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1128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docx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是中国儒学的创始者,他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孔子关注西周宗法礼制的存亡,他认为,这种礼制是以夏商两代为依据而制定的,在西周时期曾经结出丰硕的文化果实,他主张沿用西周的礼制。

事实上,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西周宗法礼制已经开始出现摇摇欲坠的局面。

孔子在感情上并不认同这样的变化,但是他以实际行动冲破了宗法礼制传统,办起了“私学”,倡导“有教无类”,学生不分贵贱亲疏,更不论出生何地,都可以平等地接受儒家的教育。

由此可见,孔子在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阶段,选定了用教育和文化改造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众多思想学派,号称“百家争鸣”,反映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巨大成就。

后来的中华文化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文化传承的基因,而儒学不仅对中国,甚至对世界都有影响。

孔子以前及其同时期,许多人都讲“仁”。

《国语·周语》:

“言仁必及人。

”“仁”必涉及人与人的关系。

《论语》多处为“仁”规定界说,孔子不赞成把“亲亲”与“爱人”对立起来,认为这是爱人的起点;讲“仁”不能离开“亲亲”,同时也不应仅局限于此,应面向社会。

孔子认为,人的思想行动符合“仁”的标准,可称为“仁人”。

“仁人”超越了人的本能,是具有高尚理想、深厚道德修养的人,当其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无法兼顾时,他会牺牲个人生命去殉其理想。

对此,孔子给予很高评价: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在中华历史上,这样的理念熔铸成为中华民族志士仁人的共同信念,成为中华民族前进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孔子所说的“仁”是各种德目的总称,他曾提出其他德目,如恭、宽、信、敏、惠,认为: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孔子还非常重视孝道,认为人们心里尊敬父母才是真正的孝;如果没有孝心,赡养父母和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的道德观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提到了认识论高度加以论述,不仅阐明了君子应当如何做,而且阐述了为何要维护道德伦理的尊严,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人的认识法则,即“中庸”。

《论语》中多处记述了多与寡、有与无、实与虚、惠与不费、劳与不怨、泰与不骄等方面的统一,反映出中国古代辩证思维的特色,将道德规范与认识论密切结合,力求避免“过”与“不及”。

宋代的“二程”(程颐、程颢)指出,“中”指平常的道理,而“庸”则是“和”,君子做事与待人接物都力求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达到和谐的高度,这就是“庸”。

“中庸”是中国儒学追求的精神境界,在现实世界中,人们经过努力学习就可以达到。

孔子讲道德操守,没有空洞说教的味道,合情合理,易于深入人心。

孔子提出,君子要有“欲而不贪”的品德。

如果让贪婪膨胀,其结果是“损矣”,使自己走上了毁灭的道路,这是必须要加以警惕的。

(摘编自张岂之《孔子儒学的价值理念与精神追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虽然事实上西周宗法礼制已经开始摇摇欲坠,但在孔子内心中,他仍然对西周宗法礼制怀有一定的感情。

B.面对当时社会形势的变化,孔子兴办“私学”,倡导“有教无类”,以实际行动冲破宗法礼制的传统,使学生平等地接受儒家的教育。

C.孔子因为关注西周宗法礼制的存亡,所以积极用教育和文化改造社会,成为中国儒学的创始者,这对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D.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派众多,成就巨大,影响深远,特别是其中的儒学不仅对后来的中华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产生了世界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国语·周语》强调“仁”与人之间的关系;《论语》多处为“仁”规定界说,认为“仁”应立足于“亲亲”,但又不能囿于“亲亲”,而应面向社会。

B.孔子欣赏并高度评价“仁人”,认为“仁人”是具有高尚理想、深厚道德修养的人,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他们甚至会为心中的理想而牺牲个人生命。

C.孔子认为“仁人”的思想行动必须符合“仁”的标准,这里的“仁”指向不是单一的,其含义非常丰富,是包括恭、宽、信、敏、惠等各种德目的总称。

D.孔子看重“亲亲”,重视孝道,认为真正的孝应该发自内心,这与物质无关,并且还认为,人们对待父母应该有孝心,否则,赡养父母也就如同饲养犬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周宗法礼制虽然在西周时期曾经结出丰硕的文化果实,但是以夏商两代为依据而制定的,已经不适宜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

B.中华民族的无数志士仁人,自觉接受孔子的教育,并以“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作为他们的共同信念,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发展。

C.《论语》中关于多与寡、有与无、实与虚、惠与不费、劳与不怨、泰与不骄等方面统一的记述,体现了中庸思想,反映出中国古代辩证思维的特色。

D.孔子的道德观讲究中庸之道,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过努力学习就可以达到中庸的境界,并且这样做对我们的人生有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沙漠胡杨

王永杰

①新疆有两种著名的树,一是白杨,一是胡杨。

白杨的美在于挺拔,而胡杨之美在于顽强的生命力和醉人的金黄色。

②胡杨是古老的树,据说,几千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了。

它曾经是山地河谷的主要树种。

在新疆伊犁地区,巩乃斯河沿岸至今还有胡杨树的身影,但是已经没有成片成林的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是沙漠选择了胡杨,还是胡杨爱上了沙漠,胡杨逐渐演变成了沙漠河流沿岸最主要的树种。

目前,全世界90%的胡杨在中国,中国90%的胡杨在新疆,新疆90%的胡杨在塔里木河沿岸。

③胡杨是美丽的树。

每年10月,秋天的胡杨就穿上金黄色的礼服,迎接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宾客。

远观胡杨,层林尽染,一片金色的海洋。

近观胡杨,每一片叶子都很通透,叶脉清晰可见,特别是在太阳初升或者夕阳西下的时候,逆光或者侧光去端详,透明的叶片相互映衬,散射出黄色的光晕。

当然,最壮观的是乘坐三角翼飞机,逆着光从胡杨林头顶飞过。

视野开阔,胡杨、沙漠、河流尽收眼底,黄色的沙丘、黄色的胡杨,还有泛着银色鳞波的河水,真是壮丽神奇。

④胡杨是一种神奇的树。

小的时候形状如柳树,枝条柔软,叶子细长。

长大了,树干挺直,叶子就成为杨树叶子的形状,只不过尺寸小一些。

所以,胡杨也称为“异叶杨”“变叶杨”。

有人说,胡杨的奇特在于一树三种叶。

一棵粗壮的胡杨,离地一米以下长有枝条的话,叶子一定是柳叶的样子,高一些就是杨树的叶子,再高一些会有枫叶的形状。

⑤胡杨的根很奇特,可以扎到地下几十米,吸取水分,顽强地撑起一片生命的绿色。

走进胡杨林,你可能会看到,有些粗大的胡杨,祼露的根部很粗壮,很发达。

但胡杨小的时候,根系很不发达,只有一个主根很粗,这主要和胡杨生长的环境有关,它必须把根迅速插进地底下,获取宝贵的水资源。

所以胡杨很难移裁,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挖断其主根,前几年,单位搞园林绿化,想栽种几棵胡杨。

有人急于求成,挖了十几棵胳膊粗细的胡杨栽进院子,结果只成活了一两棵。

⑥胡杨是顽强的树,生长在西北沙漠地带,耐干旱、耐盐碱,不怕酷热严寒,不畏风沙侵袭。

它们或成片成林,或孑然一身,顽强地矗立在沙漠戈壁,履行着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抗风沙,保绿洲。

沿着沙漠公路走一走,你会看到在沙漠边缘,沿着古河道,生长着或高或低、错落有致的胡杨,尤其是沿着塔里木河两岸,生长着茂密的胡杨林。

有人说,正是有了这片胡杨林,天山南麓的大片绿洲才免遭沙漠的吞噬。

所以,当地人称胡杨为“英雄树”,也有人赞美它是“沙漠的脊梁”。

⑦第一次走进沙漠,见到胡杨,我就为它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

粗壮的树干、开裂的树皮、奇异的形状,在塔克拉玛干大漠的烈日炙烤下,顽强地挺立着,用不太茂密的叶子,为我们这些到访者撑起一片片阴凉。

有的树冠已经枯死,却从半腰伸出一根绿枝;有的下半部分的小虬枝沿着树干枯萎着,树顶部分却绿意盎然;有的半边身子似乎已经焦黑,却在另一侧长着茂密的枝叶;甚至有的上半部分已经没有了树皮,露出白森森的树干,下半部分却快意地生长着,还有的树身子已经匍匐在地,靠一些枝杈支撑着,树冠部分依然歪歪扭扭地向上展开……此时此刻,我似乎体味到了一些坚韧不拔的含义。

⑧传说,胡杨一生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1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

胡杨就是这种树,坚守着一片贫瘠的沙漠,固守着千年不变的信念。

有时候,我站在沙丘上,或坐在胡杨树下,任思想的野马穿越时空随意驰骋。

一棵嶙峋的老胡杨,也许曾经为西天取经的唐玄奘撑起过一片阴凉;一根枯萎了的老树干,也许曾经为行走在丝路上的商旅拴过疲惫的骆驼;一段躺在沙丘上的老树皮,也许曾经见证了西域历代王朝刀光剑影的兴衰。

不屈的胡杨、不老的胡杨、不朽的胡杨,只有你能说出尼雅的奥秘,只有你真正了解沧海桑田的变换。

如今,塔里木河不再奔流不息,罗布人与楼兰古国消失在茫茫的大漠沙尘之中,而古老的胡杨树依然顽强地挺立在沙漠的边缘,守望着现代文明在荒野之中的繁衍生息。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①段拿白杨和胡杨对比,既突出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醉人的金黄色,又领起下文对胡杨进行具体地描述和赞美。

B.文章第②段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是为了证明胡杨树是古老的树种。

C.从第⑤段中的事例可知,生命力顽强的胡杨树在别的地方是很难成活的。

D.人们称胡杨为“英雄树”“沙漠的脊梁”,是因为它在防沙护林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E.胡杨树的主要特点是树种古老、色彩美丽、叶子和根奇特、生命力顽强。

5.第⑦段细致地描写了沙漠胡杨的形态,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分)

答:

▲                

6.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的表达艺术。

(6分)

答:

▲                

7.有人说: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请结合文本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6分)

答:

▲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高崇文,字崇文。

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

开元中,再表其闾。

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

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

累官金吾将军。

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

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

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

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

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

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

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

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

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

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诏令刻石记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扞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

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

居邠三年,戎备整修。

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B.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C.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D.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元,属于古时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卯、辰,属于十二地支。

地支和天干组合在一起可以用来纪年,地支又可以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

C.觐谒,即入觐,是古代政治礼节,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

后引申为下级拜见上级或朋友间的礼节。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褒贬意义的称号。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

高崇文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平定刘辟叛乱,刻功鹿头山。

B.高崇文治军有方,军纪严明。

高崇文率军过兴元时,士兵中有人折断客舍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斩首示众。

C.高崇文爱护百姓,秋毫无犯。

高崇文率军进入成都时,为不惊扰百姓,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对财物秋毫无犯。

D.高崇文不通文字,恃功而侈。

高崇文自恃有功,洗劫蜀地国库且拥兵自重,因此害怕朝廷猜忌,不敢入朝觐见。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5分)

译文:

▲     

②衣冠胁污者诣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5分)

译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3题。

西江月①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②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词桥柱上。

照野弥弥③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④。

障泥⑤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⑥。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②由肱:

一作曲肱,屈曲手臂。

③弥弥:

水波翻动的样子。

④层霄:

弥漫的云气。

⑤障泥:

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⑥琼瑶:

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刻画出了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自身形象。

13.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6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每空1分)

(1)《诗经·卫风·氓》中,用河岸的有边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无边的句子是:

“▲ ,▲ 。

(2)“比”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诗经·卫风·氓》中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淡薄的句子是“▲ ,▲!

(3)苏轼《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

“▲ ,▲。

(4)杜牧《阿房宫赋》中,极力描写秦始皇繁华奢糜的生活,连阿房宫的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句子是“▲ ,▲。

(5)人们常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 ,▲”来形容一个人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霎(shà)时咎(jiū)由自取驰骋妖童媛女

B.譬(pì)如悄(qiǎo)无声息敛锯山川相缪

C.夹(jiā)袄管窥蠡(lí)测枕藉各行其事

D.蕈(xùn)菌噤(jìn)若寒蝉剪辑急不暇择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他强调,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责任,深化检查,认真吸取教训,做到一叶知秋,杜绝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②当下置身危机中的一些中小企业,已如竭泽而渔,是否能够东山再起,值得打上一个问号。

③教育者都知道揠苗助长的危害,可是,很多父母顾不了这些,望子成龙心切,恨不能让孩子一日之内“七窍皆开”。

④“80年代”作家毕竟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

⑤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只要有一颗传播中国文化之心,都可以去做关于传播中国文化的事情,不必等到自己金玉满堂,满腹经纶才去做。

⑥这个黑帮团伙在几个劳教释放人员加入之后,如虎添翼,更加嚣张。

A.③⑤⑥B.①④⑥C.①②④D.②⑤⑥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几年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与公民的文明素质还不相适应。

B.近年来,鉴于数字图书的发展及互联在线教育的持续火爆,使得智能教育泡沫进一步扩大,引起了教育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C.检察院通过立案调查,发现他在任区税务局局长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利用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竟然贪污了数百万元。

D.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张校长说:

“李老,明天我校召开管理工作研讨会,还请您老拨冗光临,斗胆赐教。

B.本人才疏学浅,研究过程中常有绠短汲深之感,因而书中疏误不少,敬请读者谅解并能不吝指正。

C.2017年我乔迁新居,秦老师前来做客时,特赠裱制精良的一幅对联为我补壁,我至今仍旧珍藏。

D.自上一篇论文发表以后,你并未停止相关研究,勉力续貂,又见一篇论文发表,实在可喜可贺。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曾有社会学家认为,传统乡土社会是个“无法”的社会,其实,①,只不过在乡村自治的情势下,法律不大需要或难以全面深入渗透到广大的基层社会。

在乡土社会,解决百姓的各种矛盾和纷争,②,礼俗不同于法律、制度,它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道德,③,我们常说的“约定俗成”“出入循礼”“心理有依归,行为有参照”等正是传统乡土社会真实的写照。

20.某校对高一28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问卷调查,有关数据统计如下:

对研究性学习态度

人数

比例

其中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情况与比例

喜欢或比较喜欢

229

81.8﹪

有参与经历者占57.6﹪

无参与经历者占42.4﹪

不喜欢

51

18.2﹪

有参与经历者占9.8﹪

无参与经历者占90.2﹪

请根据以上图表数据,得出两条结论:

(3分)

(1)▲    

(2)▲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与梦想相伴,能使荒漠上升起一片绿色,空白处填充一片色彩,孤独时呈现一片活力。

与梦想相伴,大地就会多一分生机,生命就会多一分鲜活,心灵也就会多一分慰藉。

与梦想相伴,前程会更加光明。

“与梦想相伴”,你有什么经历、体会或见解呢?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资阳中学高2017级第二学期半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C(强加因果,孔子不是因为“关注西周宗法礼制的存亡”而“积极用教育和文化改造社会”。

A见第1段;B见第1段后半部分;D见第2段。

2.D(无中生有,孔子只是“认为人们心里尊敬父母才是真正的孝”,并没有说与物质无关。

A见第2段;B见第3段前半部分;C见第3段末。

3.B(张冠李戴,“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发展”的是“理念”,而非“志士仁人”。

此外,“自觉接受孔子的教育”的说法也不准确。

A见第1段;C见第4段;D见第4段首及后半部分。

4.BC(选B2分,选C3分,共5分)(B.说法有误,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证明胡杨树是古老的树种”说法有误,主要是为了说明胡杨的主要分布特点。

C.曲解文意,事例是为了证实胡杨树的根很特别。

5.(4分)①让读者对胡杨有更直观的了解,从而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②更细致地突显胡杨顽强的生命状态,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每点2分,意思相同即可。

6.(6分)①以“你”(第二人称)称胡杨,便于作者抒情,也拉近了读者与胡杨的距离(3分);②运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有力地强调说明胡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更进一步突出了胡杨生命力的顽强,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胡杨强烈的赞美与热爱之情(3分)。

7.(6分)结合文章内容来看,胡杨树的一生恰恰证明了这句话。

胡杨树在荒凉的大漠中顽强地生长,在如刀的大风中勇敢地抗争,在如火的骄阳中不屈地拼搏的历程,丰富了胡杨的“人生”阅历,从而彰显了它坚强不屈的灵魂。

(3分)从联系现实来说,我们在人生(生活)的道路上也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但我们不能退缩,而要学习胡杨树那种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努力打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3分)

8.C(原文标点: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要”是“要冲”的意思,“辟”是“刘辟”,人名,作后一句的主语,中间应断开,故排除A。

“旁连”是“周围连接”的意思,中间不应停顿,故排除B。

“以拒东兵”表目的,与前句意思上分开,故排除D而选C。

9.C(“觐谒”专指官员拜见帝王。

10.D(“高崇文自恃有功,洗劫蜀地国库且拥兵自重”错,原文“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扞边自力”,高崇文厌烦处理公事文书,请求保卫边塞,没有拥兵自重。

11.①(阿跌光颜)延后了日期,害怕获罪,请求深入敌军立功赎罪,于是驻军在鹿头西,断绝了贼军运输粮食的道路。

(主语“阿跌光颜”省略;“后”,延后;“罪”,获罪;“乃”,于是、就;“军”,驻军。

关键词各1分,5分)

②被他胁迫而跟从参与错误行动(叛乱)的(穿衣戴帽的)普通人都到高崇文的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备文向上陈述),使他们全都保住了性命。

(“衣冠”,穿衣戴帽的普通人;“胁污”被动句式,被他胁迫而跟从参与错误行动或叛乱;“诣”,到、往;“请命”,请求保全性命;“活”,使……活。

关键词各1分,5分)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高崇文,字崇文,他的祖先从渤海迁到成幽州,上下七代人不曾分家居住,开元年间,皇帝两次下令表彰他们一家。

高崇文性情朴实,庄重寡言,年轻时被召入平卢军。

贞元年间,随从韩全义镇守长武城,治理军队有名声。

屡经升迁任金吾将军。

吐蕃发动三万人马侵犯宁州,高崇文率领三千士卒前往救援,双方在佛堂原交战,吐蕃大败,朝延封他为渤海郡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