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马云马云创新案例分析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8436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马云马云创新案例分析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马云马云创新案例分析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马云马云创新案例分析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马云马云创新案例分析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马云马云创新案例分析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马云马云创新案例分析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马云马云创新案例分析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马云马云创新案例分析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马云马云创新案例分析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马云马云创新案例分析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马云马云创新案例分析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马云马云创新案例分析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马云马云创新案例分析doc.docx

《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马云马云创新案例分析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马云马云创新案例分析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马云马云创新案例分析doc.docx

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马云马云创新案例分析doc

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马云_马云创新案例分析

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马云_马云创新案例分析

马云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

马云和阿里巴巴虽没有重大的科学发现,却在中国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奇迹,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创新企业家之首。

在一场原定名为《创新的源泉》的讲话中,马云坦言无法给出创新的定律,因为创新不是设计出来的。

而他自己的一次次创新经历也是被逼出来的。

以下是他的观点节选:

马云:

我从不使用咨询公司,也很少理会学者的说法,因为他们的理论都是事后归纳出来的。

创新绝对不是提前就设计好,按图索骥地一步步走下来。

创新没有理论,也没有公式,就是一个个地解决问题。

我相信,天下有一千个问题,就有一千个回答。

1994年底,我在美国上网时发现当时的互联网上没有任何关于中国商品的信息,当时就有了稀里糊涂的想法,有一天能够把中国企业的信息放到网站上去,让老外查,让老外去帮中国企业做事情。

回到杭州,我咨询了大批的老师,他们都反对。

我又请了我在夜校的24个学生在家里讨论,经过两个小时的讨论,23个人反对的,只有一个人说你要试试就试试看,我就决定试试看。

到工商局注册公司的时候,我花了一个多小时解释互联网公司是什么,工作人员却说这个在字典里没有,于是我就建了杭州第一家电脑资讯服务公司。

我的创业正是从这家公司开始的。

当时,聪明的人都不愿意到我的公司来,只要不是走路太残疾的人都被招来了。

上市之后,我发现加入公司的聪明能干的人都自己创业去了,或是被猎头公司请走了,相反是那些不聪明的人留在公司里,跟我们坚持这么多年,反而我们成功了。

如果你说我做成功了,就是因为坚持。

从一开始,我们就定下了通过电子商务帮助小企业的战略,今天看来这是成功的。

如果你要问我,阿里巴巴怎么这么厉害,怎么这么早就预测到电子商务?

我要告诉你,其实当时我们没有其他路可走。

当时的网络经济模式只有三种:

做门户网站,没钱没资源;游戏网站,我不想要小孩子们泡在游戏里;所以我们只能做电子商务。

支付宝,现在看来也是一个很成功的创新,但在我这里,也是被逼出来的。

当年,淘宝做得很热闹,但是没办法交易,中国的网上诚信现状倒逼我们必须解决支付的问题。

但是,这个事儿得国家发牌照,我们做还是不做?

大的国有银行不愿意涉足这个领域,但是他们不做,花旗银行、汇丰银行这些外资银行就会做。

那年我参加会议的时候,听一位领导人讲:

什么让你创新和做出对未来的决定?

那是使命。

所以我告诉同事们,我们做支付宝。

但是我会每个季度向央行等有关部门报告我们到底怎么做的。

要做得干净,做得透明。

支付宝的模式其实也谈不上创新,甚至很愚蠢,就是中介担保。

你买一个包,我不相信你,钱不敢汇过去,就把钱放在支付宝里面。

收到包后,满意了中介就把钱汇过去,不满意就通知中介把钱退回去。

和学者们谈到这种想法时,他们说:

太愚蠢了,这个东西几百年以前就有。

早就淘汰了,你干吗还要做?

但是我们不想去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只不过是为了解决很现实的问题,至于它在技术上有没有创新,那不是我们关心的话题。

经过几年的盲人骑瞎虎,到今天为止,支付宝的用户已经突破5.6亿人。

我从来不谈模式的创新,因为我无法在我旗下每个公司创业第一天就规划给它成型的样式。

我觉得我们的模式是需求出来的:

根据客户需要来调整自己,甚至他要什么,我们就调整成怎样。

很多人说我很聪明,计划得很好,但我不是计划好的,只是看好方向,然后走下来。

马云用一则寓言教你企业该如何保持创新

有一则寓言,三个人遇上暴风雨,一个人有雨衣、一个人有雨伞,还有一个人雨衣雨伞都没有。

等雨停了再继续出发,反而是那两个带雨具的人更早到达目的地。

近日,浙商总会2016浙商经济形势分析研判会召开,浙商总会会长、上海市浙江商会名誉会长马云现场发表演讲,以下为马云演讲实录:

我在上海市浙江商会的年会上说过,企业家不像职业经理人,是可以培训出来被教育出来的,他是需要被发现的。

所以台上几位企业家的风格都不一样。

我在公司内部是反对由职业经理人掌控这家公司发展的。

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家的区别在哪里,我们同样上山去打野猪,职业经理人看到野猪没打死,扔下枪就跑了;但企业家看到野猪没打死,拿出菜刀就冲上去了,我先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今年的经济形势很不好,而且会持久的不好;但也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就是大家都不好。

中国最好的企业绝大部分都不是在好形势下出来的。

我对企业失败的案例尤其感兴趣,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你会发现,80%-90%的好企业都会经历过三到四次非常残酷的时代。

美国加息、资本外流、人民币峰值、股市震荡、出口负增长、投资乏力、产能过剩、实体不振、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企业家信心不足,雾霾越来越重,反正没一个人说自己日子好过的。

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好公司都不是因为出了份文件才起来的。

甚至于,等到文件发布指明方向的时候,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

这个时候企业冲进这个市场,反而死的概率非常大,因此企业家眼光的判断非常关键。

阳光灿烂的日子修理屋顶是最重要的。

压力越大的不是说明年做多少,而是考虑应该拆掉什么、撤掉什么、关掉什么。

有一则寓言,说三个人正好遇上暴风雨,一个人有雨衣、一个人有雨伞,还有一个人既没雨衣又没雨伞。

等雨停了再继续出发,反而是那两个带雨具的人更早到达目的地。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遇到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大家要沉着冷静。

现在都说实体经济如履薄冰,其实互联网才是如履薄冰。

可见企业家是市场上打滚过来的,需要更为勇敢。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家有自己的知觉,企业家需要根据感性和理性做深刻的分析。

譬如说这次,商帮中很少像浙商这样勤奋的群体,新年刚刚过去,大家就聚焦过来学习。

所以如果浙商活不下来,应该也没几个商帮能够活下来。

经济形势好与不好其实跟你没什么关系,好形势下烂企业有,坏形势下好企业也多得是。

一家企业没有经历过残酷时代,没有经历过内痛,没有经历过外斗,是经不起风浪的。

为什么我说现在的经济形势不好呢?

现在看起来有一系列的因素在影响,但大家要记住,改革是不可能在好的时候进行的,改革是被逼出来的,创新也是被逼出来的,到今天这么不好的情况下,改革是到非改不可的时候,可企业家不要希望改革的具体措施会出现在中央政府的下一轮文件中。

阿里巴巴并不是等到中央政府出个允许做电子商务的文件才发展起来的,我一直认为,在企业经济形势好收入高的时候,利润丰厚士气又高的时候,反而是必须对企业进行改革的时候。

每一次局势越好,我心里压力越大。

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大家切记冷静。

有雨衣和雨伞的人仗着有装备,就在冒着暴风雨继续行走,结果两个人都受伤了。

而什么都没有的那个人,只是想办法找个地方躲雨,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的区别在于,说道理很容易,但动手做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企业家要学会理性和感性结合起来考虑问题。

大家可以想想,实体经济企业都可以活到几十年以上,但哪家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活过10年以上?

在全世界有哪家互联网公司活跃度超过5年以上?

我们今年交了170多亿的税,但明年怎么办?

总有一天,创新会停止下来,以前靠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卖这些东西并不是本事。

危机来的时候,考核的不是员工,而是考核CEO的能力和企业文化能否扛得住。

如何保持创新?

你已经知道天气不好了,想清楚应该怎么做。

未来5-15个月,经济的减速会持续。

有人说,我们要保持7%。

我却认为这有难度,毕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总体经济增速即使是3%-5%,那也意味着有些企业或有些行业的增长照样是两位数,也有些企业或行业是负增长,事实上,负增长并不是坏事。

做公司的,必须考虑,哪些部门要关掉、哪些部门要整改。

未来的5到15年,会是一个持续时间段。

因为反腐败本身就是经历阵痛的过程,扶贫则是另一个机会。

既然国家下定决心要去做一件事,那就是发展机会所在,因为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力在未来15年会越来越弱,市场的力量、企业的力量会越来越强。

今后要靠牌照、靠建立在原材料上创造的附加价值,只要企业能够持久产生价值,才能在市场机制中好好活下来。

今天有许多人说企业活得痛苦,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全球经济的下滑,二是因为你的组织文化和体制在过去10年还可以活得不错,但在未来10年,越来越走向市场经济的时候,机制文化和人才不适应的话,就会死得很惨。

我们经常考虑和讨论的,就是什么样的机制什么样的文化和什么样的人才,才是未来10年公司发展所需要的。

所以危机一定会有,CEO是具体做什么的?

形势好的时候一定要能够做判断:

什么事情是不好的,要消灭。

形势不好的时候,要找到好的机会在哪里。

这是CEO的首要职责,是领导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综合来说,就是考验眼光、胸怀和抗击打能力。

其中的眼光包括看问题的角度、深度和广度;胸怀则是多接触年轻人多听不同意思多开阔思路;抗击打能力是指多保持乐观,即使在看清楚困难所在之后仍然能够保持乐观。

2012年,阿里巴巴如日中天。

做公司预算计划时,他们来听我的意见,所有的利润指标收入都要翻一番。

但达到这一工作要求的人员招聘数量要多少?

最初做下来的人数预算是8700多个人,我觉得不能接受;第二次做计划7800个人,我仍然觉得多;最后一次,我拍板说,200个人!

结果呢,所有的指标翻一番,人数反而尽减300个人。

改革是逼出来的!

中国今天巨大的消费风口极其巨大的,这是独一无二的全球罕见的机会。

只有先了解市场,再摸清规律,才有可能起来。

大家都说学美国,但美国的东西放到中国来不一定灵。

为什么呢,美国人是花明天的钱,中国人是花昨天的钱;美国人是投资很理性、花钱很感性,中国人是投资很感性、花钱很理性。

美国人不了解中国,但中国人一天到晚研究美国,反而应该了解自己、了解人性、了解中国市场。

今天最新的东西很多是在电影在电视剧上出现的,现在了解市场必须在一线了解年轻人的消费口子,接近年轻人就对了。

双十一期间70%的商家是新实体,这些企业在3年前都没听说过,这些企业完全按照新新人类的消费需求出现的。

所以不是实体不行了,是你的实体不行了;不是零售不行了,而是你们家的零售不行了。

前面提到反腐败和消灭贫穷是机遇,我们必须看清楚这两个巨大的机会。

因为改革开放,我们只花了30年就回到世界经济体的一线阵营。

市场压力倒逼改革的机会是存在的,但不要盲目等待改革,自己先在企业中进行改革,创造改革。

第三个,是科技的风口,每一次技术的革命都是靠后面30年的时间真正发展起来。

这一次互联网的变革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但我们没有完全做好准备。

这一轮的20-30年,层出不穷的企业会起来,层出不穷的企业会倒下去。

第一次技术革命释放的是人的力量;第二次是释放了人的持久发展能力。

技术革命带来的是公司,这一次技术革命带来的现象是,农民和低收入人群的手机普及率达到90%,人类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几十年的数据收集信息沉淀,已经超过过去几千年的收集总汇,这一次很可怕,带来的是智慧的变化、是人脑的变化。

生物科技、大数据、云计算、人类健康要求。

在DT时代,所有的企业都是透明的、都是分享的,所有的企业都必须与众不同。

如果不是一个一切以消费者为驱动,围绕着消费者需求去转的企业,很难生存下去。

未来世界不会建立在规模经济、权势和金钱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知识、智慧和创新的基础上,任何东西有前瞻性才有意义。

今天许多企业争取解决的是今天的问题、昨天的问题,而不是考虑如何解决明天的问题。

我希望大家能够站在前瞻性这个角度去思考,假设你在10年前,有什么事让你觉得做了会不一样,那么同样的,如今企业必须去做什么事情,才能在10年以后活很更好。

有什么、要什么、需要什么,企业到一定程度必须学会放弃。

在不好的形势下,人人都是平等的。

以前要凭关系,现在是凭眼光。

每个企业不要去总结外部政策有什么不对,而是要总结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然后把该淘汰的东西一定要淘汰干净。

困难时期冷静定位,这个做起来是不容易,哪几个部门业绩最好,然后把资源往这些部门倾斜,该关的就真关,希望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观感,想清楚痛点在哪里。

有痛点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想清楚怎么度过。

南泥湾开荒,在这种形势下好好守住自己的几亩地,慢慢耕作。

最后感谢大家对浙商的支持,今天只是一个交流的机会,我提些看法和思考。

大家为什么要聚焦在一起?

非政府的商业组织会越来越有发展,商业企业必须要有自律,必须要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以后要将自己拟定的行业规则推荐给政府。

所以我希望浙商团结在一起的浙商总会,是一批有目标、有理想的浙商。

四件事情请大家永远坚持:

一、不行贿;二、不逃税;三、不欠薪;四、不侵权,这四不是我们的底线。

这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行业准则。

感谢所有的会长和理事长的支持。

最后我提个建议,乘这个机会,浙商多学习多思考多走出去,投资自己。

我在2015年基本上没停下来,大家以为我在宣传什么,其实不是,我是在思考在学习,看全球的企业在做什么,可能并不一定会做成什么生意,但是对大家是有帮助的,一定要有世界观。

未来的企业一定是有全球意识的,而且未来的企业一定是有担当的。

谢谢大家!

成功的企业家的励志小故事

成功的企业家的励志小故事篇一:

郭正明

1991年,郭正明拿出做裁缝和举办服装裁剪培训班赚来的钱,在万隆圩上盖起了占地100余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楼。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却是,住上小洋楼后,他却彻底放弃了干裁缝和举办服装培训班这一行。

1993年,郭正明办了新居乔迁之喜的宴席之后,明星时装来料加工店的牌子换成了明星酒楼。

远近乡亲和亲朋好友都好生纳闷:

做服装、举办培训班,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了却突然改行,真不知他吃错了哪门子药。

而郭正明却有他自己独到的看法:

改革开放几年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人们的穿着打扮也改变了不少,自己剪布请师傅做服装的人越来越少,商场店铺来自全国各地红红绿绿款式新颖多样的服装越来越多,村民们衣着打扮的选择也越来越宽,做裁缝这一行当要保住往日红红火火的辉煌越来越难。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凭着自己炒的一手好菜,以及自己做裁缝手艺时吃过百家饭,结识的人多,在圩上办个饮食店准有出路。

郭师傅改行做饮食了,以往他做过裁缝的东家在为他感到惋惜之余,在赶集赴圩之日,都喜欢来到他的酒楼泡上一壶茶,或炒上几个菜喝几口米酒。

酒楼有远近乡亲和南来北往昔日东家的光顾,生意很快红火了起来。

酒楼生意要做好,郭正明深知靠的是服务质量和良好环境。

于是他在起早贪黑打点好酒楼生意的同时,潜心钻研烹调技艺,先后下县城赴赣州参加了烹调技术培训班。

1993年,他又投资了3万余元,在酒楼大兴土木(装修)的同时,购买了彩电、VCD搞起了卡拉OK,并安装了空调设立了包厢雅座。

酒楼环境的改善,使他的饮食生意越做越红火。

食客的增多,不仅为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也为他带来了不少致富的信息。

在经营酒店的同时,每年他都要为万隆乡亲销售生姜、生猪等成百上千吨农产品,使他在贩销农产品中也获益不少。

1980年,17岁的郭正明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信丰县万隆乡万隆村布尾岭。

看着他细瘦细瘦的身子,父母为他今后的生计安排颇费了一番思量:

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天生就不是块作田的料,要谋生该让他去干什么?

思来想去,父母决定让他去学徒做裁缝,因为干这活儿轻,都是一些手头功夫。

郭正明深深体会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拜师学艺格外刻苦耐心。

为尽快学到一手裁剪缝纫技术,白天他跟随师傅走村串户学做裁缝手艺,晚上找来废旧书报裁裁剪剪、缝缝补补。

一晃三年过去了,郭正明出师了。

因为他文化程度较高、悟性好,学徒时又格外用功,经他裁剪缝制出来的衣裤,不仅布料算得精准,而且款式新颖,找他做衣服的东家越来越多,郭正明很快成了小有名气的裁缝师傅。

名气大了,不仅找郭正明做衣服的东家多,前来要求拜师学艺的也逐渐增多。

生意好了,他却苦于没有三头六臂来应付找他的东家和找他拜师学艺的学徒。

于是他便想到在圩镇办一个服装来料加工店,腾出走村串户的时间来裁剪缝制衣服和指导学徒。

1985年,郭正明在万隆圩租下了万隆村村部礼堂,办起了明星时装来料加工店。

第二年,他为满足南下打工群体学技求职的需求,又办起了服装裁剪缝制短期培训班,培训时间两个月,随到随学。

准确的定位,使他的生意颇为火爆,邻近的小河、正平及广东南雄界址、坪田的青年纷至沓来参加培训。

一时间,郭正明的明星时装来料加工店成了邻近乡亲的职前培训中心。

他也由此掘得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

1986年至1991年,短短5年间,他先后培训了1000余名南下求职青年,有很多人南下广东成为了制衣厂的业务骨干,有的当了指导工(班组长),有的当上了车间主任,郭正明自己的收入加上来料加工收入也累计达到了5万余元。

成功的企业家的励志小故事篇二:

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

很早很早的时候,Facebook还只有不到15名员工,那时有个叫SteveChen的家伙干了几个星期以后决定这地方不适合他,想走人,去创办自己的公司,做视频那块儿。

当初雇佣他的MattCohler就劝他不要走,你在犯一个可怕的错误你知道吗。

Facebook前途无量!

而外面已经有一坨视频网站了。

你这么做的话会后悔一辈子的!

Chen没有听进去,还是一意孤行地走人了,然后创办了一个叫YouTube的公司。

SteveChen就是陈士骏。

成功的企业家的励志小故事篇三:

FedEx联邦快递

1965年,FredSmith还在耶鲁上学时,有篇研究美国物流的经济学作业要写。

那会儿,美国货运商大多都专注于用卡车或者客运飞机的空间运送大件物品。

Smith觉得搞一个有专用飞机来更高效运送小件物品的公司能填补这个市场空缺。

他拖到最后一刻才写完这篇论文,没有在里面细述怎么来具体经营这个公司。

于是他的教授给了他一个C。

但这个想法在Smith心里生根发芽了,他真的在1971年把这个公司创办了出来。

可惜,三年后因为石油价格大幅上升,公司一个月亏掉100万,濒临倒闭,账下只有5000美金。

这点钱压根不够给货运飞机加油。

Smith四处寻求资金被拒,于是一横心,带着这5000美金飞到了拉斯维加斯。

整个周末他都在那里玩21点。

到了周一早上,公司其他高层一查账户,惊呆了公司名下的资金突然激增到了32000美金,正好刚够给他们的飞机加上油,再飞个几天。

有了这几天缓冲,公司终于筹到足够资金,并在5年后开始盈利。

这家公司名叫FedEx,全球最具规模的快递运输公司。

成功的企业家的励志小故事篇四:

山姆

山姆。

沃尔顿是沃尔玛的创始人。

他1918年出生于俄克拉何马的金菲舍镇,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

他用50年的时间,将一个小杂货店打造成为强大的商业帝国。

2002年依然位居《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的榜首,经营沃尔玛公司的沃尔顿家族以超出700亿美元的身价名列全球富豪第一。

正如美国总统老布什在1992年授予他美国总统自由奖章时说,山姆。

沃尔顿,一个地道的美国人,他具体展现了创业精神,是美国梦的缩影。

每个人都期望留下一份遗产。

山姆。

沃尔顿留给我们的就绝不仅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商业数字,而是一笔泽被后世的精神财富。

正是凭着他不凡的心智和坚韧的毅力,成就了不朽的商业模式。

解读成功,信念使然。

山姆对自己坚持不懈的信念作了如下概括:

信念一:

敬业。

山姆坚信,如果你热爱工作,你每天就会尽自己所能力求完美,而不久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也会从你这里感染这种热情。

信念二:

所有同事都是合伙人,合伙人要分享你的利润。

只有当同事都把他自己作为合伙人,他们才能创造出超乎想象的业绩。

信念三:

激励你的合伙人。

仅仅金钱和股权是不够的。

每天经常想一些新的、较有趣的办法来激励你的合伙人。

比如,设置高目标,鼓励竞争,并随时进行区分;让经理们互相调换工作以保持挑战性;让每个人都去猜测你下一步的计策会是什么,但不能被一猜就着。

信念四:

坦诚沟通。

尽可能地同你的合伙人进行交流,他们知道的越多,理解的就越深,对事物也就越关心。

情报就是力量,你把这份力量给予你的同事后所得到的益处,将远远超出消息泄露给竞争对手带来的风险。

信念五:

感激你的同事为公司做的每一件事。

支票与股票或可以收买某种忠诚。

而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几句精心措辞、适时而真诚的感激之词。

它们不花一分钱,但却珍贵无比。

信念六:

成功要大肆庆祝,失败也不必耿耿于怀。

不幸失败,也不妨穿上一身戏装,唱一首歌曲,其他人也会跟着你一起演唱。

要随时随地设计出你自己的新噱头。

所有这一切将比你想象的更重要、更有趣,而且它会迷惑对手。

信念七:

倾听公司每一位员工的意见,广开言路。

第一线的员工才是最知道实际情况的。

你要尽量了解他们所知道的事情。

为了组织下放责权,激发建设性意见,你必须倾听同事们告诉你的一切。

信念八:

要做得比客户期望更好。

如果你这样做了,他们将成为你的回头客。

妥善处理你的过失,要诚心道歉,不要找借口。

顾客永远是对的。

信念九:

为顾客节约每一分钱,这可以为你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如果是高效运营,你可以犯许多不同的错误而依然能恢复元气。

但如果运作效率低下,那么你可能显赫一时,最终却会败北。

信念十:

逆流而上,另辟蹊径,蔑视传统观念。

如果每个人都在走老路,而你选择一条不同的路,那你就有绝好的机会。

简单朴素的信念很容易让人接受,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几十年如一日地、于细微之处坚守和贯彻这些常识。

沃尔玛公司的成功之处正是我国许多企业的缺欠所在。

做企业,最需要的正是这种始终如一的精神。

1.成功人士励志故事

2.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

3.十个成功励志小故事

4.成功名人的经典励志小故事

5.成功人的小故事

6.成功人士的小故事

7.成功名人有趣的经典励志小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