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8652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B卷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2分)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做出科学猜想。

以下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观察镁条燃烧时的一些思考,其中错误的是()

A.点燃镁条前要先用细纱纸打磨,说明未打磨的镁条不易点燃    

B.镁条比较容易点燃,说明镁条可以作为优质燃料使用    

C.用手轻轻折几次就可以把镁条折断,说明镁条很软    

D.镁条能点燃剧烈燃烧,说明金属镁保存时应注意防火    

2.(2分)比较、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淡蓝色,而在氧气中能蓝紫色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A    

B.B    

C.C    

D.D    

3.(2分)欲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4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需要用到下列实验用品中的()

A.装有蒸馏水的烧杯    

B.

装有无色酚酞的烧杯    

C.冷而干燥的烧杯    

D.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4.(2分)下列现象描述正确且完整的是()

A.在试管中加入1﹣2粒碘,然后加入5mL水,振荡,观察到碘全部溶解在水中

B.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覆盖一层黑色物质,溶液变成浅绿色

C.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5.(2分)下列原因与举例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例: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在氧气中燃烧

B.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例:

硫在氧气中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

C.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例:

碳分别在氧气不足和充足的情况下燃烧

D.物质的浓度不同,化学性质可能不同例:

浓硫酸和稀硫酸

6.(2分)商店出售的黑底橡胶运动鞋,鞋底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这是因为在橡胶中加入了一种耐磨的填料。

这种填料是()

A.石墨粉    

B.木炭粉    

C.活性炭    

D.炭黑    

7.(2分)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火能燃烧甚至会发生爆炸,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    

B.三甲基一氯硅充分燃烧的产物之一是二氧化碳    

C.三甲基一氯硅水溶液的pH小于7    

D.三甲基一氯硅由碳、氢、硅、氯四个原子构成    

8.(2分)鱼苗在长途运输中,通常将鱼苗养在相对密闭的容器内,加入某种药品,使容器内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保持鱼苗的存活:

充足的氧气、及时除去鱼苗呼出的CO2水的pH调节在8左右,碱性不能太强。

现有以下四种物质供选择:

双氧水、过氧化钙(CaO2).过氧化钠(Na2O2)、氯酸钾。

它们的有关化学性质如下:

(1)2H2O===2H2O+O2↑

(2)2Na2O2+2H20==4NaOH十O2↑

(3)2Na2O2+2CO2==2Na2CO3+O2(4)2CaO2+2H2O="="2Ca(OH)2+O2↑

(5)2CaO2+2CO2==2CaCO3↓+O2(6)KC1O3不与H2O,CO2反应

在鱼苗长途运输中你认为最适合加入的物质是()

A.双氧水    

B.过氧化钙    

C.过氧化钠    

D.氯酸钾    

9.(2分)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

1;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0.(2分)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

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

其中可行的是()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1.(2分)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的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的温度

C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较难分解,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A      

B.B      

C.C      

D.D    

12.(2分)某学校九年级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实验方案,每种方案所用试剂如下,你认为其中不可行的方案是()

A.Cu、Ag、FeSO4溶液    

B.Fe、Ag、CuSO4溶液    

C.Fe、Cu、稀盐酸、AgNO3溶液    

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13.(2分)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A.将铁片放入稀盐酸    

B.将铜片放入稀盐酸    

C.将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14.(2分)用实验证明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择

A.Fe、CuSO4溶液、MgCl2溶液    

B.Fe、Cu、MgCl2溶液    

C.Cu、FeCl2溶液、MgCl2溶液    

D.MgCl2溶液、CuCl2溶液、FeCl2溶液    

15.(2分)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

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

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

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

④将Fe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

其中可行的是()

A.①或④    

B.①或②    

C.②或③    

D.③或④    

二、填空题(共5题;共22分)

16.(6分)化学小组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方案.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2)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方案可以优化,________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

(3)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两只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

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 .

17.(5分) 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对阅读资料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句话产生了好奇。

为什么用“一般”这个词呢?

难道还有例外吗?

[查阅资料]

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与氧气反应,也可以与水反应并放出氢气。

②含有铜元素的碱及盐的水溶液一般显蓝色。

[实验与分析]

①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蒸馏水中(右图),发现钠立刻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在水面上游动;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②若向硫酸铜水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钠,会有蓝色沉淀[Cu(OH)2]产生,但没有红色物质析出。

⑴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________ 。

⑵从实验①中,你能得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任写两条)________ ,________ 。

⑶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⑷将金属钠放到硫酸铜溶液中有蓝色沉淀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 。

[得出结论]

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不一定都能够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知识拓展]

⑸查阅资料可知: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Cu,在常温下虽然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无色硝酸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反应生成的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可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浓硝酸沿着干燥 管慢慢上升,直到硝酸与铜片接触,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弹簧夹,观察干燥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 ;

②上述实验完成后,须用足量NaOH溶液将气体吸收,其目的是________ 。

18.(4分)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可选用的一组试剂是________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

19.(3分)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的是________ ;显酸性的调味品是________ ;主要为人体提供糖类的是________ 。

(填序号,下同)

A.鸡蛋                    B.蔬菜             C.醋            D.面包

(2)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若饮食不合理,摄入某种微量元素不足,就会引起疾病.下列疾病中,与缺少铁元素有关的是________ 

A.坏血病       B.侏儒症       C.佝偻病       D.贫血

(3)防毒面具里的活性炭除去毒气是利用活性炭具有________ ;如右图所示的简易净化水的装置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___ 。

20.(4分) 在研究氧气的性质时,同学们发现含氧元素的质量可以相互转化,如“氧化物甲

氧气

氧化物甲”的转化,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提出问题】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火星四射、剧烈燃烧________ 。

能不能将燃烧产物四氧化三铁再转化为铁单质呢?

【查阅资料】

(1)Fe3O4的分解温度为1538oC

(2)CO具有还原性,能将某些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

(3)酒精灯外焰温度约700oC,酒精喷灯火焰温度约1000oC

(4)铁丝为银白色,铁粉为黑色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CO能不能将四氧化三铁转化为铁进行探究。

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B装置中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浓硫酸吸水过程会__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

(2)C装置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3)F处点燃酒精的目的是________。

(4)依据现象得出结论,该设计中观察到以下现象,其中可以说明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反应前后D中质量减轻

C.F导管口有蓝色火焰

D.加热时,四氧化三铁变红

【反思与评价】由于上述实验设计有明显不足,致使某些现象不能作为推理的依据,其中的不足是________ 。

三、探究题(共1题;共7分)

21.(7分)如下图所示,把足量的硫粉放入氧气中充分燃烧。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

(2)实验后,取少量集气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再往试管中滴加数滴的紫色

石蕊溶液,振荡。

发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提示:

石蕊溶液是将石蕊加入水中溶解后得到的混合物)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呢?

【提出假设】假设1:

水使紫色石蕊变红;

假设2:

________使紫色石蕊变红;

假设3: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紫色石蕊变红。

(3)【设计实验】

①我们可判断假设________不成立,因为石蕊溶液中含有这种物质,不能使紫色变红。

②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另外两个假设是否成立,用文字描述实验步骤及填写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提供的试剂和用品有:

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若干朵、干燥的二氧化硫两瓶、水)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________

________,

假设________不成立。

________

________,

假设________成立。

四、综合题(共4题;共16分)

22.(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1)(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

R>Fe>Cu;

猜想二:

________;

猜想三:

Fe>Cu>R。

(2)(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________

猜想一正确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________(填“快”或“慢”)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________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________(填序号)

23.(2分)碳酸氢铵受热时发生的分解反应为:

NH4HCO3=NH3↑+CO2↑+H2O,分析后回答。

(1)加热NH4HCO3时,闻到一种刺激性气味,由此推测生成物中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________;

(2)该反应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其主要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

24.(2分)           

(1)买验室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________倒入________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2)在4Fe(OH)2+O2+2X=4Fe(OH)3↓化学反应中,反应物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如图所示,这是一瓶用排水法收集好的气体,据此,请你判断与这种气体相关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__.

25.(10分)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铁的金属活动性。

(1)若要证明Fe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X溶液可选用________,其现象为________

(2)若X溶液为少量硫酸铜溶液,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待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放入金属R,现察到R表面有黑色固体析出。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Fe、Cu、R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填空题(共5题;共22分)

16-1、

17-1、

18-1、

19-1、

20-1、

三、探究题(共1题;共7分)

21-1、

21-2、

21-3、

四、综合题(共4题;共16分)

22-1、

22-2、

22-3、

23-1、

23-2、

24-1、

24-2、

24-3、

25-1、

2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