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8630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docx

抗菌药物同步练习题

抗菌药物概论

病原体预防或治疗2.抗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抗肿瘤药3.宿主抗菌药病原体4.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5.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叶酸合成抑制核酸代谢6.繁殖期杀菌药静止期杀菌药速效抑菌剂慢效抑菌剂7.降低膜的通透性产生灭活酶改变靶位结构药物主动外排系统活性增强改变代谢途径

填空题

1.应用药物对_____所致疾病进行_____称为化学疗法。

2.化疗药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用化疗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_与_____三者之间的关系。

4.抗菌谱是指_____,它是临床选药的基础;抗菌活性是指_____。

5.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五种方式。

6.抗菌药物的作用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四类。

7.细菌获得耐药性的机制有:

、、、、。

.

选择题A型题

1.判断甲药比乙药安全的依据是()。

A.甲药的ED50比乙药大B.甲药的ED50比乙药小C.甲药的最低抑菌浓度比乙药小D.甲药的LD50/ED50比值比乙药大E.甲药的LD50/ED50比值比乙药小

2.衡量一种抗菌药物的临床价值,主要依靠()。

A.抗菌活性B.抗菌谱C.最低抑菌浓度D.最低杀菌浓度E.化疗指数

3.关于化疗药物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人工合成的药物B.治疗各种疾病的化学药物C.治疗恶性肿瘤药物D.防治细菌、寄生虫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化学药物E.防治病原体感染的化学药物

4.抑制细菌的转肽酶,阻止粘肽交叉联接的药物是()。

A.青霉素B.多粘菌素BC.红霉素D.四环素E.链霉素

5.能选择性地与革兰阴性菌胞浆膜中的磷脂结合,增加细菌胞浆膜通透性的药物是(

A.多粘菌素BB.两性霉素BC.诺氟沙星D.制霉菌素E.磺胺嘧啶

A1.D2.E3.D4.A5.A

6.与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防碍氨酰基t-RNA进入A位的抗菌药是()。

A.多粘菌素类B.林可霉素C.红霉素D.氯霉素E.四环素类

7.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链的形成和延伸的抗菌药是()。

A.青霉素B.氯霉素C.多粘菌素D.四环素E.庆大霉素

8.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转肽酶及抑制肽链的移位和延伸的抗菌药是()。

A.阿米卡星B.多粘菌素BC.四环素D.氯霉素E.红霉素

9.抑制DNA回旋酶,使DNA复制受阻,导致DNA降解及细菌死亡的药物是()。

A.磺胺嘧啶B.甲氧苄碇C.环丙沙星D.利福平E.对氨基水杨酸

10.能特异性的抑制依赖DNA的RNA聚合酶活性的药物是()。

A.甲氧苄啶B.磺胺噻唑C.利福平D.氧氟沙星D.链霉素

6.E7.B8.E9.C10.C

11.可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全过程的抗菌药物是()。

A.链霉素B氯霉素C.四环素D.红霉素E.多粘菌素B

12.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主要是()。

A.细菌产生了钝化酶B.细菌产生了水解酶C.细菌改变代谢途径D.细菌体内与抗菌药结合的靶位的改变E.细菌产生了大量的对氨基苯甲酸

13.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原因是()。

A.细菌产生了水解酶B.细菌产生了大量的对氨基苯甲酸C.细菌产生了钝化酶D.细菌改变了代谢途径E.细菌体内与抗菌药物结合的靶位的改变

14.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主要是()。

A.细菌产生水解酶B.细菌产生钝化酶C.细菌产生了大量的对氨基苯甲酸D.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E.细菌体内抗菌药原始部位结构的改变

15.细菌对磺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

A.细菌产生了水解酶B.细菌产生了钝化酶C.细菌获得了大量的对氨基苯甲酸D.细菌改变代谢途径E.细菌体内抗菌药原始部位结构改变

11.A12.B13.C14.D15.C16.B17.A18.C19.D20.C

16.细菌对下列哪类药物的耐药性不是由质粒介导的()。

A.β-内酰胺类B.喹诺酮类C.氨基糖苷类D.四环素类E.大环内酯类

17.下列哪类药物属于繁殖期杀菌药()。

A.β-内酰胺类B.多粘菌素类C.四环素类D.氯霉素类E.氨基糖苷类

18.下列那类药物属于静止期杀菌药()。

A.β-内酰胺类B.大环内酯类C.氨基糖苷类D.磺胺类E.四环素类

19.下列哪类药物属于快速期抑菌药()。

A.β-内酰胺类B.多粘菌素类C.磺胺类D.四环素类E.氨基糖苷类

20.下列哪类药物属于慢效抑菌药()。

A.四环素类B.大环内酯类C.磺胺类D.氨基糖苷类E.β-内酰胺类

21.繁殖期杀菌药与静止期杀菌药合用的效果是()。

A.协同B.拮抗C.相加D.无关E.相减

22.繁殖期杀菌药与速效抑菌药合用的效果是()。

A.协同B.拮抗C.无关D.相减E.相加

23.下列除哪一项不是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目的()。

A.扩大抗菌范围B.减少耐药性的产生C.提高疗效D.降低毒性E.延长作用时间

24.抗结核病药联合用药的目的是()。

A.扩大抗菌谱B.增强抗菌力C.延缓耐药性产生D.降低毒性反应E.延长作用时间

25.肝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或禁用的药物是()。

A.青霉素B.头孢噻吩C.丁胺卡那霉素D.四环素E.以上都不是

21.A22.B23.E24.C25D26.E27.E

26.早产儿新生儿禁用下列哪种抗菌药()。

A.青霉素B.庆大霉素C.四环素D.红霉素E.氯霉素

27.可获协同作用的药物组合是()。

A.青霉素+四环素B.青霉素+红霉素C.青霉素+乙酰螺旋霉素D.青霉素+氯霉素E.青霉素+庆大霉素

X型题

1.化疗药物包括()。

A.抗菌药B.抗恶性肿瘤药C.抗寄生虫药D.抗病毒药E.抗真菌药

2.关于化疗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评价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度B.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C.5%的致死量与95%的有效量的比值D.以LD5/ED95表示E.ED50/LD50

3.关于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青霉素抑制转肽酶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B.利福平抑制依赖DNA的RNA多聚酶C.喹诺酮类抑制DNA回旋酶D.氨基糖苷类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多个环节E.多粘菌素类与细菌胞浆膜磷脂结合,使胞浆膜通透性增加

4.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有()。

A.青霉素B.磷霉素C.链霉素D.万古霉素E.环丝氨酸

5.影响细菌胞浆膜通透性的药物有()。

A.万古霉素B.多粘菌素C.红霉素D.制霉菌素E.林可霉素

6.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有()。

A.链霉素B.庆大霉素C.林可霉素D.四环素E.红霉素

7.抑制细菌核酸合成的药物有()。

A.青霉素B.磺胺米隆C.四环素D.喹诺酮E.利福平

1.ABCDE2.ABCD3.ABCDE4.ABDE5.BD6.ABCDE7.BDE8.ABCDE9.ABCE10.BCD11.ABCDE12.ABCDE13.ABCDE

8.采用那些措施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A.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B.给予足够的剂量和疗程C.尽量避免局部用药D.有计划的轮换用药E.必要的联合用药

9.不能获得协同作用的药物组合是()。

A.青霉素+四环素B.头孢菌素类+氯霉素C.青霉素+红霉素D.青霉素+庆大霉素E.克拉维酸+磺胺类

10.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用下列哪些抗菌药物()。

A.氯霉素B.万古霉素C.两性霉素BD.庆大霉素E.青霉素

11.有慢性肝炎或肝功能减退的病人应避免使用或慎用下列哪些药物()。

A.林可霉素B.红霉素C.利福平D.四环素E.氯霉素

12.下列有关抗菌药合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依据药物的抗菌谱,细菌学诊断和体外药敏试验是选药的重要依据B.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除确诊为继发性细菌感染外,一般不用抗菌药物治疗C.除病情严重或疑为细菌感染外,发病原因不明者不宜使用抗菌药物D.尽量避免局部使用抗菌药E.依据病情掌握用药的剂量

13.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指征有()。

A.严重的细菌感染B.久用可能产生耐药者C.减少药物的毒性反应D.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或混合感染E.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心内膜炎或败血症

.名词解释:

1.化疗药物2.化学疗法3.化疗指数4.抗菌药物5.抗菌谱6.抗菌活性7.耐药性8.最低抑菌浓度(MIC)9.最低杀菌浓度(MBC)10.抗生素

11.抗生素后效应.

问答题:

1.简述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举列说明。

2.简述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3.抗菌药物按化学结构分为哪几类?

参考答案

病原体预防或治疗2.抗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抗肿瘤药3.宿主抗菌药病原体4.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5.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叶酸合成抑制核酸代谢6.繁殖期杀菌药静止期杀菌药速效抑菌剂慢效抑菌剂7.降低膜的通透性产生灭活酶改变靶位结构药物主动外排系统活性增强改变代谢途径.()A1.D2.E3.D4.A5.A6.E7.B8.E9.C10.C11.A12.B13.C14.D15.C16.B17.A18.C19.D20.C21.A22.B23.E24.C25D26.E27.E()X1.ABCDE2.ABCD3.ABCDE4.ABDE5.BD6.ABCDE7.BDE8.ABCDE9.ABCE10.BCD11.ABCDE12.ABCDE13.ABCDE.1.抗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和抗恶性肿瘤药统称为化疗药物。

2.对机体由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及肿瘤细胞)所致感染用药物治疗称化学疗法。

3.感染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和治疗感染动物半数有效量(ED50)之比。

4..抗菌药物:

抑制或杀灭致病菌的药物5.抗菌药的抗菌范围。

仅对某一种或某一菌属的药物为窄谱抗菌药。

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为广谱抗菌药。

6.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7.指病原微生物与抗菌药多次接触后,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

8.凡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最低药物浓度。

9.凡能杀灭病原菌的最低药物浓度10.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产生的,在低微浓度就能抑制或杀灭他种微生物的物质。

11.抗生素后效应是指抗生素发挥抗菌作用后,抗生素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或被消除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1.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这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类、磷霉素和环丝氨酸等。

(2)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

如作用于革兰阴性菌的多肽类(多肽菌素B、多粘菌素E)和抗真菌的多烯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抗生素。

(3)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①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全过程,如链霉素等能阻止核蛋白体30s亚基和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及阻止氨酰基tRNA进入30s亚基A位,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杀菌。

②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使肽连的延伸受阻,蛋白质合成受抑制,如红霉素等。

(4)影响叶酸及核酸代谢:

磺胺类和甲氧苄啶抑制四氢叶酸合成,导致核酸代谢障碍,细菌生长受到抑制;喹诺酮类药物抑制DNA回旋酶,阻碍DNA复制而杀菌,利福平抑制DNA依赖RNA多聚酶,阻碍mRNA合成而杀菌。

2.细菌与药物反复接触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会下降或消失,造成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的疗效降低或无效,称为耐药性。

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有:

①细菌胞浆膜通透性发生改变。

②细菌产生灭活抗菌药的酶。

③细菌体内抗菌药原始靶位结构改变。

④药物主动外排系统活性增强。

⑤细菌代谢途径的改变。

3.抗菌药物分为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和抗生素。

按化学结构分前者有磺胺类、喹诺酮类、硝基呋喃类、硝基咪唑类、二氨嘧啶类、砜类等;后者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多肽类、多烯类、酰胺醇类等

B-内酰胺类

填空题

1.转肽酶(PBPs)细胞壁2.粘肽合成酶粘肽细菌胞壁膨胀裂解3.杀菌力强毒性低抗菌谱窄不耐酸不能口服易产生耐药性引起过敏反应4.产生水解酶酶与药物牢固结合PBPS的改变胞壁和外膜通透性改变自溶酶减少5.药效降低诱发过敏6.丙磺舒可以与青霉素G竞争肾小管分泌排泄,从而提高青霉素G的血药浓度,延长作用时间7.耐酸耐酶广谱抗绿脓杆菌抗革兰阴性菌8.过敏性休克皮试肾上腺素9.头孢噻吩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克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定;头孢匹罗头孢吡肟10.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

1.青霉素类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的,使不能合成达到杀菌的目的。

2.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都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活性,从而阻碍细胞壁的合成,使缺损,菌体而死亡。

3.天然青霉素的主要优点是、;主要缺点是、、。

4.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有、、、和。

5.青霉素应用时需临时新鲜配置是为了防止和。

6.青霉素G与丙磺舒合用可以提高药效的原因是。

7.半合成青霉素根据不同特点,可分为、、、、等几类。

8.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因此,用药前要做,并准备,以便进行应急抢救。

9.第一代头孢菌素有和等;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和等;第三代头孢菌素有、和等。

第四代有、等。

10.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除青霉素类外,还有、、、、等五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和。

它们与青霉素类组成复方制剂,目的是。

.

选择题A型题

1.不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是()。

A.青霉素类B.头孢菌素类C.头霉素类D.硫霉素类E.林可霉素类

2.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点是()。

A.细菌外膜B.粘肽层C.细胞质D.粘液层E.PBPs

3.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主要抗菌机制是()。

A.增加细胞质膜的通透性B.抑制胞壁黏肽合成C.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E.抑制RNA多聚酶活性

4.青霉素G在体内的主要消除方式是()。

A.被血浆酶破坏B.经肝脏代谢C.随胆汁排泄D.肾小管分泌E.肾小球滤过

5.青霉素G的体内过程特点正确的叙述是()。

A.口服易吸收B.主要分布于细胞内液C.主要以原型随尿排出D.脂溶性高E.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A1.E2.E3.B4.D5.C6.C7.E8.C9.D10.E

6.有关青霉素G的错误叙述是()。

A.价格低廉B.毒性低C.水溶液性质稳定D.钠盐易溶于水E.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7.青霉素的长效制剂是()。

A.青霉素GB.氨苄西林C.苯唑西林D.羧苄西林E.苄星青霉素

8.普鲁卡因青霉素作用时间长是因为()。

A.改变了青霉素的化学结构B.排泄减少C.吸收减少D.破坏减少E.增加了肝肠循环

9.葡萄球菌产生的青霉素酶主要分解()。

A.7—氨基头孢烷酸B.侧链C.6—氨基青霉烷酸D.β—内酰胺环E.噻唑烷环

10.哪一项是青霉素类抗生素共同的特点()。

A.抗菌谱广B.耐酸口服有效C.耐β—内酰胺酶D.主要用于革兰阴性细菌感染E.相互有交叉过敏反应,可致过敏性休克。

11.肺炎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首选()。

A.庆大霉素B.青霉素C.四环素D.氯霉素E.红霉素

12.青霉素G对下列哪种细菌基本无效()。

A.溶血性链球菌B.脑膜炎奈瑟菌C.破伤风杆菌D.梅毒螺旋体E.变形杆菌

13.治疗破伤风惊厥宜首选()。

A.青霉素B.四环素C.红霉素D.青霉素+破伤风抗毒素E.青霉素+破伤风抗毒素+硫酸镁

14.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的首选药是()。

A.四环素B.红霉素C.青霉素D.氯霉素E.链霉素

15.青霉素的抗菌谱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肺炎球菌B.破伤风杆菌C.脑膜炎双球菌D.伤寒杆菌E.钩端螺旋体

11.B12.E13.E14.C15.D16.B17.B18.E19.A20.B

16.应用青霉素治疗下列哪一种疾病时可引起赫氏反应()。

A.大叶性肺炎B.梅毒或钩端螺旋体C.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D.急性咽炎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7.治疗流行性细菌性脑脊髓炎的最佳联合用药是()。

A.青霉素+链霉素B.青霉素+磺胺嘧啶C.青霉素+氧氟沙星D.青霉素+诺氟沙星E.青霉素+四环素18.对青霉素G最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是()。

A.肺炎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C.白喉棒状杆菌D.破伤风杆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

19.关于青霉素使用,正确的是()。

A.过敏史者绝对不皮试B.合用碳酸氢钠可提高疗效C.口服可治疗肠道感染D.提前24小时配置才能溶解E.外用治疗化浓球菌引起的感染

20.青霉素属于()。

A.静止期杀菌药B.繁殖期杀菌剂C.快速抑菌剂D.慢速抑菌剂E.非特异性杀菌剂

21.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杆菌的半合成青霉素是()。

A.哌拉西林B.双氯西林C.匹氨西林D.美西林E.青霉素

22.对于青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应选用()。

A.氨苄西林B.阿莫西林C.羧苄西林D.磺苄西林E.磺胺嘧啶

23.下列青霉素类抗生素中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的是()。

A.哌拉西林B.阿莫西林C.羧苄西林D.呋苄西林E.替卡西林

24.下列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哪种对伤寒沙门菌有效()。

A.青霉素VB.羧苄西林C.氨苄西林D.双氯西林E.苯唑西林

25.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是()。

A.青霉素VB.阿莫西林C.哌拉西林D.羧苄西林E.苯唑西林

21.D22.B?

23.B?

24.C25.E26.C27.D28.A29.E30.E

26.耐酸、耐酶的青霉素是()。

A.甲氧西林B.氨苄西林C.双氯西林D.羧苄西林E.磺苄西林

27.关于氨苄西林的特点,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

A.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作用B.对铜绿假单孢菌无效C.耐酸可口服D.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有效E.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

28.下列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的药物是()。

A.头孢噻吩B.头孢呋辛C.头孢噻肟D.头孢孟多E.头孢曲松

29.对肾脏有一定毒性的头孢菌素是()。

A.头孢噻肟B.头孢哌酮C.头孢他定D.头孢曲松E.头孢唑林

30.下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强的是()。

A.头孢氨苄B.头孢孟多C.头孢哌酮D.头孢呋辛E.头孢他定

31.血浆半衰期最长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

A.头孢噻吩B.头孢孟多C.头孢哌酮D.头孢曲松E.头孢他定

32.胆汁、血浆浓度最高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

A.头孢噻吩B.头孢氨苄C.头孢哌酮D.头孢呋辛E.头孢曲松

33.人工合成的第一个应用与临床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

A.氨曲南B.亚氨培南C.舒巴坦D.氨苄西林E.头孢唑林

34.能和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发挥抗菌作用的药物是()。

A.氧氟沙星B.阿米卡星C.亚胺培南D.呋喃妥因E.SD

35.对细菌的β—内酰胺酶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药物是()。

A.青霉素类B.头孢菌素类C.头霉素类D.羧苄西林E.克拉维酸

31.D32.C33.A34.C35.E36.E37.E38.E39.D

36.克拉维酸是下列哪种酶的抑制剂()。

A.胞壁粘肽合酶B.二氢叶全成酶C.二氢叶酸还原酶D.DNA回旋酶E.β-内酰胺酶

37.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的革兰阴性菌感染宜选用()。

A.克拉维酸B.拉氧头孢C.头孢唑林D.头孢他定E.氨曲南

38.下列哪种药物属于头霉素类()。

A.头孢孟多B.头孢呋辛C.头孢克洛D.头孢曲松E.头孢西丁

39.关于头孢曲松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血浆半衰期长B.对肾脏、基本无毒性C.对β-内酰胺酶有较高稳定性D.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E.分布于眼部房水、胆汁、前列腺的浓度高

X型题1.ABCDE2.BC3.ABDE4.ABCD5.ABCDE

1.具有β-内酰胺结构的药物是()。

A.氨苄西林B.克拉维酸C.头孢哌酮D.氨曲南E.青霉素Gacdeabcde

2.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A.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B.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C.触发细菌自溶酶活性D.抑制细菌核酸代谢E.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bbc

3.可成为青霉素变态反应致敏原的是()。

A.制剂中的青霉噻唑蛋白B.制剂中的青霉烯酸C.制剂中的钾离子D.6-APA高分子聚合物E.青霉素abde

4.关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β-内酰胺结构B.抗菌作用弱C.与β-内酰胺类药合用D.提高β-内酰胺类抗菌效果E.减少过敏性休克的发生bcdabcd

5.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半衰期较长,体内分布广B.对肾脏基本无毒性C.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高D.对革兰阳性菌作用不及第一、二代E.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有效bcdabcde?

6.下列药物中使用前须先作皮试的有()。

A.阿莫西林B.青霉素GC.苯唑西林D.羧苄西林E.克拉维酸abcd

6.ABCD7.ABCE8.ABCDE9.ABDE10.ACDE

7.青霉素G可用于治疗()。

A.溶血性链球菌感染B.梅毒C.白喉D.大肠埃希菌性尿路感染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bce

8.预防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措施是()。

A.详细询问用药史、药物过敏及家族过敏史B.用前做皮肤过敏试验C.药物临用时新鲜配制D.避免饥饿时用药,注射后观察20-30分钟E.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abcde

9.关于克拉维酸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β-内酰胺酶抑制剂B.可与阿莫西林配伍应用C.抗菌作用强D.抗菌谱广、毒性低E.与β-内酰胺类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