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9930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5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

椒江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亲爱的考生:

欢迎参加考试!

请你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发挥最佳水平。

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  全卷共8页,20小题。

满分10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  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4.  要求书写规范、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一、积累(20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

文化的(zī)▲养、城市的肌理,如同一本古书,而建筑是凝固的文字,是一座城市的文脉。

在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椒江区坚持突出本地特色,前(zhān)▲谋划,科学布局,使历史文化街区与山海水城相▲相映。

章安古郡、海门卫城、葭沚老街……不同年代的历史建筑是椒江这座古老而年轻的滨城延续的文脉,我们借此读懂椒江这座城。

“粉墙黛瓦曲巷,小桥流水人家,吾心安处即故乡。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

(zī)▲养前(zhān)▲谋划

(2)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A.溶B.融

(3)加点字“曲”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1分)

A.qūB.qǔ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2分)

(1)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渔家傲》)

(2)微动涟漪,▲。

(欧阳修《采桑子》)

(3)渭北春天树,▲。

(杜甫《春日忆李白》)

(4)▲,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吴筠《与朱元思书》)

(6)在心为志,发声为诗。

徜徉古典诗词的海洋,诵读崔颢的“▲?

▲”(《黄鹤楼》),我们可以体悟游子在异地思乡的心声;吟诵李

白的“▲,▲”(《渡荆门送别》),我们可

以感知他在离别时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朗诵刘桢的“▲?

▲”(《赠从弟》),我们可以领会他借松柏之刚劲,明自己志向之坚贞。

3.“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中的“始龀”,指的是(▲)(2分)

A.刚出生,指1岁以下的幼童。

B.刚换牙,指七八岁。

C.刚成年,指男子二十岁。

4.请根据相关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对应的内容。

(2分)

(1)“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

”(班固)

“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鲁迅)

以上两段文字是对同一个人的评价,请问是对谁的评价?

人名:

(2)儒家“四书”之一共七篇作品:

《▲》

二、阅读(44分)

(一)名著阅读(5分)

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填空。

(2分)

(1)根据下面提示,写出《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人物。

(1分)

①面容消瘦背有点驼;②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

③记忆力异乎常人;④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是:

▲。

(2)根据下面信息填空。

(1分)

在夏天里无所事事,整日高歌,而蚂蚁则忙着储藏食物。

到了冬天,它因为没有储存下粮食,整日饥肠辘辘。

它到蚂蚁家去借粮食,结果遭到了一番羞辱。

“它”是:

▲。

6.有人说:

“每一本书都可能是一扇窗户,改变着我们对世界观望的方向。

”请你从下列

【备选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该书中涉及的人物及相关事件对上述话语进行阐述。

(3分)

【备选名著】A.《飞向太空港》B.《长征》

C.《寂静的春天》D.《草房子》

(二)文学作品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①这是G省,山是大山,村是穷村。

②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对于蒋晓梅来说,喜悦和愁苦几乎同时挂在她那弯弯的眉梢上。

③虽然对于蒋家的丫头考上大学早有预料,但这一天真的来了,那些七老八十的留守老人还是异常兴奋,他们把蒋家那又矮又黑的小屋挤得水泄不通。

但立即,哀叹声也塞满了屋子。

这高昂的学费,不要说一条腿的蒋父,就是把整个小村都抖搂个底朝天,也供不起啊!

人们至今还想不明白,为什么蒋父一个人死撑硬顶愣是要女儿读书,还非得送进大学不可。

在这个重男轻女的穷山村里,不要说一个丫头,就是男孩,也没几个读完初中的。

人们都说蒋父中了邪了……

④送走了乡亲,蒋晓梅对父亲说:

“爹,我们老师说,现在大学有绿色通道,先入学,学费可以通过助学贷款啥的慢慢解决……”

⑤蒋父猛吸一口土烟,点点头,没吭声。

⑥“爹,我今天……可不可以问你,你到底为啥这样苦巴巴地供我念书?

”蒋晓梅怯生生地小声问父亲,因为以前她只要一问这个,父亲就瞪眼,甚至还打过她。

⑦这次蒋父没有瞪眼,更没有打骂女儿,而是转身从床下拖出一个破旧的木箱子,然后从里面抠出一个塑料皮包裹的布袋子,解开布袋子,里面是一张发黄的纸条。

蒋晓梅接过纸条,发现上面有几行字。

⑧“丫头,你念给我听听。

”蒋父郑重地坐直腰板,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

⑨蒋晓梅仔细辨认着有些模糊的字迹,念道:

“缺衣少食只是一时的贫穷,没有文化,将永远难以摆脱贫困。

希望穿上这件衣服的小朋友一定要读书,好好读书直到上大学。

如果今后孩子上学有困难,请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全力帮助你!

绝不食言!

联系地址:

海光市文昌路建德巷九号,电话:

2678336……”蒋晓梅念完一头雾水,问:

“爹,这是哪儿来的?

⑩蒋父说:

“丫头,还记得十年前,咱们这里遭过雪灾吗?

全国各地给咱捐钱捐物……那天,我去乡里领救灾衣物,看见那件小孩穿的红色羽绒服,就给你领回来了,这张纸条就是在那件羽绒服的口袋里找到的,我问村里会计写的啥,他当时念给我听,我……不知道为啥,当时就觉得这城里的好心人说得在理,就……”

⑪蒋晓梅问:

“你联系过人家?

⑫蒋父摇头:

“以前从来没有!

⑬蒋晓梅心头一颤:

“爹,那……你留着这个啥意思?

⑭“我留着它,是在快支撑不住的时候,就偷偷拿出来看看,虽然你爹一个字不认识,但这上面说的话,我都记在心里……”停了停,蒋父说,“但是,今天在镇上,我打了那

个电话……”

⑮“爹,你想问人家要钱?

⑯“不,我是想告诉好心人,我女儿没有像村里的其他女孩那样早早地就嫁人了,我女儿考上大学了!

我要谢谢他……”

⑰蒋晓梅问:

“人家怎么说?

⑱蒋父摇摇头:

“电话打不通,说是没这个电话……我想,可能是人家换号码了,但是不还有地址吗?

丫头,你给人家写封信啊,告诉他,没有十年前的那张纸条,就没有你的今天……”

⑲当胡美娟打开那封由原住地街道辗转而来的挂号信,惊愕不已,她把那张复印的纸条给老伴儿看,老伴儿也惊愕地说:

“老婆子,真没想到啊!

人家不仅把咱写的纸条保留到现在,还真的兑现了我们的期望。

人家孩子考上大学了,肯定需要帮助啊!

”可是老两口反复看信,里面除了说些感谢的话,没有半个字提到钱或者帮助。

更为奇怪的是,寄信地址一栏写着“地址内详”,可是里面却没有留下地址。

信的末尾落款是:

一个即将上大学的山里女孩。

⑳胡美娟说:

“老头子,这是怎么回事啊?

老伴儿说:

“还不明白吗?

人家十年后才跟咱联系,并且不提帮助的事,不留地址,就是告诉咱,他们接受了我们的嘱托,并且兑现了……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多么倔强而自尊的山里孩子啊!

“我刚才上网查了一下,当年发生雪灾的地区,至今还是国家定点扶持的特困区,你想想,把一个女孩一步步送进重点大学,该付出多少艰辛!

”胡美娟越说越激动,“老头子,我们立即动身,去找那个家,也兑现我们十年前的许诺。

(文章有删改)

7.文章第③段写到乡亲们都认为蒋父“中了邪了”,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梳理出蒋父“中邪”

的前因后果,将下面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2分)

起因:

         ▲     

经过:

         ▲     

结果:

蒋家的丫头终于如愿考上大学。

8.品读下面两句话,完成括号内的题目。

(4分)

(1)(蒋父)转身从床下拖出一个破旧的木箱子,然后从里面抠出一个塑料皮包裹的布袋

子,解开布袋子,里面是一张发黄的纸条。

(“抠”换成“取”好不好?

为什么?

          ▲     

(2)蒋晓梅心头一颤:

“爹,那……你留着这个啥意思?

”(蒋晓梅听了父亲的话,为什

么“心头一颤”?

          ▲     

9.文章结尾处,胡美娟激动地说:

“老头子,我们立即动身,去找那个家,也兑现我们十

年前的许诺。

”你认为胡美娟夫妇最终能兑现当年的承诺吗?

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3分)

           ▲     

10.班上有同学给上面这篇文章拟写了标题。

下面两个标题,你觉得选用哪一个最合适?

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

A.没有地址的信B.兑现

          ▲     

(三)非文学类文本阅读(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

关于“锦鲤”的主题阅读

“转发这条锦鲤,好运不断,心想事成!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句话经常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

在这里,“锦鲤”已经不只是一种鱼,更是一种符号——它既可以是锦鲤,也可以是王思聪、杨超越、魏璎珞,或者是最近的“信小呆”。

作为鱼的锦鲤

在网络时代之前,作为鱼的“锦鲤”在真实的历史中其实已被赋予很多鱼之外的涵义。

在中国的典籍中,不难找到带有神话色彩的相关传说。

西汉刘向在《列仙传》中记载了鲤鱼驮人升天成仙的传说,将鲤鱼作为仙人的坐骑;东汉的《三秦记》已有鲤鱼跃龙门的故事。

梁代陶弘景认为,鲤“为诸鱼之长,为食品上味”。

可见当时的鲤鱼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至唐代,“锦鲤”二字开始出现在诗中。

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黄滔《成名后呈同年》中都出现了“锦鲤”。

鲤鱼成为可供欣赏的品种。

需要说明的是,诗句中的“锦鲤”一般认为指“鳞光闪烁的鲤鱼”,并非今天我们看到的现代锦鲤。

现代锦鲤诞生于19世纪的日本,祖先应是原产于中国的鲤鱼。

由于鲤鱼本为黑色,因变异而颜色艳丽、带有花纹的鲤鱼颇为少见,当时人们将这种鲤鱼称为“神鱼”,后来又衍生出“变种鲤”“色鲤”“花鲤鱼”“模样鲤”等说法。

有文章考证,日本人兰木五助1889年培育出现在红白锦鲤的原种。

此后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养殖,反复作交配、改良,锦鲤的色彩愈发丰富绚丽,呈现出完全不同于中国红鲤鱼、金鲤鱼的色彩。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锦鲤开始成规模进入中国。

锦鲤的“信仰之跃”

今年2月发表在《新闻研究导刊》中的一篇论文统计,在微博指数页面以“锦鲤”为关键词检索,发现涉及此话题的人群年龄分化明显:

12-34岁的用户占87.62%。

文章将这种被称为“日常迷信”的“在线祈愿行为”看作一种网络时代的文化现象,并认为这呈现出明显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特点。

当锦鲤成为一种“转运符号”,它开始成为网上的一张张图片。

各种冠以“锦鲤”之名的“转运”图片涌现。

此前支付宝抽中的“中国锦鲤”中奖者“信小呆”一夜爆红,两天内狂涨85万微博粉丝。

写出“超级锦鲤”文章的公号作者在之前给读者的回复中坦言:

“公号变现方式很多,当下80%都是靠广告费。

”只要能吸引流量,账号价值就能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市场营销学教授陈歆磊表示,此类转发行为都可以被归类为“病毒式营销”,其特点是速度快、扩散性强、内容有趣或搞怪,“找一个好的切入点,做一个很好的包装,这样大家乐意去分享转发”。

转发“锦鲤”需谨慎

“转发又不要钱,不转白不转”的行为真的没有代价吗?

方可成认为,社交媒体时代并非文章好就能传播广,这种文章刷屏的后果就是让公众注意力被绑架,社交媒体上其他有价值的内容被淹没,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公众号却收割了大批流量,“真正只赚不赔的只有公众号”。

对于“锦鲤崇拜”,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解释称,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外控型个体”,他们通常认为事情的结果是由不能控制的外部力量作用造成的。

越是外控型的个体,越是觉得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更加焦虑。

“转发锦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他们对未来不确定性或未知的恐惧感。

“转发‘锦鲤’除了求好运以外,还有一定的社交属性,是一种紧跟热点的表现。

年轻人的目标大多是未来导向,动动手指转发没有成本,而且心理暗示如果对未来有帮助岂不是更好。

”张昕认为,转发锦鲤并不会让你真的心想事成,但有可能减少眼前面临的无助和失控感。

“营销的本质都是为了满足需求。

”陈歆磊认为,消费者要想防范此类虚假营销,最关键的就是不要抱着占便宜的心理,“某些‘锦鲤’营销已涉嫌欺诈,其成功的核心就是把握了消费者占便宜的心态,本质上和电信诈骗并没有区别。

”陈歆磊指出,由于我国互联网发展速度太快,一些法律法规还存在滞后或空白,消费者需注意保护自身权益,而工商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维护市场健康。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1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锦鲤”在我国的养殖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唐诗中就曾出现“锦鲤”二字,后来经日

本人精心培育,才开始大规模养殖。

B.“中国锦鲤”图片经支付宝中奖者“信小呆”转发后,一夜爆红,成为了一种“转运

符号”,成了某些人借“在线祈愿”以赚钱的工具。

C.网上出现一张张冠以“锦鲤”之名的“转运”图片,是“病毒式营销”者借助网民的

迷信心理,以外来文化取代本土文化的恶意行为。

D.转发“锦鲤”,看似没有造成个人损失,但刷屏的后果是让公众的注意力被绑架,使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被淹没,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12.文中引述了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关鲤鱼的传说,其用意是什么?

(2分)

           ▲     

13.“锦鲤”图片在网上被频频转发,异常火爆,其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回答。

(4分)

           ▲     

(三)古诗阅读(4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4题。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燕昭王

〔唐〕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①,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②,驱马复归来。

【注释】①碣石馆:

即碣石宫。

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以亲师事之。

②已矣:

结束了。

14.两首诗都借用“黄金台”的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     

 

(四)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18题。

【甲】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梁惠王曰:

“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

“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

曰:

“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

”曰:

“无以异也。

”曰:

“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

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⑤在其为民父母也?

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⑥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⑦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

棍棒。

②政:

施行恶政。

③庖:

厨房。

④饿莩:

饿死的人。

⑤恶:

表示反问的语气。

⑥象:

同“像”。

⑦如之何:

怎么,为什么。

15.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

(6分)

(1)【诚】①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②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2)【居】①居天下之广居▲②居无何,上至▲

(3)【且】①兽相食,且人恶之▲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丈夫之冠也已而之细柳军

B.得志,与民由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杀人以梃与刃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4分)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1)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译文:

18.《孟子》的文章以雄辩、善辩著称,请你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论证方法的运用

或语言表达方面的共同特点。

(3分)

三、写作(33分)

19.根据要求,完成写话。

(3分)

 

请根据图片及右边的提示信息,拟写一则吉利汽车2018台州国际马拉松的新闻报道。

要求:

①符合新闻报道的规范格式;

②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

③120字左右;

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30分)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

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书写(3分)

根据作文书写评定,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

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20分)

1.⑴滋瞻⑵B⑶A

评分标准:

共4分,每空1分。

2.⑴星河欲转千帆舞⑵惊起沙禽掠岸飞⑶江东日暮云⑷青山遮不住⑸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评分标准:

共12分,每空1分。

有错别字、漏字、添字等,该空不得分。

3.B

评分标准:

共2分。

4.⑴司马迁⑵《孟子》

评分标准:

共2分,每小题1分。

二、阅读(44分)

(一)名著阅读(5分)

5.⑴毛泽东⑵蝉

评分标准:

共2分,每空1分。

6.示例:

《飞向太空港》不仅让我接触到了全新的航天领域,而且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航天人锐

意创新、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

这部书让我爱上理科,迷上科学,坚定了我将来成为科学家的理想。

(或:

《飞向太空港》这部书全景式地描绘了我国“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书中所刻画的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深深地震撼了我,如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上官世盘既有学者的派头,又有外交家的风度,他加班熬夜,特能抗困,对中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这一切激励着我刻苦学习,努力用知识改变个人乃至国家的命运。

评分标准:

共3分。

任选一部名著作答,能围绕“书籍改变着我们对世界观望的方向”,且能举

出该人物的主要事件加以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二)文学作品阅读(12分)

7.起因:

十多年前雪灾时,蒋父替女儿领的救灾衣中有张纸条,要求穿这件衣服的孩子一定要好好

读书考上大学。

经过:

在这张纸条的支撑下,多年来,只有一条腿的蒋父,死撑硬顶愣是要供女儿读书,一定要送女儿进大学。

评分标准:

共2分,每点1分。

意对即可。

8.⑴“抠”,掏挖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蒋父把纸条保管得很仔细,并且由于年代久远都已经粘住

了,这样突出了他对纸条的珍视,可见纸条对他来说意义非同一般。

换成“取”,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⑵蒋晓梅对父亲留着纸条感到有些疑惑,担心父亲会去向好心人要钱来供她上大学。

评分标准:

共4分,每小题2分。

意对即可。

9.示例1:

能。

胡美娟是如此善良友爱的人,她一定会尽己所能去寻找这位励志的女孩,而且他也

知道当年雪灾的区域,所以她是有可能找到女孩的。

再说了就算找不到蒋晓梅和他父亲,她知道当年发生雪灾的地区现在还很贫困,还有很多渴望帮助的孩子和家庭,她帮不了蒋晓梅,也会去帮助其他的山里孩子,所以说她是会兑现诺言的。

示例2:

不能。

虽然胡美娟说过会资助穿这件衣服的孩子,但是蒋晓梅考上大学后给她写信,并没有写地址,由此可见,她只想表达对恩人的感激之情,并不想受资助。

蒋晓梅父女都是倔强而自尊的人。

所以,胡美娟不一定能兑现自己的承诺。

但是按照胡美娟夫妇的性格,他们或许会继续去帮助其他贫困的孩子。

评分标准:

共3分。

意对即可。

10.示例1:

我觉得以“没有地址的信”为题最合适。

十年前,恩人说过会资助穿这件衣服的孩子,但是蒋晓梅考上大学后给恩人写信,并没有写地址,以此可见,她只想表达对恩人的感激之情,并不想受资助。

以“没有地址的信”为题,不仅交代了内容,更能突出蒋晓梅是一个倔强自尊、懂得感恩的人,让我们感受到故事的温暖、人性的美好。

示例2:

我觉得以“兑现”为题最合适。

文中多次提到“兑现”一词,既有蒋父多年来死撑硬顶让女儿读书,兑现了好心人的期望与嘱托,又指胡美娟夫妇得知十年前收到衣服的女孩考上了大学,想兑现当年纸条上的承诺。

以“兑现”为题,既交代了文章内容,更是让我们感受到双方心灵的美好,使整个故事更温暖人心,更能揭示文章的主旨。

评分标准:

共3分。

意对即可。

(三)非文学类文本阅读(8分)

11.D

评分标准:

共2分。

12.意在说明在网络时代之前,作为鱼的“锦鲤”在真实的历史中就已经被赋予很多鱼之外的涵义。

评分标准:

共2分。

意对即可。

13.①策划手段高明,运用“锦鲤”图片,切入点和包装都很好,大家乐意去分享和转发;②“锦鲤”图片成了“转运符号”,切合年轻人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他们对未来不确定性或未知的恐惧感;③转发“锦鲤”图片没有成本(免费),契合消费者占便宜的心理;④转发“锦鲤”图片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可以让年轻人减少眼前的无助和失控感。

评分标准:

共4分,每点1分。

意对即可。

(四)古诗阅读(4分)

14.示例:

李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末句运用“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誓死报国的爱国热情(或:

表达了将士们为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而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陈诗描写了诗人登临碣石山顶凭吊黄金台的感慨,发出“昭王安在哉”的慨叹,表达对燕昭王仰慕、怀念的深情,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或:

流露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

评分标准:

共4分,每点2分。

意对即可。

(五)文言文阅读(15分)

15.⑴①真正,确实②诚心⑵①居所,住宅②过,经过⑶①尚且②将近

评分标准:

共6分,每小题1分。

16.C

评分标准:

共2分。

17.⑴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⑵怎么能让这些百姓们饥饿而死呢?

评分标准:

共4分,每小题2分。

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不一定要逐字翻译。

18.示例1:

两文都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甲文用“妾妇之道”作类比,雄辩地论证公孙衍、张仪只会顺从君王的旨意,迎合君王的喜好,算不上真正的大丈夫。

乙文将“用棍棒和刀杀人”与“用暴政杀人”作类比,雄辩地揭示施行暴政的后果,自然地推出“仁政”主张。

示例2:

两文都运用大量的排比句以增强论辩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