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0489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docx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docx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

一、阅读理解概述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

阅读理解题已经成为全面评估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测试题型,在中考英语试卷中所占比重也比较大,它不仅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而且考查学生阅读的速度及理解能力。

(一)(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五级阅读要求(初中毕业要求)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

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

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能读懂供7~9年级学习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

(二)从近几年初中升学考试试卷来看,阅读理解考题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种:

1.阅读短文,选择答案

  这类题目类型是阅读理解最常考的一种。

这类题型的选项应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坚持短文内容与考项对比的方法,把一些与短文内容明显相符或不相符的答案选出来,然后再对要求根据上下文进行推埋的考项即短文伪容中没有直接答案的考项进行推断。

2.阅读短文,判断正误

  这种题型要求应考者根据短文的内容,对所列的句子与短文内容是否相符做出正误判断。

应考者做这类考题时应特别注意反义词、近义词以及一些词组的互替使用。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考生对这种题型除了将考项的内容与短文内容对比之外,还应特别留意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反意疑问句。

对于一般疑问句,回答要简洁明了,用Yes,No。

对于特殊疑问句的回答,切忌用Yes,No,答话也应尽量简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对于反意疑问句,应根据反意疑问句的特点和短文的内容仔细分析。

  此外纵观这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阅读理解”试题,用于阅读理解测试的语篇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一般的英语故事外,还有书信、通知、广告、交通图、各种表格等。

在体现知识测试的同时,更注重英语的实际应用。

因此,要做好中考英语试题中的语篇“阅读理解”题,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其中包括:

阅读、理解英语文字信息的能力;阅读、理解各种图表的能力;快速阅读能力;根据上下文猜测英文生词词义的能力;迅速捕捉文章大意的能力;分析、判断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有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的能力以及各项能力的综合运用。

二、阅读理解考点分析

1.考查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的能力。

  此类考查主旨和大意的题大多数针对段落(或短文)的主题,主题思想,标题或目的。

而获取段落的主旨和大意最有效的办法是找出主题句。

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通常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展开的。

而这个中心意思往往由一个句子来概括。

这个能概括文章或段落中心意思的句子叫做主题句。

因此,理解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首先要学会寻找主题句(主题句一般在段首,即文章开头的第一、二句,有时也会出现在文章的最后)。

假如没有主题句,在阅读时要仔细通读全文,注意文中所叙述的事实与细节是否围绕主题。

这类题的主要提问方式有:

1)Whichisthebesttitleofthepassage?

2)Whichofthefollowingisthispassageabout?

3)Inthispassagethewritertriestotellusthat____.

4)Thepassagetellsusthat_____.

5)Thispassagemainlytalksabout____.

附:

阅读理解题目类型及解题方法。

1、细节理解题

*此类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相关信息的识别能力,答案一般在原文中能找到。

*答题时应迅速找到它的考察点,切不可望文生义或主观臆断。

*出题中所设的干扰项一般与文中的观点截然相反,要么不符,要么未涉及,相对容易排除。

2、文章(段落)主旨大意题

Whichisthebesttitleofthepassage?

Thewriterthinks________.

Thewriterwantstotellus__________.

Themainideaofthepassageis________.

*切忌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文章的首尾句及各段的首尾句往往是探察全文内容的窗口,阅读时要学会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在阅读过程中,可通过略读来快速把握文章的中心,阅读时视阈要宽,紧抓对主题句的搜索,按意群进行阅读,避免阅读中的出声、指读、复视或停顿。

*学会猜词、跳词阅读,以暂时记忆迅速在头脑中清晰把握文章的大意。

3、推理判断题

此类题需要透过文章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归纳等推断,需根据上下文及其内在联系对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

1)Howmanytimesdidthetigercomeintothevillage?

*每段的首句,含有重要的解题线索。

2)Fromthesecondparagraphweknow_____.

*在把握全篇的基础上,细读这一段。

4、是非判断题

Whichofthefollowingis(NOT)true?

Whichofthefollowingdescriptionsabout…isright?

*干扰项常常是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偏概全,扩大内容。

5、词意句意题

Whatdoestheword“…”meaninparagraph3?

Whatdoesthesentence“…”reallymean?

Inthelastparagraph,“…”means___.

Whatdoestheunderlinedwordmean?

*学会猜词

(1)根据构词法猜词义。

前缀或后缀-ful(形容词后缀),-less(无,没有,构成形容词),-ly(副词后缀),un-(不,非,未),dis-(相反,否定)re-(重新)

appeardisappear,agreedisagree,tieuntie,happyunhappy,careful,careless,hopehopeless,comfortableuncomfortable

(2)根据上下文猜词义。

它和前后文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有把握作者的脉搏,理清逻辑链条,才能锁定生词的含义。

(3)旧词新义现象。

如:

Australiansputtheirshirt“tails”ontheclotheslineafterwashing,becausetheyusuallyputthemintotheirtrousers.“tails”一词原意为“尾巴”,而在此处的意思为衬衫的“_______”。

(4)依解释

Microscopeisaninstrument(工具)thatmakessmallnearobjectsseemslarger.Microscopemeans_______.

*有时我们能从生词的前后找到解释性的文字。

三、阅读理解解题思路及技巧

(一)步骤:

1、扫描题干,划出关键词。

用时越短越好。

2、通读全文,抓住中心。

(1)a、文章第一段必须逐字逐句读明白,可重复和回读;b、首末句原则:

其余各段的首末句要读懂,其余可保持正常阅读,不要重复和回读。

(2)读完文章不要忙着做题,要问问自己what’sthemainidea,文章中有无核心概念,著者的大体观点是什么。

3.仔细审题,返回原文。

关键:

定位。

定位的三大原则:

(1)关键词定位原则:

由题干出发,寻找题干中的关键词,首选大写字母、数字等,其次是表时间地点人物的词。

(2)自然段定位原则:

考研中出题顺序与文章段落顺序大体一致。

(3)长难句定位原则:

答案一定蕴涵在长难句中。

以上三大原则要综合运用。

4.重叠选项,斟酌答案。

(1)缩小范围的是答案。

例如,欧洲人爱吃牛肉,可推出英国人爱吃牛肉。

(2)扩大范围的不是答案。

(3)原文和选项有交叉内容的不是答案。

(4)不相关的不能选。

即,只要选项中有文章中未出现内容就错。

注意,将文章中的每一个选项带回文章一一查对,不要凭印象猜测。

(二)题型及解题方法

1、题型一——细节题

(1)标志:

针对6w1h提问

(2)作题的关键在于返回原文,不要凭印象作题,返回原文要有定位意识。

(3) 细节题迷惑选项的常用手段:

偷换概念、扩大范围、正反混淆、颠倒因果、常识判断(列举和文章无关的常识,尽管常识是对的,但文章中未提,也是错的)

2、题型二——例证题

(1)标志:

case,example,illustrate,demonstrate,exemplify

(2)解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看懂例子,而在于例子所支持的论点。

(3) 具体做题方法:

返回原文,定位该例子,然后80%向上20%向下搜索该例子所支持的论点。

然后在四个选项中找到与观点意思最接近的一个作为答案。

(4)错误选项的设计方法:

(1)就事论事,仍说该例。

(2)混淆论点论据,还给论据。

(3)列举无关常识。

3、题型三——词汇题

(1)标志:

在题干中明确指出原文的单词或词组,要求辨其意。

(2)关键:

该单词认识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该单词的上下文。

若该单词是比较简单纲内词汇,则我们所熟悉的意思必不是答案。

(3)做题方法:

在文章中寻找同义词词组;代入替换法。

4、题型四——指代题

(1)标志:

在题干中明确指出原文中某个代词,要求辨别其指代关系,即it,that,one

(2)步骤:

(a)首先返回原文定位此指代词,90%向上,10%向下,搜索其指代的词、词组或句子。

(b)在四个选项中找出一个同意表达作为答案。

5、题型五——句子理解题

(1)标志:

在题干中明确指出原文中的某句话,要求理解其意思。

(2)关键:

返回原文,对出题句进行语法、句法、词法的分析,精确了解其含义。

(3)注意:

重要的不是上下文,而是该句本身。

正确答案与原文是同义关系,与原文其他无关联,选项一般无绝对的判断,有绝对判断的则必错。

6、题型六——推论题

(1)标志:

inferimply

(2)整体思路:

推论题在考研中不要推。

这种题目的最佳名称是列举题,即每个选项都列举了文章的一个事实(或错误事实),我们要找的就是哪一个事实符合原文。

(3)如果四个选项之中都没有明确提到,那么与原文意思最接近,所用推理步骤最少的就是正确答案。

(4)尤其要重视话中有话的陈述句或比喻句或反语或长难句,这些地方一般是分散列举题出题所在。

7、题型七——态度题

(1) 标志:

attitude,deem,believe,consider,regard

(2)作者态度只分三类

(1)支持,赞同,乐观

(2)客观,中立(3)反对,批评,怀疑,悲观。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作者态度。

有些选项一定不是答案indifferent,subjective(主观),biased,pazzling等

(3)识别作者态度有以下方法;

(1)依据中心句推论

(2)当作者态度未明确提出时,要找文章中带有褒贬意义的词(3)根据所举例子的正负来判断,只提一方,则不中立;两方均提,不管例子有多少,是否平衡,都中立。

8、题型八——判断正误

(1)标志:

whichis(not)true

(2)思路:

(1)首先判断3对1错还是3错1对,所谓对是符合原文,所谓错是和原文有矛盾或没提到

(2)每一选项都应返回原文,不要凭印象做题。

(3)文章的如下地点容易出现考点

(1)转折处

(2)最高级后面(3)带有褒贬义的句子(4)虚拟语气的句子(5)长难句

9、题型九——主旨题

(1)标志:

besttitle,mainidea,mainproblem,conclusion。

(2)整体思路:

利用宏观阅读思路去解题,不管此类题出现在文章什么位置,都作为最后一题解

(3)方法:

(1)串线法,适用于各段中心明确时

(2)快速作文法,依据选项快速作文并与原文核对。

(4)注意事项:

(1)要着重理解首末段,首末句

(2)若主旨在文章中间出现或前后段意转折时,应提高警惕(3)若段中出现转折时,该转折句很可能就是主题句(4)作者有意识重复的观点往往是主旨(5)首段出现疑问句时,对该疑问的解答就是主旨(6)主旨出现时常伴有如下词:

but,however,therefore,inshort

(5)选项特点:

(1)正确选项一般不含细节信息,并不含过分肯定或绝对意义的词

(2)错误选项的特点是就事论事,或细节信息鲜明,或过于笼统。

(三)微观阅读方法

微观阅读之一——标点的运用

句号:

用来分割句子,即以句子为单位把长段分割成部分,便于各个击破。

逗号:

两个逗号之间或一个逗号之后如果是补充说明成分时可跳过不看。

冒号:

前后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如把冒号前的看懂,则后面的不看。

分号:

分号前后是并列关系,只看其中一句即可。

破折号:

破折号之后是补充说明成分时跳过不读。

引号:

引号有三个作用,引语,反语,强调。

知道观点则引语不看,反语反看。

括号:

括号有两个作用,补充说明,解释说明生词。

微观阅读之二——长难句的解析

(1) 从句又多又长,一主带多从。

应对方法:

先抓主干,找出长难句中最核心的主谓宾,再层层扩展,理解。

(2)主句或从句中带有长长的插入成分。

应对方法:

读句子时先找主干,不要理会插入语。

如果插入语交代说话人身份或某话是谁说的,或修饰、解释、补充前面所言,跳过不看。

(3)分词状语或独立主格的干扰。

应对方法:

主句最重要的特征是有完整的主谓宾结构,有独立的谓语。

一个看似句子的结构,如果没有独立的谓语,那它不是句子,而是分词状语或独立主格。

(4)有时上面三种情况混合。

应对方法:

从前向后,先找独立的谓语部分,从而区分出主语和分词状语,再根据从句的连词(because,as,when)区分出主句和从句,然后层层扩展理解,插入语在哪个层次就放在哪个层次理解,甚至跳过不看。

(5)从语法上看常见长难句语法结构:

形式主语或宾语,强调结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倒装结构,虚拟语气省略句。

(四)学术文章常见行文模式

1.并列型

在文章的开始提出两个核心概念,随后分段论述之;这种文章的关键是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他们的联系。

这种文章的主旨题(本文的主旨是什么)选项若只涉及其中一朵则必错。

2.层层递进型

文章的几个段落是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且各段开始都出现了递进词,这种文章的中心思想必然出现在层层递进的最后一段。

3.抛砖引玉型

文章第一段通过噱头或例子或反面观点,引出文章的讨论内容,而真正的中心出现在第一段之后的转折处。

4.问题回答型

文章的第一段提出一个问题,随后各段中提供该问题的答案。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该问题的直接答案。

5.独句段

当文章的开始或结尾出现一个独句成段的现象时,该独句段的意思就是中心思想。

 

英语作文写作中使用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基本句式

1.表示原因

1)Therearethreereasonsforthis.

2)Thereasonsforthisareasfollows.

3)Thereasonforthisisobvious.

4)Thereasonforthisisnotfartoseek.

5)Thereasonforthisisthat...

6)Wehavegoodreasontobelievethat...

例如:

 Therearethreereasonsforthechangesthathavetakenplaceinourlife.Firstly,people’slivingstandardhasbeengreatlyimproved.Secondly,mostpeoplearewellpaid,andtheycanaffordwhattheyneedorlike.Lastbutnotleast,moreandmorepeopleprefertoenjoymodernlife.

注:

如考生写第一个句子没有把握,可将其改写成两个句子。

如:

Greatchangeshavetakenplaceinourlife.Therearethreereasonsforthis.这样写可以避免套用中的表达失误。

2.表示好处

1)Ithasthefollowingadvantages.

2)Itdoesusalotofgood.

3)Itbenefitsusquitealot.

4)Itisbeneficialtous.

5)Itisofgreatbenefittous.

例如:

 Booksarelikefriends.Theycanhelpusknowtheworldbetter,andtheycanopenourmindsandwidenourhorizons.Therefore,readingextensivelyisofgreatbenefittous.

3.表示坏处

1)Ithasmoredisadvantagesthanadvantages.

2)Itdoesusmuchharm.

3)Itisharmfultous.

例如:

 However,everythingdividesintotwo.Televisioncanalsobeharmfultous.Itcandoharmtoourhealthandmakeuslazyifwespendtoomuchtimewatchingtelevision.

4.表示重要、必要、困难、方便、可能

1)Itisimportant(necessary,difficult,convenient,possible)forsb.todosth.

2)Wethinkitnecessarytodosth.

3)Itplaysanimportantroleinourlife.

例如:

Computersarenowbeingusedeverywhere,whetherinthegovernment,inschoolsorinbusiness.Soon,computerswillbefoundineveryhome,too.WehavegoodreasontosaythatcomputersareplayinganincreasinglyimportantroleinourlifeandwehavesteppedintotheComputerAge.

5.表示措施

1)Weshouldtakesomeeffectivemeasures.

2)Weshouldtryourbesttoovercome(conquer)thedifficulties.

3)Weshoulddoourutmostindoingsth.

4)Weshouldsolvetheproblemsthatweareconfronted(faced)with.

例如:

 Thehousingproblemthatweareconfrontedwithisbecomingmoreandmoreserious.Therefore,wemusttakesomeeffectivemeasurestosolveit.

6.表示变化

1)Somechangeshavetakenplaceinthepastfiveyears.

2)Agreatchangewillcertainlybeproducedintheworld’scommunications.

3)Thecomputerhasbroughtaboutmanychangesineducation.

例如:

 Somechangeshavetakenplaceinpeople’sdietinthepastfiveyears.Themajorreasonsforthesechangesarenotfartoseek.Nowadays,moreandmorepeopleareswitchingfromgraintomeatforprotein,andfromfruitandvegetabletomilkforvitamins.

7.表示事实、现状

1)Wecannotignorethefactthat...

2)Noonecandenythefactthat...

3)Thereisnodenyingthefactthat...

4)Thisisaphenomenonthatmanypeopleareinterestedin.

5)However,that’snotthecase.

例如:

 Wecannotignorethefactthatindustrializationbringswithittheproblemsofpollution.Tosolvetheseproblems,wecanstartbyeducatingthepublicaboutthehazardsofpollution.Thegovernmentonitspartshouldalsodesignstricterlawstopromoteacleanerenvironment.

8.表示比较

1)ComparedwithA,B...

2)IprefertoreadratherthanwatchTV.

3)Thereisastrikingcontrastbetweenthem.

例如:

 Comparedwithcars,bicycleshaveseveraladvantagesbesidesbeingaffordable.Firstly,theydonotconsumenaturalresourcesofpetroleum.Secondly,theydonotcausethepollutionproblem.Lastbutnotleast,theycontributetopeople’shealthbygivingthemduephysicalexercise.

9.表示数量

1)Ithasincreased(decreased)from...to...

2)Thepopulationinth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