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9907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0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docx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资料

洋山镇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

第一章、洋山镇资源整体研究分析

一、洋山镇整体情况分析

(一)、洋山镇区位分析

洋山位于我国东海,浙江省东北部嵊泗崎岖列岛的大洋山岛,洋山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处,扼沪、甬、杭之海上交通要道;其西北距上海海港新城芦潮港约32公里,南至宁波北仑港约90公里,东北距嵊泗县城菜园约40公里,北距小洋山4公里。

洋山现属舟山市嵊泗县洋山镇管辖,洋山镇是嵊泗县现有的七个乡镇中的三个建制镇之一,是嵊泗县重要乡镇行政单元和集聚中心,在嵊泗县未来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大洋山是洋山镇政府所在地,现辖东岙、钥匙、新洋、洋东四个行政村。

(二)、洋山镇社会经济概况分析

洋山镇由大洋山、小洋山、滩浒山等大小90个岛礁组成,全镇陆地面积13.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258人。

200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0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00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250万元,国地税总收入1000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7500元。

大洋山现状共有常住人口9460人,现状陆域面积约4.5平方公里,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为1.08平方公里。

二、洋山镇资源整体研究分析

(一)、洋山镇水资源整体分析

1、大洋山水资源总量

根据《嵊泗县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研究报告》及《浙江省嵊泗县解决海岛饮用水困难规划》,大洋山水资源总量为376万吨,其中地表水301万吨、地下水75万吨。

2、大洋山现状可供水分析

现状大洋山水源工程如下表所示:

75%保证率下可供水量为14.88万吨,仅占水资源总量的18.86%;90%保证率下可供水量为10.68万吨,仅占水资源总量的10.19%;开发利用率较低,仍存在一定的开发空间。

大洋山现今供水情况表

水源

类型

数目(户数)

面积(万m2)

容积(万m3)

地表水

山塘

>1(万m3)

2

6.30

<1(万m3)

4

1.07

屋顶接水

1980

10.9

1.09

合计

1986

10.9

8.46

地下水

坑道井

28

1.81

水井

36

0.05

合计

64

1.86

大洋山现有水源工程不同保证率下的可供水量

分区

类型

50%

75%

90%

地表水

山塘

>1(万m3)

4.60

3.70

2.60

<1(万m3)

2.14

1.61

1.07

屋顶接水(万m3)

4.50

3.87

3.20

合计(万m3)

11.24

9.18

6.87

地下水

坑道井(万m3)

3.62

2.70

1.81

水井(万m3)

4.00

3.00

2.00

合计(万m3)

7.62

5.70

3.81

18.86

14.88

10.68

3、大洋山供水工程分析

(1)、水源及水厂

大洋山现状有水厂1座,位于外云鹅,规模1000吨/日,用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于1996年,主要由澄清池、过滤池和清水池三部分组成,该水厂以外云鹅水库为供水水源。

外云鹅水库库容为5万立方米,位于大山西侧与大洋盐田间,汇集大山的天然雨水。

另在大山上有1.5万立方米的山坑矿泉水地。

现状水资源布点分散,尚无汇集,居民生活用水大部分仍以家庭集水井为主,水源来自于浅层的地下水、地表水和雨水,自集自用,全镇工业用水甚少,主要由附近水库、水池、坑道井供给。

镇区由水厂供给用水人口数约占总人口的20.94%,其余的79.06%均由家庭集水井取水。

(2)、水质和水压

2000年水厂出水日检合格率100%,季度监测合格率95.45%,全年全分析监测合格率96.77%。

出厂水压为4—5公斤/平方厘米。

(3)、管网

配水管网干管大部分为DN200、DN150和DN10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少部分为铸铁管,干管总长约5000米,分布于镇区和四个行政村的主要街道。

(4)、用水量情况

大洋自来水厂供水量一览表

供水人(人)

年供水量(吨)

平均日供水量(吨)

人均综合用水量(升/人.日)

1996

417

1687

4.6

11

1997

802

10031

27.5

34

1998

1169

15623

42.8

37

1999

1372

22215

60.9

44

2000

1764

29146

79.9

45

2001

2090

35220

96.5

46

2002

2776

55162

151

54

用水情况一览表

单位

数量

总人口

13258

年生活用水量

万吨

13.5

年综合生活用水量

万吨

15

年工业用水量

万吨

3.0

年总用水量

万吨

18

人均日生活用水量

升/人.日

28

人均综合日生活用水量

升/人.日

31

人均综合日用水量

升/人.日

37

4、洋山水资源总体问题

(1)、水库容量不足,水资源紧缺,导致人均用水量水平较低。

(2)、配水管网渗漏较为严重。

(3)、自来水普及率较低。

5、洋山水资源解决策略(摘自《洋山新城总体规划2002—2020》)

(1)、现状本地可供水量

大洋山现状90%保证率下年可供水量为10.7万吨,水厂年可供水量为5.5万吨。

(2)、规划本地可供水量

根据《浙江省嵊泗县解决海岛饮用水困难规划》,规划扩建外云鹅水库,库容增至10万吨,90%保证率下可增加供水量4.5万吨;水厂近期可供给本地水资源量为20.7万吨,由于现状大部分用水为居民自备井和屋顶接水,不能作为集中供水水源,远期可供给本地水资源量为10万吨。

现状水资源布点分散,在空间上汇集难度和资金投入均较大,与目前洋山新城严重缺水的现状和水资源的规划需求量存在很大的矛盾。

(3)、大陆引水量

根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自芦潮港供水增压泵站出口沿沪芦高速公路、东海大桥、海堤、进港大桥、上山公路至小洋山高位水库,全长37.88公里,2005年前敷设1根DN500的输水管,2010年以前的单管输水量为6000吨/日,2011—2015年再敷设1根DN500的输水管,至2020年双管供水量达到16000吨/日。

2010年小洋山需水量为6774吨/日,2020年需水量约为13574吨/日(按三、四期港区需水量与一、二期相同计算,即6800吨/日)。

即在2020年之前没有多余水量供给大洋山,2020年之后,大约可多余2426吨/日的水量供给大洋山,年供给量约为88.55万吨。

(该部分需要得到小洋山未来规划的核实与确认)

(4)、供给平衡分析

根据用水量预测,2020年之后(远景)洋山新城年需水量为234.30万吨,本地和外来引水的资源总量为215.55万吨,可作为水厂直接供给的水量为98.55万吨,供需之间存在135.75万吨的缺口,针对该问题,规划提出三个解决方案:

A.方案一

规划沿大洋山和大梅山山脚修建集水渠和蓄水水库,大规模增加蓄水量;同时加大地下水开发规模,使地下水开发量增加至最大理论值25.9万吨;该方案可增加供水约为55.9万吨,与234.30万吨的需水量仍存在很大差距。

该方案的缺点是实施难度较大,若过量开采地下水易引起海水倒灌,优点是截存雨水的优点是既可以备用补亏,又可减少径流,防止水患。

B.方案二

申请增加大陆引水流量和加快大陆引水的建设速度,以满足洋山新城的用水需要。

该方案不确定性较大,时间和水量上难以保证。

C.方案三

利用海水作为冲厕用水,根据统计,冲厕用水占城市生活用水量的35%,利用海水代替淡水作为冲厕用水是节约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

利用污水厂出水作为城镇杂用水,包括绿化用水。

D.方案四

建设海水淡化工程设施,以淡化海水作为主要供水资源,初期投资大、成本较高约3元/吨,但水量有保证。

(6)、结论

根据当地相关部门及会议纪要的意见,规划确定采取如下方案:

扩建外云鹅水库,建设海水淡化工程设施,同时进行污水回用。

可作为水厂水源的有以下设施:

a.外云鹅水库,建议充分扩建和改造外云鹅水库,使其发挥最大的蓄水能力,90%保证率下可供水量约为10万吨;

B.建设海水淡化设施

b.2020年之后(远景)由小洋山引水88万吨,海水淡化设施可作为高峰季节的后备水源。

A、近期建设对策

2005年总需水量为48.83万吨,其中绿化和浇洒道路用水年使用量约为27.38万吨,生活和其它用水总量为21.45万吨。

规划暂不考虑绿化和浇洒道路用水;扩建外云鹅水库,使总供水量增至10万吨,建设海水淡化设施,年供水量为12万吨,保证水厂近期可供水量达到22万吨,满足近期供水达到21.45万吨的要求。

B、中、远期建设对策

2010年用水总量为104万吨,规划绿化和浇洒道路用水由污水回用解决,同时进行海水淡化设施的扩建,水厂年供水总量为53万吨。

2020年总用水量为207万吨,扩建海水淡化设施规模至128万吨/年;2020年之后(远景),自小洋引水88万吨,否则需扩建海水淡化设施规模至132万吨/年。

7、水厂及供水设施规划

规划现状工业用水由自备水源解决。

规划2020年之后(远景)扩建现状地表水净水厂规模为4000吨/日,用地面积为0.8公顷。

规划建设海水淡化水厂1座,2005年规模330吨/日,2010年规模1450吨/日,2020年规模5250吨/日,总用地面积1.3公顷。

(二)、大洋山土地空间资源分析

大洋山现现状陆域面积4.5平方公里,现状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公里,现状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

可供围垦的地区和山体面积约6.6平方公里总计未来土地空间13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相当少。

小洋计划填海10平方公里以上为临港工业区。

(三)、大洋山环境承载量空间资源分析

1、基于现有水资源的环境容量分析

根据大洋山现可供水资源估算,洋山新城现状平均可供水量可达14.9万立方米(75%保证率)、10.7万立方米(90%保证率)。

考虑到水源工程建设后供水水平会大幅度提高,再加上淡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扩建外云鹅水库,以及地下水开发,洋山新城未来可供水量将达到38.2万立方米(75%保证率)、27.4万立方米(90%保证率)。

在不考虑大陆引水和海水淡化的条件下,根据《浙江省嵊泗县解决海岛饮用水困难规划》,2005、2010年人均用水控制定额为50升/人·日和80升/人·日。

在不考虑农业、工业及其他产业发展的情况下,如果按居民人均日耗水量30升/日·人(即每人每天限制用水30升)来计算,洋山新城的饱和环境容量为1.95万人(90%保证率)——2.94万人(75%保证率);按居民人均日耗水量50升/日·人(即每人每天限制用水50升)来计算,则洋山新城的饱和环境容量为1.17万人(90%保证率)——1.76万人(75%保证率)。

饱和容量预测一览表

扩建外云鹅水库、地下水开发和现状设施可供水量总和为38.2万立方米(75%保证率)、27.4立方米(90%保证率)。

人均控制定额

(升/人.日)

饱和人口数量(万人)

75%保证率

90%保证率

100

0.88

0.59

80

1.10

0.73

50

1.76

1.17

30

2.94

1.95

该饱和容量是一个理论值,是在每人每天限制最低用水量的情况下的理论值,可见大洋山自身的可供淡水资源量是制约人口发展的一个关键瓶颈,在不考虑外来引用或开发新的淡水资源的条件下,仅依靠自身淡水资源,最大饱和容量人口数为2.94万人。

同时较低的用水水平将直接影响居民和旅游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大陆引水、开发海水淡化等工程措施的建设将是洋山新城发展的重要支撑。

2、基于生态功能区划估算适宜环境容量分析

考虑到洋山新城可利用土地面积不大,土地类型不多,可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开发强度,并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来估算其适宜环境容量。

综合考虑洋山新城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要素,参考概念规划的用地范围,根据生态功能区划对洋山新城的土地进行划分,其中生态开敞区(指环境容量较高、整体生态功能协调,可进行适当开发建设的区域)面积为4.40平方公里,占66.8%;生态保护区(指起生态协调和环境净化作用的区域,应予以保护,限制开发,维持整个区域的生态平衡)面积为1.88平方公里,占28.5%;生态敏感区(指生态环境脆弱、自调节和恢复能力较弱、易受外界环境扰动的地区)面积0.31平方公里,占4.7%。

针对不同的用地类型,考虑到洋山新城作为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前沿服务基地的发展前景,借鉴相似区域人口密度情况,初步确定以下表所示的人口密度界定饱和环境容量。

针对不同用地类型的人口密度界定表

用地类型

生态开敞区

生态保护区

生态敏感区

人口密度(万人/平方公里)

0.6-0.7

0.2-0.3

0.01-0.02

洋山新城的适宜环境容量约为:

3.08-3.647万人。

3、洋山新城环境容量综述

综上分析,从水资源的制约角度看,洋山新城的环境容量极为有限,但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这一制约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基于生态功能区来界定,洋山新城的适宜环境容量为3.5万人左右。

(三)、大洋山海洋渔业资源分析

全镇拥有各类渔业捕捞船只430艘,其中:

钢质渔船93艘,总马力53860匹,总吨位2.20万吨,船只总资产6800万元。

渔业劳力2775人。

拥有浅海滩涂面积1万多亩,已开发养殖1000多亩,养殖品种有鱼、蟹、虾、蛤等四大类。

2002年,全镇实现渔业产量3.67万吨,创造渔业总值15400万元,渔民人均收入20500元。

(四)、交通资源分析

洋山镇是一个悬水海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岛内外交通得到了较大改善,目前主要航线有:

泗礁—洋山—宁波;大巨—洋山—芦潮巷;泗礁—洋山—镇海。

目前大洋山拥有两条三级公路,并拥有客货两用车20余辆,以及各类载货车辆50余辆,有250吨级—350吨级客运码头3座。

随着上海浦东开发的进一步加快,浦东围海工程项目不断增加,海上运输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2年,全镇拥有500吨级以上运输船20艘,500吨级以下运输船50多艘,创总运输产值7500万元。

公共设施主要沿共建路分布,设施规模小、档次低;镇区内现已形成“两横三纵”的道路骨架;目前的对外联系主要依靠圣姑岙的客货运码头;现有水厂、电厂、储气站各一座,其市政设施的服务能力,与目前的发展形势有一定差距。

(五)、旅游业资源分析

2002年来洋山旅游观光人数已超过15000多人次,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特别是“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几乎洋山所有旅馆均爆满,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全镇交通、旅馆、餐饮等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

大洋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嵊泗列岛的重要景点之一,有“海上园林”之美称。

(注:

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划分为泗礁、花绿、嵊山—枸杞、洋山(大、小洋山)四个景区;泗礁—黄龙景区以连绵亘长的金沙为特色,以黄龙的众多怪石和摩崖题刻为衬托;花绿景区以远东第一大灯塔—花鸟灯塔和雾岛为特色;枸杞—嵊山景区以渔港风情、悬崖峭壁、海上牧场和渔村民俗为特色;洋山景区以幻石灵礁、摩岸题刻为特色。

)大洋山周边群岛各具特色,如小洋山设有6大景区,共有石景100余处,古代石刻9处,海滨浴场2处,乌龟深潭1处;滩浒岛上山峦起伏、山洞通幽、渔村炊烟、晨曦晚霞剪映出迷人的海岛风光,涛声海风伴奏着安谧的渔家风情。

第二章、大洋山配套设施条件整体分析

一、基础设施条件分析

大洋山市政公共设施目前对外联系主要依靠圣姑岙的客货运码头;现有水厂、电厂、储气站各一座,其市政设施的服务能力,与目前的发展形势有一定差距。

二、服务业设施条件——商易、饮食、服务业条件分析

深水港的开发带动了全镇贸易、饮食、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2002年,全镇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50万元,从事商饮、服务业人员达1300多人,全镇商饮服务业网点580多个,每百人商饮服务网点达到4.2个,全镇实现商饮服务业产值5500万元。

三、大洋山工业基础条件分析

工业已逐渐成为全镇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初步形成了以花岗石开采、医用仪器制造、全羊毛地毯制造、食盐制造和水产加工等为主的具有海岛特色的工业体系。

2002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1000万元,销售产值10800万元,产销率达98.18%,全镇拥有工业企业67家(其中:

集体企业11家,私有企业58家),私有工业创造工业产值7000万元。

 

报告五《洋山开发现有规划研究分析报告》

《洋山新城总体规划2002——2020》摘要分析评议:

第一部分、洋山新城规划须遵循的外部因素

第一章、洋山新城规划不确定因素较多

洋山新城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外界,因此也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

如何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也是本次规划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上海航运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要求,随着航运中心的建设发展,洋山新城的职能和空间形态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如大洋山与外界的陆路交通何时能得到改善,大洋港区建设的时间与最后的空间形态等,这些因素对洋山新城的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其次以“自由港”为目标的洋山新城,在政策上是否能得到有利的支持,以及由此带来的职能的变化。

再次计划在小洋港区东侧建设的“嵊泗临港产业区”、中远集团计划在周边岛屿修建的修造船厂等项目能否形成,何时兴建,都将对洋山新城的建设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规划必须对这些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兼顾近期和远期的利益,以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洋山新城行政区与经济联系区不一致

洋山港虽然行政区划隶属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但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向上海服务,且与上海南汇芦潮港有直接的协作关系;而洋山新城则由嵊泗县单独发展,与上海方面并无直接关系,但其未来的产业与空间发展、基础设施的衔接都会受到港区的影响;由于行政区与经济联系区的不一致带来的协调难度可能将成为洋山新城实现“融入区域、港城互动”的障碍,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区划的不利影响将会有一定的改变,因此洋山新城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通过合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促进自身发展。

第二部分、洋山新城总体规划的四个备选方案评价

“概念规划”为本次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开阔了思路。

四家参标单位由于对基地资源认识的不一致,对城市未来发展前景的不同判断,及对城市空间的不同理解,最终形成了各异的方案。

这些差异首先反映在城市承担职能上。

其次反映在空间布局上,布局方案的不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如何处理大小洋山港区与洋山新城的交通联系;二是空间职能的选择,根据圣姑岙、大岙、雄鹅岙三个生长点的发展优劣分析,确定各自职能、形态和发展时序;三是生长基线的位置和形态。

一、1.1澳大利亚UrbisKeysYoungPtyLtd方案

三面开发,中央轴线集聚服务,两侧产业,南部生活,形态自由。

(一)、功能定位

洋山新城将从现在以小型渔业为主转变为以港口相关的产业为主,主要为造船、修船。

洋山新城将作为洋山港服务中心,为在港口工作和旅游的人提供行政管理、医药和文秘便利服务。

洋山新城应发展海产品加工、包装和分销。

洋山新城应通过发展群岛旅游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规模

规划人口4万人,用地7.16平方公里。

(三)、功能布局

确定了城市生长的基线作为空间控制的核心,同时强调与自然环境融合的“蝴蝶”形态,功能主要分为四片:

圣姑岙为修、造船和堆场;大岙为渔业和海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分销;盐田为高档居住;中部为公共服务设施。

(四)、实施策略

发展的初期将致力于新建轮渡、饭店和宾馆。

这将与现有的小洋山人口和部分大洋山人口重置相一致。

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将依托通往芦潮港的跨海大桥的建设,发展造船和海产品加工业。

城市中心、居住区和旅游点的增长,将要依靠当地的需求和有效的地区市场。

这将是一个长达20—30年的时期,使大洋山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化的海岛新城。

(五)、存在问题

岛内空间有限,很难支撑对用地有较高要求的产业。

位于岛中部不同产业之间有一定的干扰。

交通组织不合理。

二、德国GMP方案

重点南部、中央轴线、强调科技与现代。

(一)、设计理念

1、突出“岛城”概念。

强调以形成富有特征的空间结构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将自然和现代技术之间的冲突变为对话,以大胆的设计造就一种高质量的城市空间,它具有人性化、吸引力、典范性和未来派的特点。

新的洋山城市发展方案成功地将对立的两极融合为一体:

一方面是包括工业和城市结构在内的现代化高技术海港,另一方面是天堂般海滨休闲和度假设施,包括海滨浴场和海上帆船运动设施和未来派建筑内的娱乐设施,而连绵起伏的山体自然景观构成其壮阔的背景。

2、强调功能的可变性与空间的适应性。

本方案将岛屿的平坦表面划分成纵横交织的网格,在这一网格结构中布置了方块形等高的建筑群,楼层为6至8层,块形建筑群可以用于工商业,也可以作为住房功能使用。

3、积极改造不利的自然条件

在海滨前方海域建立一个人工环礁湾,作为抵御风暴和巨浪的防护带,通过采取海岸防护措施和填海造地而实现了城市建设的前提。

(二)、存在问题

在职能与规模方面缺少明确的阐述。

南部地区的空间形态,在近期实施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内湖占用了大面积的已围垦用地

三、日本国(株式会社)都市环境研究所方案

东西延展、双眼结构、强调保护特色。

(一)、设计理念

以“海洋交流城市”的建设为设计理念,洋山新城开发的基本方针可确定如下:

对渔港进行重新配置和功能扩充,以求改善生活环境,促进渔民生活的重建;建设可以充分利用温暖气候的旅游休闲基地;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相配合,力求创造出港口支援产业;保全岛屿的自然生态环境,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二)、空间构成

形成以旧渔村聚落为中心的两个特色基地,实现双眼型城市结构;保全旧渔村聚落的海洋民族风情,作为观光资源之一加以活用;保全西南部的盐田和大山风景区的景观,创造出有特色的海岛风景。

(三)、规模

洋山新城预计约有15000人的居住人口。

大洋镇现有总人口约9000人,根据嵊泗县的规划,2020年约有13300人,按照这个增长率,大洋镇的总人口在2050年预计约有15300人。

(四)、实施策略

第1期(2010年):

与小洋山靠渡船联络,随着渔港的迁移着手进行渔民生活基础设施的重建。

第2期(2015年):

与小洋山之间通过道路联络,以度假基地的建设带动旅游产业的形成,以船舶运输实现港口流通产业的育成。

第3期(2020年):

度假基地的充实阶段。

第4期(2030年):

建设大洋山西港区,流通与加工产业的形成。

 

第5期(2050年):

建设大洋山东港区。

四、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

“S”形主轴,组团结构,内聚性小镇。

(一)、性质

洋山新城是为洋山港区提供一般基础服务的现代化小城镇。

洋山新城是嵊泗县域内以港口服务、旅游观光、水产品加工为支柱产业的中心城镇。

洋山新城是嵊泗列岛风景区重要部分,是以海洋港口旅游为主体功能的旅游观光基地。

洋山新城是浙江省重要的渔港。

(二)、规模

至2020年,洋山新城的实际居住人口预测为1.8—2.0万人。

至2020年,洋山新城的城镇总体规划用地7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为2.5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约130平方米。

(三)、空间

由一个中心、二个公园、三个组团组成的“S”型新城。

(四)、实施策略

近期:

现在—2020年,利用城区西南部大山与大梅山之间的滨海开敞地带,根据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