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第八单元过关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8989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第八单元过关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三第八单元过关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三第八单元过关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三第八单元过关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三第八单元过关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三第八单元过关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三第八单元过关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三第八单元过关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三第八单元过关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三第八单元过关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三第八单元过关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三第八单元过关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三第八单元过关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三第八单元过关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三第八单元过关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第八单元过关检测.docx

《人教版高三第八单元过关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第八单元过关检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三第八单元过关检测.docx

人教版高三第八单元过关检测

第八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

90分钟满分:

11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有很强的毒性,因外观、口感与食盐相似,而常常被误用、误食。

为了区分亚硝酸钠与食盐,某研究性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后得知:

亚硝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沉淀,亚硝酸是一种弱酸,不稳定,易分解为两种气体,据此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分别向盛有两种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的为亚硝酸钠;②用洁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无色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出现蓝色的是亚硝酸钠;③向两支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氯化钠和亚硝酸钠,溶液变棕黄色的是亚硝酸钠;④分别向盛有两种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钠,另一支试管内是亚硝酸钠。

其中能够区分亚硝酸钠与食盐的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

由题意可知,①可以,加入稀硫酸后,生成亚硝酸,该酸不稳定,易分解为两种气体:

NO2、NO;②可以,亚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I-氧化为I2;③可以,亚硝酸把Fe2+氧化为Fe3+;④都会生成白色沉淀,无法区别。

答案:

C

2.在标准状况下,将22.4LNO2通入过量的NaHCO3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Na2O2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A.O2B.CO2和O2C.NO2和O2D.NO2

解析:

3NO2+2NaHCO3====2NaNO3+2CO2+NO+H2O

1mol

mol

mol

CO2+NO+Na2O2====Na2CO3+NO2

mol

mol

mol

2CO2+Na2O2====Na2CO3+O2

mol

mol

故产生的气体为NO2和O2。

答案:

C

3.向100mL12mol/L的浓HNO3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

A.等于0.3molB.等于0.6mol

C.小于0.6molD.介于0.3mol和0.6mol之间

解析: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1.2mol0.3mol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1.2mol0.6mol

答案:

D

4.(2010·石家庄质量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久置的浓HNO3呈黄色,为除去黄色可通入O2

B.NH4Cl固体中混有I2,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C.为除FeSO4溶液中的Fe2(SO4)3,可加入Cu粉

D.为除去SO2中少量的CO2,可使其通过澄清石灰水

解析:

B选项中加热都变为气体,冷却都为固体,不能分离。

C选项中,加入Cu粉又混入Cu2+。

D选项中SO2、CO2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答案:

A

5.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时,能产生可燃性气体的是()

①炭块投入热的浓硝酸中②铁丝投入稀硫酸中

③过氧化钠投入水中④电石投入食盐水中

A.①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④

解析:

反应①产生NO2和CO2,②产生H2,③产生O2,④产生C2H2;属于可燃性气体的有②④。

答案:

D

6.宇宙飞船升天一般是以N2H4(联氨)和N2O4为推力源,反应温度高达2700℃,反应方程式为2N2H4+N2O4====3N2+4H2O。

下列对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

B.N2是氧化产物,H2O是还原产物

C.联氨是氧化剂

D.联氨是还原剂

答案:

D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定量的空气中混入少量N2,在放电的条件下,最终可能生成NO2

B.由红磷变白磷是一个化学变化

C.浓HNO3和浓盐酸体积比为1∶3的混合物叫“王水”,能溶解金、铂

D.NaCl和NH4Cl的混合物可用加热的方法分离

解析:

A不正确,因为空气中N2和O2的体积比约为4∶1,再混入少量N2,则V(N2)和V(O2)的比值大于4∶1,在放电的条件下,N2+O2放电2NO,N2过量,则不可能发生反应2NO+O2====2NO2,生成NO2。

答案:

A

8.在0.1mol/L氨水中()

A.c(NH3·H2O)=0.1mol/L

B.c(

)=0.1mol/L

C.c(NH3)+c(NH3·H2O)+c(

)=0.1mol/L

D.c(NH3)=0.1mol/L

解析:

根据氮元素守恒可得正确答案C。

答案:

C

9.把22.4g铁粉完全溶于某浓度的硝酸溶液中,如反应后只收集到0.3molNO2和0.2molNO,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生成的盐只为Fe(NO3)3

B.反应后生成的盐只为Fe(NO3)2

C.反应后生成的盐为Fe(NO3)3和Fe(NO3)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3

D.反应后生成的盐为Fe(NO3)3和Fe(NO3)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3∶1

答案:

C

10.下列材料制成的容器,既不能用来盛放浓盐酸,也不能用来盛放浓硝酸的是()

A.AlB.ZnC.CuD.Pt

解析:

铝容器能盛放浓硝酸;铜、铂容器能盛放浓盐酸。

答案:

B

11.某元素R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5个电子,它的含氧酸的钾盐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KRO3B.K3RO4C.KRO2D.K2RO4

解析:

据题意可知R为第ⅤA族元素,不可能有+6价。

答案:

D

12.下列试剂的储存方法正确的是()

A.浓硝酸存放在棕色广口试剂瓶中

B.少量白磷存放在煤油中

C.盛溴的试剂瓶里加少量水以减少溴的挥发

D.将浓氨水和浓盐酸存放在同一层药品橱里

解析:

盛放液体应用细口瓶;白磷能溶解在煤油中,不能将白磷存放在煤油中;浓氨水和浓盐酸都易挥发,不能存放在同一层药品橱里。

答案:

C

13.下列几种盐中,受热分解时(超过100℃)只生成一种气体的是()

A.NH4ClB.KClO3C.(NH4)2CO3D.NaHCO3

解析:

NH4Cl△NH3↑+HCl↑;(NH4)2CO3△2NH3↑+CO2↑+H2O↑;2NaHCO3△Na2CO3+CO2↑+H2O↑。

答案:

B

14.下列固体物质跟酸反应可以完全溶解的是()

A.1molZn与含1molH2SO4的稀H2SO4共热

B.1molCu与含2molH2SO4的浓H2SO4共热

C.1molCu与含4molHNO3的浓HNO3共热

D.1molMnO2与含4molHCl的浓盐酸共热

解析:

Zn+H2SO4====ZnSO4+H2↑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Cu+83HNO3(稀)====Cu(NO3)2+23NO↑+43H2O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由上述反应方程式知A符合,因随着反应的进行,浓H2SO4、浓盐酸会变稀,而稀酸不再发生反应,故B、D两项不符合。

C选项比较特殊,随着反应的进行,浓HNO3会变稀,但反应并没有停止,而是按Cu与稀HNO3反应的方程式进行,由方程式知1molCu从对应4mol浓HNO3变化成1molCu对应

mol稀HNO3,故C选项也符合。

答案:

AC

15.进行化学实验,观测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

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B.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有有色产物生成且能溶于浓硝酸

C.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解析:

A中是碘遇淀粉变蓝色;与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可能有Ag+或

;铜在冷的浓硫酸中不反应,只能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6.(2009·广州一模)某课题小组同学测定液态奶含氮量的实验过程如下:

原理:

液态奶

(NH4)2SO4

NH3

(NH4)2B4O7溶液

用标准盐酸滴定

步骤:

①在烧杯中加入10.00mL液态奶和辅助试剂,加热充分反应;

②将反应液转移到大试管中;

③按如下装置用水蒸气将NH3吹出,并用H3BO3溶液吸收(加热装置未画出);

④取下锥形瓶,滴加指示剂,用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滴定;

⑤重复测定两次,再用10.00mL蒸馏水代替液态奶进行上述操作。

数据记录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时(NH4)2B4O7重新转化为H3B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的实验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4号空白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计算10.00mL液态奶中的含氮量应代入计算的盐酸体积是__________mL,该液态奶的含氮量为__________mg/mL。

解析:

(1)滴定时,反应物为(NH4)2B4O7、HCl,产物有H3BO3,所以另外一种产物为NH4Cl,注意反应物还有水,否则不能配平化学方程式。

(2)加热烧瓶,用水蒸气将试管中的NH3吹出;长导管与大气相通,防止装置中压强过大而发生危险。

(3)4号空白对照实验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4)平均消耗盐酸的体积为33.50mL,由空白对照实验知其他因素消耗盐酸1.50mL,故目标物质消耗盐酸33.50mL-1.50mL=32.00mL;该液态奶含氮量:

0.1000mol/L×0.032L×14g/mol×1000mg/g÷10.00mL=4.480mg/mL。

答案:

(1)(NH4)2B4O7+2HCl+5H2O====4H3BO3+2NH4Cl

(2)圆底烧瓶安全管(或防止装置中压强过大而发生危险)

(3)消除其他试剂、实验操作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4)32.004.480

17.如图甲和乙是某校实验探究小组制备NH3并进行性质实验时的改进装置。

按图甲把仪器安装好,称取2g固体氯化铵装入试管底部,再快速称取2g氢氧化钠覆盖在氯化铵上方;立即用带有滴管的塞子塞紧(滴管内预先吸入约2mL浓氨水);烧杯内盛滴有酚酞试液的水。

把浓氨水滴入试管里,可立即观察到试管内发生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

将上述装置中收集满NH3的圆底烧瓶取下,改装成图乙所示的装置。

胶头滴管内事先吸入2mLH2O,此时小气球系在导管上呈自然松弛状态;将滴管内的水慢慢滴入烧瓶中,轻轻晃动烧瓶。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便可以验证NH3的某个性质。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教材中是用与制O2相同的制备装置来加热制取NH3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部分同学对于能用图甲制取NH3的原因分析,有道理的是__________。

①在NH3·H2O中有平衡NH3+H2O

NH3·H2O

+OH-,NaOH使平衡向左移动;

②在NH3·H2O中有平衡NH3+H2O

NH3·H2O

+OH-,NH4Cl使平衡向左移动;

③NaOH溶于水时放热,使体系的温度升高,NH3的溶解度减小;

④NH4Cl与NaOH在此情况下可反应生成NH3,

+OH-△NH3↑+H2O;

⑤NH4Cl会分解释放出NH3。

(3)判断图甲中烧瓶已收集满NH3的现象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它说明了NH3__________。

解析:

(1)实验室利用铵盐和碱共热制取NH3时,所用装置与制O2装置相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OH-和

浓度增大都会使平衡NH3+H2O

NH3·H2O

+OH-逆向移动,从而使NH3逸出。

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使体系温度升高,使NH3的溶解度减小而逸出,同时也会使NH4Cl和NaOH在受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但该温度条件下,NH4Cl不会分解。

(3)当烧杯中的溶液变红时可以证明NH3已经收集满。

(4)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由于NH3极易溶于水,烧瓶中压强减小,气球会逐渐变大。

答案:

(1)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2)①②③④(3)烧杯内的溶液变红

(4)气球逐渐变大极易溶于水

18.有A+、B+、C-、D、E五种粒子,它们都分别含有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

①A++C-

D+E↑,②B++C-

2D。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粒子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2)C-、D、E三种粒子结合质子(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用微粒符号表示)。

答案:

(1)

H3O+OH-H2ONH3

(2)OH->NH3>H2O

19.氮可形成各种离子,如N3-、

、N2

、N2

等,已知N2H+5与N2H2+6是由中性分子结合质子形成的,因此有类似于NH+4的性质。

(1)

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2)N2

在碱性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已知NH3分子结合H+的能力比结合Ag+的能力强。

要使[Ag(NH3)2]+转化为游离的Ag+,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实现转化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

(2)N2

+2OH-====N2H4+2H2O

(3)硝酸[Ag(NH3)2]++2H+====2

+Ag+

20.如下图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无关物已略去),其中W为某酸式盐,A、C、D、E为无色气体。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化合物W为__________,F为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A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是含有__________共价键的__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G

E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4)A与CuO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生成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H4HCO3NO2

(2)

极性极性

(3)3Cu+8H++2N

====3Cu2++2NO↑+4H2O

(4)3CuO+2NH3△3Cu+N2+3H2O

21.(2009·南京期末)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氮氧化物(NOx)已成为大气中的主要气态污染物之一。

(1)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尾气是平流层中NOx的主要来源。

它们破坏臭氧层的机理为:

①O3

O+O2;②NO+O3

NO2+O2;③NO2+O

NO+O2。

上述反应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是催化剂。

(2)汽车尾气中含有NOx、CO和碳氢化合物等。

①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装有Pd等过渡元素的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机理如图所示。

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②NOx和碳氢化合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的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有学者对某城市一天中光化学烟雾的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二次污染物有__________等,醛和O3的峰值出现在14:

00左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测定汽车尾气中NOx的方法之一是用3%的H2O2溶液吸收尾气中的NOx生成HNO3,再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HNO3。

若要测定标准状况下尾气中NOx的体积分数,所需的数据有__________(填序号)。

A.所测尾气的总体积

B.两种氮氧化物的体积比

C.NaOH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D.所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

E.从滴定开始到指示剂变色所需的时间

(3)硝酸工业尾气中的NOx可用纯碱溶液吸收,有关的化学反应为:

2NO2+Na2CO3====NaNO2+NaNO3+CO2

NO+NO2+Na2CO3====2NaNO2+CO2

现用0.5L2mol/L的纯碱溶液恰好吸收一定量硝酸工业尾气中的NOx,吸收液质量增加44g(设CO2全部排出)。

则NO2和NO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③NOx转化为HNO3后再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由N元素守恒知n(NOx)=n(HNO3),所以要测尾气中NOx的体积分数,需要数据有所测尾气的总体积、滴定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及其物质的量浓度。

(3)结合反应方程式知吸收的NOx的物质的量为2mol(形成的钠盐中Na~N),同时产生1molCO2,由质量变化可推知2molNOx的质量为88g,故可求出尾气中NO2与NO的体积比为7∶1。

答案:

(1)2O3====3O2NO

(2)①2NO+O2+4CO催化剂N2+4CO2②醛与O3此时日光照射较强,光化学反应速率较快③ACD

(3)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