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0730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docx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

高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全解读

对于高中化学而言,高频考点主要包括:

高频考点一:

选择题

选择题主要是单选题,考查内容主要包括:

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元素化合物(碱金属、Al、Zn、Mg、Fe、Cl、S、P、N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式、性质、用途、离子鉴别等)、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物质的量的计算、元素的“位—构—性”关系、同位素的原子结构、常见分子的空间结构、晶体的类型与性质、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移动的影响、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官能团的结构及性质、同分异构体、同系物、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盐类水解、pH值的简单计算及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移动、多步反应关系式的确定、实验方案设计及评价。

高频考点二:

推断题

推断题包括无机推断和有机推断。

无机部分包括框图题:

突破口(特征反应、特殊现象、特殊颜色、重复出现的物质、特殊反应条件、特殊量的关系);推断题:

物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晶体性质)、典型物质的化学性质等;方程式的书写:

审题(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充分利用信息写出并配平(先氧化还原,再电荷守恒,后质量守恒)。

有机部分包括反应类型:

加成,取代(硝化、酯化、磺化、水解),氧化(加氧、去氢),还原(加氢、去氧),消去(醇、卤代烃)、加聚,缩聚等(从结构改变判断);化学式书写:

注意题目要求(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书写:

生成有机物时别漏无机物,注意配平;有机合成:

信息的使用;框图分析、官能团的改变特别要注意等。

高频考点三:

实验题

实验考查在试题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搞好实验复习对提高分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验部分包括试剂存放:

广口瓶、细口瓶、棕色瓶、密封等;药品的取用;温度计的使用:

液面下、支管口处、水浴中、溶液中等;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醛的二个典型反应(反应环境问题)、酯化反应(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苯酚与浓溴水(沉淀存在)、实验室制乙烯的温度、Fe(OH)2的生成操作(滴管在液面下)、几种仪器的读数(天平、量筒、滴定管等)、气密性检查:

①常用方法、②特殊方法;喷泉实验原理;尾气吸收的方法(导管、倒置漏斗、球形干燥管、燃烧);气体制备;装置连接顺序:

(制备-除杂-干燥-验纯-检验-收集-性质实验-尾气处理);接口处理(强氧化剂存在时橡胶管的处理);定量实验:

原理、计算依据、称量(往往仪器与药品一起称)、气体收集(排液体法)、误差分析(根据表达式);实验步骤:

排序(气密性检查在装药品前)、操作书写(定量实验注意平行实验二次以上);失败原因分析:

漏气、条件控制不好、气体通入速度过快、冷却时吸水、干扰等;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

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高中化学知识点:

元素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在中考试题中,占的比重最大,这部分知识具有易懂、好学、难记、难用等特点。

这部分主要是从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检验等方面来介绍每一种物质和每一类物质,相互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复习思路如下:

主要抓住“性质”这个核心,把握内在的联系,就可以更全面、深入、清晰地认识物质。

复习这部分知识首先最好是找出分散在各章节中的重要代表物及其重要知识点(见下),跳出章节的限制,将他们的知识点尽可能连成串,让知识系统化(重点要落实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可以采用列表对比法(如CO和CO2,H2、CO和CH4)、口诀记忆法(如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归类记忆法(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知识网络图等。

另外,要注意总结和归纳物质化学反应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综合性的问题。

这部分重要的知识有:

1.熟练掌握元素符号

2.熟记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3.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4.熟记有特征颜色的物质

5.熟记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共存的离子

6.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7.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8.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反应关系图(六圈图)

9.连续反应关系

(1)Ca系列:

Ca→CaO→Ca(OH)2→CaCO3→CaO

(2)C系列:

C→CO2→H2CO3→Na2CO3→CO2

(3)Cu系列:

Cu→CuO→CuCl2→Cu(OH)2→CuSO4→Cu

(4)Fe系列:

1.初步了解的知识

①空气、水的污染与防治;

②灭火器简介;

③水的物理性质;

④铁的物理性质;

⑤浓硫酸的性质;

⑥甲醇、醋酸、煤和石油、能源;

⑦生铁和钢;

⑧硝酸。

2.了解的知识

①空气的成分与水的物理性质和组成;

②O2、CO2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③O2的工业制法;

④C、CO的化学性质;

⑤石灰和石灰石的用途;

⑥甲烷、酒精的性质和用途;

⑦酸、碱的通性;

⑧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⑨化学肥料的特性和种类。

3.掌握的知识

①O2、H2、CO2的化学性质;

②O2、CO2的实验室制法;

③铁的化学性质;

④两酸、两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⑤常见盐的溶解性;

⑥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复习方案――专题复习

专题一:

六种气体

例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乙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

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实验结束后,打开铁夹,水能否进入集气瓶?

为什么?

(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

(5)通过该实验你可间接获得N2的哪些性质?

[分析]空气成分测定的实验:

本题考查了①该实验的现象和反应方程式;②实验误差的分析;③更换药品分析不能完成该实验的原因;④若换药品要完成该实验,则装置如何改进;⑤通过此实验,能间接得到N2的哪些性质?

⑥补充测定空气成分的装置。

答案:

(1)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热,冷却到室温,水倒流入集气瓶大约占其体积的1/5。

(2)瓶塞没塞紧,装置漏气;瓶没冷却就注入水;红磷不足。

(3)不能,因为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4)A.在集气瓶内壁预先蘸有一层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B.在瓶塞上插入吸有浓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在打开铁夹前,将胶头滴管中的NaOH溶液注入集气瓶中。

(5)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

说明:

此题的实验装置还可以用下列装置:

例2.在五个集气瓶中分别装有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

根据下面所描述的气体的性质,判断各个集气瓶中装有的气体,并完成后面的填空:

(1)气体A在空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A的化学式是________。

A在高温下能还原铁矿石中的氧化铁,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气体B是相同条件下最轻的气体,B的化学式是________。

B在空气中安静燃烧时,火焰为________色。

(3)气体C燃烧后可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的化学式是________,它是一种最简单的________物。

(4)气体D在通常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D的化学式是________。

收集气体D一般只用________收集,装有D的集气瓶瓶口应________放保存。

(5)气体E是人和动物片刻都不能离开的气体,E的化学式是________。

细铁丝在E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了四种重要气体和一种有机化合物,要求掌握H2、O2、CO2的化学性质,了解CO、CH4的化学性质。

复习中可以通过此题把每一种气体的重要知识点扩充联系起来。

答案:

(1)CO;

 

(2)H2;淡蓝(3)CH4;有机

(4)CO2;向上排空气法;正;(5)O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例3.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和H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将混合气体依次进行如下实验(假设各步均完全反应):

(1)通过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体积明显减少;

(2)通过浓硫酸;

(3)将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

(2)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②该混合气体可能有的组合是:

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本题考查了CO、CO2、CH4、HCl的化学性质,又考查了石灰水、浓硫酸的性质,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答案:

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分;HCl、CH4;HCl、CH4、CO2;HCl、CH4、CO;HCl、CH4、CO、CO2。

例4.某气体X可能由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将X气体点燃,把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如图所示的A、B两个洗气瓶。

试回答:

(1)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B洗气瓶的质量不变,则X气体是________。

(2)若A洗气瓶的质量不变,B洗气瓶的质量增加,则X气体是________。

(3)若A、B两个洗气瓶的质量都增加,则X气体可能是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种可燃性气体,它们的燃烧产物如何除去的简单综合。

同时可以联系复习:

若用该装置检验它们的燃烧后产物,则药品应换成何种药品?

为什么放的顺序是这样?

答案:

 

(1)H2;

(2)CO;(3)CH4;CO和H2;CH4和H2;CH4和CO;CH4、CO和H2。

专题二、碳、铁及其化合物

例1.将6g碳与一定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加高温使其充分反应,生成18g气体,则该气体是________;其质量分别是________。

[分析]C+O2 

CO2 2C+O2 

2CO

12322432

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物一般有三种情况:

①若是CO2,则m(C)/m(O2)≤3/8;②若是CO,则m(C)/m(O2)≥3/4;③若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则3/8<m(C)/m(O2)<3/4。

现6g碳与一定量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18g气体,根据质量守恒,氧气质量为12g,m(C)/m(O2)=1/2,符合第③种情况。

答案:

CO和CO2;11g、7g。

例2.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是气体,都难溶于水B.都是有毒气体C.都可由碳与氧气反应得到D.都能与石灰水反应

[分析]本题是CO和CO2性质对比的考查,属于简单知识的综合。

答案:

C

例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CO、CO2的性质和用途。

小华用图中甲、乙两套装置做“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

甲装置的水槽里盛有氢氧化钠溶液,乙装置的水槽里盛有等量的清水。

小华把两套装置安装好后,密封,并立即把它们放到阳光下。

两小时后,经检验发现两套装置里的叶片内都含有淀粉,因而实验不能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请你分析:

(1)为什么甲装置里的叶片也含有淀粉?

(2)怎样改进实验,才能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答案:

(1)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未运走耗尽,实验初期,甲装置内还含有CO2,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2)光照前,将两套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例4.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以铁为研究对象,仿照图中实例在框图处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所填写的反应物不属同一类别的物质,生成物必须填写铁的化合物)

(2)实验室中要除去细碎铜屑中少量铁屑,请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将其除去(不必叙述操作步骤,只用简单的原理描述即可)

答案:

(1) 

(2)物理方法:

用一块磁铁把铜屑中少量的铁屑吸引出来。

化学方法:

用盐酸或稀硫酸洗后过滤。

考查点:

金属的性质

本题易错点是:

第一问在框图处填写物质的化学式,要求反应物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生成物必须填写铁的化合物。

因此答题时,一定要仔细审题,切忌草率从事。

专题三、酸、碱、盐及其氧化物

1.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

重点考查的是金属与酸、盐发生置换反应时的化合价;金属与酸能否反应;金属与盐反应的顺序;尤其是同一种金属与多种盐的混合物的置换反应或不同金属与多种盐的混合物的置换反应的产物。

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过程、方法的考查。

(8个方面的应用)

(一)判断在溶液中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例1、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Fe+6HCl=2FeCl3 +3H2↑B.Cu+2AgCl=CuCl2 +2Ag

C.2Al+3H2SO4=Al2(SO4)3 +3H2↑D.Cu(OH)2+Na2SO4=CuSO4+2NaOH

[分析]铁与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盐是亚铁盐,即生成氯化亚铁、硫酸亚铁;AgCl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在溶液中不与金属铜反应;碱与盐的反应,要求为可溶性碱和可溶性盐才能发生反应,而Cu(OH)2为难溶性碱,不能与Na2SO4溶液反应。

答案:

C

(二)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例2、根据下列情况判断A、B、C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1)A+H2SO4→ASO4+H2↑

(2)B+H2SO4→不反应

(3)C+A(NO3)2→A+C(NO3)2

A.A>B>CB.A>C>BC.C>A>BD.B>A>C

[分析]

考查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排在H前面的金属可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由反应

(1)可知金属A排在H的前面,由反应

(2)可知金属B排在H的后面,由反应(3)可知金属活动性:

C>A,综上金属活动性为:

C>A>H>B。

答案:

C

(三)判断金属与酸溶液反应速率快慢

例3、等质量的三种金属a、b、c和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其反应情况如右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金属活动顺序

相对原子质量

A

a<b<c

a>b>c

B

a<c<b

b>a>c

C

a>c>b

c>b>a

D

a>b>c

a>b>c

[分析]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速率越快,单位时间内放出氢气越多,根据图像可判断活动性:

a>c>b,

R+H2SO4=RSO4+H2↑

M2

相同质量的同价态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质量越少、氢气体积越小,由此,相对原子质量:

c>b>a。

答案:

C

(四)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存在

例4、在AgNO3、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

A.只有Cu2+ B.只有Ag+ C.Fe3+、Fe2+ D.Fe2+、K+

[分析]根据相关金属的活动顺序:

K>Fe>Cu>Ag,将铁粉放入混合溶液中,可与AgNO3和Cu(NO3)2反应,并且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铁粉有剩余,则可推断溶液中Ag+、Cu2+已经完全反应,无剩余,则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K+和Fe2+。

答案:

D

(五)判断过滤后滤渣中的物质

例5、向AgNO3、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

A.Ag、Cu、ZnB.Ag、Cu、FeC.Ag、FeD.Ag、Cu

[分析]思路与上题相同,根据相关金属的活动顺序:

Zn>Fe>Cu>Ag,将铁粉放入混合溶液中,可与AgNO3和Cu(NO3)2反应,并且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入稀硫酸有气体产生,说明铁粉有剩余,则可推断溶液中Ag+、Cu2+已经完全反应,均被置换生成单质Ag和Cu。

答案:

B

(六)用于判断置换反应后金属混合物的组成

例6、粉末状金属混合物12g,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产生1g氢气,这种金属混合物可能是()

A.Al和FeB.Zn和FeC.Mg和CuD.Mg和Zn

[分析]粉末状金属混合物12g,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产生1g氢气,根据平均值规律,与酸反应放出1g氢气,金属混合物的组份中必然有一种金属所需质量大于12g、另一种金属所需质量小于12g,这样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才有可能出现12g混合物产生1g氢气。

分析题中所给金属:

2Al~3H2↑Fe~H2↑Zn~H2↑Mg~H2↑

546562652242

9g1g28g1g32.5g1g12g1g

Cu不与稀硫酸反应,可看作无穷大∞,这样符合题意的组合为Al与Fe。

答案:

A

(七)判断置换反应后盐溶液的质量变化

例7、将锌片放入下列溶液中,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原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稀硫酸B.硫酸亚铁溶液C.硫酸铜溶液D.硝酸银溶液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反应前后溶液的增重情况,进行判断。

Zn+H2SO4=ZnSO4+H2↑Δm(溶液质量增加)

65263

Zn+FeSO4=ZnSO4+FeΔm(溶液质量增加)

65569

Zn+CuSO4=ZnSO4+CuΔm(溶液质量增加)

65641

Zn+2AgNO3=Zn(NO3)2+2AgΔm(溶液质量减少)

65216151

只有选项D,每消耗65gZn,就会置换出216gAg,溶液质量减少151g。

答案:

D

(八)设计实验方案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例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每种方案所需要试剂如下(反应所得的产物可用作试剂进一步反应),不可行的方案是()

A.Zn、CuSO4溶液、FeSO4溶液B.Fe、CuSO4溶液、ZnSO4溶液

C.Zn、Cu、FeSO4溶液D.Fe、Cu、ZnSO4溶液

[分析]

选项A:

可发生反应①Zn+CuSO4=ZnSO4+Cu,可知活动性:

Zn>Cu;②Zn+FeSO4=ZnSO4+Fe可知活动性:

Zn>Fe;再用反应①得到的金属Cu放入FeSO4溶液中,不反应,可知活动性:

Fe>Cu;即可判断出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Zn>Fe>Cu。

同理选项B、C也可以推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选项D:

Fe、Cu均不能与ZnSO4溶液反应,可知活动性Zn比Fe、Cu活泼,但是Fe、Cu的活动性无法比较。

答案:

D

2.结合生活实际,用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形式考查物质的性质

例9、生活中充满了化学知识,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用盐酸或硫酸除铁锈:

(2)不能在铁制容器中配制波尔多液:

(3)石灰浆抹在墙上后会变硬:

(4)用烧碱溶液吸收有害气体SO2:

(5)用盐酸能洗去盛石灰水的试剂瓶中的白膜:

(6)新鲜的鸡蛋用石灰水浸泡后,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鲜:

答案:

(1)Fe2O3+6HCl=2FeCl3+3H2O

(2)Fe+CuSO4=Cu+FeSO4(3)CO2+Ca(OH)2=CaCO3↓+H2O

(4)2NaOH+SO2=Na2SO3+H2O(5)CaCO3+2HCl=CaCl2+H2O+CO2↑(6)CO2+Ca(OH)2=CaCO3↓+H2O

3.酸、碱、盐、氧化物间的反应关系

例10、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图简单表示。

限选择铁、单质碳、氧气、盐酸、氧化钙、氢氧化钙、二氧化碳、水8种物质作为反应物,将图中指定序号的转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写化学方程式不得重复)

①C+O2 

CO2②CO2+H2O=H2CO3③CO2+Ca(OH)2=CaCO3↓+H2O④Fe+2HCl=FeCl2+H2↑

⑤CaO+2HCl=CaCl2+H2O⑥Ca(OH)2+2HCl=CaCl2+2H2O⑦CaO+H2O=Ca(OH)2

本题考查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难度不大,关键是答题时要理清关系,掌握变化规律及反应发生的条件。

4.运用相互反应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考查侧重点是相互反应规律的一般应用和一些特殊性的认识上。

对能力的考查以新颖题为主,如开放性、信息给予、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尤其是推断题中出现了开放性的问题。

(1)物质或离子间的共存问题

例11、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BaCl2、NaNO3、KOH、MgCl2

B、Cu(NO3)2、NaCl、KNO3、NH4Cl

C、Na2CO3、NaCl、KNO3、NH4Cl

D、ZnSO4、Mg(NO3)2、NaNO3、KCl

[分析]凡能与酸反应的物质不能在pH=1的溶液中共存,能形成有色溶液的物质也不符合题意。

选项A中KOH与酸反应而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存在,选项B中Cu(NO3)2为蓝色溶液,选项C中Na2CO3与酸反应而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存在。

答案:

D

(2)物质的制备

例12、

(1)实验室提供CuO、H2O、NaOH溶液和稀H2SO4四种物质,请写出制备Cu(OH)2时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CuO+H2SO4=CuSO4+H2OCuSO4+2NaOH=Cu(OH)2↓+Na2SO4

(2)写出既能跟硫酸铜溶液又能跟稀硫酸反应的三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

答案:

Fe、NaOH、BaCl2

【分析】物质的制备有三种类型:

给定原料;给定部分原料和自选原料相结合;自选原料。

(3)物质的鉴别

例13、以下各组溶液,只用酚酞试液不可以将它们区分开的是()

A、NaOH、H2SO4、NaCl

B、Ba(OH)2、H2SO4、HCl

C、Ca(OH)2、Na2CO3、HNO3

D、NaOH、KOH、H2SO4

[分析]选项A:

各取少量,分别滴加酚酞试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为NaOH溶液,另外两种均无明显变化,但是可取已鉴别出的NaOH溶液,分别向无现象的两支试管中各滴加1滴,溶液变红的原溶液为NaCl溶液,仍无现象的为稀硫酸;同理选项B也可以用酚酞试液加以区分;选项C:

各取少量,分别滴加酚酞试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为Ca(OH)2、Na2CO3,无现象的为HNO3,取已鉴别出的HNO3溶液,分别向另两支试管中滴加,能产生大量气泡的原溶液为Na2CO3,仍无现象的为Ca(OH)2;选项D:

各取少量,分别滴加酚酞试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为NaOH、KOH,无现象的为H2SO4,但是NaOH、KOH无法进一步区分开。

答案:

D

(4)物质的推断

例14、实验室中现有一种固体混合物A,其中可能含有Cu、Cu(OH)2、CuO、NaOH、Na2CO3、CaCl2六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

按如图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述。

请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判断:

(1)产生的气体D是(写化学式)_______;

(2)混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