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腹部手术后的切口裂开分析和护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7146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的切口裂开分析和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的切口裂开分析和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的切口裂开分析和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的切口裂开分析和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的切口裂开分析和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的切口裂开分析和护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的切口裂开分析和护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的切口裂开分析和护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的切口裂开分析和护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的切口裂开分析和护理.docx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的切口裂开分析和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腹部手术后的切口裂开分析和护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的切口裂开分析和护理.docx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的切口裂开分析和护理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分析和护理

l12北方药学2011年第8卷第8期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分析和护理

余素荣胡友花(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贵阳550003)

摘要:

目的:

减少腹部术口裂开感染,液化.方法:

通过对手术切口裂开情况的分析,查找原因.结果:

如何避免出现术口裂开,对

妇产科工作人员至关重要.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加强基础建设和专业队伍的培养,降低医院感染率.

关键词t术口裂开分析预防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8351(2011)08一O112一O2

手术是一种特殊而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在麻醉前提下使

患者得以康复,但术后切口裂开却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一

个成功漂亮的手术,最后失败于感染,病人失去健康乃至生

命,医生失去名声,医院失去名誉.笔者对我院2008~2010年

间3O例切口裂开病例作出分析,为治疗和护理提供了很大的

帮助.

1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年龄在2368岁,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肌瘤10例,

卵巢肿瘤13例,剖宫产5例.其中脂肪液化8例,术前合并贫

血5例,低蛋白血症2例,泌感7例.手术方式:

腹式子宫全切

4例,子宫,卵巢,附件全切1例.

1.2细菌培养结果

3O例切口分泌物共培养出致病细菌36株,金黄色葡萄球

菌9株,溶血性链球菌5株,大肠埃希菌10株,大肠杆菌3

株,克雷伯菌属3株.

1.3切口感染诊断

按照国家相应的感染诊断标准,如果手术两天后持续发

热,以及切口裂开,或切口处有红肿,化脓现象,同时伴有裂口

疼痛感觉,底部形成窦道或局部血肿,并且血常规WBC≥10x

10YL,那么切口分泌物培养则为阳性[1].

1.4切口脂肪液化诊断

年龄4O~65岁肥胖的诊断标准,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大于

5.0cm或体重指数(体重/身高)大于30,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标

准为人选依据,即:

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外无其他自觉症状闭.

1.4.1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

滴.

1.4.2切口无红肿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

1.4.3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

生长.

2临床分析

2.1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水平的日

渐增长,肥胖人群也在不断地增加,术后切口裂开,感染,液化

也不断增加成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究其原因,造成腹部术口

感染主要还是与细菌污染程度的高低,污染细菌数量的多少,

污染细菌的致病力及患者机体抵抗力有关.而对于脂肪液化,

应于术前评估患者的体质是否肥胖,腹部脂肪是否肥厚,是否

使用电刀等.

2.2医生及医疗器械的因素

随着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加强,发现我院手术室空气质

包括黏膜层,部分黏膜下层及病灶周围部分正常黏膜的整个

病灶,对早期癌(黏膜内癌)可起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四.本组2

例I.ST内镜下不易判断其浸润深度,根据大小,活动度,病灶

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后抬举征阳性,可初步判断了为早期病

变.如浸润到黏膜下层和肌层,病灶固定不能滑动,黏膜下注射

生理盐水也不能隆起.这就提示EMR和EPMR处理时必须明

确病变范围及程度.早期大肠癌的浸润深度在黏膜下层1,3范

围内为内镜处理的适应症,超过黏膜下层2/3或以下则需外科

处理.如果存在病变部位充气或吸气时可变形,抬举征阳性时

既是在病变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黏膜可完全剥离并与肌层

分离隆起,此时可行EMR处理,如病变不能与肌层分离就不能

继续进行EMR治疗,否则易导致出血,穿孔等并发症.EMR

是否可成功进行,需视内镜术前准确判断病灶浸润深度,范

围,注盐水后的抬举征,这应该是重要指标,黏膜下盐水注射

量根据病灶范围而定,电切时间长时应适当增加盐水量,避免

切除穿孔.对于小的平坦性或无蒂,宽基息肉只要符合以上所

述指标,均可行EMR处理,对于大的平坦性病灶难以一次切

除的,则需行分片黏膜剥离术EPMR.

EMR的根除率与病变大小有关,本组35例患者,l7例分

期切除,一般1月内残基水肿炎症较重,不宜行任何治疗,术

后2月以上残基已很好,可清晰显示病灶有否残留,因而此时

处理残留病灶较为合适网,本组35例经随诊6-12个月无复

发.EMR术并发症主要是出血或穿孔,平坦型肿瘤基底多为微

小血管供血,术中残基出血多为少量渗血,术中出血多在内镜

下喷洒冰盐水后止血,但如果切除时伤固有肌层,则有可能出

现大出血,此外直肠下段有丰富静脉丛易出血.本组术中病例

少部分有渗血,经内镜局部喷冰盐水均能止血.在黏膜下注射

充分进行切除穿孔率极低,本组无发生穿孔.

EMR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性疾病是一项安全有效的

内镜治疗方法,手术前,中,后的护理配合是成功的关键,特别

是术前对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术中黏膜下注射时出针的

时机及注射的量,圈套病灶后的松紧度,术后的病情观察,限

制活动,饮食控制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f1]刘运祥,黄留业.实用消化内镜治疗学[M1.北京:

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2:

62—63.

『2]闵小彦,陈晨,颜静,等.结肠镜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切除

的护理『J].护理,2009,16(3):

43-45.

『3]陈莉,李学良,朱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平坦型大肠肿瘤

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

护理版,2010,14

(1):

1_2.

『4]刘思德,李松明,陈学清,等.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汀)的内

镜诊治【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11):

928-931.

f5]韩文良,李娟,原红艳.内镜下切除早期大肠癌76例随访分

析『J1.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4,1(4):

353—355.

f61刘思德,姜泊,周殿元.大肠平坦型病变EMR术后病变残留

处理m.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6,11

(1):

47-49.

北方药学2011年第8卷第8期113

量,手术器械及手术者手消毒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

现为:

手术者手术缝合技术不到位,缝扎过紧或过松,缝合后

留有死腔,缝合时组织层次对合不良,所有这些都会为感染提

供条件.

2.3产妇的感染

产妇手术后机体免疫力下降,部分产妇手术前有基础疾

病(如贫血,低蛋白血症)甚至有感染(如生殖道感染)存在,增

加了细菌的易感性,从而造成即使少于感染剂量的细菌污染

也会造成感染切口,以及非致病性细菌也会感染切口.而产科

感染率增高是由于近年来剖宫产率的逐年增加.而手术需要

常规的留置导尿,尿道临近细菌转移到阴道,肛门,更容易引

起感染.

切口感染的原因:

在产科的剖宫产病例中,主要是因为产

妇分娩时会消耗大量能量,产妇失血过多或产妇产前产后均

具有一些疾病,从而导致产妇产后机体免疫力低下,从而易发

生感染.另外很多边远山区或偏僻农村,产妇术前,术后不太

讲究卫生,如不勤洗澡,不勤擦洗身子,急诊来院后又得不到

彻底的消毒就进行手术,这都为切口感染提供机会.

3预防及护理

3.1术前重视并讨论患者全身情况的改善,如非急症手术,尽可

能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贫血,使术前血浆血蛋白>_4Og,L,血红蛋

白>8Og/L,对糖尿病患者术前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对切除子宫者

术前积极控制原发感染等.手术室净化空气,定时监测,手术器

械严格执行压力蒸气灭菌的流程,对不耐高温的,可用戊二醛

浸泡或用环氧乙烷进行消毒;术者严格消毒,术时严格掌握无

菌操作,技术操作应稳,准,轻,快,减少手术损伤,尽量缩短手

术时间,术后及时补充营养,纠正过多失血和合理应用抗生素.

3.2凡行全子宫切除术前,每日用碘伏擦洗外阴和阴道或用1:

5000ml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和阴道连用3日,术前1小时

阴道再冲洗一次,并宫颈涂龙胆紫一周;有潜在感染可能的最

好在术后使用1~3天腹外负压引流.

3-3预防性用抗菌素,临床实践表明围手术期采用适量头孢类

预防性用药,可达到较好预防感染的效果.如:

①经阴道子宫

全切术;②有潜在盆腔感染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③妇科癌肿

切除术.

4护理

4.1责任护士要加强对病人的评估和监护,强化病房里面流动

人员的管理,严格执行探视陪伴制度,从而减少污染源.在病

房和走廊内坚决推行湿式扫床法,在更换被褥,被单时,不能

在这些区域清点被褥,被单,更不能在这些区域抖动这些物

品,大力避免灰尘飞扬,从而减少空气中的灰尘污染.

4.2治疗室,换药室以及妇检室区域,每日都要用紫外线照射

空气杀菌数个小时.病室每天用浸有消毒液的毛巾擦拭床单,

进行消毒1次;地面每天用浸泡过消毒液的拖把拖地,进行消

毒1次;病人出院后要对其床单喷洒杀虫剂,以达到消毒目

的;另外以上区域要进行定时通风.

4.3经常对病房进行巡视,每间病房设专人巡视,护理人员要

对病人,产妇进行适当的教育,帮助病人,产妇经常更换衣服,

满足病人,产妇的合理要求,从而使病人,产妇的家属放心,最

终减少陪护和探视所造成的病房污染.

4.4每月对病房进行空气培养,监测空气质量,发现问题及时

处理.

4.5切口感染的治疗

责任护士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做到七知道,每天观察切

口,对轻度早期表浅炎症者,局部换药时以碘伏涂布,配合局

部理疗或大黄,芒硝粉调食用酒湿敷,每天一次换药.如有患者

出现较多的渗液,应先局部拆除缝线,接下来扩开皮下组织,最

后搔刮去除坏死脂肪组织;如有患者切口内有脓肿形成,则应

先拆除缝线凡纱引流,然后清创换药;如有切口发生全层裂开

的现象,应立即在手术室麻醉下彻底清洗切口,然后扩创切除

边缘的坏死组织,并再次按解剖层次逐层缝合,术后以腹带束

缚切口,手术10天后开始减张拆线,于14天后拆线完.

4.6切口液化的治疗

对切口液化,换药前尽量将液化的脂肪挤尽,红外线照局

部切口15~30mm,再用大黄,芒硝调酒涂抹,切口部分裂开者,

可用创可贴或蝶形胶布拉紧,局部涂抹厚约0.2era.大黄芒硝

碾碎食用酒调成膏剂,具有散结消肿之效,促进渗液吸收,减

轻水肿,加快血运,使创面得到更多的营养;红外照射,使局

部温度升高,局部组织干燥,细菌生长困难,细菌分泌毒素在

热环境下得到破坏,抗体形成增多,增加局部抗感染能力促进

局部切口愈合.我院用抗生素前是有的放矢,术后有切口感染

者立即应用同时覆盖革兰阴性需氧,厌氧杆菌,一旦细菌药敏

培养结果出来,改用窄谱抗菌素.

4.7切口感染的护理

①每日观察切口的情况,注意有无渗出液,并观察渗出液

的量,颜色和气味,及时取分泌物送检.②指导患者做咳嗽,翻

身,大便等导致腹压增高的工作时注意保护切口,并常规使用

腹带;取半卧位或坐位,有利于切口愈合.③指导患者合理进

餐,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促进切

口愈合,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④发现切口脂肪液

化或裂开等情况及时进行处理.⑤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定专人负责并作好记录嘲.

4.8舒适护理

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体位护理及保暖工作,

要求不仅给予患者生理的舒适,还要使其在社会,心理方面达

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这就要求护士要找到影

响患者舒适的原因,运用整体护理的模式,在病情允许的情况

下,给予患者最大的舒适.

4.9心理护理

切口愈合不良,患者易出现烦燥,焦虑等负性情绪,害怕切

口裂开不能愈合,二次缝合疼痛,住院时间延长,经济负担增加

等.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其理状态,针对不同的心

理需求,给予安慰,并向患者说明切口脂肪感染液化的原因,治

疗护理方法,并介绍同类患者成功愈合无需缝合的例子,减轻

患者的心理压力,调动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主观能动性.

5讨论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裂开感染,液化涉及多方面因素,但

增强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无菌观念,并

重视妇产科工作的重要性,分拆术口裂开的原因,总结出如何

避免出现各类危险状况.培养医护人员多元文化,多与病人进

行交流与沟通,及时掌握病人的需求以及心理状态.并据此进

行相应的护理,以达到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因探讨【J].中原医刊.2001,28(11);16.

[2]晋玉成.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因探讨【J].中华中西医杂

志,2007,8(4):

64.

[3】叶丽明.红外线照射促进脂肪液化切口愈合体会【J].中华临

床杂志,2002,8

(2):

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