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钟中考真题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8385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0分钟中考真题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30分钟中考真题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30分钟中考真题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30分钟中考真题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30分钟中考真题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30分钟中考真题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30分钟中考真题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30分钟中考真题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30分钟中考真题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30分钟中考真题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30分钟中考真题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30分钟中考真题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30分钟中考真题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30分钟中考真题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30分钟中考真题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0分钟中考真题练.docx

《30分钟中考真题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分钟中考真题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0分钟中考真题练.docx

30分钟中考真题练

30分钟中考真题练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1.(2016·重庆中考B卷)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

是 (  )

A.碳素墨水       B.打印碳粉

C.低碳生活D.石墨碳棒

【解析】选C。

“低碳生活”是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碳单质无关。

2.(2016·邵阳中考)“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

A.出门随手关灯B.垃圾焚烧

C.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D.草稿纸双面使用

【解析】选B。

本题考查低碳生活化学知识。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有利于减少碳的排放,A正确;焚烧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低碳生活,B错误;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C正确;草稿纸双面使用可以节约用纸,D正确。

3.(2014·广东中考)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以下收集氨气的方法正确的是 (  )

【解析】选B。

根据密度比空气小,可排除A、选择B;根据极易溶于水可排除C、D。

4.(2016·黄石中考)下列物质在空气中加强热(或点燃)不能生成CO2的

是 (  )

A.石墨   B.石灰石   C.CuO   D.CO

【解析】选C。

石墨、一氧化碳在燃烧条件下能生成二氧化碳,石灰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不含碳,加热(或点燃)条件下不能生成二氧化碳。

5.(2016·苏州中考)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解析】选D。

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常因为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附着在石灰石的表面,而使反应物不能充分接触,导致反应停止,故实验室一般不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6.(2016·北京中考)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解析】选D。

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CO2密度比空气大,故④比①先变红。

【中考警示】二氧化碳性质的常见误区

(1)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气体,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

(2)“二氧化碳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二者本质不同。

(3)二氧化碳不支持所有物质的燃烧。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特殊情况下也能支持燃烧,活动性强的金属,如镁条点燃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能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

2MgO+C。

7.(2016·咸宁中考)关于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

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⑤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解析】选C。

①C、CO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错误;②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正确;③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错误;④CO2会使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正确;⑤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正确。

8.(2016·襄阳中考)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发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

B.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

D.反应的生成物不同

【解析】选B。

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A不正确;木炭、一氧化碳都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试管内黑色粉末变成红色,B正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是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C不正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物相同,D不正确。

9.(2016·眉山中考)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

A.“C…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

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解析】选C。

碳和二氧化碳高温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故A错;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转化成二氧化碳,是化合反应,故B错;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故C正确;二氧化碳与碳酸可以相互转化,碳酸显酸性,此反应可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故D错。

10.(2014·安顺中考)下列物质或用品均为生活中常见物质:

①碳酸钙 ②金刚石 ③活性炭 ④生石灰

⑤食盐 ⑥水 ⑦熟石灰

请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为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可以摄入的物质是    ,常用于干燥剂的是    。

(2)常用作调味品的是    ,能除去冰箱内异味的是    。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

【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①碳酸钙含有钙元素;②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③活性炭具有吸附性;④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以用作干燥剂;⑤食盐具有咸味,是常用的调味品;⑥水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⑦熟石灰具有碱性。

答案:

(1)① ④ 

(2)⑤ ③ (3)⑥ ②

11.(2014·陕西中考)今年5月,中俄签署了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

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

(1)CO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

  。

(2)CO与CO2可以相互转化。

CO2在高温下与    反应生成CO。

(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

【解析】

(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将金属从其金属氧化物中还原出来,故可冶炼金属。

(2)CO2在高温下与碳反应生成CO。

(3)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

(1)冶炼金属(或炼铁或作燃料)

(2)碳(或炭黑或焦炭或C)

(3)CO2与H2O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生成了碳酸或H2O+CO2

H2CO3)

12.(2014·云南中考)A、B、C、D、E、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C组成元素相同,D为红色固体单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如下:

(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

(1)分别写出E、F的化学式:

E    ,F    ;

(2)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D为红色固体单质,故D为铜,A、C组成元素相同,则A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B是氧化铜,根据C与E反应生成A,可知E是碳,D和F反应生成B,可知F是氧气。

答案:

(1)C O2

(2)CO+CuO

Cu+CO2

13.(2016·安顺中考)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

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

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设计实验】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A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1)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

(2)小玥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  。

(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

请你设计解决的方法 。

(4)小亮认为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你认为

    (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 

 。

【结  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应用】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淤、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

B.不能除去口中异味

C.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解析】

(1)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所以出现白色沉淀。

(2)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装置,是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3)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会造成空气污染,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没有作尾气处理,可以在a处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或套上一个气球,以点燃一氧化碳或收集一氧化碳。

(4)E装置中通入的可能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加热可能导致装置发生爆炸,所以不能用图示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

答案:

(1)Ca(OH)2+CO2

CaCO3↓+H2O

(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3)没有作尾气处理 在a处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或套上一个气球

(4)不可以 因E装置中通入的可能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加热可能导致装置发生爆炸

【拓展应用】B

14.(2016·武威中考)实验室常用下列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当观察到 的现象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3)制取并收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    ;欲制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将气体通过盛有      (填药品名称)的洗气瓶F。

(4)用收集到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分别完成如图G、H所示实验,G中集气瓶底部盛少量水的原因是                   ,H中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显    色。

【解析】

(1)①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物质;②是水槽,常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因为反应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当观察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均匀向外冒出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欲制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F。

(4)G中集气瓶底部盛少量水的原因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中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显红色。

答案:

(1)长颈漏斗 水槽

(2)2KMnO4

K2MnO4+MnO2+O2↑

A 氧气不易溶于水 集气瓶口有气泡均匀向外冒出 正 (3)B、D 浓硫酸

(4)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红

【中考链接】

1.中考地位及考查角度: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中考命题的常考点也是重点,重点考查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所用仪器的用途及名称,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操作顺序及注意事项,以及由制取二氧化碳引申的气体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以及气体的检验等。

2.失分点及应对策略:

气体制取及收集装置的选择是难点和失分点,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明确一点:

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由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是否与水反应、气体密度的大小来定;检验某气体时一般根据气体的特性,如氧气利用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则利用其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检验。

解答时要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有操作、有现象、有结论地叙述。

【备选习题】

1.(2014·广西中考)日前,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炭雕(如图所示,主要成分是木炭)成为了家装的新宠。

炭雕之所以能用于空气净化是源于它具有 (  )

A.稳定性B.吸附性C.可燃性D.还原性

【解析】选B。

炭雕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用于空气净化。

2.(2014·威海中考)氧循环和碳循环密不可分,其中属于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变化是 (  )

A.海水吸收二氧化碳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化石燃料的燃烧

【解析】选C。

海水吸收二氧化碳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化石燃料燃烧需要氧气参与,反应后转化为二氧化碳。

3.(2014·咸宁中考)“低能耗”“低废水”“低废弃物”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  )

A.推广无纸化办公

B.循环使用生活用水

C.夏天将空调温度调得很低

D.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解析】选C。

推广无纸化办公可以节约能源,循环使用生活用水可以节约水资源,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可以保护森林,都符合“低碳”要求;夏天将空调温度调得很低,会浪费能源,不符合“低碳”要求。

4.(2014·苏州中考)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也不能作为植物养料

B.实验室常用碳酸钙粉末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

D.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则会引发酸雨

【解析】选C。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作植物气体肥料,A错误;碳酸钙粉末和盐酸反应太快不易控制,不适合制取二氧化碳,B错误;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则会引发温室效应,不会引发酸雨,D错误。

5.(2014·重庆中考A卷)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选B。

该对比实验中,不相同的因素是一个是干纸花,一个为湿纸花,现象为一个不变色,一个变色,故可得到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等结论,不可能得到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及是否燃烧的结论。

6.(2014·衡阳中考)下列有关CO和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CO和CO2均具有可燃性

B.CO和CO2均能与H2O反应

C.CO和CO2的密度均大于空气的密度

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选D。

CO2不具有可燃性,A说法不正确;CO不能与水反应,B说法不正确;CO的密度小于空气,C说法不正确;CO燃烧可以生成CO2,CO2与C在高温下反应也能生成CO,D说法正确。

7.(2014·郴州中考)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由CO+CuO

Cu+CO2可知,CO具有还原性

B.金刚石、石墨、C60完全燃烧都生成CO2

C.CO2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D.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和CO两种气体

【解析】选C。

一氧化碳在此反应中夺氧,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碳元素完全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故B正确;二氧化碳本身不具有酸性,故C错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故可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D正确。

8.(2014·莱芜中考)科学家发现火星大气层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的物质,化学式为COS,已知硫化羰与二氧化碳的结构相似,但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硫化羰是由分子构成的

B.硫化羰可作为理想燃料

C.硫化羰不能用作灭火剂

D.硫化羰完全燃烧会生成CO2和SO2两种氧化物

【解析】选B。

由硫化羰的化学式COS可知,它是由分子构成的,A正确;由硫化羰的化学式COS可知,它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导致酸雨,故不是理想的燃料,B错误;因为硫化羰具有可燃性,所以不能作灭火剂,C正确;由硫化羰的化学式COS可知,硫化羰完全燃烧会生成CO2和SO2两种氧化物,D正确。

9.(2014·临沂中考)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从1、2号橱窗中发现了两瓶失去标签的黑色粉末药品,并确定了这两种药品是木炭粉、铁粉、氧化铜、高锰酸钾中的两种。

他们继续进行了分析、实验和反思:

【查阅资料】CuO、Fe2O3等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1)分析:

小燕同学认为一定不是高锰酸钾,原因是 ;

(2)实验一: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一种黑色粉末少许,加入稀硫酸中

黑色粉末溶解,溶液颜色变  

此粉末是氧化铜

②取另一种黑色粉末少许,加入稀硫酸中

黑色粉末不溶解,没看到气体产生

此粉末一定不是铁粉

(3)反思:

小华同学认为不做实验①,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也能得出其中之一是氧化铜的结论,原因是  ;

(4)实验二:

他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两种黑色粉末混合加热(实验装置如下图),发现黑色粉末逐渐变    ,澄清石灰水变    。

写出两种黑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1)高锰酸钾不是黑色的,是紫红色的,这两瓶黑色粉末一定不是高锰酸钾。

(2)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显蓝色。

(3)由于黑色粉末不是高锰酸钾;实验一中②可知,黑色粉末不是铁粉,综合以上分析可推出两种黑色粉末分别是木炭粉、氧化铜。

(4)由于在高温条件下,碳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铜是红色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将两种黑色粉末混合加热,发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两种黑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CuO

2Cu+CO2↑。

答案:

(1)高锰酸钾是紫红色固体不是黑色

(2)蓝色

(3)小燕同学排除了高锰酸钾,实验一中②排除了铁粉,所以这两瓶只能是木炭粉和氧化铜

(4)红 浑浊 C+2CuO

2Cu+CO2↑

10.(2014·梅州中考)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仪器或装置进行气体制备,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若要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其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    (填序号)进行组装,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操作:

先把玻璃管口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内。

(3)要制得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在收集装置前增加盛有    的洗气瓶。

(4)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用到的装置是    (填序号)。

(5)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1)A装置的特点适用于固固加热型的反应,可用于高锰酸钾、氯酸钾等加热制取氧气。

(2)二氧化碳是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来制取的,为固液常温型,故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B、C组合;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操作:

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内。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故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

(4)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这两种气体的收集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

(5)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

答案:

(1)长颈漏斗 2KMnO4

K2MnO4+MnO2+O2↑(或2KClO3

2KCl+3O2↑)

(2)B、C 用水润湿 (3)浓硫酸 (4)F

(5)Ca(OH)2+CO2

CaCO3↓+H2O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初中化学试卷

金戈铁骑制作

初中化学试卷

金戈铁骑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