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7199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5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D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D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D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D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D卷.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D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D卷.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D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20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媵人持汤(热水)沃灌       菊之爱,陶后鲜(少)有闻

B.徐公来,孰(孰,通“熟”,仔细。

)视之。

小惠未徧(通“便”便宜)

C.食(吃)之不能尽其材     但(但是)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先帝不以臣卑鄙(下流)     朝服衣冠(穿戴)

二、字词书写

2.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并用正楷字将成语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紫藤萝瀑布》,完成下列小题。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

”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

”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

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3.选文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了紫藤萝花的______、______、______、情态。

4.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这句话是怎样运用通感手法的?

有什么表达效果?

5.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不觉加快了脚步”,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

家园落日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

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我想起到过的许多地方,见过的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

此时起了风。

西北一有风则苍劲。

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又很柔曼,一颗少女心。

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

她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

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

再回头,什么都没啦:

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

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命不遂意:

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

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珠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

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

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

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

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

马驼着驮子。

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就抓着前面的马尾巴。

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

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

层次?

人物活动?

抑或角度的众多?

最终承认:

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

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

说不清。

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她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都代替不了家园。

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

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6.“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

7.文章题为“家园落日”,但却先写家园之外的各种落日景象,其作用是

8.作者笔下的落日极富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四字短语不限)

例:

大海落日——不尽人意

戈壁落日——

云海落日——

平原落日——

9.联系全文品读语句: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这一切”指的是(请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10.“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爱”为何“无法描述”?

11.文章以议论抒情结尾,面对“家园的落日”,作者发出“那才是我的太阳啊”的感慨。

你如何理解其中的深意?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1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相与步于中庭(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4.“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

15.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句子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3)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4)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

(《秋词》刘禹锡)

(5)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

所以,归期不定的李商隐只能憧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的幸福。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7.下面对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可见其热情好客。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

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18.请写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的哲理。

七、名著阅读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用它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

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

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

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

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

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阔。

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节选自《昆虫记》)

19.选文节选自《昆虫记》,又译《昆记物语》或《昆虫学札记》,它被誉为“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20.《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读了选文,你被蟋蟀的哪些方面触动了?

请结合选文说说。

21.选文写了蟋蟀的习性,《昆虫记》中还写了不少昆虫的习性,请你写出《昆虫记》中描绘的四种昆虫并分别简要概括它们的特点。

八、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鸟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

古代神话传说中出现的凤凰、大鹏等神鸟,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象征。

凤凰在神话传说中为群鸟之长,它身型长大、色彩鲜艳、尾羽华美,代表高贵祥瑞、和谐美满。

大鹏鸟是神话传说中最大的一种鸟,庄子《逍遥游》中记载: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可见大鹏体形庞大、高飞于天,因而人们用其象征志向高远、气概豪放。

自然界中的鸟儿们也被赋予了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

鹤为长寿之禽,因此象征着健康、高寿,后世常以“鹤寿”“鹤龄”等作为祝寿之辞。

喜鹊叫声婉转动听,常寓意喜事将近;杜鹃和鹧鸪叫声凄苦哀伤,所以往往和思归、哀怨、愁苦的情绪联系在一起。

乌鸦浑身乌黑,又喜食腐,于是成了不祥的象征。

(材料二)

燕和雁是中国古诗词中极为重要的吟咏对象。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诗人们把它作为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

(1)       ”便描绘了莺飞燕舞、春意融融的景象。

人们还借燕子的来去表现时序的更迭、年华的流逝,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如晏殊《浣溪沙》中所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外,燕子总是成双成对,雌雄颉颃,因而也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传达的就是有情人渴望比翼齐飞、双宿双栖的情愫。

入秋南徙的大雁,是诗人描绘秋景时常用的意象。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

(2)       ,       ”,借秋高气爽、风送秋雁之景,抒精神振奋、高楼畅饮之情。

不过,成群结队的鸿雁在肃杀的秋季南飞,更多时候则会勾起游子思乡的愁绪,如范仲淹《渔家傲》中“塞下秋来风景异,(3)       ”,即是借雁去人留抒发了戍边将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注:

社日:

农民在立春、立秋之后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颉颃(xiéháng):

指鸟上下翻飞。

(材料三)

在远古华夏先民的心目中,鸟的地位相当崇高,因此鸟纹成为一种传统的装饰纹样,常见于青铜器、玉器和陶瓷器的表面。

鸟纹包括凤纹、鸾纹、鸱鸮纹以及成群排列的雁纹等。

其中,凤纹是我国先民使用较多的纹样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期,凤纹的雏形便已经出现了。

此时的凤纹笔画简单、造型单一,有的伫立观望,有的展翅欲飞。

秦汉时期的凤纹,长冠修颈,挺胸展翅,多作飞鸣起舞状,形象生动。

这期间,还出现了“百鸟朝凤”“龙凤呈祥”等一系列寓意吉祥的装饰纹样。

至此,凤纹发展成为民族装饰艺术的代表。

唐代的凤纹精神饱满,奋发昂扬,常以振翅飞翔的姿态出现。

在女性头部装饰的金钗花冠上,凤纹则以特有的丰腴姿容,反映出时代的审美取向。

宋代的凤纹,则喜用柔和的线条,显示怡然自得的情调。

宋代装饰艺术在观念形态上偏重寓意,此时的凤多与牡丹相配,形成凤衔牡丹、凤穿牡丹等纹样,传达着吉庆如意的愿望。

到了明清时期,凤纹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造型,无论在圆形、方形还是其他装饰形体上,纹样构成都各具其内在形式,而凤纹的共性形态,也进一步规范化。

当时南京织造云锦的老艺人总结出一套画凤口诀:

“首如锦鸡,头如藤云,翅如仙鹤。

”这表明当时工艺美术品上的凤鸟纹样已具有成熟的装饰特征。

注:

鸱鸮(chīxiāo):

俗称猫头鹰。

22.(材料一)依次为我们介绍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3.阅读(材料二),结合上下文,根据原诗补出缺少的诗句。

24.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从A、B两项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将其字母填入下列诗句空白处。

A.燕

B.雁

(1)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____飞来。

  (王令《送春》)

(2)戍鼓断人行,秋边一____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

(3)夜闻归____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珍》)

(4)落花人独立,微雨____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

25.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判断下列几种凤纹图案分别属于哪一时期,将对应选项的字母

分别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A.新石器时期

B.秦汉

C.宋代

D.明清

26.你所在的班级打算出一期以“鸟”为主题的板报,准备以上面的三则材料为核心内容。

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作为这期板报的标题,并结合三则材料,说明你的理由。

A.多彩中国鸟

B.走进中国鸟文化

C.人类之友

九、作文

27.请以“我只想     ”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抄装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文言文阅读

1、

五、句子默写

1、

六、诗歌鉴赏

1、

七、名著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