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6785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ocx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

后来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失败后贬为邵州刺史。

在赴邵途中,又加贬为永州司马,10年后才迁柳州剌史。

故又称柳柳州。

4年后,卒于任上,年仅46岁。

他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

所作散文峭拔矫健;说理之作以谨严胜,批判时政尖锐有力;寓言篇幅精短,笔锋犀利;山水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文笔流利,语言清峻,风格清逸而秀丽。

著作有《河东先生集》。

【解题】

  本文选自《河东先生集》。

写于元和八年(813),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

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元和十四年(819)进士。

未中进士时,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

后来柳宗元不断地对他进行帮助。

这封回信谈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论师道,一个是论写作。

它是柳宗元文学理论的代表作,在我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占肓重要的地位。

  书,一种写作格式,书信

【原文】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

“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估雪与日岂有过哉?

顾吠者犬耳!

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衔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

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渐不喜闹。

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騒吾心则固僵仆烦愦,愈不可过矣。

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

数百年来,人不复行。

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

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廷,荐芴,言於乡士曰:

“某子冠毕。

”应之者咸怃然。

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

“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

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

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後,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

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敎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於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

今书来言者皆大过。

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

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釆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

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於道不远矣。

  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

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

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

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

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苟》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騒》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

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馀以告焉。

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

宗元复白。

[编辑本段]

【注评】

  二十一日,宗元白:

白:

下对上告诉,陈述。

此处是对对方表示敬意的客气话。

○开头点明回信时间及回信人,是古代书信的款式。

  辱书云,辱:

谦敬,副词,是就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说的,意思是您这样做是您蒙受了耻辱。

略等于旧时套语“屈尊”,不一定翻译出来。

云:

说。

  欲相师。

想以我为师。

相,副词,这里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兼有替代宾语的作用,“相师”可以理解为“师我”。

师,用如动词。

○概其来信内容,提出回信所论之事。

  仆(pú)道不笃(dǔ),仆:

自称谦词。

道:

即柳宗元一再强调的“大中之道”,亦即他理想中的政治标准和道德规范。

笃:

深厚。

  业甚浅近,业:

学业,学识。

甚:

很,极。

浅近:

肤浅,浅薄。

  环顾其中,环顾:

向四周看,意即全面审察。

其中:

指自己道德和学业的各个方面。

  未见可师者。

可师者:

值得学习的东西。

师,用如动词。

○言自身条件差,够不上为人师。

  虽尝好(hào)言论,尝:

通“常”。

好言论:

喜欢议论。

  为文章,为:

写作。

甚不自是也。

  自是:

自以为是,自认为正确。

是,对,正确。

这里用于意动,认为正确。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意:

料想。

吾子:

对人相亲爱的称呼,亦用为对人的泛称。

京师:

首都的旧称。

《公羊传·桓公九年》:

“京师者,天子之居也。

京者何?

大也。

师者何?

众也。

”此指唐国都长安。

蛮夷。

旧时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蛮夷闻,指柳宗元当时的贬谪地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

  乃幸见取。

乃:

竟,副词。

幸:

副词,表示尊敬对方,意思是您这样做使我感到幸运。

可译为“幸运地”。

见取:

被(您)取法。

  仆自卜固无取,卜:

估量。

固:

本来.确实,副词。

无取:

没有可取之处。

  假令有取,假令:

假设,即使,连词。

  亦不敢为人师。

为:

做。

为众人师且不敢,众人:

普通的人,一般的人。

且:

尚且,还,连词。

  况敢为吾子师乎?

况:

何况,连词。

○以上对韦中立的“欲相师”婉言谢绝。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著作有《孟子》一书。

引文见《孟子·离娄上》。

患,毛病。

由魏、晋氏以下,魏、晋氏:

即魏代、晋代。

  人益不事师。

益:

更加。

不事师:

不尊奉老师。

○言师道衰落,不事师的坏风气由来已久。

  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zhé)哗(huá)笑之,辄:

就,副词。

哗笑:

哗然讥笑。

  以为狂人。

狂人:

指精神失常的人。

○言今之不事师的风气更坏。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独:

只有。

韩愈:

见《师说》的“作者介绍”。

流俗:

流行的习俗。

  犯笑侮,犯:

冒着。

笑侮:

讥笑和侮辱。

收召后学,后学:

后辈学生。

  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因:

就,于是,连词。

抗颜:

犹言正色,谓态度严正不屈。

  世果群怪聚骂,果:

果然,果真,副词。

群怪:

大家都觉得奇怪。

怪,意动用法。

聚骂:

聚在一起谩骂。

指目牵引,指指点点,使眼色,拉拉扯扯,互相示意。

形容众人少见多怪和对韩愈轻蔑的情态。

  而增与为言辞。

增与:

加给,此处有渲染的意思。

为:

编造。

愈以是得狂名,以是:

因此。

居长安,长安:

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当时为唐朝都城。

  炊(chuī)不暇(xiá)熟,连饭都来不及煮熟,形容时间匆忙短促。

炊,烧火做饭。

不暇:

不空,没有空闲的时间。

  又挈(qiè)挈而东。

挈挈:

急迫的样子。

东:

向东而去,用如动词。

此指韩愈由长安到洛阳,就河南令。

  如是者数(shuò)矣。

如是者:

像这样的情况。

数:

屡次,多次。

○言韩愈因反对不事师的坏风气,抗颜为师,而遭到笑骂攻击,以至被逼得不能安其位。

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深切的同情。

以上说明师道之衰,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屈子赋曰:

屈子:

即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平,字原,战国楚人,出身王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后遭谗去职,被流放于今湖南湘水、沅水一带。

秦破郢都之后,他悲愤绝望,投汩罗江自杀。

著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诗篇。

赋:

文体名,此处指《九章·怀沙》。

“邑(yì)犬群吠(fèn),邑:

泛指一般城镇。

吠:

狗叫。

吠所怪也。

”所怪:

感到奇怪的东西。

○由此及彼,引屈子赋设喻,作一类比,言反对从师的人“群怪聚骂”如“邑犬群吠”。

  仆往闻庸蜀之南,往:

从前。

庸蜀:

此处泛指四川之地。

庸,古国名,在今湖北省竹山县东南。

后为楚灭。

蜀,古国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

  恒雨少日,常下雨,少出太阳。

恒,经常。

日出则犬吠。

则:

就,连词。

○再以自己所闻设喻,作一类比。

  余以为过言。

余:

我,代词。

过言:

言过其实,过分夸大的话。

○欲擒故纵,以退为进。

前六七年,仆来南。

指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被贬为邰州刺史,中途,加贬为永州司马事,故说来南。

来南,从北方来到南方。

二年冬,指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冬。

  幸大雪逾(yú)岭,幸:

幸而,幸好。

逾;越过。

岭:

指五岭,即越城、都庞、荫渚、骑田、大庾等岭。

岭南一般是不下雪的。

被南越中数州;被:

覆盖。

南越:

泛指今广东、广西一带。

越,同“粤”。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shì)狂走者累日,苍黄:

同“仓皇”,慌张。

噬:

咬。

狂走:

疯狂地乱跑。

累日:

连日。

至无雪乃已,乃:

才,副词。

已:

止,停止。

○又以自己所见作一类比。

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始:

才,副词。

○由“过言”而“始信”,文气婉转而自然,而又波澜起伏。

先扬后抑,为下文蓄足气势。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既:

已经。

自以为:

把自己当作。

  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以:

介词,因(此),宾语省。

病:

诟病,辱骂。

这里用于被动意义,被辱骂,受到辱骂。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非独:

不但。

见病,被辱骂。

见,助动词,表被动。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

然。

可是,连词,岂:

难道,副词。

过:

过错,罪过。

  顾吠者犬耳。

顾:

但,只是。

耳:

而已,罢了,语气词。

  度(duó)今天下不吠者几人,度:

揣度,推想。

  而谁敢炫(xuán)怪于群目,街怪于群目:

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

炫:

炫耀,显出。

怪:

奇异,与众不同。

  以召闹取怒乎?

召闹取怒:

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

○与前文庸蜀之犬吠日,岭南之犬见雪吠噬相应、连类,由彼及此,感慨系之,不仅赞美了韩愈提倡师道的勇敢精神,斥责了那些群怪聚骂反对从师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敢为师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以上连设二喻,进一步说明自己不敢为人师的原因。

  

  仆自谪(zhé)过以来,谪过:

因过而被贬谪。

  益少志虑。

益:

更加,副词。

  少志虑:

少有大志和打算。

○述贬官以来的情况,一言其意志消沉。

  居南中九年,南中:

泛指南方。

  增脚气病,渐不喜闹,岂可使呶(núo)呶者早暮咈(fú)吾耳、骚(sāo)吾心?

呶呶:

多言,说话唠叨,喧闹不止,含有使人讨厌的意思。

早暮:

早晚,从早到晚,整天。

咈:

骚扰。

骚:

扰乱。

  则固僵(jiāng)仆(pú)烦愦(kuì),则:

那就,连词。

固:

必然,副词。

僵仆:

指卧病不起。

僵,仆倒。

仆,伏倒;伏卧亦称仆。

烦愦:

心烦意乱。

烦,烦恼。

愦,糊涂,昏乱。

  愈不可过矣。

不可过:

过不下去。

过,度日。

○二言身体不好,心境苦恼,再也受不了打击。

  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平居:

平日,平时。

望外:

意外。

齿舌:

口舌。

  独欠(qiàn)为人师耳。

欠为人师:

还没有给别人做老师的罪名。

欠:

缺少。

○三言其慑于社会压力,平时不敢为人师尚要遭人口舌,如今地位已变,要是敢于为人师,则要受到更大的指责,招惹更多的苦恼。

以上从自己当前的艰难处境,说明不敢为人师的原因。

  

  抑(yì)又闻之,抑:

助词,用在全句之首,表示要概述事物特征或阐发议论的语气。

亦有称这种用法的“抑”为发语词的(如《辞海》)。

古者重冠(guàn)礼,重:

重视。

冠礼:

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

唐时已不流行。

  以责成人之道,将:

副词,这里表示一种主观上的判断。

以:

凭借,介词,后省宾语“之”。

以之,借此。

  责成人之道;以成人之道责之。

责,要求。

道,道理。

  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

是:

这,指冠礼。

圣人:

古时谓道德智能极高的人。

尤:

尤其,特别,副词。

用心:

注意,重视。

○类比古人重师道。

  数百年来,人不复行。

复:

再。

○类比魏、晋氏以下不事师。

  近有孙昌胤(yìn)者,孙昌胤:

人名,生平不详。

独发愤行之。

行之:

举行冠礼。

○类比韩愈抗颜而为师。

  既成礼,明日造朝,造朝:

去上朝。

造,往,到。

至外廷,外廷:

外朝。

对皇帝宫内(内廷)而言。

此处指群臣等待上朝和办公议事的地方。

  荐(jiàn)笏(hù)言于卿士曰:

荐笏:

把笏插入衣带。

荐,通“播”,插。

笏,即“朝笏”。

古时大臣朝见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作指画及记事之用,也叫“手板”。

卿士:

一作“卿事”、“卿史”。

商末、两周、春秋时执掌国家政事的官。

此处泛指大臣。

“某子冠毕。

”某子:

某人之子。

某,自称之词,指代“我”。

冠毕:

冠礼结束了。

应之者成怃(wú)然。

咸:

都。

怃然:

茫然自失的样子,此处含有“莫名其妙”的意味。

  京兆尹(yǐn)郑叔则怫(bú)然曳(yè)笏却立,京兆尹:

官名,汉以来,历代以京城所在州为京兆,京兆尹是其行政长官。

唐开元初,改雍州(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一带)为京兆府,常以亲王领雍州牧,而改雍州长史为京兆尹。

郑叔则:

人名,“则”不是虚词。

怫然:

发怒变色的样子。

怫,通“勃”,脸上变色的样子。

曳笏:

指一手拿着笏而垂下。

曳,拖。

却立:

退后而立。

曰:

“何预我耶!

”何预我:

与我何干,同我有什么相干。

预,干预。

廷中皆大笑。

○类比反对师道之入的群怪聚骂。

  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以:

因,介词,后省宾语。

非:

非难,责怪。

快:

嘲笑:

孙子:

即孙昌胤。

何哉?

独为所不为也。

(孙子)独自做了六家不做的事。

为,做。

○就事发表议论,说明孙子被嘲笑的原因。

  今之命师者,命师:

被称作老师。

命,命名,取名。

大类此。

大类:

非常相似。

此:

指孙子行冠礼之事。

○最后落笔到“命师”,点明上文举例旨意。

以上举孙子行冠礼之事与为人师类比,说明凡做别人不做的事都会遭到嘲笑攻击,见师之不可为。

  

  吾子行厚而辞深,行厚:

品行敦厚。

辞深:

文辞含义很深。

  凡所作,皆恢(huī)恢然有古人形貌;凡:

凡是。

所作:

指韦中立所作的文章。

恢恢然:

阔大的样子,此处指气魄宏大。

形貌:

风貌,风格。

虽仆敢为师,虽:

即使,连词。

  亦何所增加也!

亦:

又,副词。

何所增加:

能增加些什么,有什么帮助。

○言以己为师无益。

  假而以仆年先吾子,假而:

假如,连词。

以:

因为,由于。

年先吾子:

生年先于吾子,生年在您之前,即年纪比您大。

先,动词。

  闻道著书之日不后,不后:

不在您之后,即比您早。

诚欲往来言所闻,诚:

的确。

  则仆固愿悉(xī)陈中所得者,固:

当然。

一说,必,一定。

亦可通。

悉:

全部。

陈:

陈述。

中:

心中。

吾子苟自择之,苟:

随便,副词。

择:

选择。

取某事,取:

吸取,取法。

某:

指事而不明言其名的用词。

去某事,去:

去掉,扬弃。

则可矣。

则:

就,连词。

○以“假而”一转,言愿意彼此交流学习,将自己所知的东西全部告诉他,供其取舍。

  若定是非以教吾子,若:

如果。

连词。

定:

判定。

仆材不足,材:

同“才”,才能。

  而又畏前所陈者,前所陈者:

指前边所说抗颜为师,遭人非笑的情况。

其为不敢也决矣!

我不敢当老师是肯定的。

其:

指代说话人自己。

其为不敢,主谓短语作主语。

决:

肯定。

作谓语。

○以“若”字一转,回应前文,重申不敢为人师。

  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

既:

已经,副词。

悉:

全部,副词。

以:

把(它们),介词,宾语省。

陈之:

陈列给您。

之,指代对话的对方。

  非以耀明于子,以:

用来,介词,宾语省。

耀明于子:

向您炫耀。

子,对人的尊称,多用于男子,相当于“您”。

  聊(liáo)欲以观子气色,诚好(hào)恶(wù)何如也。

聊:

姑且,副词。

气色:

人的精神和面色,神情态度。

  诚好恶何如:

(我的文章的)好坏实际上怎么样。

今书来,言者皆大过也。

言者:

指夸奖的话。

不过:

太过分。

  吾子诚非佞(nìng)誉诬谀(yú)之徒,佞誉诬谀:

花言巧语地赞美奉承。

佞,用花言巧语谄媚人。

诬,欺骗,虚伪地。

之徒:

之流,这一类的人。

  直见爱甚故然耳。

直:

只不过,副词。

见:

助动词,这里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见爱,爱我。

故:

所以,连词。

然:

这样,代词。

○言韦中立对自己作品的过誉,只是由于他的特别喜爱,而并不是由于有什么值得炫耀之处,表现了作者为人的谦逊态度。

以上说明自己虽不愿象韩愈那样“抗颜而为人师”,但愿意相互交往学习,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帮助中立。

这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开启下文。

  

  这一部分主要是谈师道问题。

作者从社会风气之恶劣与自己处境之艰难诸方面分析,论述了为什么“不敢为人师”的道理。

  始吾幼且少(shào),为文章,以辞为工。

把辞藻漂亮当作工巧。

辞:

文辞,辞藻。

工:

工巧。

及长(zhǎng),及:

到。

乃知文者以明道,乃:

才,副词。

文者以明道:

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的。

  是固不苟为炳(bǐng)炳烺(lǎng)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

是固:

因此。

固,通“故”。

苟:

轻率地。

为:

讲究,追求。

炳炳烺烺:

谓漂亮,有光彩,形式上好看。

炳炳,光明。

烺烺,火明的样子。

务:

勉力从事,此处有“追求”、“讲究刀之意。

采色:

指辞藻的华美。

声音:

指文章的声韵。

以为能:

以(之)为能,把它当作自己的才能。

○以自己创作上的前后变化,说明文章是用来“明道”的,而不是为了追求辞采声律。

  凡吾所陈,凡:

凡是,所有的,副词。

所陈,陈列(在您面前的)文章。

  皆自谓近道,谓:

以为。

近道:

接近于道。

而不知道之果近乎,果,果真,副词。

远乎?

  吾子好(hào)道而可吾文,好道:

喜爱道。

可吾文:

以吾文为可。

可,意动用法,认为可以,认为还不错,有“赞许”之意。

  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或者:

可能,也许,副词,表示不敢肯定。

其,指自己的文章。

于道不远:

同道距离不远。

于,同。

○从对方之“好道而可吾文”,说明其文是“近道”的。

  这一段,作者从文学的社会功用上,强调了“文以明道”的主张。

  

  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未尝:

不曾,从未有过。

轻心掉之,即“掉以轻心”,轻忽,不经意。

此处形容写文章的漫不经心的草率态度。

轻心,轻率之心。

掉,大摇大摆,指放纵,随便。

  惧其剽(piáo)而不留也;剽:

轻捷。

此处引申为“轻浮”、“浮滑”。

留:

指含蓄深厚。

  未尝敢以怠(dài)心易之,怠:

懈怠,偷懒取巧,易:

治,从事的意思。

  惧其弛(chí)而不严也;弛:

松弛,松散。

严:

谨严。

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昏气:

昏昧之气,此处指碚昧的态度。

一说,指头脑糊涂,不清醒,两说皆可通。

  惧其昧(mèi)没(mò)而杂也;昧没:

隐蔽不明,此处意为晦涩,不明朗。

  未尝敢以矜(巾)气作之,矜气:

骄气,骄矜之气。

此指骄傲的心理。

矜,自以为贤能。

  惧其偃(yàn)蹇(qiān)而骄也。

偃蹇:

高傲不恭,此处意为盛气凌人。

○言写作时所要禁忌的四种毛病,说明写作态度应严肃认真,同时要注意品德修养。

  抑之欲其奥,抑:

遏止,抑制,此处指不尽情发挥。

奥:

深奥,此处指含蓄。

  扬之欲其明;扬:

发扬,此处指发挥。

明:

明快。

○言在内容表达上要既“奥”又“明”,即内容必须深刻透辟,含蓄不露,而表达起来则又鲜明具体,意义明朗,不晦涩艰奥。

这就必须有“抑”有“扬”。

前者主要指主题和题材的加工锤练,思想不断深化;后者是指表达方法的明白晓畅,一目了然。

  疏之欲其通,疏:

疏通,疏导。

通:

通畅,畅达。

  廉之欲其节;廉:

廉洁,精简,即要严格创意造词,删削繁冗。

节:

节制,引申为精练,简洁。

○言在文气上要既“通”又“节”,即行文要意到笔随,气势贯通,一泻无阻,但也有所节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不能铺陈起来,漫无边际。

  激而发之欲其清,激而发之,本指阻遏水势使之腾涌,比喻剔除污浊。

清:

清新,清雅。

固而存之欲其重。

固:

凝聚。

存:

保存。

重:

庄重,不轻浮。

○言在语言风格上要既“清”又“重”,用语要清新不俗,摈弃陈词滥调,避免因袭套用,但是又要庄重不浮。

  上面“奥”、“明”、“通”、“节”、“清”,“重”六个字,是作者提出的检验写作方法和技巧的三条标准,它们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互有补偏救弊的作用。

此吾所以羽翼夫(fú)道也。

所以……:

用来……的方法。

羽翼:

辅佐。

夫:

那,代词。

○总一笔,归结到“道”上,言更有效地表达思想内容,是讲究方法技巧的出发点。

  这一段,主要是谈创作态度和写作的方法技巧问题,是作者长期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是其作品得以成功的原因。

  本之《书》以求其质,本:

根据,以……为本原。

本之《书》:

本于《书》,以《书》为本原。

之,介词,同“于”。

下文“本之《诗》”、参之《谷梁氏》等类同。

《书》:

即《尚书》,亦称《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

质:

质朴。

柳宗元认为《尚书》的优点是叙述朴实,不尚藻饰。

本之《诗》以求其恒,《诗》:

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之一。

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恒:

常,久。

柳宗元认为《诗经》有永恒的情理。

本之《礼》以求其宜,《礼》:

指《仪礼》、《周礼》、《礼记》,合称《三礼》。

《仪礼》,简称《礼》,亦称《礼经》,或《士礼》。

儒家经典之一,春秋、战国时代一部分礼制的汇编。

一说周公制作,一说孔子订定。

《周礼》,亦称《周官》或《周官经》,儒家经典之一,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减排比而成的汇编。

一说周公所作,一说汉末刘歆所伪造。

《礼记》,亦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

儒家经典之一。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西汉戴圣编纂。

宜:

合理。

柳宗元认为《礼》这几部体现封建等级关系的著作的优点是合理。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春秋》:

编年体春秋史,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

解释《春秋》的有《左氏》、《公羊》、《谷梁》等三传。

断:

判断,指有褒有贬,判断是非的能力。

本之《易》以求其动。

《易》:

即《易经》,亦称《周易》,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易”有变易(究穷事物变化)、简易(执简驭繁)、不易(永恒不变)三义,相传系周人所作,故名。

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动:

变动,变化。

《易》由六爻(yoǔ)递相推动而生变化,演为六十四卦。

《易一·系辞上》:

“是故谓之象(指六十四卦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

”又“鼓天下之动,动者存乎辞(爻辞)”。

故柳宗元认为《易》有“动”的优点。

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

所以……:

……的办法。

原:

本原,源泉。

○言其写作以五经作为“取道之原”,着重汲取其思想内容。

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

参考,参照。

《谷梁氏》:

指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寊)所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