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7072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docx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docx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站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

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

年级:

12年秋季班

******

2014年5月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

 

摘要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而如何提高该行业的管理水平、生产水平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的机械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发展体系,但是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这制约了机械制造业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因此,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刻不容缓任务。

本文就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了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机械制造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

 

摘要………………………………………………………………………………………………………3

1、机械制造业信息化趋势必然性分析与地位基础化.................………5

2、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6

3、机械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8

4、我国机械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对策…………………………………………………..9

4.1品牌优势型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对策……………………………..9

4.2技术优势型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对策……………………………..9

5、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10

5.1管理思想的发展…………………………………………………………………………..10

5.2系统性能的要求…………………………………………………………………………..11

5.3软件开发平台的要求…………………………………………………………………..11

6、以信息化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竞争力………………………………………………13

6.1技术信息化…………………………………………………………………………………..13

6.2管理信息化…………………………………………………………………………………..13

7、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4

7.1中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的挑战……………………………………………………….14

7.2中国制造业改革的机遇……………………………………………………………….15

8、总结…………………………………………………………………………………………………17

 

1、机械制造业信息化趋势必然性分析与地位基础化

机械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国家安全提供装备,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丰富产品的基础性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它在国民经济中无论GDP所占的比例还是对其他产业的感应系数都是很大的。

没有先进的机械制造业不断、持续地武装和提升各产业部门的装备和生产运行水平,实现对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就谈不上什么现代化。

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开始启动,并已显示出一定效果,但其应用规模、范围、深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为了使我国机械制造业尽快实现产业与产品的调整和升级换代,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加快和加大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力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机械制造业不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现代化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一些发达国家虽然已经迈进“信息化社会”,但仍然十分注重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可见机械制造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日益凸现,不可动摇。

 

2、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技术经验和生产规模。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制造企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逐渐开始向中国转移,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大量涌入,这为国内机械制造企业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国内机械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每家机械制造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很多机械制造企业对企业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缺乏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创新,造成管理能力低下,管理效率低等问题,直接制约着企业经营成效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因而,采用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管理能力,促进其企业管理方面的创新,是我国每个机械制造企业的重要责任。

另一方面,技术水平较低也是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中的难题。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机械制造业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的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更重视发展机械制造业,这充分体现了机械制造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在推动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的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目前,我国不论是机械制造工艺、设备还是生产管理能力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而信息化建设无疑是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相信信息化建设对于增强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提升其市场竞争优势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机械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技术经验和生产规模。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制造企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逐渐开始向中国转移,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大量涌入,这为国内机械制造企业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国内机械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每家机械制造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很多机械制造企业对企业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缺乏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创新,造成管理能力低下,管理效率低等问题,直接制约着企业经营成效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因而,采用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管理能力,促进其企业管理方面的创新,是我国每个机械制造企业的重要责任。

另一方面,技术水平较低也是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中的难题。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机械制造业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的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更重视发展机械制造业,这充分体现了机械制造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在推动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的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目前,我国不论是机械制造工艺、设备还是生产管理能力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而信息化建设无疑是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相信信息化建设对于增强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提升其市场竞争优势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机械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根本性变化,企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跨国公司,并将成为新型全球化方式而发展下去。

这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广泛利用别国的生产设施与技术力量,在自己可以不拥有生产设施与制造技术所有权的情况下,制造出最终产品,并进行全球销售。

机械制造业公司在全球范围建立零部件的加工网络,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

原材料调配、零部件采购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四种重要趋势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1、机械制造业技术的融合。

在机械制造业的许多领域,电子控制和软件技术变得同机械工程同等重要。

德国格第巴赫机械制造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为大型玻璃制造厂生产玻璃处理系统的公司,目前该公司的软件控制装置、电子机械装置占据了其产值的1/3。

  2、机械制造业服务性思维。

在从电梯到工厂设备等的各个领域,生产厂家的利润增加已不再是因为按固定规格生产产品,而是要求制造厂家能按用户的要求生产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特殊的需求。

  3、机械制造业全球产品开发。

企业的产品开发,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面向开放的公共平台和社会资源。

如美国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惠而浦公司,对由2000名工程师组成的全球产品开发小组进行改组,以集思广益开发新产品,缩短某些产品的开发时间。

  4、机械制造业更新生产策略。

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振兴我国机械制造业,把我国的机械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国际市场,并牢固地占有国际市场,有必要重新认识机械制造业,认清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机械制造工艺装备的特点以及我国机械制造工程师应掌握高新技术的主要方向。

 

4、我国机械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可分为品牌优势型企业和技术优势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不同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采取相应措施

4.1品牌优势型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对策

品牌优势型机械制造企业指的是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是机械制造企业总的领军企业,他们能够很好的把握甚至引领消费者对机械产品的需求,产品设计相对丰富,外观时尚,并且拥有较为完善的营销渠道和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对于品牌优势型机械制造企业,其信息化发展中可采取以下对策:

(1)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不断完善分销系统,应建立客户需求管理系统(如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分销管理系统(如DMS经销商管理系统)。

(2)强化对供应链的管理,促进供应链系统中不同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供应链中每个成员的能动力,可以建立SCD供应链管理系统等。

(3)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对产品的研发信息、产量、工艺、设计等方面进行完善的管理和控制,并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准确把握及时进行产品的更新、升级和换代,可建立PLM产品周期管理系统等。

(4)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电子商务系统,与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及时进行沟通。

4.2技术优势型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对策

技术优势性机械制造企业指的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新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的企业,这些机械制造企业都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的产品,并具备持续不断开发高技术含量产品的能力。

技术型机械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良好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的机械产品制造技术,还要依靠高水平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以及高质量的销售服务等,这类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可采取以下对策:

(1)强化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信息管理,建立研发信息系统,如PLM系统或PDM系统、MES生产制造过程系统、ERP工程资源计划系统等等。

(2)加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提升技术优势型机械制造企业的办公效率,提升其企业管理能力。

(3)强化对销售过程、销售信息的分析和控制,建立CRM系统等,捕捉市场信息、销售商机,提升市场营销水平。

(4)可与品牌优势型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协作开发平台,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和销售产品。

5、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渗透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作为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工具---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发展。

下面我们从管理思想、系统性能和软件开发平台三个方面讲述其发展趋势。

 

5.1管理思想的发展 

5.1.1.在网络系统支持下,新的ERP系统将给世界带入这样一种境界:

消费者或客户通过互联网络在电子商场了解产品性能、价格,通过电子商务给生产厂商下达订单;生产者通过ERP系统下达物料采购和生产制造指令,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物料采购、支付活动;经过生产制造,最后将商品按时送交用户,在网上完成交易和结算。

它使供应商、生产者、分销商、客户,通过供应链紧密集成,物料不间断的流动,达到减少库存,最大限度减少经营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所以供应链管理SCM,电子商务EC将必不可少。

 

5.1.2.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制造商要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

客户关系管理CRM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客户视角,赋予企业更完善的与客户交流的能力,是一种最大化客户收益率的方法。

它在充分了解客户的特殊需求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

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系统,使企业在客户服务、市场竞争、销售及支持方面形成彼此协调的全新的关系。

CRM既是技术,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哲理和机制。

 

5.1.3.支持敏捷制造和虚拟制造。

敏捷制造是使企业具有卓越的自适应能力,在多变的环境中占据竞争主导地位的总体战略。

在经营管理范畴中其实现的技术手段包括:

准时生产JIT,精良生产LP,并行工程CE,业务流程再造BPR,虚拟制造VM等。

通过快速建模工具和参考模型库,加快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采用基于浏览器/服务的体系结构和软构件技术,通过标准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完全可以构建虚拟制造的环境,支持虚拟企业和虚拟制造的管理需求。

 

5.1.4.企业绩效管理EPM(Enterpri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EPM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设置各个部门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层层分解为每个员工的目标,通过ERP系统采集其执行情况,并与分配的目标进行比较,以确定员工的报酬和奖励。

并对整个公司、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进行分析。

EPM包括计划、管理和分析的全过程。

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促成公司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绩效。

 

5.1.5.ERP要走专业化的道路。

鉴于不同行业在管理细节上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运作机理,设置相应的业务流程、搭建相应的组织结构并设计相应的软件架构去实现。

不能指望用一个通用解决方案去适用所有行业,特别是在涉及到生产、销售、采购和成本这样的企业业务细节时,必须拥有专注于某一行业的方案才能有效解决不同应用环境的信息化问题。

另外专业化的ERP软件产品其开发周期短、升级换代快、实施容易、成本低等特点。

 

5.2系统性能的要求 

5.2.1.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ERP系统需要发展商务过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和工作流管理,支持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动态建模。

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实现功能可裁剪、系统可配置、流程可重构、过程可管理。

 

5.2.2.为了使广大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广大员工进入应用系统,ERP系统必须提供对内对外的可集成性和灵活性。

对内ERP系统要与CIMS、OA、立体仓库、条形码,数据挖掘等系统紧密集成。

对外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异构系统集成,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支持移动办公和无线接入。

 

5.2.3.支持集团公司业务。

支持多公司、多组织,跨地域的商业运作模式。

 

5.3软件开发平台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管理功能和系统性能的要求,ERP软件开发平台必须采用以下技术:

5.3.1. 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多层体系结构。

为了使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操作数据成为可能,大大拓展客户范围,将客户扩展到整个Internet网络上,采用J2EE或.NET开发平台,实现客户端的浏览器层、Web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层的多层体系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实现模块之间的互通、互操作,管理构件的搭建与跨环境的部署和管理,都需要中间件的支撑。

 

5.3.2.了使ERP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集成性、互操作性,必须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开发语言、开发工具、通信协议和数据库系统。

使应用软件真正做到独立于操作系统(NT,UNIX,Linux),独立于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Sybase,DB2)自然也独立于硬件平台。

5.3.3.了实现系统可配置、流程可重构,软件开发要采用软构件技术。

 

5.3.4.支持分布式应用系统。

新一代的管理软件系统是超大规模的,也可根据需要剪裁成中小型应用系统。

它将不再是集中在同一局域网络服务器上的系统,因此支持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数据库是未来管理软件的一个特征。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企业是管理非常复杂的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诸多的问题,非常不利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是不容置疑的。

 

 

6、以信息化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竞争力

6.1技术信息化

充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以及信息技术与其它专业技术的融合,在机械产品全生命周期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集成和共享,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转。

  从而提高机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竞争力,改造和提升传统的机械企业。

按照这个内涵,机械企业技术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层面:

  

(1)在机械产品中融人信息技术和其它高新技术.提高产品自身的质量、功能层次、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

(2)在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

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实现快速、高效、可靠、精密、低耗、低成本生产。

  (3)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与综合利用.实现管理信息化。

  (4)建设企业信息网络系统.发展网络制造、虚拟制造、网络营销,形成企业之问的动态联盟,提高企业和行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能力。

6.2管理信息化

应用软件系统。

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以克服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企业面对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体化做出的必然选择。

 

7、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7.1中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机械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资带来的忧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进技术和技术装备使机械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担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军杀入国内机械工业市场,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工电器、文化办公设备、仪器仪表、通用机械和工程机械等领域,这几个行业约占机械工业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80%。

外国投资者的经营策略是:

“基本前提是对华投资活动中必须保持其控制权”,当前跨国企业特别热衷于并购我国高成长性行业中的优势企业。

目前已经能看到的悬油嘴油泵行业、轴承行业等。

2.存在着许多技术黑洞

中国的机械制造业除了面临“外敌”之外,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曾几何时,企业的进口机械成了宣传的噱头。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机械行业存在一个巨大的技术“黑洞”,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

近几年来,中国每年用于固定资产的上万亿元设备投资中,60%以上是引进的。

作为窗口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有57%的技术源自国外。

据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目前工业发达国家新产品贡献率为52%,我国仅为5.9%。

在“核心技术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克隆产品较多。

这样的结果除了自主创新能力削弱之外,还容易遭到侵权指控。

即使出现了自行研制的技术,也很容易被指责为“剽窃”。

整个工业制造设备的骨干都是外国产品,这暴露了我国工业化的虚弱性。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脊椎和脊柱,中国今后如果不把腰杆锻炼硬了,挺直了,那么整个经济和国防都是虚弱的。

3.机械制造业落后近30年

机械制造产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整个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由于其具有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性价比高等优点,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但在我国机械市场中,机械制造产业发展却遇到了一系列现实挑战。

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的发展要相对缓慢一些。

从技术的发展来看,目前我国的工程机械本土企业,在技术这一块上,还缺少一套成熟的应用标准。

从进厂起对车辆的严格检验到标准分解,再到循环制造等一套成型的流程技术,在国内发展处于起步期,目前仅还停留在少数企业进行试点,这样使得工程机械制造技术在市场上大规模推广受阻。

  7.2中国制造业改革的机遇

  第一,持续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将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发展,是我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力量。

这一内生增长机制在“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20年,仍然是我国制造业实现较快增长的基础和前提。

2011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历史性地突破了50%,达到51.27%,未来每年仍将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

根据测算,一个农民转化为市民,消费需求将会增加1万多元,1000多万农村人口进城,可以带动1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

与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相同步的是,我国消费结构也已进入到战略升级阶段。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消费政策也正朝着有利于居民消费的方向变化。

如此快速增长的国内消费市场,是我国制造业所拥有的最大优势也是最大机遇之一。

第二,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我国制造业赶超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当前,全球进入到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紧孕育。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酝酿和发展,将使我国制造业面临一个技术上赶超发展、结构上加快升级的重大机遇。

同过去几轮科技革命中我国始终处于跟随状态相比,以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为主导的技术创新,更多地是建立在传统成熟技术基础上,因此,我国制造业基于过去30年发展所积累的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大国大市场的优势,使得先进技术在我国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容易形成规模经济,降低研发成本,并实现产业化。

如果我国制造业能够抓住这一机遇,完全有可能在若干重要领域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导者。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

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强化自主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形成新竞争优势,建设转型升级新载体,不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的来说,就是要“以新求进”。

  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关键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三个主体”,即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不仅在研发投入占比方面低于跨国公司,在研发投入总量上更是远远落后。

要着力引导企业增加投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健全由企业牵头实施应用性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绝不是要封闭发展,而是开放利用全球创新资源。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把本土企业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战略导向和主要目标,通过境外并购、技术合作、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引进国际科技人才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以此来掌握产业和技术发展的主动权。

 

总结

总而言之,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机械制造业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由于缺乏管理、技术方面的经验,我国机械制造业信息化程度还相对较低。

为了使我国机械企业尽快实现财富与产物的调整和进级换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需加速和加大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力度,使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持续健康发展,并结合企业特点采取相应的信息化建设对策,不断提升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洪斌.试析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4):

82.

[2]林森,赵丽丽.浅析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

3.

[3]楚丹尼.信息化推动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