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0360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

共45分)

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2.“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

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

这反映了

A.封建导致政权衰亡B.宗室拱卫专制王权

C.血缘政治影响深远D.封建体制日趋完善

3.宋代一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出:

“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

他论及的制度

A.以三司使作为行政首脑

B.多推行于秦朝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C.提高了地方政治自主权

D.反映了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4.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这表明秦朝

A.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B.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C.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D.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

5.表1为部分正史文献中,对汉代四个皇帝称谓出现频率统计(单位:

次)。

表1

汉高祖(汉高帝)

汉文帝

汉景帝

汉武帝

《晋书》

22

7

1

20

《北史》

7

6

3

《隋书》

21

19

3

17

《宋史》

16

1

14

《金史》

7

5

1

《明史》

11

6

1

8

合计

84

44

5

63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汉高祖对汉朝的历史贡献最大B.汉景帝在汉代诸皇帝中影响力最小

C.汉武帝给后世留下的印象深刻D.晋代因崇尚统一而比较欣赏汉武帝

6.在唐朝,“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商议决定,经皇帝同意后颁行。

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

”材料说明“政事堂”的出现

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C.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D.反映了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

7.唐代初期“门第”等级与魏晋时期有了很大的差别。

自唐太宗在修《氏族谱》时规定“不顺论数世之前,至取今日官爵高下等级”后,“门第”等级逐渐以官品高下取代了士庶之分。

这一变化

A.反映了封建等级观念的淡化B.进一步削弱了门阀士族势力

C.为庶民参与政治提供了机会D.客观上促进了科举制的确立

8.毕士安是某朝抵抗派宰相。

乾德四年考中进士,后为监察御史,出知乾州。

淳化二年,召入翰林为学士。

咸平中,以目疾出知潞州,又入为翰林侍读学士。

景德元年先后任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拜平章事。

毕士安所处的朝代为

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9.宋代规定,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

此规定

A.不利于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B.提高了官员的军事理论水平

C.形成了军政和行政互相制衡D.扩大了宰相对军事的监督权

10.元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由此可见

A.元行省长官的权力独大                        B.三权分立机制制约相权

C.专制皇权在困局中渐衰                        D.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11.北大哲学系何怀宏认为:

“按照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之为世袭社会……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

”材料的依据应该是

A.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B.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D.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12.明神宗在位之初的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

他依仗皇太后的信任,侵夺六部职权,六部皆俯首听命。

对此历史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六部演变为内阁下属机构                    B.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

C.内阁成为国家法定决策机构                D.内阁首辅成为实质上的宰相

13.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

康熙帝亲政后,加强皇权,会议权限逐渐削弱。

由此可知

A.清朝初年君主的权力受到较大制约    B.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了六部的权力

C.议政王大臣会议避免了决策的失误    D.康熙帝的做法削弱了满洲贵族权力

14.美国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

由此可知,该观点认为军机处的设立

A.增强了政府政务执行力B.体现了权力运作规范化

C.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D.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廷化

15.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

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

16.清人秦荣先《上海县竹枝词》写道:

廿三五月雨麻花,大旱农夫苦踏车。

直唤娇娘帮出力,汗淫粉颊赛红霞。

这里的“踏车”

A.推动交通工具的近代化B.利用水力提高了农田抗早能力

C.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D.表明灌溉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17.《丝路山水地图》在戊戌年(2018年)春晚惊艳亮相。

据考证,此图绘制于明朝中后期,地理范围从中国嘉峪关到天方城(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丝织业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B.唐代吸收花鸟画的写实风格

C.明清时期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D.宋代吸收波斯的织法和风格

18.东汉班固著《汉书》,其中《沟洫志》记载:

自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起,引泾增修六辅渠和白渠的由来与过程;……黄河决口改道的历史及治理方策的多次论争等。

这一记载

A.反映汉代政府重农抑商B.推动了西汉农业发展

C.说明江南水利重大发展D.为后世治水提供借鉴

19.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

其变化趋势说明

 

A.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

C.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

20.“俺娃亲,俺娃蛋,俺娃长大了捏兰炭,捏不回兰炭吃不上饭”。

“俺娃蛋,俺娃亲,俺娃长大了走关东,深兰布,佛头青,虾米海菜吃不清(罄)”。

这是明清时期流行于山西××县、太谷一带的婴儿摇篮曲,反映了××县、太谷一带,民风崇尚

A.鼓励务农,艰辛但温饱B.鼓励经商,艰辛但富足

C.提倡务农,艰辛且不温饱D.反对经商,艰辛且不富足

 

21.中国历史上对女性审美的地域认知在南宋以前认同黄河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后认同长江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

南宋以前高大丰硕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南宋以后纤小轻盈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

中国古代女性审美认知的地域变化反映出

A.社会经济区位的变迁B.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各地区审美差异消除D.民族文化已逐渐统一

22.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

如吉州的水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

太平州的黄池镇,俗谚有云:

“太平州不如芜湖,芜湖不如黄池。

”这说明,南宋时期

A.江南市镇己出现城市化特征B.商帮的出现带来了市镇经济的繁荣

C.江南市镇专业化分工较明显D.坊市界限打破带动了江南市镇发展

23.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B.专业性的生产区域较为普遍

C.区域之间市场需求有很大不同D.商品交换突破狭隘地方市场

2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

“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

B.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

C.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D.该田制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土地兼并现象

25.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

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

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

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中外贸易往来B.重视海关税收征收

C.维护外商经济利益D.废除闭关锁国政策

26.山越分布于闽浙等地的山区,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

孙吴政权建立后,山越不纳赋税,并不时出山掳掠。

孙权派兵征讨,将其迁至平原,纳入郡县编户。

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将中华文明扩展到江南地区B.抵御落后民族维护中原文明

C.迟滞了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D.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27.“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不周爱,因为不爱人矣”,这一主张属于

A.“仁爱”的思想                               B.“兼爱”的思想

C.“礼治”的思想                                D.“尚贤”的思想

28.《左传》载,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

孔子对此赞曰:

“楚昭王知大道矣。

其不失国也,宜哉!

”孔子下列言论与他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A.“获罪于天,不可祷也”B.“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C.“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D.“不语怪、力、乱、神”

29.《庄子·天道篇》: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荀子·天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两者都强调

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30.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

这反映出,当时

A.政治构想都具存创新的性质B.神学迷信观念已经被基本扫除

C.完成了新的社会秩序的建构D.政治意识由重天命转向重人事

二、非选择题(31题18分,32题25分,33题12分。

共55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材料一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

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

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30余处,总督1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从军机处设立的本意看,军机处是中枢机构的一个值班制度。

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内阁大臣便不能为皇帝方便地使唤;皇帝也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这样势必会出现在皇帝与内阁之间难以随时配合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

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启用了近臣作为御前班子,入值内廷,也就成为一条现实的途径。

——据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

(1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解释“明朝的教训”并概括军机处设立的原因。

(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

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资产或申报不实者。

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高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民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

“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

商鞅持此主张有何具体背景?

(8分)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的商业发展状况和商业政策。

(8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3分)

33.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

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6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6分)

高二历史期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A

C

D

B

C

A

D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A

C

B

D

A

D

C

B

题目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D

C

B

D

B

D

A

D

二、非选择题(31题18分,32题25分,33题12分)

31.

(1)原因:

明初三司事权不一互不隶属,存在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问题;保证地方行政长官既拥有相对集中的权力,又不违背中央集权原则。

(8分)

特点:

注重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地制宜设置地方行政长官的辖区。

(4分)

(2)宦官参政,妨碍甚至控制内阁(写“明代政治日益黑暗”亦可得分);解决皇帝与内阁难以随时配合的问题;(4分)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2分)

32.

(1)态度:

孟子:

农商平等;商鞅:

重农抑商。

(4分)背景:

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战国时战争不断,商业影响兵源(4分)

(2)措施:

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

(4分)

目的:

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

(2分)

(3)状况:

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监管;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任意3点6分)

政策:

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

(2分)

(4)认识: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

(3分)

33.

(1)根本:

孝悌。

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6分)

(2)主要内容:

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