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7854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1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docx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docx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

D

威海市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是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的迫切需要,发展民生水利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水利部门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各类水利信息及其处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全面提升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建设现状

(1)、市水文信息化建设情况

水文信息是水利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自动监测数据是水利信息的基础。

自2004年开始,水文局把水文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抓出了成效。

目前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水文信息自动监测系统有:

雨水情自动化监测系统、墒情自动化监测系统、地下水及海水入侵自动化监测系统、河道及潮水位水位自动化监测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有:

市水文信息管理系统、14处大中型水库防汛信息系统、文登水利信息系统、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

已完成投资约650万元。

(2)、市水利局信息化建设情况

已建成威海市水利门户网站、防汛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中心机房,完成投资约100万元。

(3)、各市区水利局信息化建设情况

荣成、文登、乳山三市建成水资源取水信息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文登市建成米山灌区信息系统,文登市、乳山市建设农田水利重点县自动监测系统。

共完成投资约480万元。

2、存在的问题

(1)、发展速度滞后

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水利信息化不进则退,我市水利信息化建设缺乏资金投入,发展速度严重滞后。

(2)、没有形成整体框架

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各单位只是根据资金情况,按照需要单独建设,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没有形成整体框架,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3)、各市区缺乏人才

水利信息化建设、运行和管理需要相关人才。

水利系统,特别是各市区及大中型水库缺乏计算机与网络的相关人才,不能有效管理、维护信息化系统,难以充分发挥水利信息化系统的功能。

(4)、管理维护比较薄弱

已建成的信息系统,没有建立稳定的运行维护经费投资渠道,导致系统不能充分发挥效益,使运行管理单位背上较重的包袱。

三、水利信息化规划设计

水利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把各部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水利信息化按建设内容分为4层:

采集传输层、数据存储层、应用系统层、展示层。

1、采集传输

数据采集的数据主要包括:

雨量监测、水库监测、河道监测、水质监测、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地下水监测、海水入侵监测、墒情监测、水土保持监测、城市供水监测、农村供水监测、城市防汛监测、灌区及水利监测、水利工程数据、水库移民数据、水利普查数据、山洪预警监测等。

已建及待建监测站点数量见表3-1:

表3-1采集传输设备情况统计表

数据采集选用技术成熟、运行稳定的自动化监测设备,采集仪(RTU)具有固态存储功能,存储的数据量不小于2年,采用自报、自报-确认以及应答(召测)工作方式。

通讯方式选择GPRS/GSM主备通讯方式,即以GPRS通讯方式为主通讯方式,GSM短信通讯为备用通讯方式。

避免不同厂家采用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造成系统结构复杂、设备繁多。

2、数据存储

购置威海市电子地图、DEM数据、高分辨率航片等基础数据。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建设统一数据库,数据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同步使用。

按照充分利用现有系统、不搞重复建设、注意实用的原则,以水文局机房为中心、水利局机房为备份中心,建设三市一区水利信息分中心,通过虚拟化技术,将整个主机和网络资源做统一的部署,统一数据备份,形成自上向下的有效水利信息化管理架构,搭建水利信息化硬件支撑平台。

以水文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将现有的水文信息系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办公信息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在应用平台、数据库、网络等方面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应用系统平台、数据接口,搭建水利信息化软件支撑平台。

3、应用系统

所有应用系统采用B/S构架:

数据安全、方便使用、易于维护。

需要建设和完善的主要应用系统主要有:

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系统、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水文信息系统、市区4个分中心信息系统、大中型水库15个分中心系统。

(1)、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联通气象局的预报信息,采用数字模型加强对水库、河流洪水预报调度,主要建设以下应用子系统:

防汛会商支持系统、防汛业务管理系统、洪水预报系统。

(2)、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重点对水源、取水、输水、供水、用水、耗水和排水、全市水源地、饮水水源水质及纳污能力评价、流域界控制断面、地下水超采区进行实时监测,为水资源配置、调度、节约和保护提供决策支撑。

(3)、水利电子政务系统

与政府管理过程(如行政审批)有机结合,在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加强公共服务能力。

(4)、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型灌区管理等主要业务应用模块,实现管理信息网上处理。

系统涵盖三市一区农村水利管理业务。

(5)、水文信息系统

完善水文信息系统,加强水利基础数据的监测与管理,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完整。

(6)、市区水利局4个分中心信息系统

建设各个市区水利信息系统,形成区域内相对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水利系统相关业务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

(7)、大中型水库15个分中心信息系统

完善大中型水库信息系统,针对水库工作特点,完善相关功能。

4、展示层

完善水利、水文门户网站建设,加大水利信息社会公开程度,提高水利信息的社会服务水平。

建设水利信息展示大屏幕。

水利信息化框架见图3-1,示意图见图3-2。

 

图3-1威海市水利信息化框架图

 

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水利信息化建设总投资预计:

3200万元,其中:

采集传输层2070万元、数据存储层240万元、应用系统层450万元、展示层440万元。

建立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资金筹措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广开投资渠道,充分利用水资源费、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水库加固、河道治理、水利重点县建设、防潮堤建设、灌区建设、山洪预警等项目资金,用于相关信息化的建设。

水利信息化建设投资估算见表4-1。

表4-1威海市水利信息化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

万元

 

五、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

1、加强领导

市水利局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在市水文局设立水利信息中心,负责全市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项目实施、系统运行维护等水利信息工作。

2、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

系统建成投入运行后,管理、维护是关键,只有加强管理维护,确保系统稳定、健康运行,才能长久持续的发挥效益。

建议建立稳定的管理维护投入机制,估计系统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为40万元,各市区每年投入运行费5~8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