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6473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

2021年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

一、课外阅读。

()

 ①女儿酷爱音乐。

  ②每天清晨,当对面阳台上响起琴声时,她便痴痴地趴在阳台上静静聆听。

她多想自己能有一架钢琴……不,不,哪怕能摸一摸,坐上去弹一次也好啊!

  ③一天,父亲来到阳台,看到女儿在阳台上,十指在阳台上跳跃着,父亲便有了一桩心事……女儿从没见过父亲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穿在他身上的总是洗得发白的工作服。

女儿知道应该铆足劲儿学习。

她想,将来一定要考上音乐学院,那样,就可以天天弹钢琴了。

  ④父亲似乎比以前忙了许多,每天很早出去,很晚回来,裹着一身泥灰倒头便睡。

  ⑤日复一日,女儿不知父亲为何如此拼命,却知道父亲的白发已经再也数不清了……年复一年,五年过去了,女儿考上了最好的高中。

  ⑥父亲去银行取出了存款,一路上沉醉在喜悦中,却不知道背后跟着一双邪恶的眼睛。

他走进商店,来到一架钢琴前。

这是一架漂亮的立式钢琴,标价一万八。

“够了。

”他想,于是他叫来售货员。

当他满心欢喜地将紧拽在手里的工具包打开时,一条被刀划开的口子凝结了他的笑容。

  ⑦父亲茶饭不思,一下子憔悴了。

担忧笼罩着女儿的眼眸。

几天后,父亲拿出一样东西:

一块木板,上面贴着厚纸,画着键盘。

父亲说:

“爸爸没用,本来想给你买架真钢琴的……”女儿第一次看到了父亲的泪水。

“爸爸!

”女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她什么都明白。

  ⑧她坐过去,食指轻快地跳跃在琴键上,周身沐浴着暖暖的旋律,她泪流满面,如痴如醉。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括号。

2.用“  ”画出文中表现女儿酷爱音乐的句子。

3.从第④自然段中“裹着一身泥灰倒头便睡”,我读懂了___________,父亲拼命工作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为什么“茶饭不思,一下子憔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女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她什么都明白。

”你认为女儿不知道什么,又明白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读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这一假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假说”是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之后的推测,句中的“________”一词也说明科学家们在没有找到证据前无法得出完全肯定的结论。

2.“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

A.古生物学家们绘制的恐龙的画像。

B.古生物学家们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

3.“点睛之笔”在文中指()

A.为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证据的辽宁西部发现的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B.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C.文章或绘画传神的精妙之处。

4.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心灵创可贴

佚名

离吃晚饭还有很长时间,可是妈妈已经在厨房里忙开了,苏茜奇怪地问:

“妈妈,你在做什么呀?

”“我在帮邻居史密斯太太烤蛋糕。

”妈妈回答。

“为什么呢?

”①“因为史密斯太太很伤心,她失去了女儿,难过得心都碎了。

我们应该(关照___1___照顾)她一段时间。

“为什么呢,妈妈?

”②妈妈蹲下身,拉着苏茜的手,看着她的眼睛,柔声说:

“你看,苏茜,当一个人非常伤心的时候,她甚至没法做饭。

史密斯太太再也不能和她女儿聊天,或者愉快地做一些妈妈和女儿一起做的事情了。

你是个聪明的小姑娘,也许你会想出一个办法来帮助照顾史密斯太太。

苏茜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

③我怎么才能为照顾史密斯太太出一点力呢?

几分钟之后,苏茜敲响了邻居家的门。

过了一会儿,史密斯太太开了门,跟她打招呼:

“嗨,苏茜。

”苏茜注意到史密斯太太的语调(diàotiáo)不如从前和别人打招呼时那么委婉动听了。

(因为而且)史密斯太太看上去好像一直在哭泣,(因为而且)④她的眼睛很湿,还有些肿。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苏茜?

”史密斯太太问。

“妈妈说您失去了女儿,非常伤心,伤心得心都碎了。

”苏茜害羞地伸出了手,手中是一片创可贴,“这是为您受伤的心准备的。

”史密斯太太哽咽了,泪水有些止不住。

她蹲下来抱住了苏茜,声音有点颤抖地说:

“谢谢你,亲爱的,这很管用。

史密斯太太买了个带玻璃框的小钥匙环,把苏茜给的创可贴和一张家人的照片一起放进镜框,以便每次看到时能提醒自己要让心灵的伤口快些愈合。

那片创可贴已成为治疗她心灵创伤的象征,尽管她不会忘记曾与女儿一起分享的爱和欢乐。

1.选择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或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2.在横线上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在括号里写出反义词。

__________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伤心(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史密斯太太失去了女儿,非常伤心,伤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史密斯太太听了苏茜的话后非常感动,感动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创可贴”本来是指_______,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茜听了妈妈的话后,为史密斯太太做了什么事?

()

A.送去了创可贴B.送去了镜框C.送去了钥匙环

5.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指出它们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填序号)

外貌描写:

______语言描写:

______动作描写:

______心理描写:

______

6.史密斯太太为什么说苏茜送的创可贴“很管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神奇的纳米(节选)

纳米科技作为21世纪科技界一颗放射着璀璨光芒的巨星,其辉煌的前景已被世界公认。

美国密歇根大学生物纳米技术中心展示了“纳米炸弹”,其大小只有针尖的1/5000,其作用是炸毁危害人类的各种微小敌人,其中包括流感病毒和疱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或者李氏杆菌等。

科学家们预计,如果能够成功地把纳米管纺织成更粗的丝绒,所得到的材料将比钢铁结实100倍,导电性比铜好,而导热性比宝石好。

用这种纤维做成的薄膜能够给人类带来功率极高而体积极小的充电电池。

人们有可能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带有陈年佳酿味道的新酒,或者带有开关的忠诚的生物机器狗。

超强轻型新材料还有可能使太空旅行变得便宜且容易。

然而,纳米技术的潜在威胁也是可怕的。

有专家对市场上打着的高科技名目的“纳米美容品”和“冰雹用纳米清洁剂”等产品提出警告,说这些产品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诱发癌症。

科学家解释说,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是绝对微观世界的概念,以上这些产品如果真是纳米产品,那么这些纳米微粒是飘浮和运动的,要按照物理学上的布朗运动进入食品和人体,进而进入人体细胞内。

而这些产品的成分中含有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锰,或者含有银,这些成分在人体内如同“幽灵一样飘浮”,如果潜伏在细胞内,容易诱发细胞病变,进而可能导致癌症。

1.文中画线句子没有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B.列数字C.作比较

2.选文介绍了纳米技术的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方面的内容。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下面的句子中,关于加点词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超强轻型新材料还有可能使太空旅行变得便宜且容易。

A.表示这种设想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

B.表示这种情况一般不可能出现。

C.表明这种材料还需进行再研究。

4.针对“纳米技术的潜在威胁也是可怕的”,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共有名字

谁都知道信是很私人化的东西,私拆他人信件是违法的。

但是在土耳其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通信机密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保护的,原来该村几十户人家的家长全部取了同一个名字,这是多么奇异的现象啊。

______共同一个名字,______大家的生活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们共同分享着彼此的喜悦,共同承受着彼此的悲伤。

为了把外地发往该村的信件准确送到收信人手里,尽职的邮递员只好将全村人召集到广场上,当众拆开信封,大声念信:

“亲爱的某某:

您好!

”——“好!

”全村人齐声应答。

“好久不见了,很想念你们全家人。

”——“哦。

”又是一片响应。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大家都欢呼雀跃。

“太太分娩了,这回是个男孩。

”——有人喊:

“别念了,别念了,是我的信!

此时,全村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好像自己就是新生婴儿的“爸爸”。

“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大家都屏住了呼吸,共同为一个人的不幸忧心。

______共有名字给村里人添了不少麻烦,______很多年来他们都不曾改名。

1.选择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因为……所以……无论……都……

虽然……但是……只要……就……

①________共同一个名字,________大家的生活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________共有名字给村里人添了不少麻烦,________很多年来他们都不曾改名。

2.在土耳其这个偏僻的小村庄里,为什么通信机密得不到保护?

从文中找到答案,用“________”画下来

3.文章第________自然段至第________自然段写的是邮递员在广场给全村人念信时的情景。

短文可分为________段。

4.想一想,为什么很多年以来,村里人都不曾改掉共有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期望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

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

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希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

不久,我便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

父亲自此就不再让我做家务,只叮嘱我要好好读书。

空闲的时候,他便给我讲一些有关伟人的故事……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

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父亲停住了,他看着我脚上的鞋,说:

“这双鞋太破了,很寒碜,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

”我不愿买,但父亲还是执意要为我买。

我呆呆地立着,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一片浓重的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的深切期望!

1.受到别人的歧视,父亲为什么不自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写出父亲对“我”的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中的“深切期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姥姥家的小院

今年暑假,我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最有趣的是到农村的姥姥家居住的日子。

我最喜欢姥姥家的小院。

早晨,一轮红日渐渐升起,给小院涂上了一层金黄色。

鲜艳的花朵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晨风夹带着香味迎面扑来。

院子西面,几根长竹竿架子上,爬满了瓜藤,稠密的绿叶衬着紫红色的花朵,又娇,又鲜艳,远远望去,好像一匹美丽的花布。

东北角是由金瓜架搭起的棚子,光溜溜的金瓜像吊灯似的挂在藤上。

瓜棚下面有几张桌子。

晚上,灯亮了,孩子们在这里嬉戏、下棋,大人们在这里乘凉、闲谈。

院子东面有几株像巨人一样高的白杨,还有几株果实累累的果树。

白杨树挺着高大的躯干,碧绿的叶子被风吹得哗哗直响,在响声中,可以闻到旁边果树上果子的清香。

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

韭菜绿油油的,茄秧上挂满了嫩茄子,半红半绿的辣椒像害羞似的,藏在茂密的绿叶中,还有西红柿、黄瓜……

姥姥家的小院,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内容丰富,种类多样。

(_________)

(2)指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

(________)

2.“韭菜绿油油的,茄秧上挂满了嫩茄子,半红半绿的辣椒像害羞似的,藏在茂密的绿叶中,还有西红柿、黄瓜……”文中最能概括这句话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写出了小菜园的蔬菜种类之多。

从“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

A.我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B.最有趣的是到农村的姥姥家居住的日子。

C.我最喜欢姥姥家的小院。

4.“姥姥家的小院,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理解。

成全善良

双休日,我去医院看望一位朋友。

等公交车的人很多,每一辆公交车里都挤得满满的。

我买了一份报纸,一边看报一边等车。

我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和一个姑娘,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与我同路。

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

我看到女儿为了不让别人碰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挽着父亲的胳膊。

费了很大劲,她才把父亲挽上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那父女俩只能站着。

一个姑娘突然站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

“大爷,您坐吧。

”老人说:

“谢谢了。

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

”女儿竟也谢绝了姑娘的好意,说她父亲身体硬朗,而且只有几站路,站一会儿就到了。

姑娘脸上有些尴尬,再次说:

“您坐吧,大爷。

”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

“好,那就太谢谢你了。

”让座的姑娘流露出了笑容。

公交车突然刹车,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的不适。

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

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谢意。

下车后,我听到这对父女的对话。

“爸,伤口疼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你还要坐。

“你啊,人家小姑娘可是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明白了,老人和女儿的拒绝,是另有隐情。

我不禁又想起在车上老人几次紧皱眉头的表情。

在那颠簸的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苦,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让座给老人的过程中,姑娘神情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一连串神情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明白了,老人和女儿的拒绝,是另有隐情。

”在文中,“隐情”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文中划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是()

A.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B.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谢意。

C.我明白了,老人和女儿的拒绝,是另有隐情。

4.用简洁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短文内容,谈谈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理解

改变人生的批注

①达尔科夫孩提时代是个生性极为胆怯、害羞的男孩。

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对什么事都缺乏自信心。

那是1965年10月的一天,他的中学女教师露丝•布劳奇在班上布置作业。

学生们阅读了《杀死一只模仿鸟》一文。

现在,老师要求他们接着那篇小说的最后一章写续文。

②达尔科夫写完了续篇,交了上去。

今天他无法回忆起他写的那续篇有什么独到之处,或者究竟老师布劳奇给的评分是多少。

但他至今仍清楚记得,而且永生不忘的是布劳奇老师在他的作文的页边空白处写了四个字:

“写得不错。

③四个字,它们竟改变了他的一生。

④“在读到这些字之前,我不知道我是谁,也不知道将来干什么。

”他说,“读了她的批注后,我回到家,就写了一篇短篇小说,这是我梦寐以求但从来不相信自己能做的事。

⑤在中学那年剩余的日子里,他写了许多短篇小说,经常将它们带给布劳奇老师评阅。

她不断给子鼓励,批改一丝不苟,态度和蔼可亲。

“她就是我所需要的。

”达尔科夫说。

⑥不久,他被指写担任中学报纸的编辑,负责校刊的编辑工作,深受师生的尊敬。

他的信心增加了,他的视野也扩大了。

后来,他竟从事起专业创作,写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受到读者的好评,从此开始了一种更加充实、有收获的生活。

达尔科夫相信如果当时没有那位女教师在他的作文页边上写下那令人鼓舞的四个字,也许后来的一切就不会发生。

⑦在中学建校30周年的聚会上,达尔科夫回母校看望了已经退休的布劳奇太太。

他告诉她当时她写的四个字对他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

他对她说由于她曾给了他成为一名作家的信心,他才得以能够将那种信念传递给后来成为他夫人的女人,她后来也成为了一名作家。

他告诉布劳奇太太,他办公室里有一位年轻女子,勤奋好学,每天利用晚上的时间攻读大学课程,她经常请求他的指点和帮助。

他有求必应,在她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时心灰意冷的时候,他及时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给她以帮助、鼓励。

于是,他把布劳奇太太对他的影响又渗透到那个年轻女子身上。

⑧布劳奇太太听了他帮助这位年轻女子的故事后非常感动。

“在那一时刻,我想我们俩都意识到布劳奇太太曾投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久的影响。

”他说。

⑨“写得不错。

⑩虽只寥寥数语,但它们不也改变了达尔科夫的一生吗?

1.用“∥”给这篇短文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布劳奇太太主要给了达尔科夫哪些影响?

(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一句话,在结构安排上作用很大,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照应了文中的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⑥自然段中加点词“增加”和“扩大”的位置能否互换?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⑧自然段中“我想我们俩都意识到布劳奇太太曾投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久的影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⑩自然段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十、课外阅读。

美丽的童心

在十里山村,有一个乐于助人的小姑娘。

她,就是富家村十二岁的少先队员,“全国学赖宁”奖章的获得者欧阳志红。

她不是雷锋,但是,她身上却闪烁着同雷锋一样的光芒。

这光芒,给小小的山村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温暖和快乐。

1989年初,相邻的尹家村大西桥工程,因为缺少资金,半路停工了。

小志红想:

“每年涨大水时,河对岸的同学都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河水发愁,涨几天水,就要耽误几天课。

”于是,她取出父母给的50元压岁钱,交给了尹家村党支部书记,以支援大桥工程。

尹家村沸腾了,几天时间,全村就为大桥集资上万元。

大桥如期竣工以后,乡亲们在桥旁立了一块捐款纪念碑,第一个名字就是欧阳志红。

去年,在开展读书读报活动中,欧阳志红征得父母的同意,在家里腾出一间房子,办了个“红领巾图书室”。

为了这个小小的图书室,志红带着弟弟在课余时间摘茶叶、捡破烂儿,用劳动换来的70元钱把图书室装饰一新。

爸爸妈妈非常支持,还为图书室订了四十多种少儿报刊,购买了几十本书。

爷爷精心制作一个玻璃镜屏,上面写着:

“播美德良种,育四化新人。

”从此富家村的孩子们又多了一份快乐。

欧阳志红心里装着的人和事真不少:

小同学的衣服扣子掉了,她给缝上;邻家大爷生病要服药,她给代买;哪位小伙伴付不起学费,她给代交。

几年来,在欧阳志红的带领下,同学们都能自觉地加入到“送温暖”的行列中来,把温暖送到全村所有残疾人和“五保户”身边。

十里山村的人都说,小志红有一颗美好的童心。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竣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饰一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的结构顺序是()。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3.文章重点写了哪几件事?

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下面哪一种概括得好。

()

A.这篇短文记叙欧阳志红为山村人民带来温暖和快乐的事迹,赞扬她处处关心同学的优秀品质。

B.这篇短文记叙欧阳志红为山村人民带来温暖和快乐的事迹,赞扬她关心家乡建设,乐于助人的美好童心。

C.这篇短文记叙欧阳志红为山村人民带来温暖和快乐的事迹,赞扬她热心帮助残疾人和“五保户”的奉献精神。

5.读了短文你对欧阳志红有怎样的评价,受到什么启发?

请你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

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

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