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8919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

《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 第10章 第2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

高三化学基础强化训练第10章第2单元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对接高考——高考命题常设误区汇总]

设误选项摘录

设误角度诊断

1.向某溶液中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2011·石家庄模拟)

检验SO

时,忽视Cl-的干扰而导致错误

2.某钾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钾盐是K2CO3或KHCO3(2011·太原模拟)

误认为只有CO2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杂质,可加入过量的HNO3进行酸化(2011·济宁模拟)

除杂时易忽视杂质离子的引入

4.利用饱和Na2CO2溶液能够除去CO2中的HCl(20

11·大连模拟)

除杂时忽视被提纯物与除杂试剂的反应

5.乙酸和乙醇的混合溶液可利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2011·日照模拟)

不能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分离方法

 

[随堂强化落实]

1.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①量筒 ②普通漏斗 ③滴定管 ④容量瓶 ⑤分液漏斗

⑥蒸馏烧瓶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D.③⑤⑥

解析:

普通漏斗用于过滤;分液漏斗用于分液;蒸馏烧瓶用于蒸馏(或分馏),以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答案:

C

2.(2011·华师附

中模拟)利用下列实验方法或试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鉴别SO2和CO2气体:

用酸性KMnO4溶液

B.证明溶液中含有NH

用浓NaOH溶液和蓝色石蕊试纸

C.鉴别Br-和I-用双氧水和淀粉溶液

D.鉴别NO2和溴蒸气:

用蒸馏水

解析:

A项,鉴别SO2和CO2气体可以利用SO2的还原性,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SO2;B项,证明溶液中含有NH

,应该使用浓NaOH溶液和红色石蕊试纸;C项,鉴别Br-和I-可以利用淀粉遇I2变蓝的特性,故可以使用双氧水和淀粉溶液;D项,NO2和溴蒸气都是红棕色气体,鉴别时可以利用二者在水中溶解时现象的不同。

答案:

B[来源:

Z+xx+k.Com]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蒸馏烧瓶溶液中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来源:

Zxxk.Com]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解析:

蒸发操作时,当在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蒸馏操作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萃取操作时,有机萃取剂应与水互不相溶,其密度可大于水也可以小于水。

答案:

C

4.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溴化钠溶液(NaI)

溴水

蒸馏

B.

氯化铵溶液(FeCl3)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C.

二氧化碳(CO)

O2

点燃

D.

淀粉(KCl)

H2O

置于半透膜袋中漂洗

解析:

A中加入溴水将NaI转化为I2后,应用CCl4萃取,分液除去碘,A错误;B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在除去铁离子的同时会与NH

反应,且引入了钠离子杂质,很难除去,B错误;C中少量杂质CO难以燃烧,且易引入杂质O2,C错误;D中淀粉属于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而留在袋中,KCl则可以通过半透膜被洗去,D正确。

答案:

D

5.(2011·潍坊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能使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加热后溶液颜色都能复原

B.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颜色为紫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Na+[来源:

学科网]

C.用滴加BaCl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方法来鉴别K2CO3和NaHCO3

D.少量CO2通入CaCl2溶液中能生成白色沉淀,CO2过量时白色沉淀溶解

解析: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过程中发生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过程中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前者加热后红色复原,后者不能复原。

B项只能确定溶液中含有K+,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Na+。

C中BaCl2不与N

aHCO3反应,与K2CO3反应可生成白色沉淀,C正确。

D中CO2不与CaCl2溶液反应。

答案:

C

6.我国青海查尔汗盐湖蕴藏着丰富的食盐资源。

经分析知道,该湖水中含有高浓度的

Na+、K+、Mg2+及Cl-等。

利用盐湖水可得到某些物质。

其主

要工业流程如下:

请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请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湖水得到晶体(A)的方法是________结晶法(填“降温”或“蒸发”)。

(2)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此操作适用于分离______________。

(3)本流程中分别采用条件1和条件2获得不同晶体,所依据的物理量是________。

a.摩尔质量 b.溶解度 c.溶解性 d.熔沸点

(4)检验钾肥中是否含有Na+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若含有Na+,能观察到

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若需得到高纯度的钾肥,可以采用的提纯方法为______________。

解析:

(1)天然湖水应采用蒸发的方法使溶质结晶。

(2)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应用过滤的方法。

(3)由流程图可知,条件1和条件2温度不同,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不同而进行分离的。

(4)检验Na+、K+等应用焰色反应。

答案:

(1)蒸发 

(2)过滤 固体和液体混合物

(3)b (4)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重结晶法

[提能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将海带灼烧成灰B.过滤得含I-的溶液

C.放出碘的苯溶液D.分离碘并回收苯

解析:

海带灼烧成灰应在坩

埚中进行;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碘的苯溶液在分液漏斗中位于上层,应待下层液体放出后从上口倒出;分离碘并回收苯应用蒸馏的方法,用水浴加热能控制温度不至于太高而防止碘的升华。

答案:

D

2.下列关于某无色溶液所含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正确的是(  )

A.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有FeCl3

B.加入盐

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

或SO

C.先通入少量Cl2,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说明有I-

D.往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有SO

解析:

A选项中题干为无色溶液,所以无Fe3+;B选项中HCO

或HSO

加入盐酸也能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选项中可能有Ag+、SO

答案:

C

3.(2011·济南模拟)下列检验物质的试剂和现象都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内容

试剂或操作

现象或结论

A.

检验饼干中的淀粉

KI溶液

饼干变蓝,含有淀粉

B.

纤维素加硫酸水解后是否有葡萄糖

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砖红色沉淀,有葡萄糖生成

C.

鸡蛋清

浓硝酸

变黄色且有沉淀析出,发生了颜色反应并变性

D.

油脂水解

加稀硫酸

油层消失,发生了皂化反应

解析:

检验淀粉要用I2而不是I-,A错。

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必须是在碱性条件下,纤维素加硫酸水解后溶液显酸性,所以必须先用氢氧化钠中和,B错。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才称为皂化反应,D错。

答案:

C

4.(2011·济南质检)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操作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

A项中I2受热升华,NH4Cl受热分解,冷却后又化合,故不能用加热法分离。

C项中未用玻璃棒引流,D项应“长进短出”。

B项正确。

答案:

B

5.下列物质的鉴别和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

A.用氨水鉴别Al3+、Mg2+和Ag+

B.

用Ba(NO3)2溶液鉴别Cl-、SO

和CO

C.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可以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

D.实验室中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采用先加生石灰,过滤后再蒸馏的方法

解析:

A项,氨水与Al3+、Mg2+和Ag+都能产生白色沉淀,且氨水过量时,Al(OH)3、Mg(OH)2沉淀都不会消失,无法鉴别;B项,Ba(NO3)2溶液与SO

和CO

都能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C项,乙醇与水互溶,不能萃取碘水中的碘;D项,乙酸与生石灰反应生成盐,过滤后再蒸馏可以得到无水乙醇。

答案:

D

6.(2010·潍坊模拟)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含有的少量杂质),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NaBr溶液(NaI)

氯水、CCl4

萃取、分液

B.

NH4Cl溶液(FeCl3)

NaOH溶液

过滤

C.

CO2(CO)

CuO粉末

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D.

SiO2(Al2O3)

NaOH溶液

过滤

解析:

A项中引入了NaCl杂质,应选择Br2、CCl4;B项中引入了NaCl杂质,应选择氨水;D项中NaOH与SiO2、Al2O3均能发生反应,应选择稀盐酸或稀硫酸。

答案:

C

7.(2011·太原模拟)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试液→+KSCN溶液→颜色无变化→(+氯水)→溶液变红色,证明试液中含有Fe2+

B.试液→(+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证明试液中含有I-

C.试液→(+石蕊)→溶液呈蓝色,证明试液一定是碱溶液

D.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解析:

B项黄色沉淀不一定是AgI,也可能是S;C项溶液也可能是强碱弱酸盐溶液;D项也可能含有SO2气体。

答案:

A

8.[双选题](2010·广东高考)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实验Ⅰ:

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B.实验Ⅱ:

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C.实验Ⅲ:

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D.实验Ⅳ:

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和分析能力。

实验Ⅰ中振荡静置,由于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又CCl4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且二者互不相溶,故上层为水,几乎无色,下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显紫红色,A项错误;实验Ⅱ中NH4Cl和Ca(OH)2共热时生成NH3,NH3通入AlCl3溶液中产生Al(OH)3白色沉淀,但沉淀不溶于氨水,B项错误;实验Ⅲ中Fe3+遇到SCN-显红色,C项正确;实验Ⅳ中右边试管中CaO能够吸收左边试管中的水蒸气并与水反应,因此左边试管中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有蓝色晶体析出,D项正确。

答案:

CD

9.[双选题]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定溶液的pH,溶液显强碱性。

②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③在上述溶液中再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来源:

学科网]

④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一定有SO

离子

B.一定有CO

离子

C.不能确定Cl-离子是否存在

D.不能确定HCO

离子是否存在

解析:

由实验①知,该溶液中不含有与OH-反应的弱碱阳离子和弱酸的酸式酸根等,排除D选项;由实验②可

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O

,而一定不含SO

或HSO

,由实验③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由实验④知③中所得溶液中含有Cl-,可能是原溶液中含有的,也可能不是(因②中加入了HCl),故本题答案为B、C。

答案:

BC

10.(2011·惠州调

研)为除去某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KNO3溶液

KOH

滴入稀HNO3,同时用pH试纸测定至溶液呈中性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H2

CO2

依次通过盛有NaOH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NaNO3

CaCO3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KOH与硝酸反应生成KNO3和H2O;CuSO4与铁粉反应生成FeSO4和Cu;CO2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CaCO3不溶于水。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12分)(2011·嘉定模拟)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重晶石(主要成分为BaSO4)对工业过程进行模拟实验,其焙烧过程的主

要反应为:

BaSO4(s)+4C(s)

4CO(g)+BaS(s)

(1)高温焙烧所产生的气体必须处理,其装置为________。

(2)重晶石高温焙烧产生的固体在用盐酸溶解时所产生的气体必须用CuSO4溶液吸收,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所使用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4)无论在工业上还是在实验室里,从滤液中获得目标产物BaCl2,采用的方法一般都是加热蒸发、________、洗涤、干燥,而不是直接将溶液蒸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5)在实验室里,BaCl2常用于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SO

,为了避免Ag+、CO

、SO

等阴、阳离子的干扰,可先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

解析:

(1)高温焙烧所产生的气体是CO,CO有毒、不溶于水且具有可燃性,尾气处理用燃烧法。

[来源:

Zxxk.Com]

(2)重晶石高温焙烧产生的固体与盐酸反应所产生的气体是H2S,它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CuSO4===CuS↓+H2SO4。

[来源:

学#科#网]

(3)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所使用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外,还有玻璃棒和漏斗。

(4)从滤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是结晶法,操作步骤为:

加热蒸发配制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得到晶体,过滤将晶体从母液中分离出来,然后洗涤、干燥;不能通过直接将溶液蒸干的方法获得晶体,因为滤液中还有其他杂质,蒸干溶剂,杂质会留在晶体中。

(5)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SO

时,应先加盐酸,目的是排除Ag+、CO

、SO

等离子的干扰,若无任何现象,再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存在SO

答案:

(1)D 

(2)H2S+CuSO4===CuS↓+H2SO4

(3)玻璃棒 漏斗

(4)结晶过滤 滤液中还有其他杂质,蒸干溶剂,杂质会留在BaCl2中

(5)盐酸

12.(12分)(2011·巢湖模拟)氢溴酸在医药和石化工业上有广泛用途。

下图是模拟工业制备氢溴酸粗品并精制流程: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①中使用冰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Ⅱ和操作Ⅲ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操作

Ⅲ一般适用于分离________混合物。

(选填编号)

a.固体和液体    b.固体和固体

c.互不相溶的液体d.互溶的液体

(4)混合②中加入Na2SO3的目的是________。

(5)纯净的氢溴酸应为无色液体,但实际工业生产中制得的氢溴酸(工业氢溴酸)带有淡淡的黄色,于是甲乙丙同学设计了简单实验加以探究:

甲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含Fe3+,则用于证明该假设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若假设成立,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

乙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________,其用于证明该假设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

解析:

(1)SO2具有还原性,Br2具有氧化性,能发生反

应SO2+Br2+2H2O===2HBr+H2SO4。

(2)降低体系温度,可以增大S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同时防止溴挥发。

(3)操作Ⅱ是分离固体和溶液,采用过滤;操作Ⅲ是分离相互溶解的液体,采用蒸馏的方法。

(4)Na2SO3具有还原性,可以将溴单质还原为溴离子,从而除去粗品中未反应完的溴。

(5)Fe3+、Br2的检验方法。

答案:

(1)SO2+Br2+2H2O===2HBr+H2SO4

(2)降低体系温度,防止溴挥发,使反应完全

(3)过滤 蒸馏 d

(4)除去粗品中未反应完的溴[来源:

Zxxk.Com]

(5)KSCN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含有Br2 CCl4

13.(13分)(2011·杭州模拟)铁在冷的浓硫酸中能发生钝化。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一定量的铁与浓硫酸加热时,观察到铁完全溶解得到溶液A,并产生大量气体B。

实验室现有下列试剂:

0.01mol/L酸性KMnO4溶液、0.1mol/LKI溶液,3%H2O2溶液、淀粉溶液、蒸馏水。

请你协助他人探究所得溶液和气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

Ⅰ.所得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可能含有Fe2+和Fe3+中的一种或两种;

Ⅱ.所得气体可能含有________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验证

猜想Ⅰ

步骤①:

取少量0.01mol/L酸性KMnO4溶液,滴入所得溶液[来源:

学科网ZXXK][来源:

学§科§网]

步骤②

含有Fe3+

验证

猜想Ⅱ

将所得气体通入如下装置

含有两

种气体

[实验探究]

[问题讨论]

有同学提出,若另外选用KSCN溶液,则仅利用KSCN和H2O2两种溶液即可完成猜想Ⅰ的所有探究,判断该方法是否正确并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铁与热的浓H2SO4反应时,其还原产物为SO2气体,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降低,Fe与稀H2SO4反应产生的气体为H2,故气体B的成分为SO2或SO2与H2的混合气体。

[实验探究] Fe3+具有氧化性,能使KI淀粉溶液变蓝;Fe2+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SO2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答案] [提出猜想] Ⅱ.SO2、H2

溶液紫红色褪去 含有Fe2+

另取少量所得溶液,滴加KI-淀粉溶液 溶液变为蓝色

甲中KMnO4溶液褪色,乙中KMnO4溶液颜色不变,试管中收集到气体

[问题讨论] 不正确,若溶液中含有Fe3+,则无法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14.(13分)(2010·安徽高考)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使回收利用锂资源成为重要课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碳粉等涂覆在铝箔上)进行资源回收研究,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1)第②步反应得到的沉淀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第③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步反应后,过滤Li2CO3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过滤时发现滤液中有少量浑浊,从实验操作的角度给出两种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含LiMn2O4的质量为18.1g,第③步反应中加入20.0mL3.0mol·L-1的H2SO4溶液,假定正极材料中的锂经反应③和④完全转化为Li2CO3,则至少有________gNa2CO3参加了反应。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无机物的分离与提纯,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

(1)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铝箔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在滤液中通入过量CO2时,NaAlO2与CO2反应生成Al(OH)3沉淀。

(2)第③步为LiMn2O4在酸性条件下与氧气反应,该反应中氧气是氧化剂,反应生成硫酸锂、二氧化锰和水。

(3)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若滤液浑浊,则可能是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了,或者是玻璃棒紧靠的不是三层滤纸处,滤纸破损了。

(4)LiMn2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最终生成0.05molLi2CO3;加入H2SO4一共0.06mol,与LiMn2O4反应后有剩余;加入的Na2CO3先与剩余的硫酸反应,再与Li+反应生成Li2CO3。

答案:

(1)Al(OH)3

(2)4LiMn2O4+4H++O2===8MnO2+4Li++2H2O

(3)烧

杯、漏斗、玻璃棒 玻璃棒下端靠在滤纸的单层处,导致滤纸破损,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6.4(或6.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