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0791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docx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

  临床用药是在临床正式使用的药物,临床用药论文就是探讨临床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以论文的形式写作出来,用来探讨和交流经验的,本篇文章就向大家里介绍一些临床用药论文范文,共同来探讨一下临床用药这个课题。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之第一篇:

临床不合理用药以及改进策略分析

  摘要:

目的为了分析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以及产生的相关原因,探讨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价值。

方法以"超说明书"、"不合理用药"、"门急诊"等关键词搜集并整理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选取从2013年~2017年全国几大省市的大型医院门急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近60余篇,对其开展回顾性分析,分别统计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药品类型及其所占比例,不同不良反应类型及其所占比例和主要临床症状表现。

基于统计结果,分析产生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进而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

结果不合理用药药品类型主要为抗感染药占比为25.88%;中成药制剂占比为32.28%;呼吸系统药占比为14.25%;营养类药物占比为7.32%;消化系统药物占比为5.81%;抗过敏反应药占比为4.51%;神经系统药物占比为2.52%;内分泌药物占比为2.48%.造成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胃肠道系统损害占比为49.43%、皮肤与附件损害占比为14.94%、循环系统损害占比为12.07%、全身性损害占比为9.77%、呼吸系统损害占比为6.90%、神经系统损害占比为4.60%、血液系统损害占比为2.30%.结论药剂师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

药剂师;不合理用药;不良反应;价值分析;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医疗体制面临巨大挑战。

特别是近些年由于受到药品市场乱象的不良影响,我国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越来越突出,其中以抗生素滥用最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疾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医疗结构的形象和声誉也产生了不良影响.这就对临床药剂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药剂师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临床医学,在疾病治疗中应该坚持降低患者用药成本以及减少医患纠纷为基本原则.我国卫生部明确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必须配置专职的药剂师,从而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用药服务。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目前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存在用药不合理的情况,轻则影响患者疾病治疗效果,重则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我国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也日渐突出,约有5000万例患者存在用药不合理情况,其中绝大部分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用不合理。

为了分析目前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基本情况,提高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的价值,本文以文献中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为研究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超说明书"、"不合理用药"、"门急诊"等关键词搜集并整理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选取从2013年~2017年全国几大省市的大型医院门急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60余篇,文献内容包含近7万张处方归类整理,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分别统计。

  1.2方法

  对这些文献提供的不合理用药类型,药品基本种类,造成的不良反应开展回顾性分析,分别统计不合理用药药品类型及其所占比例,不同不良反应类型及其所占比例和主要临床症状表现。

基于统计结果,分析产生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进而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百分比表示各项计数资料。

  2结果

  2.1不合理用药药品类型及其所占比例分析

  统计不合理用药病案中产生不良反应的药品类型及其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这些不合理用药共涉及10余种药品类型,主要包括:

抗感染药占比为25.88%;中成药制剂占比为32.28%;呼吸系统药占比为14.25%;营养类药物占比为7.32%;消化系统药物占比为5.81%;抗过敏反应药占比为4.51%;神经系统药物占比为2.52%;内分泌药物占比为2.48%.

  表1:

不合理用药前几名的药物类型及其所占比例

  2.2不良反应类型及其所占比例分析

  统计这些文献数据中产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其所占比例和主要症状表现,如表2所示。

结果显示不良反应类型主要分为7类,其中以胃肠道系统损害所占比例最高,占到所有不良反应的接近1/2,为49.43%;其次分别为皮肤与附件损害占比为14.94%、循环系统损害占比为12.07%、全身性损害占比为9.77%、呼吸系统损害占比为6.90%、神经系统损害占比为4.60%、血液系统损害占比为2.30%.

  表2:

不良反应类型及所占比例和主要症状表现

  3讨论

  3.1不合理用药类型分析

  不合理用药的类型主要分为五个方面。

一是重复用药。

目前临床药品种类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快速增多,具有类似或者相同疗效的药物包括多种,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对于同一治疗目的重复用药,一方面会造成患者经济上的浪费,另一方面会加重患者的身体代谢负担,如果药物剂量超过相关服用标准时,还可能产生药物中毒现象,损伤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严重的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我国重复用药中以抗生素药物最为典型,非常容易导致患者发生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二是药理拮抗。

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如果对药物之间药理作用不进行分析,在两种及以上药物同时服用之后便可能产生药理拮抗现象。

在临床治疗中不同科室的医师同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在医师之间相互不知情的情况下,不同科室医师会基于自己的判断开出相应的处方,患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便可能发生药理拮抗,轻则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重则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直接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医疗事故。

三是溶剂不合理。

溶剂不合理主要是由于相关的医师或者护理人员在处方开具以及处方调配过程中,对相关药物知识掌握不足,进而导致在注射类用药方面溶剂使用不合理,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四是剂量不合理。

通常来说医生在对患者开具处方时,应该在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采用最小的药物剂量,如果剂量过小会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同时对于抗生素类药物如果剂量过小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但是如果药物剂量过大会引发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五是给药方案不合理。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如果药物种类以及给药方式不合理均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应该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确定给药方案。

此外医师应该确保处方字迹清晰,避免对药房工作人员产生误导。

  3.2不合理用药改进策略

  针对上述不合理用药情况,药剂师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一是提高药剂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只有保障药剂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够有效保障医疗服务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药物类型快速增多,这就要求药剂师不仅能够清晰了解单一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用药特点,还应该对不同条件下各种药物在单用或者联用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掌握.因此,药剂师在临床医学中既要掌握扎实的药学理论,还要基于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将专业知识发挥到极致水平。

此外,药剂师在工作过程中还应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本着担当、负责、认真的态度开展好各项工作。

  二是参与给药方案的制定。

为了进一步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药剂师应该在临床医师制定用药方案之后,本着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四大基本用药原则,对医师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梳理分析.目前由于各种药物类型繁多,导致在用药方案制定时可供选择的药物较多,以心绞痛为例,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多的注射剂种类,仅在中药注射剂方面便有4种,而不同的注射剂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用药不合理的情况,要求药剂师对临床医师制定的方案要认真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其中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促使药剂师能够有效参与到疾病的治疗过程,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合理化建议,这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单一治疗模式,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师、药剂师和护理人员相互协同的综合治疗模式。

  三是完善药品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

新一轮医改后,我国的药剂管理制度也更加系统完善。

药品从采购到存储的各个环节均按照《药品管理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严格管理,严控进药渠道,确保药品质量,同时对于药品采购人员要进行严格挑选。

在药品销售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举报体系的监督管理,对各种胡乱加价行为进行惩处.

  四是提升硬件水平。

医疗结构的硬件条件对于合理用药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可以基于计算机系统建立一个专门的药品数据库,方便对药品进行归纳整理以及查询。

因此医疗结构在医院硬件建设方面,应该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既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是规范医院内部流通环节。

药品在医院内部进行流通时,应该严格遵守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采用客观关系管理方式,对药品领用全过程进行全面详细说明,医院安排专人对领用药品的数量以及质量进行核实,确保药品的准确可靠。

  3.3药剂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价值分析

  在临床用药治疗中,药剂师是医师以及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者。

药剂师只有对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药性、使用方法、剂量、禁忌以及用药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充分掌握,才能够有效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这就要求药剂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各种不合理用药行为及时指出并进行纠正,真正做到对医师负责,对患者负责,有效防止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

  特别是在现代化的医疗机构中,药剂师绝不仅仅是药品的发放者和管理者,而是要充分融入疾病治疗中去,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对临床医生开具的治疗方案和相关药物进行全面认真分析,确保治疗方案和相关药物的合理性。

因此提高药剂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药剂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现代医院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

除此之外,医疗结构还应该设置专门的临床药学机构,对药学相关信息进行入库管理,为相关资料的收集和药品记录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更好发挥药剂师在临床用药中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药剂师在临床用药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有效降低用药不合理现象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因此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应该注重提高药剂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其责任感和事业心,更好发挥其在临床用药中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吴梓春,何兆锦。

我院2014~2015年门诊中成药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北方药学,2017,14

(2):

169-170.

  【2】陈国兴,郑祥聪,陈转艮,等。

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价值分析.北方药学,2017,14(4):

36-37.

  张明明。

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

303-304.

  张宏迎。

药剂师在临床用药指导中循证医学理念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8):

14-15.

  薛永萍。

临床合理用药中实施药剂师干预的作用探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8):

20-20.

  潘立秀。

浅析进行药剂师干预对促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义.当代医药论丛,2017,15(8):

106-107.

  龚勋。

门诊药剂师对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干预和分析.大医生,2018,3(9):

91-92.

  洪美萍。

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原因及改进策略分析.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4):

197-198.

  祝洁淼。

驻马店中心医院门诊西药处方合理用药调查及相关改进措施分析.北方药学,2018,15(8):

246-247.

  徐琳琳。

浅谈影响药剂科合理用药水平的因素及应对策略探讨.中国医药指南,2017,15(7):

154-155.

临床用药论文研究热点10篇之第二篇:

我国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用药误区

  摘要:

雾化吸入疗法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通过雾化装置使药物形成微小雾滴或颗粒,通过吸入方式进入呼吸道及肺部,沉积于肺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具有起效快、药物用量少、安全性高等特点深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在我国,由于缺乏雾化专用药物剂型和设备,以及受临床医生医疗经验水平差异的影响,雾化吸入治疗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这些经验用药手段在药物稳定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都缺乏相应的系统评价研究,进而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因此,针对我国雾化药物临床使用欠规范情况,有必要就雾化吸入装置选择、临床应用现状及用药误区进行总结和思考。

  关键词:

雾化吸入;临床应用;用药误区;

  Abstract:

  Atomizationinhalationtherapyachievesthegoaloftreatmentbyinhalingtinydrugdropletsorparticles,whichweretransformedthroughanatomizerusingthegas-jetstreamprinciple,intotherespiratorytractandlungstodepositonthealveolar.Ithastheadvantagesoffastresponse,lowdosageandhighsafetyinthetreatmentofrespiratorydiseasesherefore,theatomizationinhalationtherapyisgenerallyfavoredbybothdoctorsandpatients.InChina,duetothelackofthespecialdevicesforatomizationdosageformsandvariedlevelsofclinicians'experience,atomizationinhalationtherapywasofteninvolvedinoff-labeldrugusesheseempiricalmedicationslackedthecorrespondingsystematicevaluationsintermsofdrugstability,efficacyandsafety,thusaffectingthetherapeuticeffectonpatientshisreviewdiscussesthechoicesofatomizationdevices,currentapplicationstatusandmedicationmismanagementofatomizationinhalationtherapyinChina.

  Keyword:

  Atomizationinhalation;Clinicalapplication;Medicationmismanagement;

  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与口服和注射给药等方式相比,具有起效快、药物用量少、安全性高等优势。

近年来,雾化吸入疗法在临床使用药物的种类和治疗疾病适应证范围等方面都有一定发展。

  1雾化吸入给药原理及特点

  1.1雾化吸入给药优点

  ①雾化药物能够直达患处,为局部用药,可完全或部分代替全身给药,大大降低全身给药带来的潜在不良反应。

②雾化产生的药物雾滴能够清洁和湿化呼吸道分泌物。

③对具有不同症状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可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类型雾化吸入药物联合给药,制定个性化给药方案.

  1.2雾化吸入给药缺点

  ①雾化吸入疗法主要适用于气道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及毛细支气管炎,多为辅助治疗手段,对肺实质病变疗效较差,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

②有些药物可刺激呼吸道,引发支气管痉挛、急性肺水肿、气道高反应性及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

例如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用量不当会造成心慌、手抖、肌肉颤动等β2受体激动剂的不良反应。

③要选用专用雾化器,若操作不当或雾化药物过量,会导致肺泡内水分潴留,引发急性肺水肿,加重病情。

  2雾化吸入给药装置

  临床上使用的雾化器大致可以分为3类:

喷射雾化器(jetnebulizers)、超声雾化器(ultrasonicatomizers),振动筛孔雾化器(meshnebulizers)。

其中喷射雾化器根据驱动原理不同,可以分为空气压缩雾化器和氧气驱动雾化器【2】.

  2.1喷射雾化器

  喷射雾化器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范围最广的雾化器类别。

能使产生的药物雾滴颗粒超细,可达到直径

  2.2超声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是临床早期使用较多的雾化器类型,具有加热作用,破坏药物成分,不适合热敏成分;产生的气雾含水量多,有效药物颗粒浓度低,不适合混悬液药物;产生的雾滴较大,大部分药液沉积在口腔和喉部,不适合下呼吸道疾病治疗;药物剂量不宜控制,不适合儿童。

由于上述缺点,近年来超声雾化器使用呈下滑趋势。

与喷射雾化器相比,超声雾化器释雾量较高,可用于雾化吸入激发等需要大释雾量的治疗。

  2.3振动筛孔雾化器

  振动筛孔雾化器的特点是雾化效率高,所产生的雾滴大小均匀可控,能够有效到达下呼吸道发挥效用,与超声雾化相比,减少了超声产热对药物的影响;储药罐独立位于呼吸道上方,降低了雾化装置被污染的可能性;并且在雾化中可以随时添加药物。

缺点是成本较高,可供选择的设备种类较少且筛孔容易堵塞,因而临床使用率不高。

振动筛孔雾化器适用于雾化纳米粒子混悬液及稳定性较差的药物成分.

  影响雾化器效能的主要指标包括:

①药物有效的雾化颗粒直径(0.5~10.0m)。

②单位时间释雾量。

释雾量代表在相等的时间内吸入的药物的剂量。

释雾量大,能有效发挥治疗作用,但短时间的大量吸入雾化药液也可能引发不良反应,需要综合评估。

  除以上3种常用雾化器外,近年来还出现了ProdoseAAD、I-nebAAD、HaloLlite、Respimat、Mystic等新型雾化器。

新型雾化器展现出部件简化、精确定量和智能化的优点.因此,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状态、呼吸形式以及药物理化性质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不同的雾化装置。

  3临床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

  3.1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corticosteroid,ICS)

  ICS是当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是哮喘急性发作和长期控制的一线药物,在治疗感染后咳嗽也报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代表药物包括丙酸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dipropionate,BDP)、布地奈德(budesonide,BUD)、丙酸氟替卡松以及环索奈德等,其中仅BUD和BDP于我国上市。

  BDP是人工合成的第1代ICS,由于BDP活化所需要的酯酶在肝脏、结肠、胃、乳房、大脑及血浆等部位都有表达,因此会造成与治疗效果无关的全身性不良反应.

  BUD是第2代不含卤素的ICS,较第1代具有更强的气道选择性,且全身消除速率快,因此降低了全身作用风险;BUD混悬液药物颗粒小,平均直径为2.0~3.0m,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药物表面积,提高雾化效能;BUD在治疗哮喘急性发作中可替代或部分替代全身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对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有禁忌证的患者来说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BUD是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唯一批准妊娠安全分级B类糖皮质激素,也是FDA唯一批准可用于4岁以下儿童使用的雾化吸入激素。

因此,BUD是临床上使用最普遍的ICS药物。

  临床中ICS可以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

联合吸入ICS和β2受体激动剂可以起到抗炎和解痉双重功效,能有效控制哮喘急性发作、婴幼儿喘息等疾病.

  3.2支气管舒张剂

  对于哮喘患者而言,支气管扩张剂能够起到长期预防和有效缓解症状的功效。

支气管舒张剂按照作用机制可分为β2受体激动剂与胆碱能受体拮抗剂。

  3.2.1β2受体激动剂

  β2受体激动剂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支气管舒张剂,分为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hort-actingbeta2receptoragonists,SABA)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ong-actingbeta2receptoragonists,LABA),其中SABA更为常用。

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是SABA的代表药物,具有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的特性,为哮喘急性发作时的首选药物.

  3.2.2胆碱受体拮抗剂

  胆碱受体拮抗剂分为短效胆碱受体拮抗剂(short-actingmuscarinicantagonist,SAMA)和长效胆碱受体拮抗剂(long-actingmuscarinicantagonist,LAMA),区别在于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的差异。

临床上SAMA(代表药物为异丙托溴铵)使用更为普遍,其舒张支气管作用比β2受体激动剂弱,起效慢(出现峰值时间为30~60min)常作为辅助药物与SABA联用。

支气管舒张剂SAMA与SABA相互具有协同作用,联合使用能够更为显著舒张气道平滑肌.

  有资料显示,SABA和SAMA联合使用能够改善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肺功能,有效降低其住院率.

  3.2.3混合制剂

  临床上有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其规格为2.5mL溶液内含有异丙托溴铵0.5mg以及硫酸沙丁胺醇3.0mg.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不能与其他药品混合在同一雾化器中使用。

  雾化吸入疗法在重症患者中使用频率较高,一项涉及在611个中心、70个国家重症监护室(ICU)工作的医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有95%的ICU患者进行雾化治疗,而且在患者使用的药品中,支气管扩张药物位居前列,其中异丙托溴铵使用频率为86%,沙丁胺醇使用频率为80%.

  3.3黏液溶解剂

  此类药物可以调节呼吸道上皮浆液与黏液分泌,使痰易于咳出。

但都具有一定刺激性,雾化时药液浓度不宜过高。

代表药物包括盐酸氨溴索和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等。

  3.3.1盐酸氨溴索

  盐酸氨溴索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降低痰液黏稠度,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并增强支气管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以及镇咳等多方面功效。

国外已有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供雾化使用,而我国临床上雾化治疗普遍使用盐酸氨溴索静脉制剂。

尽管有些研究者认为氨溴索雾化吸入具有较好疗效,但是雾化吸入所致不良反应报道也较多.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中具有酚、亚硝酸盐等防腐剂,气道吸入后会引发哮喘发作;无法达到雾化颗粒粒径要求;无法通过呼吸道排出;易沉积于肺部,增加肺部感染几率。

因此不推荐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作为雾化剂使用。

  2019年7月,5.2类新药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的上市申请(JXHS1700033)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为国内第一个吸入剂型的氨溴索产品,这一产品的获批为氨溴索的雾化使用提供了更为安全的剂型。

  3.3.2N-乙酰半胱氨酸

  N-乙酰半胱氨酸可降低痰的粘滞性并使其液化易于排出,国内已有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上市。

在儿童重症塑型性支气管炎中尽早行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及局部用药联合纤支镜治疗安全有效,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