

1909年出现第一座西式钟楼;随着人口的增长,四个城门造成交通拥堵,自1913年开始逐渐拆毁旧城墙、旧寺庙,一些古迹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1904年,劝工局“仿日本劝工场办法,设立产品陈列所”。

1909年劝业场建成,次年,改名商业场,成为购物中心和公共娱乐场所。

20世纪初少城公园开放,装备了电灯,傍晚后也能开放;1913年,政府兴建了一座展览厅和图书馆。

随着城市改革浪潮的推进,反映新思潮的新兴地方戏相继诞生;1909年电影引入成都。

同年,成都第一家新式大众剧院——可园在会府北街开张。

开张之时,允许妇女进入,引起人们好奇围观。

同时飞行表演、乐队、舞厅及交响乐队也相继出现在成都。

成都的警察机构成立于1902年,在20世纪的头二十年里,由于没有正式的市政机关,警察对街头贸易、劳务市场、公共卫生进行严厉整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笛《街头文化:

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初前后成都城市面貌的变化。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成都城市改良运动的原因及影响。

(17分)

【知识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试题解析】

(1)据材料一“四个城门是成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材料二“自1913年开始逐渐拆毁旧城墙”得出城市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据材料一“商人小贩没有任何限制地在街头出售商品”、材料二“商业场,成为购物中心和公共娱乐场所”得出商业场所由杂乱到规范,出现近代化商业场所,据材料一“成都街头经常被用来作为戏剧表演的舞台”、材料二“电影引入成都……第一家新式大众剧院……开张……飞行表演、乐队、舞厅及交响乐队也相继出现在成都”得出大众娱乐休闲由传统走向现代,增添了西方元素,据材料一“20世纪以前地方官员很少控制街头……,居民们尽其所能地使用街/头”、材料二“警察对街头贸易、劳务市场、公共卫生进行严厉整顿”得出街头生活由居民自主变为政府控制干涉。

(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尝试借助西方文化构筑新的公共空间”得出西方文明模式的影响,据材料二“成都的警察机构成立于1902年”得出维新运动、清末新政等政治运动的推动,据材料二“20世纪初”,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据材料二“随着人口的增长,四个城门造成交通拥堵,自1913年开始逐渐拆毁旧城墙”得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据材料二“新式精英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良运动”得出社会精英阶层的努力;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随着人口的增长,四个城门造成交通拥堵,自1913年开始逐渐拆毁旧城墙”“城市改革浪潮的推进”得出促进成都城市繁荣,有利于城市近代化,据材料二“借助西方文化构筑新的公共空间”得出拓展了市民公共空间,促进公民阶层的崛起,据材料二“反映新思潮的新兴地方戏相继诞生”,结合所学得出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促进思想解放和生活方式多样化,据材料二“一些古迹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得出传统文化受到破坏,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回答。

【答案】

(1)变化:

城市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商业场所由杂乱到规范,出现近代化商业场所;大众娱乐休闲由传统走向现代,增添了西方元素;街头生活由居民自主变为政府控制干涉。

(8分)

(2)原因:

西方文明模式的影响;维新运动、清末新政等政治运动的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精英阶层的努力等。

(答出任意4点,其它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8分)

影响:

积极影响:

促进成都城市繁荣,有利于城市近代化;拓展了市民公共空间,促进公民阶层的崛起;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促进思想解放和生活方式多样化等。

(6分)

消极影响:

传统文化受到破坏。

(3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是一个变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不断消失,新的社会因素不断出现,对这一点,人们已经有较多的认识。

但现代化还有另一个侧面,即社会对变动的适应力。

仅只有变动并不足以促成现代化,变动与适应相结合,才是现代化成功的关键。

变动可以改造社会,使它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它也可以摧毁社会,使之成为一堆废墟。

“变”不一定是好事,只有对变动的迅速适应,才体现社会的生命力。

因此,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变动的速度,也取决于社会对变动的适应能力。

变动和适应间的平衡机制,是现代化过程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

——钱乘旦《变动与适应——对英国现代化过程的再认识》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钱乘旦的核心观点并运用中外史实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变动的速度,也取决于社会对变动的适应能力”得出一个国家要成功实现现代化,不仅取决于变动本身,还取决于社会适应变动的能力;第二小问论证,据材料“取决于变动”得出角度一,据材料“取决于社会对变动的适应能力”得出角度二,结合所学史实举例,从近代化的内生型、传导型等角度论证,注意答题要求。

【答案】观点:

一个国家要成功实现现代化,不仅取决于变动本身,还取决于社会适应变动的能力。

(4分)

论证:

(8分)

角度一:

运用已经具备适应变动的社会环境的典型史实进行论证。

举例:

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等。

(如举出中国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进行反证可加2分,但总分不超过12分。

角度二:

运用最初缺乏适应变动的环境,但后来面对变动的冲击,通过自我机制的不断调整促进现代化的典型史实进行论证。

举例:

近代中国历届政府的政策调整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

(举出其他能说明问题的史实亦可)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禁兵把持于内,藩镇偃蹇于外,唐朝的政局,终已不可收拾,遂分裂而为五代十国。

唐时的节度使,虽不听政府的命令,而亦不能节制军队。

军队不满于节度使,往往哗变而杀之,而别立一人”。

北宋初,宋太祖大力整顿兵制,加强中央兵权。

宋朝兵之种类有四:

曰禁军,是为中央军;曰厢军,是为地方兵;曰乡兵,系民兵,仅保卫本地方,不出戍;曰番兵,则系异族团结为兵,而用乡兵之法。

“太祖用周世宗之策,将厢军之强者,悉升为禁军,其留为厢军者,不甚教阅,仅堪给役而已”,所以军队的重心,实在禁军。

与之前府兵制相反,宋朝兵民分业,士兵全部招募,平民出饷以养兵,募兵专务训练战争之事。

宋初,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殿前司分立,合称“三衙”,三衙分掌禁军,厢军则隶属于侍卫马军司或侍卫步军司,“天下兵柄尽在焉”。

但是,三衙却只管统制训练,不及其他;武官选授和军队的调发则由枢密院掌管;军队出征时又往往不用三衙将帅,而临时任命其他官员为统帅,事定以后,兵归三衙,将还本职。

宋代兵制改革为赵宋皇室消除了腹心之患,有利于长治久安,为两宋时期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社会的进步与稳定,文化的昌盛与繁荣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本前提,其意义与影响不可小觑。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说明宋朝兵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兵制改革的影响。

(6分)

【知识点】北宋初期改革

【试题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藩镇偃蹇于外”得出藩镇割据,据材料“禁兵把持于内”得出武人作乱,据材料“宋太祖大力整顿兵制,加强中央兵权”得出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王朝统一的需要;第二小问特点,据材料“宋朝兵之种类有四”“军队的重心,实在禁军”得出兵种多元化,禁军为主,据材料“宋朝兵民分业,士兵全部招募”得出全面推行募兵制,军队职业化,据材料“三衙却只管统制训练……武官选授和军队的调发则由枢密院掌管;军队出征时又往往不用三衙将帅”得出握兵权、调兵权、统兵权分开。

(2)据材料中“为赵宋皇室消除了腹心之患,有利于长治久安”得出兵权收归中央,结束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据材料中“为两宋时期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社会的进步与稳定,文化的昌盛与繁荣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本前提”得出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据材料中“临时任命其他官员为统帅,事定以后,兵归三衙,将还本职”得出带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弊端,战斗力低下,结合所学得出军队数量膨胀,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带来冗兵冗费弊端。

【答案】

(1)原因:

藩镇割据;武人作乱;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王朝统一的需要。

(3分)

特点:

兵种多元化,禁军为主;全面推行募兵制,军队职业化;握兵权、调兵权、统兵权分开。

(6分)

(2)影响:

兵权收归中央,结束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带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弊端,战斗力低下;军队数量膨胀,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带来冗兵冗费弊端。

(6分)(回答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十一: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

  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三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属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

材料二

 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第二十一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

   第三十条立法以人民选举之议员,组织立法院行之。

 第三十一条立法院之职权如下:

九、对于大总统有谋叛行为时,以总议员且五分四以上之出

席,出议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提起弹劾之诉讼于大理院。

   第三十九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三年五月一日公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中华民国约法》的变化。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法律文件对中国社会发展各自产生的影响。

(9分)

【知识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试题解析】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仿法国式的责任内阁制:

盖当时的参议院为抑制袁世凯的野心,乃将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使袁世凯成为虚位总统。

根据材料“大总统为田之元首,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

总揽统治权。

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得出总统权力扩大;根据材料“立法以人民选举之议员,组织立法院行之法院之职权如左;九、对于大总统有谋叛行为时,以总议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议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提起弹劫之诉讼于大理院。

得出:

议会的权力变小。

(2)临时约法的影响从政治、思想等角度分析以积极方面为主,中华民国约法则是对临时约法的破坏,为袁世凯个人服务的工具。

_

【答案】

(1)变化:

由内阁制到总统制;总统的权力由小变大;议会的权力变小。

(6分)

(2)临时约法: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巩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成果;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法治化进程。

(5分)

中华民国约法:

破坏了民主共和的政体;总统权力过大,为袁世凯独裁专制、复辟帝制创造了条件。

(4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3年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上台前猛烈攻击遏制战略,指责它使美国耗费了大量金钱,却不能取得应有的胜利。

他上台后便立即着手制定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