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2462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docx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

篇一: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

  我们在前面两文中分别谈到收集“事实资料”和“文献资料”的方法,这无形之中好象将资料分成了“事实资料”和“文献资料”两种,显然这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只是按照收集的方法来考虑的),因为“文献资料”中也可以有“事实资料”(当然不是第一手资料),它们之间有交叉的成分,由此为研究方便起见,可将其分为“事实资料”与“理性资料”;如果从资料的性质来考虑,资料还可以分为定量资料(主要是各种数据)与定性资料(主要是文字材料)。

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之后,一般就要进行适当的筛选、整理和分析。

本文就要谈谈如何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

  一.筛选

  有些研究,需要收集的资料比较多,面对这成堆的资料,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初步阅读(当然需要做简单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做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主要目的在于“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即只保留对本课题研究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而删去其余。

通常,对于“理性资料”要求它有:

可靠性,正确性,权威性;对于“事实资料”要求它有:

真实性,典型性,浓缩性。

  二.整理

  整理也就是要分门别类,并以某一种或几种方法表示出来,以便于下一步的分析。

对于各种数据,首先是分类,通常有两类:

计数数据和测量数据,其中后者又有四种水平:

类别的,顺序的,等距的,比率的;然后进行适当的整理,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其中前者有简单次数分布表、相对次数分布表、累积次数分布表、累积相对次数分布表、累积百分数次数表等,后者又有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也叫直方图)、圆形图(也称饼形图)之分。

  对于定性资料,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比如对某一课题资料,可以按历史线索分类;可以按不同的观点分类;可以按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分类;还可以按子课题分类,等等。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对资料的分析,从方法论角度,一般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而且通常在实际分析过程中,要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交互使用。

因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处在统一的连续体之中,定性分析为定量分析提供基础,定量分析的结果要通过定性分析来解释和理解。

  

(一)定性分析的方法

  定性分析即为对资料的质的规定性做(整体的)分析,除了要运用一些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如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解释学等外,主要使用诸如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方法;同时还要求对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和客观度等可靠性指标进行检验和评价。

  

(二)定量分析的方法

  这里需要区分两种情况:

一是如果收集到的资料已经是一些数据,我们只需根据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下文介绍)进行处理和分析便可;另一种就是对收集到的定性资料做进一步的定量分析。

比如要研究某一学科教材的结构问题,我们可能收集了这一学科及相关学科的许多版本的教材(包括现在的和过去的),显然首先需要进行比较,如何比较?

可能就需要数量化处理,定量分析;还比如要对学生在某一门学科学习中的错误进行分析,收集到各种事实的文字材料之后,定量分析可能也是十分重要的。

  1.基本统计方法。

可用于教育教学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三类:

  

(1)描述统计,主要用于特征分析,即通过一些概括性量数来反映数据的全貌和特征。

用来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性量数主要有:

①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如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②反映数据间彼此差异的程度的量数,如全距,平均差,方差,标准差;③反映原始数据在所处分布中地位的量数,如百分位分数,百分等级分数,标准分数,T分数等;④当事物之间存在联系但又不能直接做出因果关系的解释时,可用一些合理的指标对相关事物的观测值进行相关分析,其相关程度用相关系数表示,如有积差相关,等级相关,质量相关(点二列相关、双二列相关);等等。

  

(2)推论统计,即在无法直接估计总体参数的情况下,只能采用抽样方式对样本进行研究,并由样本统计量对事物的总体做出统计的推论和估计。

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①总体参数估计,即根据样本的数字特征推断总体的相应的数字特征,它又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之分;②假设检验。

在许多研究中(比如比较两种教学方法、两种教材的优劣),首先需要提出一个假设(比如:

谁比谁在什么状态下要好或者差或其他),这一假设合理或者正确与否,需要抽取样本用其统计量进行检验。

通常根据总体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将其分为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前者如Z检验,t检验,χ检验,方差分析等;后者有中数检验,符号检验,符号秩次检验,U检验,秩次方差分析等。

  (3)多元统计。

由于影响教育教学现象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多特征的,因而要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需要用多元统计方法。

多元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①回归分析。

对于两个具有不确定关系的变量,上述的相关系数可以对其两变量是否相关做出定性描述,对其相关程度做出总的定量描述,但是对如何通过自变量的值去估计和预测因变量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无能为力,这时需要用回归分析。

它一般分为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两种;②因素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当描述事物性质的变量比较多时,常常需要从中提取较少的几个主要的“一般因素”(或称“共同因素”)(并依据一定的方式对所获得的“一般因素”作、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这时就需要使用因素分析法;③聚类分析(也称分类分析或数值分类)。

即凭借变量指标的定量分析对变量实施分类(如果类别已经清楚,只需归类;如果事先并不清楚类别,这时就是寻求一种规则进行新的恰当的分类),使同类的变量比较均质,而不同类的变量差异比较大;还有其它方法,如图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等等。

  2.方法的选用

  上述如此之多的统计分析方法,如何才能选择恰当的、正确的方法呢?

这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标准:

其一是各种统计方法和公式自身的使用条件;二是研究问题的性质、数据类型以及研究设计。

以下列举几例说明之:

例1、已知全市考试的数学平均分和标准差以及某学校若干名学生的平均成绩,问该校学生成绩与全市平均成绩差异是否显著?

这一问题已知“两个变量,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故采用Z检验;例2、已知全市考试成绩的总方差和学校若干名学生成绩的方差,问该校学生成绩的方差与全市考生成绩的方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这一问题已知“两个变量,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和样本方差”,故采用χ检验;例3、已知某学年的全年级的平均分数以及实验班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问新的教学方法与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有无显著差异?

这一问题已知“两个变量,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故采用t检验;例4、有四种不同实验教材,为比较其教学效果,可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例5、有三种不同实验教材,采用四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比较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教学效果,可采用两因素析因实验方差分析;例6、为了考察不同课程对初中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影响,可以选择若干门课程并随机抽取一些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因素分析;例7、对高考学生的六科考试成绩分类,可以用聚类分析;例8、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现在普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3.方法的功效

  在什么时候选用什么样的方法,除了上述两条标准外,全面了解每一种方法的功效也十分重要。

比如因素分析法的主要功效是在保持原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减少变量的个数发现隐藏在背后的公共因素或主成22

  分;除此而外,还可以用来构建新的指标、新的变量;估计测验的信度;评价测验的效度;(用因素分析中方差分解的结果)评价成套测验中某一个分测验的临床判断价值等等。

  4.方法的操作

  研究者也许过去会对上述各种统计方法的操作感到“头痛”和“棘手”,现在不必了。

上述各种统计方法都已经有了计算机软件,比如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就包括了上述常见的多种统计方法,只要输入原始数据就可以得到相关结果,十分方便。

篇二: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课件内容

  第七章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本章内容要点】

  ·定量资料的整理

  ·定性资料的整理

  ·资料的统计分析

  ·资料的理论分析

  【本章重点】

  ·资料的整理方法

  ·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料的整理

  一、定量资料的整理

  

(一)定量资料的概念

  定量资料是研究者从社会研究中用计量方法测量某项指标所获得的数值材料。

  

(二)整理的方法

  1、资料的审查

  

(1)完整性

  

(2)统一性

  (3)合格性

  2、资料的分类和编码

  

(1)编码步骤

  ·对回答进行分类;

  ·建立回答类别与变量数值间的对应关系。

  

(2)编码方法

  ·预编码

  ·后编码

  ·边缘编码

  【预编码范例】

  你打算报考哪一类专业?

  口1、文科

  口2、外语

  口3、理、工、农(含林、牧、渔)、医

  口4、音乐、体育、美术

  口5、军事院校

  口6、未决定(不知道)

  【边缘编码范例】

  【登录卡范例】

  【数据文件范例】

  【编码簿范例(部分)】

  【编码簿的主要项目】

  1、问题号码

  2、变量号码

  3、项目名称

  4、编码的内容说明

  5、序列号

  3、资料的登录

  

(1)个案登录

  

(2)总体登录

  【个案登录卡片实例】

  4、资料的汇总

  二、定性资料的整理

  

(一)概念

  定性资料是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

  

(二)整理方法

  1、资料的审查

  

(1)真实性

  

(2)准确性

  (3)适用性

  2、资料的分类

  

(1)有效性原则

  

(2)互斥性原则

  (3)完备性原则

  (4)各类别必须处于同一分类层次

  3、资料的汇总和编辑

  

(1)完整

  

(2)系统

  (3)简明

  (4)集中

  三、计算机处理资料的一般过程

  

(一)输入前的准备

  1、资料的审查

  2、资料的分类与编码

  3、登录

  

(二)输入数据

  1、键盘输入

  2、卡片输入

  3、光电输入

  (三)数据的处理

  1、对已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数据资料进行定义

  2、进行数据处理方面的操作

  3、数据的输出

  第二节资料的分析

  一、资料的统计分析

  

(一)概念

  所谓统计分析就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定量分析,以揭示事物内在的数量关系、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资料分析方法。

  1、描述统计分析

  2、推论统计分析

  

(二)描述统计分析

  1、集中趋势分析

  集中趋势分析是指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2、离散趋势分析

  离散趋势分析是指用一个特别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

  (三)推论统计分析

  1、参数估计

  参数估计是利用实际随机抽样调查资料计算的样本统计量去估计总体参数值的一种推论统计分析方法。

  

(1)点估计

  ?

为总体成数P的估计量,则有设X为总体平均数X的估计量,P

  X=?

?

pP

篇三:

论调查中定性研究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论调查中定性研究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近年来,定性研究方法,尤其是访谈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日益普及,然而各界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资料收集技术的探讨,对原始资料的分析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料分析比资料收集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

优秀的访谈只有通过优秀的分析才能将所收集的资料转换成对研究者有意义的结论,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

但是访谈资料往往因数量庞大、结构零乱而难以处理。

因此,研究者需要将浩如烟海的资料“打散”、“重组”和“浓缩”,最终对资料进行意义解释。

这些过程可以归结为“组织”和“连结”两部分,前者是对资料的整理过程,后者则是对资料的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解释。

但在实际过程中,二者是紧密相连、相互交织的。

  因此,本文结合“互联网与创造力研究”的个案,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介绍,并对某些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

文章第一部分简要介绍访谈资料整理和分析的特点,第二、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组织”和“连结”的具体方法,并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

最后一部分探讨了恰当使用回溯重组方法对提高分析的效率与质量的意义。

  关键词:

定性研究访谈组织连结

  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社会、人文学科研究方法的探讨经历了三个重要转向:

方法的研究让位于方法论的探讨;定量方法的优势地位被定性方法所取代;从社会调查的阶段性过程观念转向研究的社会过程观念。

这些转向大大促进了定性方法在各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相关论著不断涌现,或全面介绍定性方法,或专门探讨资料收集技术、分析技术、定性与定量结合等问题。

在资料分析领域,Glaser和Strauss提出的扎根理论(groundedtheory)已经产生巨大影响。

同时,许多定性分析软件也得以开发,如NUDIST、Ethnograph等。

  相比之下,我国定性研究水平较为薄弱。

一方面,对定性研究存在某些误解,认为它是可以随意进行的,主观性较强,并非科学实证的方法。

因此,在一般介绍社会或市场研究方法的论著中,定性方法往往只是作为定量方法的补充而一笔带过。

  另一方面,对定性方法的关注集中在资料收集技术层面。

近年来,定性方法尤其是深度访谈、小组座谈日益普及,不少研究机构都已配备先进的小组座谈设施,这是令人可喜的。

但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多在技术操作层面,尤其是资料收集技术,而对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定性研究背后的方法论传统却缺乏足够的重视,研究者往往只凭主观判断得出研究结论。

  事实上,仅有精湛的资料收集技术,而没有对资料的深入挖掘,是不能充分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实现研究目的的。

英国经验主义科学家培根曾经指出,科学研究的工作应该像蜜蜂一样,“既从花园里采集资料,又对这些资料进行消化和加工,酿出蜂蜜”。

  然而,定性分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具有极大的弹性,不同领域、不同研究目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分析策略。

因此,有些西方学者致力于收集各领域研究者的定性分析策略,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基本规律。

在国内,规范的定性分析实例尚不多见,对分析技术的研究更为困难。

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的专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从方法论到具体操作层面对定性方法做了系统的介绍。

然而,其中的资料分析技术主要侧重于理论建构目的,遵循的是扎根理论思想,且多以教育学等领域的个案为例。

与大陆相比,台湾、香港的学者更早接触定性研究,已出版不少译著,以综合介绍型为主,主要应用于护理、教育、社会学等,而对传播学、市场研究等领域定性分析技术的探讨尚属少见。

  因此,本文试图结合传播学中的研究实例——互联网与创造力的关系,提出笔者对定性分析的管窥之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为了对互联网与创造力的关系做一个初步的理论探讨,提出研究的理论假设,我们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传播学、心理学、传播心理学领域的十位专家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创造力的定义、互联网与创造力关系的看法。

因此,我们的讨论将以深度访谈的资料分析为主。

  一、定性资料整理与分析的特点

  对于数万甚至数十万字的访谈原始资料,研究者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整理”是将资料“打散”、“重组”的过程,有的学者也称之为“组织”;而“分析”则需要寻找不同资料

  之间的关系,并将资料“聚焦”、“浓缩”,因此又被称为“连结”。

组织和连结的译法更体现了整理和分析的本质。

  与定量研究不同,定性研究并非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前进的动态过程,研究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检验和报告等过程是循环前进的。

因此,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呈现出以下特点:

  1、同步性

  整理和分析常常相互交叉、同步进行,同时又受研究中其他部分的制约。

一方面,整理资料看似机械、单调,但实际上其本身便是十分重要的分析过程。

通过对资料的梳理,研究者往往能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启示和顿悟。

另一方面,整理也必然建立在一定的分析基础之上,任何一个整理行为都受制于一定的分析体系。

  2、及时性

  整理和分析作为一个整体,与资料的收集过程也是相互交叉、不断循环的。

因此,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应该越早越好,不应拖到积累了很多资料以后才进行。

  及时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对已收集的资料获得一个比较系统的把握,并为下一步的资料收集提供方向和聚焦的依据,从而使资料收集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提高整个研究的效率,避免因担心收集的资料不够而沉迷于不断收集之中。

  在我们的课题中,经过几位专家的访谈,发现多数专家建议将课题的研究对象集中于青少年,因此,我们后续的访谈便主要了解互联网与青少年创造力的关系。

  3、完整性

  录音整理的完整性:

整理录音材料通常要求将资料内容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因为在整理时看似不重要的东西可能在分析时会非常有价值,而如果当初不记录下来,可能就永远被遗漏了。

  分析的完整性:

对访谈逐字稿的分析同样要求完整。

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将资料中所有有价值的信息都提取出来。

有些信息可能与本课题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对今后其它课题的研究或许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也应予以分析,以备参考。

  例如,我们访谈的有些专家不但谈及网络对创造力的影响,还谈及网络对青少年的个性、政治态度、人际关系等的影响。

这些信息与本课题没有直接联系,但使我们对于网络的影响有了更多的认识,对于将来发现新的研究课题是有帮助的,因此,我们也进行了分析。

  保存的完整性:

资料整理通常要将原始资料进行剪贴,而在分析一些被挑选出来的资料片段时,研究者可能需要参照其上下文来理解。

因此,完整地保存原始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为便于查找,研究者还可以对备份资料进行编号,对其中的每一页编上页码。

  二、组织——分析性的剪贴

  为了对访谈逐字稿进行解释和分析,首先要将其“打散”、“重组”,我们称这个过程为“组织”。

在进行组织之前,首先要选择适当的组织类型。

  一、组织类型:

  WilliamL.Miller和BenjaminF.Crabtree认为对于原始资料有三种理想化的组织类型:

样版的、编辑的、融入/结晶化。

  样版的组织类型类似于内容分析方法。

在开始阅读文本资料以前,首先界定思考单位、设计编码表。

编码表的设计可以依据文献分析、课题组的讨论、先前的研究、或者使用其他组织类型分析时所得的结论。

之后,依据编码表对资料进行登录。

该方法易于理解和操作,也更容易对原始资料进行聚焦。

因此较适合初学者,尤其可作为习惯于定量分析的研究者跨出定性研究的第一步。

  此外,笔者认为访谈提纲如果是按一定主题设计的,结构比较清楚,不妨作为制作编码表的样版。

因为访谈提纲体现了研究者的访谈目的,而且已经融入了研究者文献分析、知识储备的结果。

  编辑的组织类型则类似编辑的工作方式。

事先没有编码表,而直接进入文本,逐字逐行进行开放式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对那些最贴近研究主题、最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概念化、设立码号,在此过程中逐渐建构出编码表。

该类型往往被崇尚民族志、扎根理论及诠释学等传统的研究者所采用。

  融入/结晶化的组织类型强调研究者的直觉与反省。

它要求研究者完全浸入文本之中,在不断反省之后,“出现对于资料的一种直觉式的结晶输出”,并通过融入与结晶化的反复循环,达到诠释的目的。

而最后可能发展出的编码表,只是作为验证结论时的参考。

采用该类型往往使组织与连结浑然一体,对研究者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这三种组织类型各有利弊,适用于不同的研究情形。

图表1对此进行了归纳:

  图表1、样版的、编辑的与融入/结晶化三种组织类型的比较

  注:

①先备知识指已经存在的文献资料或理论、前人的研究、自己先前的研究结论等,是制作编码表的重要依据。

②可能的观众指可能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或评估的人。

  二、资料的登录

  使用样版的或编辑的组织类型时,都需要对文本进行登录,或者说编码。

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熟悉文本。

在开始登录以前,需要仔细阅读原始资料,熟悉文本内容。

资料分析需要在文本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反复循环论证,熟悉文本可以对文本有全面的了解和整体把握,从而有助于准确理解局部片段。

这在编辑的组织类型中尤为重要。

  第二,确定思考单位。

思考单位可以是词、短语、句子、段落、文本等,是登录时的最小单位。

思考单位应根据研究的需要来确定,但首次登录时一般要求从最基础的层面开始,越详细越好,然后随着分析的深入逐步扩大分析范围。

  第三,登录。

登录时,可以将码号写在相应片段的页边空白处。

在编辑的组织类型中,还需对所设立的码号进行命名,并将码号与其所代表的意义整理成编码表,以便查找。

图表2是我们对专家访谈资料进行登录后的片段。

  最后是资料的归类过程,即对登录后的资料采用“剪刀+糨糊”的方式将相同码号的片段剪贴在一起,或者放入相应的档案袋中,建立档案袋系统,以便对同一主题的内容进一步分析。

档案袋系统也应编上号,以便查找。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码号进行命名时特别强调使用“本土概念”,尤其在第一轮开放式登录时。

“本土概念”就是要求研究者尽量使用被访者自己的语言以保持资料的原汁原味,从而更加真切地表现他们的思想。

  例如,我们访谈的一位专家在谈及“创造力”时特别强调“举一反三”能力。

初看起来这似乎与“发散思维能力”相类似,但实际上,他所谓的“举一反三”是与“举一反一”、“举零反一千”相联系的概

  念,是针对中国学生而言的。

包含两层意思:

一方面,他反对“举一反一”,反对中国学生死记硬背、依样画葫芦,提倡创新、挑战传统;另一方面,他也反对“举零反一千”,反对现代年轻人没有一定知识基础的盲目挑战。

他认为“举一反三”一定要有个“一”,即现成的知识基础。

因此,“举一反三”的内涵远比“发散思维”丰富,于是我们在命名时就用了“举一反三”这一“本土概念”。

  三、组织类型的使用

  在实际处理访谈资料时,上述三种组织方式常常结合使用。

WilliamL.Miller和BenjaminF.Crabtree指出了组织类型的四种使用方式:

  1、单一的类型:

即使用单一的组织类型组织原始资料;

  2、阶段的类型:

随着时间的先后,在分析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组织类型;

  3、流动的类型:

两个或更多的组织类型以动态的交互作用来回进行,且通常同时进行;

  4、分层的类型:

比较适合个案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原始资料(如访谈逐字稿、田野观察笔记等)采用不同的组织类型。

  我们的资料分析过程分阶段使用了这三种组织类型:

由于访谈提纲是在前期文献分析、课题组讨论的基础上设计完成的,体现了前期工作的成果,因此我们首先根据访谈提纲设计出初步的编码表。

如图表3左边部分所示,编码表的每一个主题(如19、20等)下面又有几个小主题(如19.1、19.2等)。

我们先按照大主题将访谈资料分割成块,对那些不能归入某一主题的片段则归入其他项,或采用编辑的组织类型另行设码。

  初次编码后,我们主要采用编辑的组织方式进行第二次登录。

对每一个主题的内容进行逐字逐行地解读,除了根据编码表中的小主题登录外,还就资料中新浮现的概念、主题另行设码。

最后,编码表不断得到调整,形成如图表3右边部分的形式。

  经过两次编码,我们对所有资料进行了归档,将各位专家关于同一主题的观点集在一起。

接着我们采用融入/结晶化的方法,融入文本之中,寻找各个资料片段之间的关联。

于是我们进入了下面要探讨的连结过程。

  三、连结——意义的产生

  当每一个码号的资料片段集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