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6958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docx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docx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以后,统治中国的是(A)

A.北洋政府

B.清政府

C.南京临时政府

D.伪国民政府

2北洋军阀的阶级基础(C)

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

C.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

3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A)

A.袁世凯当权是北洋政府统治下中国在形式上是统一的

B.袁世凯当权是北洋政府统治下中国在经济上是统一的

C.袁世凯当权是北洋政府统治下中国在政治上是统一的

C.马列主义影响不大

D.工农运动处于低潮

12下列关于北伐战争错误的是(D)

A.第四军获铁军称号

B.国共进行了合作

C.工农运动支持了北伐

D.国民政府完全统一了中国

13下列不属于工农武装的是(A)

A.国民革命军

B.工人纠察队

C.农民自卫军

D.上海工人起义武装

14中共一大产生的中央局书记是(D)

A.毛泽东

B.张国焘

C.李达

D.陈独秀

15在毛泽东心中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三本著作不包含(C)

A.《共产党宣言》

B.《阶级斗争》

C.《资本论》

D.《社会主义史》

二、多项选择题

1北洋军阀以(A)和(C)作为自己统治的主要社会支柱:

A.地主阶级

B.资产阶级

C.买办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2割据称雄的各派系军阀之间,为了(B)或为了(D)进行连年不断的纷争,引发多次战乱。

A.争夺财富

B.争夺中央政权

C.争夺帝国主义的支持

D.保持与扩大自己的地盘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B)

A.民主

B.科学

C.道德

D.创新

4以下那些是李大钊的发表文章(ABD)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庶民的胜利》

C.《新青年》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5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的那些要求遭拒(ABC)

A.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

B.撤退外国在华驻军

C.取消日本强加的21条D.归还外国在中国掠走的文物

6五四运动到后期斗争的主力由学生转向(C),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

A.工人,广州

B.商人,上海

C.工人,上海

D.农民,广州

7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是:

(AC)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董必武

8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BCD)

A.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B.打倒军阀

C.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D.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9在工人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有:

(ABCD)

A.苏兆征

B.史文彬

C.项英

D.邓培

10旧三民主义是:

(ABC)

A.民权

B.民族

C.民生

D.民主

111920年底,(C)和(D)挑起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A.康有为

B.李大钊

C.张东荪

D.梁启超

12《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

(ABCD)

A.李大钊

B.鲁迅

C.陈独秀

D.胡适

13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BCD)

A.五四运动的领导人

B.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C.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D.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14参加中共一大的来自长沙的代表有:

(AD)

A.毛泽东

B.董必武

C.李达

D.何叔衡

15中共一大产生了由(A)、(C)和(D)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A.陈独秀

B.毛泽东

C.张国焘

D.李达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简答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2.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及其伟大意义。

3.试述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五、材料分析

材料一《新青年》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即所谓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陈独秀宣告:

“我们现在认定的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出的口号的含义是什么?

应当怎样评价这一口号?

材料二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五四运动的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

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

这是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

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

材料三1927年6月30日,陈独秀操纵中国共产党中央扩大会议,通过国共合作十一条决议:

“(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

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分子,虽然参加政府工作,而只是以国民党员的资格参加,不是以共产党员资格参加……工农等民众运动之要求,应依照国民党大会与中央会议之决议案及政府公开之法令……武汉现在之武装纠察队,为避免政局之纠纷与误会,可减少或编入军队。

  ——摘自《中国共产党党史参考资料》

怎样认识中共在国民大革命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A4.B5.C6.A7.C8.A9.A10.B11.A12.D13.A14.D15.C

二、多项选择题

1AC2BD3AB4ABD5ABC6C7AC8BCD9ABCD10ABC11CD12ABCD13BCD14AD15ACD

三、简答题

1.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从时代特点看它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这时世界已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它使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联系起来,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从领导力量看它标明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不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追随者,而是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走上了中国政治舞台并成为领导阶级,从而划分了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界限;

(3)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看指导运动发展的已经不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而是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它的发展方向,也已经不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奔向社会主义;

(4)从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看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

2.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主要是: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认识的阶段,这典型地表现在义和团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

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

在这场运动中,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的口号。

这表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了。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有力地打破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幻想。

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

工人在斗争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事实,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

那些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潮、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

他们发挥了某种先锋和桥梁的作用。

而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这样,五四运动就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四、论述题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结合”。

在中国成立工人阶级政党,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在1921年,这些条件基本工具备了。

主要是: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提供了阶级基础。

没有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工人阶级政党是建立不起来的。

1911年11月,江亢虎曾组织中国社会党。

它虽标榜信奉社会主义,但所走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并不是真正的工人阶级政党。

不久,江就屈服于袁世凯的压力,将该党解散了。

1912年3月,上海报纸刊登过“中国共产党”征求党员的启事,但这个党是不是存在过就是一个问题,因为后来并没有见到过这个党的任何活动。

由于当时中国工人阶级还过于弱小,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还不具备。

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壮大起来,建党的阶级基础已经基本上具备了。

第二,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

这方面的情况,前面已经交代过了。

在准备建党的过程中,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积极译介、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通过进行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关于同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划清了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界限,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为建党准备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瞿秋白当时在《俄乡纪程》一书中指出:

对于五四运动,“绝不能望文生义地去解释他。

中国民族几十年来受剥削,到今日才感受到殖民地的况味。

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

学生运动的引子,本来就包括在里边。

工业先进国的现代问题是资本主义,在殖民地上就是帝国主义,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

”在这些知识分子中,一些人经过比较,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

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

这个事实,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

上海学生联合会在告同胞书中说: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正因为如此,“‘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到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

[5[(p431)那些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潮、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开始到工人中去

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

这说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是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运动。

而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先进知识分子进一步把自己的立足点转到工人阶级方面来,工人群众中产生了一批有阶级觉悟的先进分子。

所以说,五四运动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结果。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或稍后,与党的上海发起组没有联系的一批先进分子也在独立地筹备建党。

1921年夏,利群书社的成员在湖北黄冈开会,表示“赞成组织新式的党——布尔什维克式的党,并提议把要组织的团体叫做波社(波尔什维克)”。

当得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后,恽代英“立即号召加入,结束利群书社”。

1922年夏,吴玉章、杨合公等20余人在四川秘密成立中国青年共产党,并发行《赤心评论》。

其后,中国青年共产党宣布自动取消,并令其成员个别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些事实说明,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来领导中国革命,己成为中国最先进的分子的共同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的成立,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必然性的。

2.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这就是说,党的思想基础是好的。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中国工人运动的基础土产生的。

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

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而且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阶级根本不可能进行和平的议会斗争,他们很少有可能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产生幻想。

这就是说,党的阶级基础是好的。

这些条件,使得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这是对党的发展起长远的积极作用的。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中国人民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

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有可能结束了。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崭新的面貌。

这一点,在它成立的初期,就己经鲜明地显示出来。

其突出的表现是:

第一,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以往中国人民的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认清革命的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对于这个在长时间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给予了基本的解决。

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军阀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不久以后,“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就成了广大人民共同的呼声。

第二,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中共二大指出:

“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要深入到广大群众里面去”,都“必须是不离开群众的”。

中国广大的农民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因素”;小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面来”;“中国幼稚的资产阶级为要免除经济上的压迫起见,一定要起来与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奋斗”;工人阶级有伟大的势力,“发展无已的结果,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领袖军”。

这样,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就初步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动力问题。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工人掀起了第一个罢工斗争的高潮。

孙中山正是由此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支新兴的、生机勃勃的革命力量,因而下决心同它进行合作的。

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中国掀起了1925至1927年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首先,从政治上看,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

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其次,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

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再次,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推翻封建军阀统治的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共产党直接参与制定了有关的战略方针,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并在战斗中起着公认的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

连国民党右派理论家戴季陶1926年11月在中山大学演说时也讲过“中国共产党好像机关车(按指火车头),国民党好像货车,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好像人车货车套上机关车”这样的话。

  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时,只有53个成员,几个小组。

胡乔木说:

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

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种发展表明,从本质上看,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新生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3.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党在1922年7月召开的二大上,即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它当时直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

共产国际及其在中国的代表虽然对这次大革命起了积极的作用,所出的主意有些是正确的,但由于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的情况,也出了一些错误的主意。

幼年的中国共产党还难以摆脱共产国际的那些错误的指导思想。

这对酿成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有直接影响。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它的历史意义仍然是不可磨灭的。

这场失败了的革命,实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因为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工作,领导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同时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并且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汲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正是由于经历了这场大革命,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

所有这些,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五、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材料一、含义:

“民主”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也包括从西方传入的某些唯心主义社会科学理论。

评价:

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

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族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材料二、不同:

①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五四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为,进行了彻底的斗争。

②从运动的规模和群众基础上来看,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五四运动则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彻底性。

③从结果和影响上来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但被军阀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材料三、作用

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但是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①在政治上,中共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

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领导权问题主要是政治领导,大革命的发展是按照中共指引的方向前进的。

②在组织上,在中共的推动和组织下,建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③在群众运动方面,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基本上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

大革命的特点就是群众运动。

如“五卅运动”、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④在军事上,在中共推动下,建立了革命的武装,北伐战争中,中共发挥了重大作用。

不过,由于中共还处在幼年时期,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中共在这一时期的领导作用是不充分和不完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