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0456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4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

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

广西南宁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考生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2013•南宁)目前,南宁市正在进行地铁建设,修建地铁广泛使用金属材料,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

 

A.

锰钢

B.

生铁

C.

硬铝

D.

合成材料

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

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

解答:

解:

A、锰钢是钢的一种,是铁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B、生铁是铁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C、硬铝是铝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D、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

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合成材料不属于合金,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合金的特征,掌握合金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分)(2013•南宁)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面包发霉

B.

水变成水蒸气

 

C.

纸张燃烧

D.

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

A、面包发霉生成了菌类物质,不能再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水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以粮食为原料酿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2分)(2013•南宁)正确读写化学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基础.铝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

AL

B.

al

C.

aL

D.

Al

考点: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

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解答:

解:

铝元素符号为Al.

A、该选项中第二个字母没有小写,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

B、该选项中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

C、该选项中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第二个字母没有小写,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

D、该选项元素符号书写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可以概括为“一大二小”)、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4.(2分)(2013•南宁)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Na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1

C.

+5

D.

+7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

钠元素显+1价,设Na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0,则x=﹣1.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

 

5.(2分)(2013•南宁)在公共场所,利用“活性碳+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可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碳的主要作用是(  )

 

A.

还原

B.

导电

C.

吸附

D.

消毒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在公共场所,利用“活性碳+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可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碳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起吸附作用.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活性炭的性质(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2分)(2013•南宁)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蔗糖

C.

酒精

D.

花生油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

解:

A、食盐加入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蔗糖加入水中,蔗糖分子会均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7.(2分)(2013•南宁)《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

 

A.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B.

提倡使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C.

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

D.

提倡大力发展煤炭火力发电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PM2.5的含义,分析能减少固体颗粒排放的措施的选择项.

解答:

解:

A、提倡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固体颗粒排放,能减少PM2.5污染.故A符合题意;

B、提倡使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PM2.5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

C、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燃烧的化石燃料越多,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PM2.5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提倡大力发展煤炭火力发电,煤属于化石燃料,燃烧不充分时生成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知道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减少了对空气中可吸收颗粒物的释放,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8.(2分)(2013•南宁)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第一周期

1H

第二周期

3Li

4Be

5B

第三周期

11Na

12Mg

13Al

 

A.

镁的原子序数是12

 

B.

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

表中所列元素均为金属元素

 

D.

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的含义考虑;B、根据核外电子层数考虑;C、根据金属元素的特点考虑;D、根据元素周期数与原子电子层数的关系考虑.

解答:

解:

A、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镁的原子序数是12,故A说法正确;

B、由图示可知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B说法正确;

C、金属元素是带钅字旁的(汞和金除外),表中氢和硼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说法错误;

D、由表中数据可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各数据表示的意义,知道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和周期数的判断方法.

 

9.(2分)(2013•南宁)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的气味

B.

滴加液体

C.

加热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闻气体气味要用手扇着闻;B、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C、加热液体时用外焰加热,夹试管部位要正确;D、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解答:

解:

A、闻气体气味要用手扇着闻,不能将鼻子凑到瓶口,故A正确;

B、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B错;

C、加热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不能夹到口部,容易脱落,故C错;

D、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错.

故选A.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10.(2分)(2013•南宁)下列有关构成物质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

分子、原子都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

 

C.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

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是因为粒子大小发生变化

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考虑;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C、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考虑;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粒子大小不变.

解答:

解:

A、有的物质的分子比有的物质的原子大,有的物质的原子比有的物质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故A错;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故B错;

C、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故C正确;

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粒子大小不变,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故D错.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11.(2分)(2013•南宁)下列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首先应为纯净物,从微观角度看,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且该分子应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符合以上条件的图示的物质是化合物.

解答:

解:

A、图中六个分子中,其中有三个分子构成与另外三个分子的构成不同,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不正确;

B、图中所示的是一种原子构成的六个相同分子,所示物质不是化合物是单质,故不正确;

C、图中六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每个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所构成,是化合物的分子,故正确;

D、图中所示的六个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是两类物质的分子,所以该物质是混合物,故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

 

12.(2分)(2013•南宁)据报道,毒品K粉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氯胺酮(化学式为C13H16ONCl),它对大脑会造成永久性损害.下面是四位同学对盐酸氯胺酮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盐酸氯胺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据此判断其物质类别.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盐酸氯胺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盐酸氯胺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盐酸氯胺酮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13=156,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16=16,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4,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35.5,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盐酸氯胺酮是由碳、氢、氧、氮、氯五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盐酸氯胺酮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6):

16=1:

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2分)(2013•南宁)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

CaCO3

CaO+CO2↑

B.

Cu+2AgNO3=2Ag+Cu(NO3)2

 

C.

2Fe+6HCl

2FeCl3+3H2↑

D.

2KMnO4═K2MnO4+MnO2+O2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

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

解:

A、该化学方程式的反应条件为高温,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CaCO3

CaO+CO2↑.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Fe+2HCl═FeCl2+H2↑.

D、该化学方程式缺乏反应条件,氧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MnO4

K2MnO4+MnO2+O2↑.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

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4.(2分)(2013•南宁)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定要加催化剂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D.

氧气能与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用催化剂;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用催化剂,故A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B说法正确;

C、油锅着火,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空气而熄灭,故C说法正确;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反应,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氧气的有关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2分)(2013•南宁)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3SO2②Mg2+③CO2④

SO4⑤O2﹣⑥H2O2.

 

A.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

 

B.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

 

C.

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④

 

D.

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③⑥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在所含原子的数目.

解答:

解:

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S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能表示分子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Mg2+、O2﹣中的“2”分别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氧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SO4中的“2”表示硫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④,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在所含原子的数目,①3SO2、③CO2与⑥H2O2中的“2”分别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③⑥,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6.(2分)(2013•南宁)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

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

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

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

A、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再考虑实验现象;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考虑;C、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考虑.

解答:

解:

A、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现象不明显,故A与事实相符;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易溶于水,不是白色沉淀,故B与事实不相符;

C、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Ca(OH)2溶液属于碱溶液,所以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故C与事实相符;

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有蓝色沉淀生成,故D与事实相符.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判断反应后实验现象时要考虑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等.

 

17.(2分)(2013•南宁)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涤纶面料与羊毛面料

取样后,分别灼烧,闻气味

B

检验废水中是否含有SO42﹣

取样后,滴加BaCl2溶液

C

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硫酸,加热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后,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硬水与软水;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羊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B、在检验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时,需要排除可能存在的其它离子如碳酸根离子、银离子(沉淀可能是碳酸根离子生成的BaCO3,也可能是由于银离子生成的AgCl等)等的干扰.

C、根据碳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D、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方法是用肥皂水.

解答:

解:

A、羊毛面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面料没有,可用燃烧法区别涤纶面料与羊毛面料,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检验废水中是否含有SO42﹣,滴加BaCl2溶液不能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等的干扰(沉淀可能是碳酸根离子生成的BaCO3,也可能是由于银离子生成的AgCl等),故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碳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硫酸,加热,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的是氧化铜,无明显变化的是碳,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8.(2分)(2013•南宁)固体物质R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R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B.

t1℃时,物质R在水中和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都为2g

 

C.

将t2℃时物质R在水中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D.

物质R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比较,前者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

B、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

C、据R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D、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

解答:

解:

A、不知温度,无法比较二者溶解度大小,故错误;

B、t1℃时,物质R在水中的溶解度是2g,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2g,故错误;

C、R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t2℃时物质R在水中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正确;

D、由图可知:

R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比较,前者受温度变化影响大,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了解和应用,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9.(2分)(2013•南宁)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CO(CO2)﹣﹣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B.

MnO2粉末(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FeSO4溶液(CuSO4)﹣﹣加入足量锌粉、过滤

 

D.

Na2SO4溶液(NaCl)﹣﹣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混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