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8923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

“……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论述的是宋代的(  )

A.街市   B.坊市   C.夜市   D.草市

解析:

依据材料中“农村商品经济”“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等信息判断,材料论述的是宋代的草市。

草市出现在乡村交通便利的地方,是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

答案:

D

2.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官差一人权检校市事……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

这表明(  )

A.政府加强对商业的规范管理

B.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给予保护

C.政府想遏制商业活动的进行

D.政府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商业。

从材料看,政府对设置“市”的地域有严格的规定,开市和封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并对商铺有严格的管理,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涉及是否保护私营工商业,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工商食官”制度,故D项不正确。

答案:

A

3.中唐诗人王建描述汴梁“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扬州城“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  )

A.政府已取消对市场的时间限制

B.“夜市”已在各地普遍推广

C.个别大城市开始出现“夜市”

D.政府已取消对市场的空间限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中“通宵酒客行”“夜市千灯”等关键词分析,考查夜市,应选C项。

宋朝商业活动不受时空限制,但宋以前不被允许,A、D项排除;B项错在“普遍”。

答案:

C

4.我国古代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逐渐打破,市分布在城中。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解析: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答案:

A

5.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  )

A.妨碍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解析:

本题以晋商为依托,考查资金的周转,材料说“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发财后大兴土木,这说明商业利润用之于消费与建筑住房,这势必影响资金的流转,进而影响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要,故C项正确。

A项与小农经济相适应。

B项错误,手工业产品与市场并未因晋商的行为而失去纽带。

D项错误,对农业经济商品化影响最大的是政府政策,而且明清农产品商业化有很大发展。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诗云: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二 宋诗云:

“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三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

年商税额

指数

995—998年

400万贯

100

1004—1008年

450万贯

113

1058年

700万贯

175

1064—1068年

846万贯

212

1077年

879万贯

220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材料四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高中历史教材

(1)结合材料一、二,提炼唐宋时期的商业发展的相关信息。

(2)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3)阅读材料四,从《苏州丝织业手工工场》图中提取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

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1)信息:

扬州是唐朝重要的商业城市,夜市繁荣;宋代商贩以歌唱的形式叫卖商品;政府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地点;“草市”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

(2)状况:

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

政策:

重视商业,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3)新现象:

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基础巩固]

1.“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尚书·酒诰》)“如贾三倍,君子是识。

”(《诗经·大雅》)这两段材料的主题虽然是儒家思想,但也可以用来研究(  )

A.农业的产生  B.商业的发展

C.手工业的进步D.城市的变迁

解析:

“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译为在农闲的时候,用牛车载着商品,去远处的地方进行贸易,用来孝敬赡养父母。

“如贾三倍,君子是识。

”译为商人能获得三倍的利润,君子也不从事这样的职业。

因而可以用来研究商业发展,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答案:

B

2.《贾客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籍,善于用诗歌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下列内容可能成为其作品题材的是(  )

A.商品经济催生了雇佣关系的出现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草市普遍在全国农村出现

D.客舍、邸店等商运辅助性经营场所活跃

解析:

明中叶后,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错误;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B项错误;唐代的“草市”还没有全国性范围普及,故C项错误;客舍是唐代出现的供旅客投宿的场所,邸店是唐代以后供客商堆货﹑交易﹑寓居的行栈的旧称,间接反映唐代商运辅助性经营场所活跃,故D项正确。

答案:

D

3.某一时期,一座位于江南的城市,在熙来攘往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贩卖各色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烟草等货品的街铺。

人们买卖时,大额交易使用银两,小额交易使用铜钱。

上述情景最可能出现于(  )

A.唐代   B.宋代C.元代   D.明代

解析:

根据“随处可见贩卖各色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烟草等货品的街铺”,可以得出青花瓷已经很寻常了,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大额交易使用银两,小额交易使用铜钱”,而银两为主要形式的称量货币盛于明清,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4.白居易《卖炭翁》一诗,被史学大师陈寅恪赞誉为“诗史”。

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来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此处的“市”是指(  )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B.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C.沿街开铺的街市D.地方自治的市镇

解析:

材料意在考查“市”的类型。

草市出现在城外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方,与题中“长安城”不符合,故A项错误;唐代对市的设立和管理严格,集中设市管理,故B项正确;唐代实行坊市分离,沿街开铺的街市还未出现,故C项错误;城外的草市规模不断壮大,形成地方市镇,与题中“长安城”不符合,故D项错误。

答案:

B

5.若想一览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城市的雄姿,应该到元朝的(  )

A.杭州B.大都C.泉州D.扬州

解析:

泉州是元朝重要的外贸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答案:

C

6.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种做法(  )

A.强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以法律和行政命令干预经济

C.阻碍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D.使专制统治开始受到了挑战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的规模虽然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但是这一点不是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看待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做法实质上是以行政命令干预经济,但是这种说法同样没有体现出题干设问中的限制角度,故B项错误;当时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壮大,国内资本主义萌芽也已经有所发展,清朝的这种做法阻断了中国商品经济与世界先进经济因素的交流,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领域的专制统治,不可能体现出对专制统治挑战的现象,故D项错误。

答案:

C

[能力提升]

7.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

“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

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

”这表明(  )

A.重义轻利开始改变B.商人地位普遍提高

C.商品经济快速发展D.重农抑商名存实亡

解析:

义利观为传统道德的一对范畴,只要有商品经济存在,趋利的现象就会存在,重利轻义的现象早已有之,故A项错误;在传统社会中就地位而言,儒高商低,而弃儒就贾且士人出身商贾之家成为一种普遍的新现象,说明贾人地位普遍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商人地位提高,不足以说明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商人地位提高与政府加大抑商力度并存,而非重农抑商名存实亡,故D项错误。

答案:

B

8.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

B.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C.地缘意识更加突出

D.重农抑商政策威胁商人利益

解析:

“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可以看出跨区域间的商业贸易繁荣,故A项正确;“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不能体现其竞争“异常激烈”,故B项错误;“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其商业行为无法体现地缘意识,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不能体现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

A

9.据记载,宋神宗时,(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商店可以随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行人不能驻足。

每一交易,动辄千万。

这表明北宋汴京(  )

A.商业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

B.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

C.市场上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商品

D.商业活动打破了唐代坊市制度的界限

解析:

材料中说的是宋神宗时,(汴京)商业活动的状况,商业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的商业交易额比较大,但没有和其他古都市的比较,也就无法得出汴京的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的是宋神宗时,(汴京)商业活动的状况,而不是说市场上都出售什么商品,故C项错误;据材料“宋神宗时,(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商店可以随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可知商业活动打破了唐代坊市制度的界限,故D项正确。

答案:

D

10.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

这种状况表明中国(  )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C.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D.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

解析:

根据材料“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可知,在封建社会后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出现不断增强的趋势,故A项正确;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虽然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故C项错误;农产品由农村流向城市是自古代城市产生以来就存在的经济现象,单单“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并不代表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故D项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

公元9世纪(早在唐代)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

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

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 大概是道光初年天津日升昌颜料铺的经理雷履泰,因为地方不靖,运现困难,乃用汇票清算远地的账目,起初似乎是在重庆、汉口、天津间,日升昌往来的商号试行成效甚著。

第二步乃以天津日升昌颜料铺为后盾,兼营汇票,替人汇兑。

第三步在道光十一年(1831)北京日升昌颜料铺改为日升昌票庄,专营汇兑。

——陈其田《山西票庄考略》

(1)材料一中的外国学者认为宋代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请根据材料一来说明该观点。

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2)依据材料二,指出票号的职能。

结合所学,说明票号产生的条件。

答案:

(1)说明:

宋代已出现政府担保的纸币、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公司等近代经济现象。

说明宋代已含有近代商业因素。

(任答3点即可)

看法:

宋代虽然出现了一些近代商业因素,但是封建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没有向近代社会转变。

(2)职能:

经营汇兑业务。

条件:

清朝商品经济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快,货币流通量增加;地域性商人群体(晋商)发挥了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