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9391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基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基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基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基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基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中基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中基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中基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中基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中基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中基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中基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中基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中基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中基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中基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中基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中基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中基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中基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基题.docx

《中基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基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基题.docx

中基题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3.证候4.同病异治5.异病同治

二、填空题

1.——————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是——————,二是——————。

3.金元四大家中刘完素为——————派;李杲为——————派;张从正为——————派;朱丹溪为——————派。

4.昼为———,夜为———;上午为阳中之———,下午为阳中之———;前半夜为阴中之———,后半夜为阴中之———。

三、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伤寒论》D《难经》

2.《伤寒杂病论》是哪位医家所著?

()

A张仲景B刘完素C李杲D张从正

3.首先确立中医辩证论治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

4.《诸病源后论》的作者是?

()

A东汉张仲景B隋代巢元方C唐代孙思邈D宋代陈无择

5.金元四大家中,刘完素代表何流派?

()

A寒凉派B滋阴派C补土派D攻下派

6.金元四大家中,李杲代表何流派?

()

A寒凉派B滋阴派C补土派D攻下派

7.“证”是指()

A若干症状B病理概括C体征D病性

8.中医学认为疾病一天中何时严重?

()

A早上B中午C傍晚D半夜

9.下列哪一项属于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A同病异治B异病同治C审因论治D辨证论治

三、多项选择题

10、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有()

A精气学说B整体观念C辨证论治D阴阳五行E命门学说

四、简答题

1.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有何影响?

2.什么是辨证论治?

二者的关系如何?

3.何谓“同病异治”?

试举例说明?

4.何谓“异病同治”?

试举例说明?

五、论述题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包括哪两各方面的内容?

分别简述其内容。

第二章阴阳五行

一、名词解释

1.阴阳2.五行3.相生4.相克5.相乘

6.相恶7.制化8.母病及子9.子病及母10.阳胜则热

二、填空题

1.阴阳的相对性,一方面表现在一定的条件下________。

另一方面表现为__________。

2.阴阳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

3.阳胜则———,阴胜则———;阳虚则———,阴虚则———。

4.五行最初称作——————。

5.五行是指,木、火、土、金、——————。

6.五行的特性在《尚书.洪范》中归纳为:

木曰曲直;火曰————;土曰————;金曰————;水曰————。

7.以“木”为例,木之母____,木之子_____,木之所胜____,木之所不胜_______。

8.五味中,味————者属阳,味————者属阴。

9.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是:

虚则——————,实则——————。

10.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

——————、——————。

三、单项选择题

1.阴阳最初的涵义是指()

A天地B日月C内外D日光的向背

2.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

A上午B前半夜C下午D后半夜

3.以下哪种情况不能组成一对阴阳?

()

A上升与外出B上与下C动与静D寒与热

4.属于“阳证”范围的是()。

A寒证B虚证C里证D表证

5.“阴虚则热”的病变可形成()。

A实热B虚热C实寒D虚寒

6.“阳病治阴”适用于()

A寒者热之B阴中求阳C阳虚阴盛D阴虚阳盛

7.“重阴必阳”属于()

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

8.“重寒则热”属于()

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

10.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属()

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阴中之阴

12.五方之中属于“木”行的是()

A东B南C西D中

13.肾病传肝属于()

A母病及子B子病及母C相乘D相侮

14.五行相克的规律是()

A木→火→土→水→金→木B水→火→土→金→木→水

C木→土→金→水→火→木D木→土→水→火→金→木

15.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

A炎上B润下C曲直D从革

16.下列初哪项外均属五行之土()

A五脏之脾B六腑之胃C五官之口D五志之悲

17.泻南补北“法用于治疗()

A心肾B心脾C肝肾D肺肾

四、多项选择题

1.根据属性划分,下列症状属阳的是

A声高息粗B面色晦暗C脉涩细小D语言洪亮E躁动不安

2.下列属阴者为

A寒凉的B向外的C晦暗的D向上的C抑制的

3.阴阳的相互关系为()

A对立统一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E阴平阳秘

4.人体属于阴的部位是()

A腹部B四肢内侧C背部D下部E头部

5.以“取象比类”的发方法,对事物进行归类,属“木”者可包括

A六腑之胃B五官之目C五色之青D五志之怒E五方之东

6.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有

A滋水涵木法B壮水制火法C益火补土法D培土生金法E金水相生法

7.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

A抑木扶土法B培土制水法C佐金平木法D壮水制火法E滋水涵木法

四、简答题

1.阴阳转化的依据和条件各是什么?

2.为什么阴阳的属性是相对的?

举例说明?

3.阴阳的基本内容有哪几各方面?

4.怎样用阴阳失调概括病理总纲?

5.什么叫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其顺序如何?

五、论述题

1.试述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阻止结构?

2.试述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3.根据阴阳偏盛确立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4.根据阴阳偏衰确立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5.用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各包括哪些治法?

每种治法的适应证是什么?

6.用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各包括哪些治法?

每种治法的适应证是什么?

第三章藏象

一、名词解释

1.藏象2.脏腑3.藏象学说4.心主血5.心藏神6.神

7.脾主运化8.先天之精9.后天之精10.天癸11.肾气12.肾阴

13.肾阳14.胃气15.孤腑16.上焦如雾17.中焦如沤18.下焦如渎

19.决渎之官20.奇恒之府21.肝肾同源22.心肾相交

二、单项选择题

1.藏象的基本含义是:

A.五脏六腑的形象B.内在组织器官的形象C.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

D.藏于内的脏腑及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E.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2.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E.虚实交替,泻而不藏

3.下列哪项不属于奇恒之腑:

A.脉B.女子胞C.三焦D.胆E.脑

4.机体的生长发育主要取决于:

A.血液的营养B.津液的滋润C.水谷精微的充养D.肾中精气的充盈E.心血的充盈

5.各脏阴阳的根本在于:

A.肝B.心C.脾D.肾E.肺

6.促进性机能成熟的物质是:

A.肾精B.肾气C.血液D.天癸E.元气

7.“水脏”是指:

A.肾B.脾C.肺D.膀胱E.三焦

8.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主气B.纳气C.调气D.载气E.行气

9.主司二便的脏是:

A.肾B.脾C.小肠D.大肠E.肺

10.最易导致肾气不固的情志因素是:

A.喜B.怒C.忧D.恐E.悲

11.“命门火”实际上是指:

A.心阳B.肝阳C.脾阳D.肾阳E.以上都不是

12.脾主运化是指:

A.运化水液B.运化水湿C.运化水谷D.运化水谷和水液E.化生血液

13.五脏功能中具有“升举内脏”功能的是:

A.肾B.脾C.肺D.肝E.心

14.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础是:

A.脾主升清B.脾主统血C.人以水谷为本D.脾为后天之本E.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15.脾统血主要是指:

A.控制血液运行的流速B.增加内脏血液的容量C.控制血液的外周流量

D.控制血液在脉道内运行E.使血液上输于心肺和头目

16.下列哪项不属于肺的宣发功能:

A.排出体内浊气B.宣发卫气C.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

D.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E.使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

17.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

A.肺主一身之气B.肺司呼吸C.肺主宣发和肃降D.肺朝百脉E.肺输精于皮毛

18.下列哪项有误:

A.心在体合脉B.肺在体合鼻C.脾在体合肉D.肝在体合筋E.肾在体合骨

19.五脏六腑之大主是:

A.心B.肺C.脾D.肝E.肾

20.“血府”是指:

A.心B.肝C.脾D.脉E,冲脉

21.胆汁的化生和排泄主要依赖于:

A.牌主运化功能B.肾主藏精功能C.肺主宣发功能D.肝主疏泄功能E.心主血脉功能

22.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液”内容:

A.尿B.涎C.涕D.泪E.唾

23.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A.脑为髓之海B.肺为气之海C.冲脉为血海D.胃为水谷之海E.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24.“水火既济”是指哪两脏的关系:

A.心肺关系B.心肾关系C.肝肾关系D.肺肾关系E.脾肾关系

25.精血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

A.心与肾B.脾与肾C.肺与肾D.肝与肾E.心与肝

三、多项选择题

1.血液正常运行,除脉道通利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哪两个基本条件:

A.心神充足B.心气充沛C.心阴滋养D.血液充足E.心阳充足

2.气血生化之源指何脏器:

A.心B.脾C.胃D.肝E.三焦

3.“水谷之海”是:

A.脾B.胃C.大肠D.太仓E.小肠

4.胆称:

A.精明之府B.中正之官C.筋之府D.中精之府E.将军之官

5.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主藏血B.主藏神C.主统血D.主疏泄E.主决断

6.肾中精气不足可出现:

A.小儿囟门迟闭B.小儿骨软无力C.牙齿松动脱落D.老年人骨质脆弱E.脑转耳鸣

7.下列不属于脾的主要生理功能的是:

A.在体合肉B.运化水谷C.运化水液D.统摄血液E.在液为涎

8.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调可产生的病理产物有:

A.痰B.饮C.湿D.气喘E.水肿

9.中医学称肺为:

A.娇脏B.生之本C.水之上源D.华盖E.气之海

10.肺主肃降,能将什么向下布散:

A.清气B.浊气C.津液D.卫气E.水谷精微

11.肝藏血的生理意义包括:

A.贮藏血液于肝内B.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分配C.调节水液代谢的平衡

D.防止出血E.魂神有所依舍

12.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宣散卫气B.推动血行C.总司气化D.主藏神E.开泄汗液

13.胃又称:

A.胃脘B.太仓C.水谷之海D.受盛之官E.水谷气血之海

14.下列属于奇恒之府的是:

A.三焦B.女子胞C.命门D.脉E.胆

15.心和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血液的运行B.津液的输布C.津液的代谢D.气机的调畅E.血液的生成

16.肺和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血的生成B.津液的输布C.气的生成D.津液的代谢E.血的贮藏

四、填空题

1.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和。

2.腑的生理特点是和。

3.《素问.脉要精微论》:

“腰者,之府。

4.《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

“诸湿满,皆属于。

5.肺气的运动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6.肺在体合,开窍于。

7.肝在体合,开窍于。

8.心在体合,开窍于。

9.心在志为,在液为。

10.脾为之本,肾为之本。

11.与女子胞生理功能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四脏和二脉。

12.三焦作为六腑之一的主要功能是,。

13.《素问·灵兰秘典论》称心为之官。

14.六腑皆以为顺,以为用。

15.《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说:

“肺者,之本。

16.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和胆汁、主。

五、判断题

1.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

2.脾为后天之本。

因此,脾气的盛衰决定着机体生、长、壮、老、已。

()

3.肾的各种功能中,以肾藏精的功能最为重要。

()

4.过度思虑既伤脾又伤心。

()

5.头在人体位置最高,故有“华盖”之称。

()

6.情志活动异常,导致气机失调,也常影响肝的疏泄功能。

()

7.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故肝气下降,可致升清不能而内脏下垂。

()

8.心气是完成主血脉功能的唯一条件。

()

9.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

()

10.六腑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密切配合。

()

11.小肠主津,而大肠主液。

()

12.“精汁”的化生和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

()

13.小肠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的功能,实际上是脾胃升清降浊功能的具体体现。

()

六、简答题

1.藏象学说有何特点?

2.为何称“肺为娇脏”?

3.简述肺主气的含义。

4.肺的肃降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5.何谓藏象学说?

其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6.简述心主血脉与心藏神之间的关系。

7.脾主升清的内涵是什么?

8.肝为刚脏的含义是什么?

9.何谓心主血脉的含义?

10.简述胃的主要生理功能。

七、论述题

1.试述肺主行水的功能。

2.如何理解脾胃为后天之本?

3.如何理解胆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

4.如何理解“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5.试述脾与胃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气血津液

一、名词解释

1.气机调畅2.气机3.气4.血5.元气6.津液7.血府8.气逆

9.气陷10.气滞11.气结12.气郁13.气闭14.气脱15.精

二、单选题

1.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

2.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

A.元气B.宗气E.营气D.卫气E.动气

3.具有温煦脏腑、润泽皮毛、控制汗孔开合等功能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

4.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指:

A.气的推动作用B.气机C.气的防御作用D.气的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

5.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血脉D.三焦E.肝

6.具有司腠理开合功能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

7.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

A.营气B.卫气C.元气D.宗气E.谷气

8.与肺主一身之气密切相关的是:

A.宗气B.谷气C.卫气D.元气E.营气

9.“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不是

10.与血的运行没有直接关系的脏是:

A.心B.肺C.脾D.肝E.肾

11.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

A.心气D.肺气C.中气D.肝气E.脾气

12.与血液运行关系最为密切的脏是:

A.心B.肺C.脾D.肝E.肾

13.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何脏腑的综合作用而完成:

A.心肝脾肺三焦B.心肝脾肾三焦C.肺脾肾肝三焦D.心肝肺肾三焦E.肺脾肾心三焦

14.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

A.气逆B.气陷C.气结D.气滞E.气脱

15.与气虚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A.心与肺B.心与脾C.肺与脾D.肺与肝E.肝与脾

16.下列哪项属于气机失调:

A.气逆B.气陷C.气滞D.气结E.以上均是

三、多选题

1.气的生成过程中,尤其重要的脏腑是:

A.心B.肺C.脾D.胃E.肾

2.宗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A.肾中精气B.水谷精气C.自然界清气D.脏腑之精气E.先天之精气

3.气的主要来源是:

A.先天之精气B.后天之精气C.阴阳之精气D.五行之精气E.天地之精气

4.气机升降的枢纽是:

A.肝B.胆C.脾D.胃E.肾

5.在血的生成过程中,具有主要作用的脏腑是:

A.心B.肺C.脾D.肾E.胃

6.气血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A.气为血之帅B.血为气之母C.气能生血D.血能养气E.气随血脱

7.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

A.精B.气C.血D.津E.液

8.气的固摄作用体现在:

A.固摄血液B.固摄汗液C.固摄唾液D.固摄二便E.固摄精液

9.卫气的功能有:

A.温分肉B.肥腠理C.司开合D.充皮肤E.生津液

10.参与血液运行的脏腑组织有:

A.心B.肺C.肝D.脾E.脉

11.与津液的生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脾B.胃C.小肠D.大肠E.三焦

四、填空题

1.气血津液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______,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______。

2.元气由______化生,赖______循行全身。

3.“气机失调”中,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为______;气不外达而结聚于内,称为______,

或______,甚则______。

4.气与血的关系,可概括为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5.气对血的关系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6.血对气的关系体现在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7.血得______而行,________而凝。

8.气的运动称作_______。

气的运动形式,可以简单地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判断题

1.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仅有气、血、津液三者。

()

2.气化即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

3.五脏精气是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

4.元气通过三焦而流布于全身。

()

5.具有行气血、行呼吸二方面作用的气是营气。

()

6.生命物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营气。

()

7.血液归藏于肝,故称肝为血府。

()

8.一般而言,肾与人体血液的正常运行无直接关系。

()

9.元气根源于肾。

()

10.气的防御作用正常,人就不易发病。

()

六、简答题

1.气的生成来源有哪些方面?

2.气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3.元气的组成、分布和功能如何?

4.宗气的组成、分布和功能如何?

5.怎样理解“精血同源”?

七、论述题

1.血的生成和运行与哪几脏有关?

各起何作用?

2.试述精、血、津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3.气与津液的生理关系如何?

第五章经络

一、名词解释

1.经络2.经络学说3.十二经脉4.奇经八脉5.一源三歧

6.阴脉之海7.阳脉之海

二、填空题

1.经络是经脉和——————的总称。

2.称为“阳脉之海”的经脉是——————。

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3.具有约束纵行诸经作用的经脉是——————。

4.冲、任、督三脉同起于——————,故有“一源三歧”之说。

三、简答题

1.简述经络的主要功能。

2.何谓“奇经八脉”?

其作用是什么?

3.简述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4.写出十二经脉的名称?

第六章、第七章病因、病机

一、名词解释

1.病因2.病因学说3.辨症求因4.六淫5.六气6.风为百病之长

7.风性主动8.疠气9.七情10.七情内伤11.瘀血12.痰饮13.病机

14.阴阳失调15.阴阳互损16.阴阳格拒17.气机失调18.内生“五邪”

19.邪气20.正气

二、填空题

1.——————是中医学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2.六淫致病具有——————、——————、地域性及相兼性的共同致病特点。

3.风性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的特征。

4.风性主动,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的特征。

5.湿邪的黏滞之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二是——————。

6.《素问·太阴阳明论》说:

“伤于——————者,下先受之。

7.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为——————;——————。

8.中医病因学的主要特点是——————。

9.六淫致病,其致病途径多从——————、——————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10.七情内伤常可影响脏腑气机,其中怒则气上,喜则————,惊则————,————则气下,————则气结。

11.七情变化对病情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12.劳力过度主要包括———————;———————;————。

13.劳神过度最易损伤的脏是————和————。

14.瘀血的形成,除血寒、气虚、气滞外,还包括————和————。

15.寄生虫除蛔虫、钩虫、血吸虫外,还包括————和————。

16.痰饮中的饮临床分为:

————,————,————,————四种类型。

17.饮食不节分为————和————。

18.饮食失宜分为:

————,————,————。

19.外感六淫中————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20.外感六淫中————,————,————,————,————,既有外感,又有内生。

21.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称为——————。

22.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阴虚,形成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称为——————。

23.阴盛格阳的本质是——————,阳盛格阴的本质是——————。

24.气陷多由—————病变发展而来,尤与———的关系最为密切。

25.津液的排泄障碍,主要与———、———两脏的病变有关。

26.风气内动的形成与———的关系密切,故又称——————。

27.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邪气偏盛是疾病发生的——————。

28.精气夺则—————,邪气盛则——————。

29.阴虚则———,阳虚则———,阴盛则———,阳盛则———。

三、单项选择题

1.既有季节性特点,又不受季节限制,常为外感致病之先导的邪气是()

A热邪B风邪C疠气D寒邪E湿邪

2.易袭阳位,具有升发向上特性的邪气是()

A暑邪B燥邪C风邪D火邪E寒邪

3.风邪伤人,病变部位不固定是由于()

A风性数变B风性善行C风性主动D风性轻扬E风性开泄

4.寒邪的性质是()

A其性开泄B其性重浊C其性凝滞D其性黏腻E其性干涩

5.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

A寒邪B火邪C风邪D燥邪E湿邪

6.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腠理闭塞、气机收敛的邪气是()

A风邪B寒邪C湿邪D瘀血E痰饮

7.寒性凝滞,从而出现各种疼痛症状,其机理是()

A气机收敛,腠理闭塞B经脉气血凝结阻滞C损伤人体阳气D耗气伤津,不能濡养E为有形之邪,阻滞气机

8寒主收引是指()

A寒邪阻滞气机B寒邪损伤阳气C寒邪耗气伤津D寒邪重浊黏滞E使气机收敛,筋脉挛急

9.湿邪、寒邪的共同致病特征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