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本书全部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9050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本书全部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本书全部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本书全部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本书全部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本书全部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六本书全部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六本书全部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六本书全部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六本书全部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六本书全部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本书全部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

《六本书全部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本书全部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本书全部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

(2)生产起决定作用。

(3)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

(4)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3、大力发展生产力b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

1、公有制为主体。

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扩大就业、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c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五、企业与劳动者(生产主体)

(一)企业的经营

1、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b

2、企业的经营与发展c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好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1、劳动和就业的意义b

理论依据: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事实依据:

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有利于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有利于社会劳动力不断再生产;

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价值,促进全面发展。

2、正确的择业、就业、职业观b

3、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维权的途径b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分配)

六、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

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b

(1)原因: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时候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根本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意义:

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3)地位: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c

(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健全税收、社会保障、财政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差距。

2、兼顾效率与公平c

(1)关系:

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2)对策: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既要鼓励创业致富又要倡导先富帮后富。

七、财政与税收

(一)国家财政

1、财政的作用b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3)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2、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b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保证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2)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有重要影响。

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要保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要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征税和纳税

1、税收的基本特征。

a

(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

2、增值税的优势。

b

(1)可以避免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环节企业偷漏税。

(2)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公平竞争。

3、个人所得税。

b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公平的有效手段。

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

八、(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

(一)市场调节(无形的手)b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市场和计划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2、通过价格的涨落,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3、通过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作用下,推动科技和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二)市场秩序b

1、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发挥市场决定作用的基础。

(基础)

2、完善市场规则,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治本之策)

3、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增强法制意识,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氛围)

(三)宏观调控(有形的手)c

1、必要性: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

这也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2、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和措施:

①经济手段:

经济规划、财政政策(国债、税收、财政支出等)和货币政策(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正逆回购等)、其他经济政策。

②法律手段:

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通过经济立法规范行为;

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政策执行、合同履行;

严格执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③行政手段:

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

发放、吊销营业执照或许可证;

制定行业标准;

停业整顿、限产、行政处罚等。

(四)基本特征b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根本原则);

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九、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国内背景)

(一)科学发展观(指导方针)c

1、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抉择)c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使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4、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国际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

1、表现a: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2、影响b: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它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利)。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国家为主导的,这使世界发展更不平衡,两极分化更严重;

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弊)。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c

1、成绩:

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对策:

(1)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性经济体系。

(体系)

(2)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向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方式)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原则)

(4)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加快“走出去”步伐。

(内容)

3、走出去:

海外并购、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技术交流与合作等。

非凡教育2018届高考《政治生活》精华版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人民、公民)

一、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一)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

(国家性质)

(二)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渠道拓展和途径完善,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三)公民的政治权利、义务和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宪法授予的,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人大代表)是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根本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

(根本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重要保证);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一)民主选举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1)直接选举:

县及县以下的人民代表。

(充分体现了人民意志)

(2)间接选举:

县以上的人民代表。

(符合我国现有国情)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1)等额选举:

有利于更好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2)差额选举:

更好地体现的人民的意志,表明了人民的诉求。

(二)民主决策

1、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途径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2、意义

(1)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2)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有利于汇民意集民智,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4)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三)民主管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机构:

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意义:

基层民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

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是人民当家做主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3、途径:

(1)(居)村民直接投票选举(居)村民委员会成员,是(居)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2)(居)村民可以通过(居)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社区)村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3)(居)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形式,是规范行为,运用民主办法管理日常事务的有效途径。

(4)创建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使村民自治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四)民主监督

1、监督权:

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对于任何违法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检举揭发的权利。

2、合法渠道: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3、合法行使监督权

(1)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公民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三、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一)职能: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具有管理和服务的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方面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另一方面组织和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

4、加强社会建设。

加强公共设施建设;

建立公共服务体制;

扩大就业;

促进公平;

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优生优育。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等。

(二)责任(宗旨和原则):

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四、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

我国政府应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

(一)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1、晚上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增加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更好地应民意,集民智。

3、坚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和要求,决策过程符合法定程序。

(二)依法行政

1、理论依据:

我国政府的权力是宪法和法律授予的;

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要求;

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增强政府的权威。

(3)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法守法护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要求:

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等。

(三)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实施“阳光工程”。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五、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

1、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处于最高地位;

其他国家机关是他的执行机关,都有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能)

2、职能:

立法权(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决定权(决定国家或地方重大事项)、任免权、监督权。

(二)人大代表

1、权力: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享有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2、责任:

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三)民主集中制(组织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以人民当家做主为宗旨。

六、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发挥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2、性质宗旨执政理念: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中国人民的、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3、指导思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贯彻科学发展观。

4、执政方式:

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基本方式)

(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七、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首要原则、政治基础)、民族团结(重要原则、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物质保证)。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有制度保障;

民族区域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2、事实依据: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3、意义: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八、(走近)国际社会

(一)主权国家(成员)

1、地位和构成要素: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石。

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权利:

独立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和外交,不受他国干涉和控制)、平等权(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平等,不能以强凌弱、以大欺小;

有使用本国语言和文字的权利)、自卫权(国防建设、遭到入侵时还击)、管辖权(管辖所属领域内一切人和物)。

3、义务:

不侵犯别国;

不干涉他国内政;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二)国际关系以及国家利益(关系)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国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利益,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九、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时代主题、世界格局、国际竞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制定依据: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基本内容:

(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2)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目标。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2、内涵:

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财富,实现自身发展。

非凡教育2018届高考《文化生活》精编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概述)

一、文化与社会

(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二)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

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与综合国际

(1)作用: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来源)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表现)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特点)

4、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成果)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发展)

三、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空间)

(一)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重要表现)

民族节日,蕴含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二)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归属)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正确态度)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正确态度:

(1)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四)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途径、手段和意义)

1、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2、主要手段:

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1)欢迎世界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有利于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2)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