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0980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74 大小:44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4页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4页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4页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4页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4页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4页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4页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4页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4页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4页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4页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4页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4页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4页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4页
亲,该文档总共1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1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地方社会经济状况

某景区(以下简称景区)所属的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东与陵川县相邻,西与阳城县、沁水县接壤,南与豫北平原的济源、沁阳、博爱、焦作交界,北连高平市。

是“晋豫之咽喉、山西南大门”,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

全县辖10镇16乡,639个行政村,1204个自然村,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

主要民族为汉族、回族。

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蒙、满、朝鲜、布依、苗、白、土、壮等民族。

早在20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泽州就有先民集居。

3500多年前的夏末,夏桀王曾迁都于高都的垂棘山。

春秋战国后期,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这里为高都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始设晋城县。

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晋城县先后归山西省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管辖。

1983年,晋城县改为县级市。

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县级晋城市划分为城郊两区。

从原县级晋城市的30个乡(镇)中划出26个乡(镇)组成晋城市郊区,归新建的晋城市管辖。

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郊区撤区设为泽州县。

泽州县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地质储量44亿吨,铁矿储量5亿吨,铝土矿储量在1亿吨以上,大理石储量300万吨。

林牧资源相对丰富,有各类果树7.2万株,果园面积1508公顷,林地面积74.5万亩,森林覆盖率20.6%。

牧坡草地14.81万亩。

泽州全县有耕地72万亩,土壤多为碳酸盐褐土,自然肥力较高。

主要产业有:

种植、养殖、林果业等。

主要农产品有:

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红果、苹果、黄梨、核桃、花椒、猪牛羊肉、鸡蛋、蜂蜜等。

泽州是全国8大红果生产基地之一。

泽州主要产业有煤炭、冶炼、铸造、机械、化工、建材等,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生铁产量居全省之首。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5.85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20.2%;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26.53%;农民人均纯收入5517元,同比增长9.03%。

泽州经济实力排名为我国中部地区第50名,山西省第5名,分别比2007年前移了4位和1位。

二、区域旅游发展情况

泽州县是山西和中原打造“大旅游”线路中重要的连接点,人文旅游资源独特,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全县遗存有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遗址、汉唐及明清各朝代的古代建筑、古石刻、古镇、唐元塑像之精品的“青莲寺、玉皇庙彩塑”、抗日与解放战争时期大量的革命旧址、全国卫生模范村之称号的“东四义小康景区”等物质文化遗产和剪纸、面塑、根雕等丰富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全县景区有珏山、龙门、山里泉、李寨、东四义和卧龙山六处,较为成熟的景区是珏山和山里泉。

某景区有“晋魏河山第一奇”之美誉,山里泉景区有“北方江南”之褒称。

泽州境内的珏山吐月、松林积雪、孔子回车、白马拖缰为泽州四大历史名胜。

近年来,泽州县近来以“旅游强县、文物兴县”为发展目标,努力打造“山、水、湾、古镇”四大旅游品牌,实现了全县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泽州县现有星级饭店3家,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1家,分别是富景国际饭店(四星)、高都大酒店(四星)、太行饭店(二星)。

旅行社共有3家,分别是友好国际旅行社(国际社)、美韵旅游有限公司(国内社)、和谐旅行社(国内社)。

泽州已先后四次成功举办金秋小康旅游节、“金镜头”、“西部作家诗词会”等活动。

连续几年分别参加了在山东烟台、广西桂林、山西太原、河南郑州等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成果明显。

旅游宣传促销初见成效,地接游客逐年增长,旅游收入正在逐年增加。

“十一五”期间,全县景区建设资金预计总投入达到31270万元;交通道路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578万元;环保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3850万元;服务设施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300万元;旅游营销资金预计投入达到201万元,合计46208万元。

2007年,泽州共接待游客3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1313.5万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14383.5万元。

泽州旅游正处于稳步上升通道。

三、景区现状

某景区自1996年开始开发,历经多年打造现已成为山西自然、人文、生态为一体的旅游新热点,是晋城旅游发展的龙头景区之一,与阳城的皇城相府、陵川的王莽岭形成了晋东南旅游区的三足鼎立之势。

特别是近年来,某景区与三八煤矿组建成立了“某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后,加大了景区的投资力度,景观建设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景区几年来共计投资3亿元,建成了三星级珏山宾馆一座、晋东南第一条索道,修缮了珏山西顶、金顶和南顶慈云阁等道教建筑群,聘请了大德高道主持珏山道教法事,恢复了珏山道教活动,完成了道教观光区、寺南窑景区入口服务区建设,修建并绿化亮化了北斗广场、办公住宿区、索道及各景观点连接公路、山上步道、通信基础设施等项工程项目,改善了水、电、暖、吃、住、行等基础设施,建立了导游、宣传促销队伍,开展了宣传营销活动。

目前,景区管理机构完备,服务设施齐全,初步形成了一个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接待服务体系,年均接待量达到了10万余游客。

某景区现已成为山西文明委确定的“文明和谐景区”和山西国土资源厅命名的省级地质公园。

2009年,珏山-青莲寺景区还通过了国家旅游局AAAA级旅游区、林业部门省级森林公园、国土部门省级地质公园的评定,珏山吐月故事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示范地也落户在某景区。

此外,某景区还荣膺“中国百家避暑名山”的称号。

四、原有规划梳理

某景区前期主要依据《某景区控制性详规》(2005年-2020年)和《蕴月湾片区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2009年-2013年)进行开发。

(一)已作的《某景区控制性详规》

1、核心内容

(1)规划范围:

抽水站以东,马鞍山岭(天池岭)以西,风门岭以北和晋焦高速公路丹河段以南的景区10平方公里范围。

(2)规划年限:

2005年~2020年。

(3)功能定位:

以丰富多彩的传统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为基调,以奇山、曲水、幽谷、茂林等自然景观为依托,具备文化体验、祭拜、观光、休憩、康体、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的景区。

(4)性质定位:

某景区总体上将建成人文资源景观、自然山水风光及特色旅游产品三位一体的文化、宗教、康体型AAAA级景区,同时也是晋东南和豫北地区城市居民假日游览和度假的后花园。

(5)主题形象:

佛宗净土源青莲,太行真武归珏山;珏山道,青莲佛,太行月,晋魏风。

(6)总体布局:

一路,一水、五区、九点。

●一条旅游道路主轴:

即从景区入口开始,直至一家庄的旅游主干路,通过该条主干道路把主要景点及各类旅游功能串连在一起。

●一条河谷游览水轴:

游览丹河曲折的河谷是整个某景区的特色。

丹河是整个某景区的水脉。

大坝以上为水上游览带,大坝以下为亲水游憩带。

●五大功能区:

即①水上观光游览区(包括入口区、丹河大桥观光区、寺北庄高级度假区、龙凤湾会议观光区);②青莲寺佛教观光区(包括青莲寺、古青莲寺、青莲寺观景亭等);③珏山道教观光区(包括珏山诸景点、两教台);④寺南庄观光农业区;⑤一家庄旅游度假区。

●九处景点:

某景区划分为九个旅游景点(分区):

丹河大桥观光区、寺北庄高级度假区、龙凤湾会议休闲区、青莲寺佛教观光区、寺南庄观光农业区、两教台道教文化游憩区、珏山道教观光区、珏山道教养生康体度假区、一家庄旅游度假区。

(7)旅游产品开发

①观光旅游产品:

青莲寺旅游观光产品、珏山旅游观光产品、丹河大桥观光、水上观光游览。

②度假休闲旅游产品:

文化娱乐产品、观光农业产品、休闲康体服务产品。

③会议旅游产品:

龙凤湾会议接待中心、寺北庄商务会。

④生态旅游产品:

生态健康产品、康体健身旅游产品

⑤宗教文化旅游产品:

佛教文化产品、道教文化产品。

⑥旅游纪念品和商务服务:

旅游纪念品、商务和文化服务。

2、规划落实情况

(1)已建项目

●车行道:

现已修建了规划中的丹青路(景区入口至青莲寺)、青珏路(青莲寺至珏山停车场)、龙凤路(青莲寺至龙凤湾内部停车场)、两青路(寺南庄至两教台)、龙凤路(从隧道南口至龙凤湾码头)和珏山路(珏山停车场至山腰博物馆)。

●步游道:

已修建的步游道从珏山南顶至珏山村的龙凤环路、停车场至南顶登山步道的珏山路以及珏山二天门至西顶南大门的天街。

●停车场:

已修建了珏山道教观光区停车场和洞天福地(珏山宾馆)小型停车场。

●服务设施:

已修建营业、管理房、宾馆、餐饮、商业、公厕、环卫等多种服务设施。

●其他设施:

已修建了供排水、化粪池、电力、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

(2)未建项目

●车行道:

珏一路(珏山停车场至一家庄)。

●步游道:

从寺南庄经望龟山到珏山望龟亭和珏山揽月亭经北崖挂壁步梯下山到龙凤湾的旅游步道;丹河大坝以下至两教台和两教台跨丹河河谷到珏山停车场的游览步道和跨河铁索吊桥;珏山停车场至珏山村的直线游客步道。

●停车场:

入口服务区和一家庄旅游度假区停车场。

●服务设施:

设医疗中心、邮政通信中心、独立办公用楼。

3、需调整的内容

(1)规划范围调整

原规划范围由水上观光游览区、青莲寺佛教观光区、寺南庄观光农业区、珏山道教观光区和一家庄旅游度假区组成,由于目前青莲寺和丹河水库及寺南庄并未划归某景区的管辖范围,故此本次规划的范围有所调整,只将原规划中的珏山道教观光区和一家庄旅游度假区划归某景区现在的范围内进行完善规划。

(2)文化主题调整

原规划的文化主题主要定位在佛教和道教两教文化上,这与此后的拓展区域——蕴月湾的文化主题和目前已经打出的景区品牌形象有一定差距,故需要调整,重新定位(修正定位见后面章节)。

(3)旅游项目调整

鉴于文化主题的调整,一些旅游项目显得不能很好地彰显主题特色,也需要随之调整。

(二)已作的《蕴月湾片区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

1、核心内容

(1)规划范围:

①1、2号步道全线及沿线重要节点规划;②峡谷全段。

自现在的1号步道入河处起,至“乌龟石”(丹河大拐弯处至下游800m)的丹河河谷段,总长度约2440m,平均宽度约60m。

规划总面积33.51ha。

(2)规划年限:

2009~2013年。

(3)功能定位:

自然观光、科普宣教、康体健身、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多种功能。

(4)性质定位:

①依托珏山风景区内的太行山和丹河大峡谷自然山水风光的城市近郊峡谷型旅游片区;②某景区的拓展空间,蛇曲谷省级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游览区域。

(5)主题形象:

珏山吐玉盘丹峡蕴月华

(6)总体布局:

“一带、一廊、四区”的总体布局。

●一带:

玉水柔丝景观带;

●一廊:

太行绝壁游赏廊;

●四区:

①“仰月潭”入口迎宾区;②“月牙岛”休闲娱乐区;③“彩虹湾”精彩换景区;④“香密园”自由探秘区。

(7)建设项目

●景观建筑:

①玉水柔丝景观带:

仙草湖、仰月潭、正身潭、云雾大瀑布、落花潭、跌水景观。

②太行绝壁游赏廊:

临月栈道、聚华台、“平步青云”高山观光电梯、月光坪、聚华台。

③“仰月潭”入口迎宾区:

祥云广场、月波小径、月华楼(游客服务中心)、若水广场、仰月潭。

④“月牙岛”休闲娱乐区:

仙草湖、花园仙岛、琼楼苑、丹霞石馆。

⑤“彩虹湾”精彩换景区:

锦云广场、星驰花阶、月下私语林、明月清风亭、月牙栈道、“明月千里”摩崖石刻、正身潭、云雾大瀑布。

⑥“香密园”自在探秘区:

山月会馆、雅食花屋、仙谷茶亭、落花潭、“顺流而下”徒步涉水、攀岩基地。

●步游道:

月波小径、沿山体北侧步道、临月栈道、沿河床涉水步道、锦云广场至明月清风亭步游道。

●停车场:

电瓶车停车场。

●坝桥:

吊桥、景观桥、艺术小坝。

●服务设施:

游客服务中心、救护中心。

2、规划落实

(1)已建在建项目

●车行道:

珏山宾馆至石涧沟高速大桥的车行道。

●步游道:

从车行道下到蕴月湾河谷的两条步游道(1号和2号步道)。

●景观建筑:

蕴月水房、月波小径观景台。

(2)未建项目

除了上述已建在建项目外,其余都还未建设,全区域基本处于开发初期。

3、需调整的内容

原规划存在的问题是将蕴月湾作为独立的景区进行编制,没有在文化内涵上与原有经营的区域珏山道教文化游览区相结合,文化主题割裂,服务设施(游客服务中心)重复,建筑风格与原有景区建筑风格反差较大,峡谷内的人为建设项目过多,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景色。

删除观光电梯项目,减少蕴月湾丹河峡谷内的永久性建筑,尤其调整广场一类的建设形式,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景色。

五、本次规划任务

本次规划的是在某景区调整和扩大经营范围的情况下编制的,因此,除了需要对已经开发和规划的区域进行修编外,还要对未开发区域进行规划,重点区域是天子岭、中心服务接待区两个片区的规划。

 

第二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根据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分为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开发规划、旅游线路规划和旅游地建设规划、旅游营销规划、旅游区保护规划等功能性专项规划几类。

本规划的性质为:

旅游区总体规划。

二、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某景区实际经营区域,西起寺南庄,东到石涧沟,南自一家庄(河东村)丹河河段,北至圪针掌南天子岭,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呈不规则形状,总面积约8km2(不包括丹河大桥观光区、寺北庄高级度假区、龙凤湾会议休闲区、青莲寺佛教观光区、寺南庄观光农业区、两教台道教文化游憩区约2km2面积),坐标位置为东径112°58′58″—113°00′26″和北纬35°25′45″—35°28′38″之间。

三、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16年,即2010~2025年。

分期划分如下:

第一期(近期):

2010~2015年为已开发区域的完善建设期和新开发区域的基本建设期;

第二期(中期):

2016~2020年为新开发项目的完善建设期;

第三期(远期):

2021~2025年为与周边旅游资源整合的拓展开发期。

由于某景区的投资商三八煤矿拥有雄厚的资本和投资能力,建设速度较快,加之新增加的蕴月湾和天子岭基本处于原始状态,需要大力开发建设,因此本规划的重点在第一期。

由于旅游市场发展变化很快,第二期需要根据市场变化随时修正旅游活动项目,完善旅游产品的开发。

第三期开发的重要内容是以某景区为主做好与周边的青莲寺、东焦河水库、围滩、清屏山庄几个丹河蛇曲谷地质公园范围内的旅游景区的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大旅游区的概念,实行整体经营,协同开发。

但西焦河的入口服务区的建设需要提前安排,作为第一期的重点建设项目。

四、规划依据

(一)国家有关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12月29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

(二)旅游法规及其他相关法规

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4、《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10月26日)

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7、《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

(三)其他依据资料

1、《晋城县志》

2、《晋城市志》

3、《泽州县旅游总体规划》

4、《某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5、《蕴月湾片区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

6、《某景区整体策划方案》

7、《某景区种子植物资料及基于植物资源的初步规划意见》

8、其他相关资料

五、规划原则

(一)市场导向,服务第一

景区发展必须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把旅游市场需求作为规划决策的出发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以充分满足游客的旅游需要,进行规划、设计服务设施和建设项目。

(二)明确主题,突出特色

某景区的主题要明确,根据景区资源特点确定主题,以文化主题为灵魂系统安排和合理规划景区设施与活动项目,围绕主题进行各项规划,突出景区特色。

(三)统筹规划,协调开发

某景区要根据管辖面积较大、地貌复杂、游路长、新规划区域开发建设任务重、投入资金大等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统筹、分步实施、合理安排规划项目,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期发展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有序开发,良性循环、协调发展。

(四)保护第一,持续发展

某景区应注意对自然状态较好的区域进行有效保护下的合理利用,防止建设对资源的破坏,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规划的首要前提,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三统一原则,使景区得到持续发展。

(五)适度超前,大胆创新

景区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与旅游需求的变化进行具有前瞻性的项目规划,紧跟旅游时尚,并适度超前,大胆创建新的旅游项目。

(六)以人为本,利益双赢

景区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规划,在规划布局、项目设计、服务设施等各方面都要体现对游客的人文关怀,既使游客满意,又让景区盈利;在景区建设和项目安排上,尽量把村民的生产活动与旅游服务接轨,筹划村民的生活出路,尽量照顾当地村民的利益,使景区开发与当地村民利益相一致,实现景区与当地村民共生双赢、一起发展的局面。

六、规划目的

根据某景区旅游资源特点、旅游产品特色、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态势,结合泽州县及晋城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突出某景区特色,彰显亮点,通过整合现有资源,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和分期开发,使景区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得到完善,旅游产品的广度与深度得到扩展,旅游项目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旅游形象更加丰满,市场开发更加充分,从而促进某景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得到全面提高。

七、规划指导思想

某景区的旅游开发,要充分利用拥有的自然旅游资源和道教文化资源,以全区秀美的山水风光为基础,以月亮文化为主题,以全真派道教文化及珏山吐月景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示范地)为人文特色,以省级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为自然特色,迎合市场需求,重视市场开发,重视景区知名度的提高,强化宣传促销的策划和市场营销规划,在“祈福”、“休闲游乐”和“度假”上多做文章,营造“珏山太行仙境”的意境,形成“游珏山、赏明月、祈鸿运、怡心境”的旅游理念,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力求把景区打造成为集科学性、知识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的具有宗教祈福、观光和休闲度假综合功能的具有月亮文化特色的旅游区,使其成为晋城及周边区域重要的假日游憩地和全国闻名的景区和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规划要结合当地实际,把景区开发与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与村民的传统生活、劳动方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区内村民的积极性,合理安排当地劳动力的转移,吸引村民共同参与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活动。

八、技术路线

本次规划的技术路线流程如下:

拟定实施考察方案和有关文献搜集目录

实地考察,提出初步设想并征询景区意见

听取景区对编制规划的要求和建议

搜集研读资料

汇报和讨论

规划初稿

系统编制规划,征求意见

制订规划大纲,并在整个规划编制过程中及时与景区交换意见

实地补充

调查

编写

规划初稿

中期论证规划并修改完善

修改完善规划,编制全部图件

完成最终规划成果

评审规划并修改完善

 

第三章景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

某景区位于南太行山的山西省泽州县境内,距晋城市区东南13公里处的丹河右岸,行政区划属于泽州县金村镇范围,地理坐标为东径112°58′58″—113°00′26″和北纬35°25′45″—35°28′38″之间。

二、景区简介

某景区为历史文化名胜景区。

景区内有珏山、蕴月湾丹河峡谷和天子岭等几个观光游览片区。

其中,最先开发的是珏山。

珏山又名角山,海拔973m,自然景观迷人,人文内涵丰厚,山上松柏悬崖,林壑深蔚,素以险峻、雄奇驰名,古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其山势之凌峥,可与华山的奇伟峭险、武当山的秀媚相媲美。

珏山顶部为对峙的双峰,巍峨苍翠,宛若—对碧玉镶嵌山体之上,由此故谓珏山。

历史记载的“珏山吐月”为晋城四大名胜之一(明嘉靖三十五年《创建珏山一天门记》碑文曰:

“每年八月望,月自中出,谓之珏山吐月,亦游观之胜景也”)。

某景区真武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教道场,被称为“晋地奥室”、“文峰奥区”,供奉真武帝君,在晋豫交界地域有与武当山齐名的影响。

珏山自宋代起就已成为道教圣地,历朝逐年在珏山峰顶修建玄帝殿、真武宫、灵官顶及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等道教庙观和过月亭等景观建筑。

珏山庙观依山势而筑,殿基被山峰岩石托起,远望凌空入云,殿角飞椽隐映于奇树花木之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山琼阁、海市蜃楼。

尤其二天门三百六十余级石阶,陡然直上,两边峭壁险峻,峡谷幽深,使游人于登山险趣中能感到奇、险、美、绝的感觉。

唐代诗人杜牧、明代尚书王国光、明代文学家董绪、清代阁老陈廷敬等名人骚客在珏山游历后均留有不朽的诗篇。

景区内新拓展的蕴月湾片区的丹河峡谷深幽巍峨,谷底与两侧层状节理的灰白陡崖有近200米的落差,直冲云天的峭壁如若鬼斧神工造就,丹河迂回曲折,两岸绿树草地丛生,泉水潺流,奇石林立,呈现一派自然风光。

景区内天子岭片区又名天池岭,位于珏山东北部,与珏山有一条山岭相连。

天子岭分为小天子岭和大天子岭两部分,两岭相连,呈东北西南走向。

小天子岭海拔高度1008.8m,大天子岭海拔高度1027.78m。

天子岭山势险峻,岩壁陡峭,全山植被丰茂,物种丰富,自然生态良好,有大片的白皮松和黄栌林,形成了色彩斑斓的景观林区。

大天子岭山顶较为平坦,中间低洼,雨季可形成湿地水面,洼地四周地面草皮茂盛,草深没膝,芦苇过顶,是一处难觅的北国中山山顶林间草甸地貌。

天子岭上,至今仍然保留着一处可以容纳千人以上吃住的石城山寨。

当地人世代相传此山寨曾是古时农民起义时的聚兵屯粮处。

《水浒全传》第九十三回“李逵梦闹天池岭”故事里李逵梦中的那个“天池岭”就是此山(《水浒全传》中的原文说:

李逵梦中“行到山前,只见山凹里走出一个人来,头戴折角头巾,身穿淡黄道袍,迎上前来笑道:

‘将军要闲步时,转过此山,是有得意处。

’李逵道:

‘大哥,这个山名叫作甚么?

’那秀士道:

“此山唤作天池岭,将军闲玩回来,仍到此处相会。

’”)。

当地至今一直流传着许多有关梁山后代在此安家落户的民间故事。

三、自然条件

(一)地质地貌

某景区地貌大致为“一山一岭一河(谷)”(珏山、天子岭、丹河),均属于珏山蛇曲谷地质公园的一部分,是一座以河道弯曲为主,以岩溶及峡谷地貌景观、典型层型剖面为辅,水体景观与生态人文景观相互辉映的综合型地质遗迹公园。

散布在园区内各处的地质遗迹、生物资源和人文遗产大量的信息和物证,记录了这里亿万年地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地理的演化变迁的沧桑过程和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活动等,是一部数千年人类文化活动的活字典。

景区的地质遗迹资源主要有河谷景观、古生物景观、地质地貌景观、典型地质剖面、新构造运动地质遗迹。

丹河河道几乎全呈曲线状,河道内能看到一级钙化高阶地、成环状的古牛轭湖和上游的壅塞水塘、下游冲击水潭、小瀑布或小激流。

园区的古生物主要是奥陶纪三足类化石,有珊瑚化石(横断面)、石炭系蜓科化石。

丹河河谷有湿地、激流低瀑、钙化阶地、观尝石、象形石及所有迭层石,两侧有奇峰异石。

园内地层有奥陶系中下统之界地层界线,石英砂岩在中厚层细晶白云岩之上,直接为薄层状泥灰岩沉积,无任何连续过渡,石炭系与奥陶系界面有切层,石炭系沉积时奥陶系地层有轻微褶皱,河流水动力冲刷沉积形成,黄土与离石黄土相交沉积。

区内出现的多层溶洞、河流阶地、河谷裂点及冲出锥。

(二)气候

某景区属暖温带,半大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