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9924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细菌感染练习题.docx

细菌感染练习题

一、A1

1、引起霍乱腹泻的原因是

A、内毒素 

B、肠毒素 

C、细菌的侵袭力 

D、菌群失调 

E、细菌的直接作用 

2、霍乱大流行最重要的传播形式是

A、食物污染 

B、苍蝇传播 

C、接触患者 

D、水源污染 

E、接触带菌者 

3、不属于霍乱的临床类型的是

A、无症状型 

B、轻型 

C、中型 

D、重型 

E、暴发型 

4、霍乱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先泻后吐 

B、先吐后泻 

C、只泻不吐 

D、腹泻伴腹痛 

E、吐泻同时发生 

5、霍乱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

A、急性肾功能衰竭 

B、微循环障碍 

C、急性心功能不全 

D、脑功能障碍 

E、大量水分及电解质丧失 

6、目前我国流脑流行的主要菌群是

A、A群 

B、B群和C群 

C、D群 

D、X群和Y群 

E、Z群 

7、普通型流脑败血症期重要的体征是

A、高热 

B、剧烈头痛 

C、全身中毒症状 

D、皮肤黏膜瘀斑 

E、脑膜刺激征 

8、流脑的潜伏期为

A、1~7日 

B、2~5日 

C、3~8日 

D、4~10日 

E、7~10日 

9、有关暴发型流脑休克型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皮肤瘀点瘀斑迅速扩大并融合成片 

B、突发高热、头痛、呕吐 

C、口唇发绀、低血压 

D、精神萎靡、意识障碍 

E、脑膜刺激征明显、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10、伤寒溃疡多发生于

A、病程的第1周 

B、病程的第2周 

C、病程的第3周 

D、病程的第4周 

E、恢复期 

11、伤寒慢性带菌者常见的带菌部位是

A、血液 

B、肝脏 

C、肾脏 

D、胆囊 

E、胰腺 

12、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典型表现

A、发热 

B、皮疹 

C、腹泻 

D、脾肿大 

E、表情淡漠 

13、伤寒患者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

A、病前1周 

B、病后第1周 

C、病后第2~4周 

D、病后第5周 

E、病后第6周 

14、伤寒患者皮疹开始出现的时间是

A、热退以后 

B、病程的第1天 

C、病程的第3天 

D、病程的第7天 

E、日期不定 

15、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是

A、长期稽留高热,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B、长期低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C、长期弛张热,肝脾不大,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肥达反应阳性 

D、长期间歇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肥达反应阳性 

E、长期间歇寒战、高热,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正常,贫血,肥达反应阳性 

16、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

A、典型患者 

B、顿挫型患者 

C、慢性带菌者 

D、恢复期患者 

E、潜伏期患者 

17、关于伤寒杆菌的病原学描述下列哪项正确

A、属沙门菌属的A群 

B、革兰染色阴性,有荚膜 

C、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 

D、Vi抗原抗原性强,产生Vi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 

E、外毒素对伤寒发病起较重要的作用 

18、高热3天,体温38.5℃,血培养伤寒杆菌(+),肥达反应“O”、“H”均(-),诊断是

A、伤寒慢性带菌者 

B、伤寒逍遥型 

C、伤寒轻型 

D、伤寒迁延型 

E、伤寒暴发型 

19、发病第5日,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最可能是

A、药物疹 

B、流脑 

C、斑疹伤寒 

D、上感 

E、猩红热 

20、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菌痢的典型表现

A、里急后重 

B、发热 

C、呕吐 

D、腹痛 

E、黏液便 

21、慢性菌痢的病程时限是

A、超过1年 

B、超过6个月 

C、超过2个月 

D、超过2周 

E、时限不定,反复发作 

22、在我国最多见的痢疾杆菌菌群是

A、志贺痢疾杆菌 

B、鲍氏痢疾杆菌 

C、福氏痢疾杆菌 

D、郭内痢疾杆菌 

E、以上都不是 

23、对于中毒型菌痢脑型和乙脑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

A、起病急骤 

B、大便检查有无白细胞 

C、高热、昏迷、抽搐 

D、早期休克 

E、呼吸衰竭 

24、菌痢急性期的基本病变是

A、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浆渗出 

B、肠黏膜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 

C、肠黏膜水肿、增厚、溃疡形成 

D、肠壁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 

E、嗜酸性肉芽肿的形成 

25、痢疾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细菌菌体 

B、细胞毒素 

C、神经毒素 

D、内毒素及外毒素 

E、肠毒素 

26、细菌性痢疾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传播 

B、接触传播 

C、消化道传播 

D、虫媒传播 

E、血液传播 

27、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属于

A、志贺菌属 

B、沙门菌属 

C、弧菌属 

D、弯曲菌属 

E、螺旋菌属 

28、中毒型菌痢好发年龄是

A、青壮年 

B、10~14岁 

C、2~7岁 

D、2岁以下 

E、老年 

29、霍乱患者出现抗菌抗体中的抗凝集素抗体是在病后

A、第1日 

B、第2日 

C、第3日 

D、第4日 

E、第5日 

30、治疗霍乱常用抗菌药物为

A、青霉素 

B、黄连素 

C、氟哌酸 

D、复方磺胺甲恶唑 

E、庆大霉素 

31、霍乱最重要的治疗是

A、补液 

B、镇静 

C、止痛 

D、降温 

E、止泻 

32、关于治疗霍乱补液原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轻、中型患者可予以口服补液 

B、中型患者24小时补液量为4000~8000ml 

C、静脉补液以5:

4:

1溶液 

D、重型患者治疗应早期快速静脉补液 

E、重型患者应积极补钾 

33、鉴别流脑和乙脑最有意义的是

A、意识障碍 

B、病理反射 

C、皮肤瘀斑 

D、体温升高 

E、颅内高压 

34、治疗普通型流脑首选抗菌药物是

A、青霉素 

B、磺胺药 

C、氨苄西林 

D、红霉素 

E、庆大霉素 

35、流脑典型脑脊液外观是

A、混浊 

B、毛玻璃样 

C、绿色脓样 

D、脓样 

E、血水样 

36、怀疑流脑时为明确诊断应做

A、血常规检查 

B、头颅X光片 

C、头颅CT 

D、脑脊液检查 

E、使用抗菌药物 

37、暴发型流脑脑膜脑炎型对症治疗不正确的是

A、退热、止惊 

B、补液 

C、有呼吸衰竭者给予呼吸兴奋剂 

D、吸氧 

E、使用糖皮质激素 

38、肥达反应阳性率最高的时期是

A、病前1周 

B、病后第1周 

C、病后第2周 

D、病后第4周 

E、病后第8周 

39、伤寒患者解除隔离的标志是

A、体温下降至正常 

B、血嗜酸粒细胞恢复正常 

C、体温正常15日后,大便培养每周1次,连续2次阴性 

D、临床症状消失后2周 

E、自发病之日起已隔离满2周 

40、治疗伤寒慢性带菌者,首选

A、氯霉素 

B、磺胺嘧啶 

C、四环素 

D、氨苄西林 

E、红霉素 

41、关于伤寒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血培养阳性即可确诊 

B、肥达反应有辅助诊断意义 

C、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有助于诊断 

D、“Vi”抗体的检测常用于慢性带菌者的调查 

E、伤寒杆菌的外毒素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42、长期发热的患者,诊断伤寒最可靠的依据是

A、玫瑰疹 

B、脾肿大 

C、肥达反应阳性 

D、血嗜酸粒细胞减少 

E、血培养阳性 

43、伤寒发病第1周,下列哪项检查阳性率最高

A、大便培养 

B、尿培养 

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补体结合试验 

44、曾用过抗菌药物,疑为伤寒的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粪培养 

B、骨髓培养 

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45、目前诊断伤寒,血象检查最有价值的是

A、血白细胞计数 

B、血小板计数 

C、红细胞计数 

D、嗜酸粒细胞计数 

E、嗜碱粒细胞计数 

46、持续高热2周患者,怀疑伤寒,有关伤寒细菌培养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病程第1周,血培养的阳性率最高 

B、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比血培养高 

C、粪便培养阳性者可确诊 

D、早期可以使用尿培养 

E、用过抗菌药物者会影响培养结果 

47、患者持续发热6天,怀疑为伤寒,为确诊最简便而可靠的检查是

A、尿培养 

B、粪便培养 

C、肥达反应 

D、骨髓培养 

E、血培养 

48、发热患者肥达反应结果为“O”1:

80、“H”1:

160,正确解释是

A、注射伤寒菌苗的反应 

B、健康人群的基础效价 

C、其他沙门菌属的交叉免疫反应 

D、对伤寒有辅助诊断意义 

E、无任何意义 

49、对伤寒的诊断及病情观察有参考价值的指标是

A、血白细胞计数 

B、肥达反应 

C、嗜酸粒细胞计数 

D、体温的高低及热型 

E、肝脾肿大的程度 

50、疑为伤寒曾使用过氯霉素的患者,细菌培养应用

A、大便培养 

B、血培养 

C、骨髓培养 

D、尿培养 

E、胆汁培养 

51、中毒型菌痢应用山莨菪碱的目的是

A、兴奋呼吸循环中枢 

B、减少腹泻次数 

C、升高血压 

D、改善微循环障碍 

E、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止腹痛 

52、诊断急性菌痢必做的检查是

A、血常规 

B、粪便常规 

C、直肠镜 

D、血培养 

E、悬滴检查 

53、急性菌痢选择敏感抗菌药物疗程为

A、1~3日 

B、1~5日 

C、2~5日 

D、3~5日 

E、4~5日 

54、鉴别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最可靠的依据是

A、潜伏期的长短 

B、毒血症状的轻重 

C、大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计数 

D、大便检出病原体 

E、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 

55、下列哪项不符合中毒型菌痢脑型的诊断

A、急性高热,惊厥,昏迷 

B、迅速出现呼吸衰竭 

C、肠道症状不明显 

D、大便常规正常 

E、脑脊液检查正常 

56、菌痢的确诊依据是

A、粪培养阳性 

B、粪检有巨噬细胞 

C、粪便免疫学检查抗原阳性 

D、粪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 

E、典型菌痢临床症状 

57、细菌性痢疾的主要预防措施是

A、隔离及治疗现症患者 

B、流行季节预防服药 

C、及时发现、治疗带菌者 

D、口服痢疾活菌苗 

E、切断传播途径 

58、目前菌痢的病原治疗首选

A、氯霉素 

B、四环素 

C、磺胺药 

D、呋喃唑酮 

E、氟喹诺酮类 

59、关于结核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除少数可急性起病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 

B、痰中排菌者称为传染性肺结核 

C、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D、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E、临床表现为高热、咳痰、咯血 

60、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垂直传播 

B、经皮肤伤口感染 

C、消化道传播 

D、经上呼吸道直接接种 

E、呼吸道传播 

61、关于结核病临床表现的叙述,错误的是

A、咳嗽轻微,干咳或仅有少量黏液痰 

B、粟粒性肺结核偶可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全身中毒症状 

D、支气管结核患者可闻及局限性哮鸣音,于吸气末较明显 

E、长期低热、盗汗 

62、结核杆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痰中排菌者称为传染性肺结核病 

B、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7℃ 

C、抗酸染色镜检为蓝色细长的杆菌 

D、生长缓慢,2~4周才有可见菌落 

E、无芽孢,无鞭毛,不能活动 

63、肺结核的基本病变是

A、渗出、增生、干酪样坏死 

B、干酪样坏死、支气管播散 

C、浸润性病变、干酪样坏死 

D、结核结节、血行播散性病变 

E、纤维化、钙化、结核结节 

64、空洞性肺结核有巨大空洞时的听诊时可闻及

A、带金属调的空瓮音 

B、局限性哮鸣音 

C、呼吸音降低 

D、细湿啰音 

E、支气管呼吸音 

65、对布鲁菌病种型说法正确的是

A、4个种,17个生物型 

B、5个种,18个生物型 

C、6个种,19个生物型 

D、7个种,20个生物型 

E、9个种,21个生物型 

66、对于布鲁菌病易感人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A、儿童易感染 

B、男性易感染 

C、身体衰弱或有慢性疾病的人易感染 

D、人群普遍易感 

E、女性易感染 

67、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的判定标准是滴度大于或等于

A、1:

500++ 

B、1:

50++ 

C、1:

50+++ 

D、1:

100+ 

E、1:

100++ 

68、关于布鲁菌病临床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乏力,多汗,多疲劳不堪 

B、血压升高 

C、关节、肌肉疼痛 

D、发热并伴有寒战 

E、眼结膜水肿 

69、不属于布鲁菌病急性感染治疗原则的是

A、合并脑膜炎者,需给予脱水治疗 

B、合并睾丸炎者,可短期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C、高热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 

D、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用药,必要时延长疗程 

E、8岁以下儿童可采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治疗 

70、针对成人布鲁菌病病原的治疗,首选药物联用方式为

A、链霉紫+利福平 

B、多西环素+利福平 

C、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 

D、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复方新诺明 

E、链霉素+利福平 

71、慢性布鲁菌病的临床特征主要为

A、间断低热 

B、精神抑郁 

C、失眠 

D、固定的关节和肌肉疼痛 

E、脾大 

二、A2

1、患者男性,55岁,3年前曾患肺结核,近3月咳嗽,右胸痛,少量咳痰,间断咳痰带血,三次痰涂片阴性,X线胸片示无活动性肺结核病变。

进一步应首先捡查

A、胸部CT 

B、血沉 

C、结核菌素试验 

D、血常规 

E、支气管造影 

三、B

1、A.发热,腹痛,腹泻,洗肉水样大便

B.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

C.腹泻,呕吐,水样大便,无发热,无腹痛

D.发热,腹痛,腹泻,水样大便

E.低热,腹痛,腹泻,果酱样大便

<1> 、急性菌痢典型表现为

A  B  C  D  E 

<2> 、霍乱典型表现为

A  B  C  D  E 

2、A.病原体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引起病变

B.病原体侵入血流,形成菌血症

C.病原体在肠道内产生的毒素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受体结合致病

D.病原体侵入肠黏膜下层引起黏膜下脓肿

E.由于病原体的过度繁殖,引起菌群失调

<1> 、菌痢的发病机制是

A  B  C  D  E 

<2> 、霍乱的发病机制是

A  B  C  D  E 

3、A.家畜

B.患者

C.蚊虫

D.毛蚶

E.鼠类

<1> 、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源主要是

A  B  C  D  E 

<2> 、霍乱传染源主要是

A  B  C  D  E 

4、A.水样便

B.蛋花样便

C.果酱样便

D.柏油样便

E.脓血便

<1> 、慢性迁延性菌痢大便为

A  B  C  D  E 

<2> 、霍乱大便可见

A  B  C  D  E 

5、A.肠毒素

B.细胞毒素

C.神经毒素

D.内毒素

E.类毒素

<1> 、霍乱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  B  C  D  E 

<2> 、流脑主要的致病物质是

A  B  C  D  E 

6、A.呼吸道传染病

B.肠道传染病

C.人畜共患病

D.虫媒传染病

E.性传播疾病

<1> 、流脑属于

A  B  C  D  E 

<2> 、霍乱属于

A  B  C  D  E 

7、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虫媒传播

D.性传播

E.母婴传播

<1> 、流脑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  B  C  D  E 

<2> 、乙脑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  B  C  D  E 

8、A.高热、剧烈头痛、皮肤瘀斑、脑膜刺激征

B.高热、休克、惊厥、呼吸衰竭

C.高热、低血压休克、出血、肾损害

D.高热、目红、腿痛、淋巴结肿大

E.高热、相对缓脉

<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表现为

A  B  C  D  E 

<2> 、流行性出血热表现为

A  B  C  D  E 

9、A.轻型伤寒

B.典型伤寒

C.迁延型伤寒

D.逍遥型伤寒

E.顿挫型伤寒

<1> 、患者持续性高热,皮疹,相对缓脉,全身毒血症状明显,可以诊断为

A  B  C  D  E 

<2> 、患者中度发热,全身毒血症状较轻,2周左右痊愈,可以诊断为

A  B  C  D  E 

10、A.伤寒病例

B.伤寒带菌者

C.骨髓炎

D.慢性菌痢

E.伤寒临床诊断病例

<1> 、慢性腹泻患者大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A  B  C  D  E 

<2> 、持续发热,脾大,粒细胞减少,骨髓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A  B  C  D  E 

11、A.弛张热

B.稽留热

C.波状热

D.间歇热

E.不规则热

<1> 、伤寒极期的热型多为

A  B  C  D  E 

<2> 、伤寒初期的热型多为

A  B  C  D  E 

12、A.心源性休克

B.低血容量性休克

C.感染性休克

D.神经性休克

E.失血性休克

<1> 、流行性出血热的休克属于

A  B  C  D  E 

<2> 、中毒型菌痢的休克属于

A  B  C  D  E 

13、A.急性典型菌痢

B.中毒型菌痢

C.急性菌痢轻型

D.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

E.慢性菌痢隐匿型

<1> 、突起高热,面色青灰,出冷汗及脉细数,尿少

A  B  C  D  E 

<2> 、急起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

A  B  C  D  E 

14、A.志贺菌属

B.奈瑟菌属

C.沙门菌属

D.埃希菌属

E.弧菌属

<1> 、脑膜炎球菌属

A  B  C  D  E 

<2> 、痢疾杆菌属

A  B  C  D  E 

15、A.痢疾志贺菌

B.福氏痢疾杆菌

C.郝氏痢疾杆菌

D.鲍氏痢疾杆菌

E.舒氏痢疾杆菌

<1> 、目前我国流行的优势痢疾杆菌是

A  B  C  D  E 

<2> 、产生外毒素能力最强的痢疾杆菌是

A  B  C  D  E 

16、A.青霉素

B.氧氟沙星

C.黄连素

D.头孢曲松

E.糖皮质激素

<1> 、儿童中毒型菌痢首选药物是

A  B  C  D  E 

<2> 、具有减少肠道分泌作用的药物是

A  B  C  D  E 

17、A.保肝为主

B.补液为主

C.对症为主

D.抗菌为主

E.抗病毒为主

<1> 、治疗霍乱的关键是

A  B  C  D  E 

<2> 、慢性乙肝治疗

A  B  C  D  E 

18、A.骨髓培养

B.粪便培养

C.血培养

D.尿培养

E.胆汁培养

<1> 、确诊霍乱常用

A  B  C  D  E 

<2> 、细菌培养确诊伤寒阳性率最高的是

A  B  C  D  E 

19、A.<400ml

B.<200ml

C.<500ml

D.<80ml

E.<50ml

<1> 、霍乱中型每日尿量为

A  B  C  D  E 

<2> 、霍乱重型每日尿量为

A  B  C  D  E 

20、A.<3000ml/日

B.3000~4000ml/日

C.4000~8000ml/日

D.8000~12000ml/日

E.>15000ml/日

<1> 、霍乱重型患者补液量

A  B  C  D  E 

<2> 、霍乱中型患者补液量

A  B  C  D  E 

21、A.抗菌治疗

B.补液治疗

C.糖皮质激素

D.静滴氯化钾

E.强心治疗

<1> 、可减少霍乱腹泻量及缩短排菌时间的治疗是

A  B  C  D  E 

<2> 、霍乱中毒性休克用

A  B  C  D  E 

22、A.血培养

B.粪便镜检

C.血涂片

D.临床表现

E.肥达反应

<1> 、流脑确诊的依据是

A  B  C  D  E 

<2> 、确诊伤寒的主要手段是

A  B  C  D  E 

23、A.伤寒

B.乙脑

C.流感

D.流脑

E.霍乱

<1> 、治疗首选青霉素的是

A  B  C  D  E 

<2> 、治疗首选氧氟沙星的是

A  B  C  D  E 

24、A.脑脊液涂片镜检

B.血液涂片镜检

C.胸水涂片镜检

D.痰涂片镜检

E.大便涂片镜检

<1> 、阿米巴痢疾实验室检查首选

A  B  C  D  E 

<2> 、流脑实验室检查首选

A  B  C  D  E 

25、A.血培养及肥达反应

B.特异性抗体IgM检测

C.白细胞计数分类及尿常规

D.脑脊液检查及白细胞计数

E.白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找病原体

<1> 、早期诊断乙脑常做的检查是

A  B  C  D  E 

<2> 、明确流脑诊断常做的检查是

A  B  C  D  E 

26、A.糖皮质激素

B.复方磺氨甲基异恶唑

C.痢特灵

D.氨苄西林

E.氧氟沙星

<1> 、伤寒病原治疗首选

A  B  C  D  E 

<2> 、伤寒并发中毒性心肌炎,必要时可给予

A  B  C  D  E 

27、A.氟喹诺酮类

B.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

C.头孢菌素类

D.氯霉素

E.阿莫西林

<1> 、菌痢治疗首选

A  B  C  D  E 

<2> 、伤寒病原治疗首选

A  B  C  D  E 

28、A.黏液便

B.水样便

C.果酱样大便

D.黑便

E.陶土色便

<1> 、霍乱患者的大便性状为

A  B  C  D  E 

<2> 、菌痢患者的大便性状为

A  B  C  D  E 

29、A.不规则热

B.弛张热

C.波状热

D.回归热

E.稽留热

<1> 、布鲁菌病急性感染发热的典型热型是

A  B  C  D 

<2> 、伤寒发热的典型热型是

A  B  C  D  E 

30、A.多西环素+利福平

B.多西环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

C.链霉素+利福平

D.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复方新诺明

E.利福平+复方新诺明

<1> 、8岁以下儿童布鲁菌病治疗的首选方案是

A  B  C  D  E 

<2> 、布鲁菌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者治疗的首选方案是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