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7600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有答案.docx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有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有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物 理时量:

90分钟(第Ⅰ卷60分钟,第Ⅱ卷30分钟) 满分:

150分(第Ⅰ卷100分,第Ⅱ卷50分)得分:

____________第Ⅰ卷 (必做题,共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加速度、速度都是采取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B.在探究共点力的合成时用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C.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没有通过实验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D.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2.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汽车刹车后第2s内的位移和刹车后5s内的位移为A.30m,40mB.30m,37.5mC.12.5m,40mD.12.5m,37.5m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个小球A、B(可视为质点)固定在细杆的两端,将其放入光滑的半球形碗中,杆的长度等于碗的半径,当杆与两球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杆对小球A的作用力为A.35mgB.233mgC.33mgD.2mg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加速度都一定在改变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可能为零C.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可能不变5.如图所示的曲线是某个质点在恒力作用下的一段运动轨迹.质点从M点出发经P点到达N点,已知弧长MP大于弧长PN,质点由M点运动到P点与从P点运动到N点的时间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从M到N过程中速度大小保持不变B.质点在这两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质点在这两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不相等,但方向相同D.质点在MN间的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6.“套圈圈”是老少皆宜的游戏,如图,大人和小孩在同一竖直线上的不同高度处分别以水平速度v1、v2抛出铁丝圈,都能套中地面上同一目标.设铁丝圈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A.v1=v2B.v1>v2C.t1=t2D.t1>t27.如图所示,A是静止在赤道上的物体,B、C是同一平面内的两颗人造卫星.B位于离地高度等于地球半径的圆形轨道上,C是地球同步卫星.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卫星B的速度大小等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B.A、B的线速度大小关系为vA>vBC.周期大小关系为TA=TC>TBD.B、C的线速度大小关系为vC>vB8.“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升空后,经过115小时32分的太空飞行,在离地面约为430km的圆轨道上运行了77圈,运动中需要多次“轨道维持”.所谓“轨道维持”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飞船能保持在预定轨道上稳定飞行,如果不进行“轨道维持”,由于飞船受到轨道上稀薄空气的影响,轨道高度会逐渐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飞船的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A.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逐渐减少B.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不变C.重力势能逐渐增大,动能逐渐减小,机械能不变D.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逐渐减小9.如图所示,a、b、c三个相同的小球,a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同时b、c从同一高度分别开始自由下落和平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重力做功大小相等B.它们的末动能相同C.运动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相等D.它们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10.质点所受的力F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力的方向始终在一直线上.已知t=0时质点的速度为零.在图中所示的t1、t2、t3和t4各时刻中,哪一时刻质点的动能最大A.t1B.t2C.t3D.t411.假设列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过500m的路程后,速度达到360km/h.整个列车的质量为1.00×105kg,如果不计阻力,在匀加速阶段,牵引力的最大功率是A.4.67×106kWB.1.0×105kWC.1.0×108kWD.4.67×109kW12.在平直的公路上,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vm后,立即关闭发动机而滑行直到停止.v-t图线如图所示,汽车的牵引力大小为F1,摩擦力大小为F2.全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为W1,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为W2.以下是F1、F2及W1、W2间关系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①F1∶F2=1∶3 ②F1∶F2=4∶3 ③W1∶W2=1∶1④W1∶W2=1∶3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第Ⅰ卷选择题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1112得分答案二、实验题(共2题,共19分,13题每空3分,14题每空2分)1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弹簧的弹性势能.将弹簧放置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左端固定,右端在O点;在O点右侧的B、C位置各安装一个光电门,计时器(图中未画出)与两个光电门相连.先用米尺测得B、C两点间距离s,再用带有遮光片的滑块压缩弹簧到某位置A后由静止释放,计时器显示遮光片从B到C所用的时间t,用米尺测量A、O之间的距离x.

(1)计算滑块离开弹簧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是________.

(2)为求出弹簧的弹性势能,还需要测量__________.A.弹簧原长   B.当地重力加速度C.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3)增大A、O之间的距离x,计时器显示的时间t将__________.A.增大   B.减小   C.不变14.在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m=1.00kg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如图1所示为选取的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O为第一个点,A、B、C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其他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次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那么:

(1)纸带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与重物相连;

(2)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应取图中O点和________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3)从O点到所取点,重物重力势能减少量Ep=________J,该所取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4)如图2,一位同学按如下方法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在纸带上选取多个计数点,测量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h,计算对应计数点的重物速度为v,描绘v2-h图象,若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该同学的判断依据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三、计算题(共2题,共21分.15题10分,16题11分)15.一辆载货的汽车,总质量是4.0×103kg,牵引力是4.8×103N,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s前进了40m.求:

(1)汽车运动的加速度;

(2)汽车所受到的阻力(设阻力恒定).

 

16.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线下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线上端固定在O点,小球可以在竖直面内摆动,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从偏角为θ的位置由静止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求:

(1)重力对小球做的功;

(2)小球到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3)小球在最低点时,对细绳的拉力大小.第Ⅱ卷 (选做题,共50分)四、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全选对记6分,部分对记3分,有选错的记0分,共30分)17.18世纪,数学家莫佩尔蒂,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设想“穿透”地球;假设能够沿着地球两极连线开凿一条沿着地轴的隧道贯穿地球,一个人可以从北极入口由静止自由落入隧道中,忽略一切阻力,此人可以从南极出口飞出,(已知此人的质量m=50kg;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地球半径R=6.4×106m;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均匀球壳对壳内任一点的质点合引力为零)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与地球构成的系统,由于重力发生变化,故机械能不守恒B.人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万有引力与到地心的距离成正比C.人从北极开始下落,到刚好经过地心的过程,万有引力对人做功W=3.2×109JD.当人下落经过距地心12R瞬间,人的瞬时速度大小为43×103m/s18.如图所示,三个小球A、B、C的质量均为m,A与B、C间通过铰链用轻杆连接,杆长为L,B、C置于水平地面上,用一轻质弹簧连接,弹簧处于原长.现A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两轻杆间夹角α由60°变为120°,A、B、C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此过程中A.A的动能达到最大前,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32mgB.A的动能最大时,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32mgC.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A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D.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32mgL19.如图所示,竖直墙面与水平地面均光滑且绝缘,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小球A、B分别处于竖直墙面和水平地面,且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若用图示方向的水平推力F作用于小球B,则两球静止于图示位置.如果将小球B向左推动少许,并待两球重新达到平衡时,则两个小球的受力情况与原来相比A.推力F将增大B.竖直墙面对小球A的弹力减小C.地面对小球B的弹力一定不变D.两个小球之间的距离增大

20.如图所示,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实线MN是一条方向未标出的电场线,虚线AB是一个电子只在静电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设电子在A、B两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aB,电势能分别为EpA、Ep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一定从A向B运动B.若aA>aB,则Q靠近M端且为正电荷C.无论Q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一定有EpA<EpBD.B点电势可能高于A点电势21.如图,同一平面内的a,b,c,d四点处于匀强电场中,电场方向与此平面平行,M为a、c连线的中点,N为b、d连线的中点.一电荷量为q(q>0)的粒子从a点移动到b点,其电势能减小W1;若该粒子从c点移动到d点,其电势能减小W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匀强电场的场强方向一定与a、b两点连线平行B.若c、d之间的距离为L,则该电场的场强大小一定为W2qLC.若该粒子从M点移动到N点,则电场力做功一定为W1+W22D.若W1=W2,则a、M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一定等于b、N两点之间的电势差第Ⅱ卷选择题答题卡题号1718192021得分答案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第22题12分,第23题8分)22.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送装置,其中AB段水平,长度LAB=4m,BC段倾斜,长度足够长,倾角为θ=37°,AB和BC在B点通过一段极短的圆弧连接(图中未画出圆弧).传送带以v=4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转.现将一质量m=1kg的工件(可看做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点,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sin37°=0.6,cos37°=0.8.g取10m/s2,求:

(1)工件从A点开始至第一次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t;

(2)工件从第一次到达B点至第二次到达B点的过程中,工件与传送带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23.如图所示,绝缘光滑轨道AB部分为倾角为30°的斜面,AC部分为竖直平面上半径为R的圆轨道,斜面与圆轨道在A点相切.整个装置处于场强为E、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现有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电量q=3mg3E的小球,要使小球能安全通过圆轨道,在O点的初速度应为多大?

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参考答案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CCDBDCDABBA1.D 【解析】速度是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与位移大小.时间都无关;加速度是用比值法定义的,与速度的变化量无关,是伽利略首先建立起来的.故A正确;在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要求两次拉橡皮筋的效果相同,故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故B正确;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故C正确;牛顿在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基础上,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故D错误.2.C 【解析】汽车减速到0需要的时间为:

t=v0a=205=4s,刹车后1s内的位移x1=(20×1-12×5×12)m=17.5m,2s内的位移为:

x2=v0t+12at21=(20×2-12×5×22)m=30m,∴刹车后第2s内的位移Δx=x2-x1=12.5m.汽车运动4s就停止运动,则刹车后5s内的位移为:

x=v202a=2022×5=40m,故答案为:

C.3.C 【解析】由题得知,A、B间的杆一定水平,对其中一个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因为杆的长度等于碗的半径,根据几何知识得知OA、O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如图,由共点力的平衡知识可得,杆的作用力为:

F=mgtan30°=33mg,故C正确,ABD错误.4.D 【解析】当合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而加速度可不变,也可以变化,但速度一定变化,答案为:

D.5.B 【解析】因质点在恒力作用下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质点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由于加速度不变,从M到N过程中,根据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率v=st,可知,速度大小变化,A不符合题意;因加速度不变,则质点在这两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在MN间的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故答案为:

B.6.D 【解析】圈圈做平抛运动,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h=12gt2,有:

t=2hg,故t1>t2,故C错误,D正确;水平分位移相同,由于t1>t2,根据x=v0t,有:

v1<v2;故A、B均错误.7.C 【解析】第一宇宙速度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的线速度,由于卫星B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的半径,则卫星B的速度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A不符合题意.对B、C,根据GMmr2=mv2r知,v=GMr,C的轨道半径大于B的轨道半径,则vB>vC,对于A、C,A、C的角速度相等,根据v=rω知,vC>vA,所以vB>vA,B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A、C的角速度相等,则A、C的周期相等,根据T=4π2r3GM知,C的周期大于B的周期,故答案为:

C.8.D 【解析】轨道高度逐渐降低,即飞船的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速度将增大、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动能;由于飞船受轨道上稀薄空气的影响,飞船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飞船的机械能减少,转化为内能.故答案为:

D.9.A 【解析】a、b、c三个小球的初位置相同,它们的末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由于重力做功只与物体的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所以三个球的重力做功相等,A符合题意.由动能定理可知,三个球的重力做功相等,它们的动能的变化相同,但是c是平抛的,所以c有初速度,故c的末动能要大,B不符合题意.由A的分析可知,三个球的重力做功相等,三个球中b、c的运动时间相同,a的运动的时间要比b、c的长,所以a的平均功率最小,所以运动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不相等,C不符合题意.三个球的重力相等,但是它们的竖直方向上的末速度不同,所以瞬时功率不可能相等,故答案为:

A.10.B 【解析】由力的图象分析可知:

在0~t1时间内,质点向正方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在t1~t2时间内,质点向正方向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在t2~t3时间内,质点向正方向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在t3~t4时间内,质点向正方向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t4时刻速度为零.则t2时刻质点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故选B.11.B 【解析】由v2=2ax得,a=v22x=10022×500m/s2=10m/s2.则牵引力F=ma=1×105×10N=1×106N.所以牵引力最大功率P=Fv=1×106×100W=1×108W.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

B.12.A 【解析】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可知W1-W2=0,故W1∶W2=1∶1,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W1=FsW2=fs′由图可知:

s∶s′=3∶4所以F1∶F2=4∶3,②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二、实验题(共2题,共19分,13题每空3分,14题每空2分)13.

(1)st 

(2)C (3)B【解析】

(1)滑块离开弹簧后的运动可视为匀速运动,故可以用BC段的平均速度表示离开时的速度;则有:

v=st;

(2)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物体增加的动能,故应求解物体的动能,根据动能表达式可知,应测量滑块的质量;故答案为:

C.(3)增大AO间的距离时,滑块被弹出后的速度将增大,故通过两光电门的时间将减小.14.

(1)左 

(2)B (3)1.88 1.92 (4)不正确【解析】

(1)下落过程为匀加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渐渐变大,故打点间距应变大,所以纸带的左端与重物相连;

(2)验证机械能守恒时,我们验证的是减少的重力势能ΔEp=mgh和增加的动能ΔEk=12mv2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要选择能够测h和v的数据.因为B点的速度可以根据A、C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计算出来,h对应O、B两点间的距离,故答案为:

B点.(3)减少的重力势能为:

ΔEp=mgh=1×9.8×19.2×10-2J=1.88J,B点的速度为:

vB=xAC2T=23.23+15.550.04×10-2m/s=1.92m/s;④该同学的判断依据不正确.在重物下落h的过程中,若阻力f恒定,根据a=mg-fm,可得v2=2ah,则此时v2-h图象也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所以要想通过v2-h图象的方法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还必须看图象的斜率是否接近2g.三、计算题(共2题,共21分.15题10分,16题11分)15.【解析】

(1)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则有s=12at23分则得:

加速度a=2st2=2×40102=0.8m/s22分答:

汽车运动的加速度是0.8m/s2;

(2)由牛顿第二定律F-f=ma3分代入得4800-f=4000×0.8解得阻力f=1600N2分答:

汽车所受到的阻力是1600N.16.【解析】

(1)小球由静止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为W=mgh=mgl(1-cosθ)2分

(2)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解得:

mgl(1-cosθ)=12mv2-02分∴v=2gl(1-cosθ)2分(3)小球在最低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mg=mv2l2分解得T=3mg-2mgcosθ2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细绳的拉力大小为T′=3mg-2mgcosθ1分第Ⅱ卷四、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共30分)题号1718192021答案BDABBCDBCCD17.BD 【解析】人与地球构成的系统,由于只有重力做功,故系统机械能守恒,故A错误;与球心的距离为r时,万有引力为:

F=GM′mr2=Gρ•43πr3mr2=4Gπρm3r∝r;故B正确;人从北极开始下落,直到经过地心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对人做功:

W=F•R其中:

F=F2=12mg联立解得:

W=12mgR=12×50×10×6.4×106=1.6×109J故C错误;D.人从下落到距地心R2过程,万有引力的平均值为:

F=mg+12mg2=34mg=34×50×10N=375N根据动能定理,有:

F•R2=12mv2解得:

v=FRm=375×6.4×10650=43×103m/s故D正确.18.AB 【解析】A的动能最大时,设B和C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小均为F,此时整体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可得2F=3mg,所以F=32mg;在A的动能达到最大前一直是加速下降,处于失重情况,所以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32mg,故A、B正确;当A达到最低点时动能为零,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A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故C错误;A下落的高度为:

h=Lsin60°-Lsin30°,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小球A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即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Ep=mgh=(32-12)mgL,故D错误.19.BCD 【解析】以A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如图1所示.设B对A的库仑力F库与墙壁的夹角为θ,由平衡条件得竖直墙面对小球A的弹力为:

N1=mAgtanθ,将小球B向左推动少许时θ减小,则N1减小.再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2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F=N1N2=(mA+mB)g则F减小,地面对小球B的弹力一定不变.故A错误,BC正确.由上分析得到库仑力F库=mAgcosθ,θ减小,cosθ增大,F库减小,根据库仑定律分析得知,两个小球之间的距离增大,故D正确.20.BC 【解析】由于不知道电子速度变化,由运动轨迹图不能判断电子向那个方向运动,故A错误;若aA>aB,则A点离点电荷Q更近即Q靠近M端;又由运动轨迹可知,电场力方向指向凹的一侧即左侧,所以,在MN上电场方向向右,那么Q靠近M端且为正电荷,故B正确;点电荷Q若是正电荷,只能放在M左侧;若是负电荷,只能放在N右侧,不论哪种情况,都是φA>φB,∴C对,D错.故C正确.21.CD 【解析】A.选项根据题意无法判断,故A项错误.因为不知道匀强电场方向,所以场强大小不一定是W2qL,故B错误;由于电场为匀强电场,M为a、c连线的中点,N为b、d连线的中点,所以φN=φb+φd2,φM=φa+φc2,∴φM-φN=(φa-φb)+(φc-φd)2,若该粒子从M点移动到N点,则电场力做功一定为W1+W22,故C正确;若W1=W2,说明Ucd=Uab,由φa-φb=φc-φd,∴φa-φc=φb-φd,φa-φM=φa-φc2,φb-φN=φb-φd2;解得:

UaM=UbN,故D正确.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第22题12分,第23题8分)22.【解析】

(1)工件刚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ma11分解得:

a1=μg=5m/s21分设经t1时间工件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则有:

t1=va1=45s=0.8s1分工件前进的位移为:

x=12a1t21=12×5×0.82m=1.6m1分此后工件将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至B点,用时:

t2=lAB-x0v=0.6s1分所以工件第一次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为:

t=t1+t2=1.4s1分答:

工件从A点开始至第一次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t是1.4s;

(2)工件上升过程中受到摩擦力大小为:

f=mgcosθ1分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工件上升的加速度大小为:

a2=mgsinθ-fm=gsinθ-μgcosθ=(10×0.6-0.5×10×0.8)m/s2=2m/s2,方向沿斜面向下1分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工件上升的时间为:

t3=va2=2s1分下降过程加速度不变a3=a2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t4=va3=2s1分工件与传送带的相对路程为:

Δx=v(t3+t4)=4×(2+2)m=16m1分摩擦生热为:

Q=fΔx=μmgcosθΔx=0.5×1×10×0.8×16J=64J1分23.【解析】小球先在斜面上运动,受重力、电场力、支持力、然后在圆轨道上运动,受重力、电场力、轨道的作用力,如图所示,类比重力场,将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视为等效重力mg′,大小为mg′=(qE)2+(mg)2=233mg,1分tanθ=qEmg=33,解得θ=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