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1186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docx

项目工程前期筹备方案范文

项目

工程前期筹备方案

xxx投资管理公司

第一章公司基本情况

一、公司简介

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

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二、核心人员介绍

1、谢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0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

2012年4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监事。

2018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2、白xx,中国国籍,1976年出生,本科学历。

2003年5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4年4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2018年3月起至今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3、孟xx,中国国籍,1978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

2019年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4、刘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9年出生,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

2003年2月至2004年7月在xxx股份有限公司兼任技术顾问;2004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5、万xx,中国国籍,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

2018年9月至今历任公司办公室主任,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

第二章项目背景分析

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窗口期,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优化市域发展空间。

明确发展定位,更好促进各板块形成统筹联动、合理分工、各具特色、功能衔接的融合发展格局,提升城市整体发展能级。

加强市级统筹,制定全市产业布局规划,引导重大项目向重点园区集聚、特色产业向特色园区集聚,实现布局优化、错位竞争、特色发展。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推广新型孵化模式,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

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探索多元化方式建立产业基金。

深入推进“个转企、小转规、规转股、股转市”,支持更多优质企业上市挂牌,鼓励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做强做大。

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推动一二三产相互渗透、跨界融合,催生更多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加快推进“制造+智能”“制造+网络”“制造+服务”,让融合发展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大力培育网络服务平台,提高平台的集聚效应和市场价值,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提升产品价值空间。

弘扬“工匠精神”,推动“精致生产”,施行“精益管理”,专注质量、品牌和标准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名品名牌培育,以质量和品牌提升增强有效供给能力,实现产品由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

加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以品牌塑造产业形象,推动发展迈入品牌时代,努力建设“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全面提升开放水平。

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开放机遇,做到对内对外开放齐抓,努力形成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开放格局。

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着力推动开发区转型发展,主攻高端人才、高端技术、高端产业的集聚和培育,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使其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载体。

形成对外开放新机制。

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第三章规划咨询方法

一、调查方法

规划咨询与决策过程是建立在相关信息基础上的,规划咨询的调查工作就是收集与规划对象相关的信息,一般可分为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基本领域,各个领域的信息均具有时间(不同阶段)和空间(不同地域)的属性。

规划咨询过程中不同阶段对各个领域的信息要求是不同的。

规划咨询的调查方法是对研究对象过去和现在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与规划类型、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有关,大致可分为文献方法、访谈方法、实地调查方法和问卷调查方法四种类型,各种调查方法都有适用性和局限性,在实际规划咨询工作中,一般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文献方法

规划咨询中的大量调查多采用文献方法。

与规划咨询相关的主要文献来源包括统计资料(如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统计年鉴)、普查资料(如人口普查、经济普查、产业普查等)、文件资料(如政府的有关文件、上位层面或前一阶段的规划文件)、档案资料(如地方志和专项志)以及各种相关的出版物。

(二)访谈方法

访谈方法是规划咨询中广泛采用的调查方法,用于了解相关利益者的态度、愿望和发展诉求,收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访谈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面对面的直接访谈,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访谈;既可以是一对一的单独访谈,也可以通过座谈会等形式进行集体访谈(如针对规划议题的座谈会、公众评议会、听证会等)。

(三)实地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也是规划咨询中经常采用的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可以明了情况,弄清问题,为规划咨询提供第一手资料。

如通过对园区土地利用状况的现场踏勘,可以科学合理的规划园区的产业空间布局。

(四)问卷方法

问卷方式可以了解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社会团体、市民等规划相关利益方发放,可以了解相关方对于规划政策和规划方案的选择意愿、效果评价和改善建议,同时,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也可以收集到从文献资料中无法获得的有价值信息,如居民对于交通设施或其他公共设施的需求。

随着信息化的深人,网络问卷方法为新时期规划咨询提供了一种更加快捷有效的方法。

二、综合平衡方法

所谓平衡,就是各种关系的处理。

如土地利用平衡,就是要处理好农业用地(如耕地、花圃、果园、苗圃、牧草地、林地、水产养殖地等)与非农业用地(如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区用地、交通建设用地、军事用地等)、农业内部各类用地、各项非农业用地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处理好各类土地在空间分布上的平衡。

总体说来,综合平衡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规划应尽可能使需求和供给在品种和数量及质量、时序上相互适应、相互协调;二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类具体建设项目的用地关系,要使各种物质要素各得其所、有机联系、密切配合,在空间上相互协调;三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关系,要在讲求效益、公平、安全等原则的基础上,在建设项目的空间布局、建设进度和程序上合理安排,使地区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平衡表是进行综合平衡的一个重要工具。

编制平衡表的基本思路是:

在供给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各部门、各地区的需求与供给总量要基本保持一致。

当然,由于平衡的内容各不相同,平衡的格式和编制方法也就会有所差别。

综合平衡方法的工作步骤一般是:

(1)确定综合平衡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2)预测发展需求,包括部门发展和地区发展的预测,确定各项目需求量。

(3)综合平衡。

通过供需双方的比较,反复调整,最后确定规划方案。

在综合平衡过程中,规划工作者往往需要与需求部门和各个地区多次协商研究,才能制定出平衡方案。

第四章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

一、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早在20世纪初期,“承载力”的概念被引入生态学领域,相继出现了种群承载力、土地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耗竭和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以及人们对资源环境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区域规划、空间开发、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资源环境现状评价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维持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可持续的前提下,一定区域、一定时期、一定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资源环境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生存、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从评价主体看,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既包括单项分类分析,也包括综合集成分析。

可以说,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描述发展限制的一个常用概念,不仅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变量,而且已成为区域人口与经济规模和发展方式与速度的刚性约束。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空间开发的重要基础条件,不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开发必然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规划在指导思想上,只追求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而忽视了资源保障和环境容量,使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突出问题。

近年来,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正在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2006年颁布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第20章提出“推进形成国家主体功能区: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明确指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强调“根据资源环境中的“短板,因素确定可承载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及适宜的产业结构”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并部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绿色发展的目标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第十四条“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特别指出了要“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强调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根据各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确定人口规模,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框架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的逻辑框架是:

以某一区域为评价单元,通过区域资源环境要素的全面评价和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专项评价,分析区域资源禀赋、环境本底和生态条件;通过影响因素识别,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和分析评价方法,集成资源环境要素单项评价结果,得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结论,全面反映评价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

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结论,提出引导区域资源环境综合开发与合理布局的规划方案,制定差别化的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政策,使区域经济和社会获得稳定发展的同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实现区域人地关系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一)资源环境要素基础评价

基础评价是采用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单元资源环境要素进行全面评价,对区域资源禀赋、环境本底和生态条件进行整体摸底。

基础评价以土地资源水资源评价为重点,分析区域可利用水土资源的供给能力、已开发利用强度、结构和未来开发利用潜力;以环境容量为基础,分析水、大气、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确定环境本底条件和剩余环境容量;分析主要生态系统的功能条件,确定生态重要性的保护区域范围和重点。

在具体工作中,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或评价单元,选取有针对性的基础要素指标进行专项评价。

例如,针对《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等评价单元,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选择针对性的基础要素进行承载力评价。

(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是针对区域综合功能开展分析评价,其重点是采取多种方法集成国土资源禀赋、环境本底和生态条件单项分析评价结果给出综合评价结论,揭示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以及承载力构成的差异。

根据基础评价和专项评价结果,针对识别出的资源、环境、生态要素,叠加环境质量、生态功能和资源利用现状,分析支撑要素(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可利用(配置)上线和主要环境影响要素(大气、水等)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在充分考虑累积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分析可利用的资源量和剩余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选取符合实际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核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要求。

(三)制定差别化的资源环境政策

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分析评价基础上,提炼区域限制性资源环境要素,给出其资源环境容量的等级与确定等级的阈值。

识别和定量评价超载关键因子及其作用程度,解析不同区域资源环境超载原因。

从自然禀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管理等维度分析超载成因,包括资源环境的自然本底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规模、结构、速度等,以及资源环境管理与政策管理的水平、方式、范围、强度等。

根据单要素和综合承载力的高低确定不同地区的重要资源环境利用配额和利用标准,从财政、投融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方面,制定差别化的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政策,

(四)提出空间开发适宜方向和最终规划方案

根据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同特点和高低,建立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准入”制度和“空间开发管制”策略,探索不同管控强度的差异化限制性措施,引导和约束区域严格按照资源环境承载力谋划发展。

优先安排相关产业向高承载力区域集聚,并对该地区用地指标、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低承载力区域则在土地上实行更严格的建设用地增量控制,在产业政策上引导转移占地多、能耗水耗大的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逐步以高效低耗、新型产业替代传统产业。

第五章市场分析

一、专家预测法

(一)专家个人判断法

专家个人判断法,是指专家凭借个人的知识、经验、能力等,对预测目标作出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这种方法一般先征求专家个人的意见、看法和建议,然后对这些意见、看法和建议加以归纳、整理而得出一般结论。

专家判断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专家个人所掌握的资料,以及分析、综合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专家的个人的创造力;同时,这种方法能够保证专家在不受外界影响,没有心理压力的条件下进行。

但是,个人判断法受专家个人的知识面、知识深度、占有资料的多少、信息来源及其可靠性、对预测对象兴趣的大小乃至偏见等因素所囿,缺乏相互启发的氛围,因此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专家会议法

专家会议法是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通过会议的形式,对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进行分析预测,然后再专家判断的基础上,综合专家意见,得出市场预测结论。

专家会议法包括头脑风暴法、交锋式会议法、混合式会议法等三种形式。

由于个人的专业、学识、经验和能力的局限,专家个人判断法经常难免有失偏颇,特别是对新产品的需求和市场趋势的判断等。

因此,对一些重大市场预测,需要召集行业相关专家,利用群体智慧,集思广益,并通过讨论、交流取得共识,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三)混合式会议法

也称质疑式头脑风暴法,是对头脑风暴法的改进。

它将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阶段是非交锋式会议,产生各种思路和预测方案;第二阶段是交锋式会议,对上一阶段提出的各种设想进行质疑和讨论,也可提出新的设想,相互不断启发,最后取得一致的预测结论。

(四)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在专家个人判断法和专家会议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专家调查法。

二、类推预测法

类推预测法是根据市场及其环境的相似性,从一个已知的产品或市场区域的需求和演变情况,推测其他类似产品或市场区域的需求及其变化趋势的一种判断预测方法。

它是由局部、个别到特殊的分析推理方法,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广泛性,适用于新产品、新行业和新市场的需求预测。

根据预测目标和市场范围的不同,类推预测法可以分为产品类推预测、行业类推预测和地区类推预测三种。

(一)产品类推预测法

产品类推预测法是依据产品在功能、结构、原材料、规格等方面的相似性,推测产品市场发展可能出现的某些相似性。

如平板电视机的需求,可以依据彩色电视机的市场发展来推断。

(二)行业类推预测法

行业类推预测法是依据相关和相近行业的发展轨迹,推测行业的发展需求趋势。

如数码相机的市场需求预测,就可以参照家用计算机和照相机的需求发展过程来推测其生命周期发展曲线。

(三)地区类推预测法

通常产品的发展和需求经历了从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步向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转移的过程。

这在服装需求的市场变化上更为显著,一款服装的流行,通常先是在沿海,再到内地;先城市,然后再到农村。

类推结果存在非必然性,运用类推预测法需要注意类别对象之间的差异性,特别是地区类推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政治、社会、文化、民族和生活方面的差异,并加以修正,才能使预测结果更接近实际。

第六章现金流量分析

一、现金流量分析指标计算

运用现金流量分析评价投资项目时,要通过计算和判断分析指标。

由于投资项目自身的复杂性,任何一种具体的评价方法都可能只是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某一侧面或某些侧面,却忽视了另外的侧面,故凭单一指标难以达到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的目的。

项目的目标不相同,也应采用不同的指标予以反映。

(一)现金流量分析指标分类

1.根据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进行折现运算,可将指标分为两类:

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静态分析指标的最大特点是不考虑时间因素,计算简便。

所以在对项目(方案)进行粗略评价,或对短期投资方案进行评价,或对逐年收益大致相等的项目(方案)进行评价时,静态分析指标还是可采用的。

动态分析指标强调利用复利方法计算资金时间价值,它将不同时间内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换算成同一时点的介值,从而为不同项目(方案)的经济比较提供了可比基础,并能反映项目(方案)在未来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

2.根据国家发改委、原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饭)(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第三版)),项目经济评价分为财务分析和经济分析,其对应的指标分为财务分析指标和经济分析指标。

另外,根据评价指标的经济性质可以将上述评价指标分为三类:

①时间性指标;②价值性指标;③比率性指标。

项目评价主要解决两类问题:

第一,评价项目是否可以满足一定的检验标准,即要解决项目的“筛选问题”;第二,比较某一项目的不同方案优劣或确定不同项目的优先次序,即要解决“优序”问题。

第一类问题可称为建设项目的“绝对效果”评价;第二类问题可称为“相对效果”评价。

绝对效果评价不涉及比较,只研究项目各自的取舍问题,因而只需要研究单个项目能否通过预定的标准即可。

(二)时间性指标计算

1.静态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也称投资返本年限)是指从项目的投建之日起,用项目每年的净收益来回收期初的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常用年表示)。

它是反映项目财务上投资回收能力的重要指标,投资回收期不大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或设定的基准投资回收期(P)时,可以认为项目在财务上是可以接受的。

(1)含义

静态投资回收期是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条件下以净收益抵偿投资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从建设开始年初算起。

(2)计算

投资回收期可借助财务现金流量表净现金流量数据计算。

(3)判据

项目投资回收期短,表明投资回收快,抗风险能力强。

(4)优点与不足

静态投资回收期的最大优点是经济意义明确、直观、计算简单,便于投资者衡量建设项目承担风险的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效果的优劣。

因此,得到一定的应用。

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的不足主要有两点:

一是投资回收期只考虑投资回收之前的效果,舍弃了回收期以后的收入与支出数据,不能全面反映项目在寿命期内的真实效益,难免有片面性;二是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无法用以正确地辨识项目的优劣。

由于静态投资回收期的局限性和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有可能导致评价判断错误。

因此,静态投资回收期不是全面衡量建设项目的理想指标,它只能用于粗略评价或者作为辅助指标和其他指标结合起来使用。

2.动态投资回收期

(1)含义

为了克服静态投资回收期未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可采用其改进指标——动态投资回收期。

动态投资回收期是指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用项目每年的净收益回收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动态投资回收期一般从建设开始年算起。

(2)计算

动态投资回收期可根据财务现金流量表净现金流量折现值和累计净现金流量折现值计算求得。

(3)判据

投资回收期越短方案越好。

(4)优点与不足

动态投资回收期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优于静态投资回收期,但计算相对复杂。

为减少指标数量,简化计算,《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未要求计算动态投资回收期指标。

咨询人员可根据项目特点决定取舍。

(三)价值性指标计算

1.净现值(NPV)

(1)含义

净现值(NPV)是将项目整个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某个给定的折现率,折算到计算期期初(零点,也即第1年初)的现值代数和。

(2)计算

净现值指标是对投资项目进行动态经济评价的最常用的指标。

净现值可直接采用公式计算,也可通过构造的现金流量表计算,列表计算清楚明了,便于检查,并可一举算出投资回收期和其他比率性指标。

(3)判据。

利用净现值判断项目时,对单一项目而言,若NPV大于0,则该项目在经济上可以接受;反之,若NPV小于0,则经济上可以拒绝该项目。

(4)优点与不足

净现值是反映项目投资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动态评价指标,它广泛应用于项目经济评价中。

其优点在于它不仅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对项目进行动态分析,而且考察了项目在整个寿命期内的经济状况,并且直接以货币额表示项目投资的收益性大小,克服了投资回收期的缺点,在理论上比投资回收期更完善,在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但是,利用净现值指标进行投资方案的经济效果分析,也存在两个缺点。

①折现率和各年的收益都是通过事先确定。

由于项目的资金来源渠道很多,各种资金来源渠道其资金成本不同,折现率和资金成本难以准确确定。

②在方案的比较上,当采用不同方案的投资额不同时,由于比较的基数不同单纯看净现值的绝对大小,不能直接反映资金的利用效率。

净现值用于财务分析时,将其结果称为财务净现值,记为FNPV;当净现值用于经济分析时,将其结果称为经济净现值,记为ENPV。

2.净年值(NAV)

(1)含义

净年值也称净年金(NAV),它是把项目寿命期内的净现金流量按设定的折现率折算成与其等值的各年年末的等额净现金流量值。

(2)计算

求一个项目的净年值,可以先求该项目的净现值,然后乘以资金回收系数进行等值变换求解。

(3)判据

对单一项目而言,当NAV大于0时,项目可行;当NAV小于0时,项目不可行。

可见,用净现值NPV和净年值NAV对一个项目进行评价,结论是一致的,因为:

NPV大于0时,NAV20;当NPV小于0时,NAV小于0,就一般项目的评价而言,要计算NAV,一般先要计算NPV,因此,在项目经济评价中,很少采用净年值指标。

(4)优点

从统计学观点来看,净现值是总量指标,而净年值是平均指标。

总量指标是反映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规模和水平的统计指标。

但总量指标只能说明总体的规模,可比较性较差。

平均指标是将总体内各单位在某一数量标志值上的具体差异抽象掉,以一个平均水平作为总体的代表值,因而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此外,使用净年值指标来评价不同方案时,可以不必考虑统一的计算时间。

因此,对寿命不相同的多个互斥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