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1266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34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docx

网上知识竞赛参考材料信息科技

第一章工商银行信息科技体系简介

第一节信息化建设历程

建行以来,中国工商银行始终遵循“科技兴行”、“科技引领”发展方针,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持续提升我行的核心竞争力。

1999年9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启动了信息化建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9991”工程(数据集中工程),从而开启了集约化科技体系建设的新时代。

十年间,完成了数据集中、数据中心整合、核心应用系统重构、主机灾备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工程,自主研发了CB2000、NOVA、NOVA+等核心应用系统,建立了集约化的信息科技管理体系,保持了国内行业的领先优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力推动了全行业务创新和经营改革的进程,谱写出中国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的辉煌篇章。

依托强大信息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工商银行每年有近千个应用创新项目投入使用,在客户服务、金融市场、银行卡、电子银行等领域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服务平台和创新拳头产品,为全行提升服务水平、加快经营改革、推进国际化进程、强化风险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应用系统发展历程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工商银行先后研发并投产了四代核心应用系统。

(一)第一代应用系统:

SAFE

1987年8月到2000年7月,IBMSAFE的客户化系统,是工商银行电子化系统从无到有、业务处理从手工到自动化的标志性产品。

系统以银行内部账务处理为核心,满足了工商银行城市行电子化业务处理的要求。

(二)第二代应用系统:

综合业务处理系统(CB2000)

2000年10月正式投产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CB2000)是工商银行面向21世纪而开发的多功能、综合性的业务处理系统。

它是以客户信息子系统和会计核算子系统为核心的超大型应用软件系统。

该系统的投产运行,推动了工商银行从以账户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处理模式的转变。

(三)第三代应用系统:

全功能银行系统(NOVA)

2003年11月,工商银行自主研发的全功能银行系统(NOVA)正式投产。

该系统充分利用了全行数据集中的优势,是一个真正集业务操作、经营管理、分析决策于一体的全功能的综合化系统。

覆盖了工商银行各项业务,支撑着全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满足了数据集中后的业务发展与创新要求。

2006年,工商银行着手海外分行综合业务处理(FOVA)系统建设,它是工商银行为满足工商银行国际化、全球化发展战略,基于NOVA整体架构自主研发的一套综合业务处理系统。

(四)第四代应用系统:

NOVA+

2008年10月底启动了第四代应用系统建设,历经持续投入和不断推进,基本实现“客户视图统一、核算相对独立、产品灵活配置、境外应用一体、管理信息集中、全面风险管理”的第四代应用系统建设目标,进一步推进我行业务发展和科技水平的同步跃升,满足了全行未来一段时间战略转型与改革创新的需要。

二、数据中心建设历程

(一)9991工程

1999年9月1日,工商银行正式启动了命名为“9991工程”的数据集中工程。

经过长达三年的建设,于2002年10月将全行36个数据处理中心集中到南北两大数据中心,圆满完成了“9991”工程。

作为中国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项目以及中国金融系统数据集中的开创性工程,“9991工程”成功构建了工商银行集中高效的计算机处理平台,将全行业务统一处理,显著提高了全行计算机系统管理和安全运行水平,为建立集约化经营管理和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提升工商银行业务竞争的综合实力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数据中心整合

2004年10月,工商银行实施了数据中心整合工程,完成了南北数据中心主机生产系统的物理整合,境内机构主机生产运行集中了上海数据中心,形成了生产运行、灾备、测试和研发的整体科技布局,使工商银行数据中心跻身于国际大型银行数据中心行列。

2010年,海外数据中心并入上海数据中心。

自此,除部分海外分支机构托管系统部署在深圳,FOVA其他子系统均部署在上海。

(三)灾备系统建设

从2004年数据中心整合工程实施以来,为进一步提高工商银行核心应用系统的整体高可用性,以及解决现有数据中心上海生产机房、数据中心北京测试机房基础设施环境紧张的问题。

总行启动了两地三中心建设。

两地包括数据中心(上海)、数据中心(北京);三中心包括生产中心、同城灾备中心、异地远程备份中心。

工商银行于2005年建成了国内银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千公里级灾难备份系统;2011年建设了数据中心(上海)新园区,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系统不停机的园区级切换和业务接管;针对所有应用系统实施分等级的灾备保护措施,确保所有应用系统都具有灾备恢复能力;全面完成各以一级分行灾备机房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全行上下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理能力,确保分行辖内生产系统的连续性运行。

到2014年工商银行将完成“两地三中心”工程建设,实现同城中心不停机切换和业务接管,满足未来全球7*24小时业务连续运行需求。

三、科技研发运行能力现状

(一)研发能力现状

要形成“学不走、复制不了”的科技竞争力,必须拥有一支自己的科技队伍,工商银行已建立起软件开发中心为主,各分行为辅的研发项目研发体系,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软件研发中心,从事软件开发的科研人员数量约4500人。

围绕工商银行发展目标和中心任务,加快应用产品研发推广,基本完成“1031”工程建设,支持重点业务领域应用创新的新突破,推出个人理财、银行卡、电子银行等领域的一系列拳头产品,为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取得了良好成效。

我行获得国家专利授权数量逐年稳步提升,截至2013年6月,共获国家专利授权261项。

(二)生产运行现状

工商银行已经建立以数据中心(上海)为生产中心、各分行为客户终端的信息系统运行架构。

同时,为加强系统稳定性,提高灾难容错能力,经过多年建设,工商银行已经实现了主机核心业务平台的同城和异地双备份,即在数据中心(上海)同城建立了生产数据的同步备份,在数据中心(北京)建有异地灾难备份中心,实现RTO(恢复时间目标)小于2小时、RPO(恢复点目标)小于2分钟的设计目标。

工商银行核心业务灾备体系在国内同业中首家均达到国际SHARE-92的第6级标准。

第二节科技体组织架构

工商银行科技体系组织架构图如下:

图1-1工商银行科技体系组织架构

在现阶段组织结构下,各单位分别有如下不同职能。

一、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

信息科技发展战略与决策。

二、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

(一)高管层进行信息科技治理的决策机构,管理范围主要包括信息科技战略、信息科技重大决策事项及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等;

(二)下设技术审查委员会,负责重大科技项目的审批。

三、总行信息科技部

(一)全行科技管理;

(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

(三)指导和协调各中心、各一级分行的科技工作。

四、数据中心(上海)

(一)承担全行生产运行统一管理(含境内外);

(二)全行灾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三)确保工商银行托管的第三方系统以及代管的分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五、数据中心(北京)

(一)验收和适应性测试;

(二)系统、网络、设备、信息安全等基础架构方面统一规划管理;

(三)承担全行科技管理、系统自动化技术平台的研发工作。

六、软件开发中心

(一)总行应用产品开发;

(二)应用产品维护和技术支持。

七、分行信息科技部

(一)辖内生产运行;

(二)总行应用系统推广;

(三)本地特色业务开发;

(四)支持分行市场营销。

第三节科技管理体系

一、科技制度体系

为了提高全行信息科技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2002年,总行组织编制了信息科技管理制度,明确了制度规划、编制、修订、评审、发布、培训、执行等制度管理过程,并每年组织中心、分行等单位进行集中修订、评审。

经过多年来的持续优化和完善,信息科技管理制度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体系架构,主要涵盖信息系统运行管理、项目管理、安全及综合管理三大领域,分为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管理手册、工作手册、操作手册等类型。

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管理手册为全行性制度,由总行统一制定并下发;工作手册、操作手册是各单位依据全行性制度结合本单位工作要求进行的细化。

2013版全行性信息科技管理制度共包括33个管理办法、59个实施细则、44个管理手册,形成了由136个办法、细则和管理手册组成的制度体系,已于2013年1月向全行发布,并于2013年2月1日起正式执行。

二、技术规范体系

工商银行的技术规范总体上分为应用、信息、安全、系统、网络、基础设施、通用七大类,每大类的规范体系树中根据各分类属性进行了第二层和第三层的细分。

(一)应用类,分为设计开发、测试、运维。

设计开发、运维下划分为综合、主机、开发平台;测试划分为测试设计、测试技术。

(二)信息类,分为数据架构、信息管理、数据交换。

数据架构划分为数据模型与数据库设计、数据分布;信息管理划分为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质量管理、元数据管理。

(三)安全类,分为综合、应用、系统、网络。

综合下划分为等级保护;应用、系统下划分为主机、开放平台。

(四)系统类,分为主机、开放平台。

主机、开放平台下划分为:

存储、监控、自动化、综合。

(五)网络类,分为架构设计、通用技术、资源分配。

架构设计划分为网络区域设计、网络结构设计、网络路由设计、综合布线及通信线路设计;通用技术划分为基础网络技术、应用网络技术、网络增值服务技术;资源分配划分为网络设备命名、IP地址分配。

(六)基础设施类,分为机房、设备、营业环境。

(七)通用类,主要包括技术规范的总体框架和技术规范编写规范。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节硬件基础知识

一、主机设备

今天,主机(Mainframe)的含义已经变得狭窄,曾经的“主机”现在大部分都被改称为服务器,这已是行业通用的说法。

主机目前只是简单代表大型计算机,而大型计算机则基本上是IBM的天下。

自20世纪60年代,IBM推出第1代大型机型-S/360开始到目前的Z10机型,IBM的大型机技术已经经过了包括S/360、S/370、S/390、Z900、Z990、Z9、Z10等好几代机型的发展,在系统的高可用性、处理能力等方面已经达到一个业界非常高的水平。

目前工商银行生产系统使用的是Z10机型,测试研发使用的是Z9、Z990机型。

二、开放平台服务器

如何对服务器进行了解、认识,下面结合工商银行实际情况,试图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服务器进行描述说明。

(一)从逻辑组成而言,服务器主要包括CPU、内存、内置硬盘、PCI卡(常见的如网卡、光纤卡,少见的如连接特殊外设的PCI卡)等。

这些主要的组成部分,即是我们平时在进行设备采购时所关心的服务器配置。

(二)从服务器的物理外形来看,主要有三种,即塔式服务器、机架服务器以及刀片服务器。

塔式服务器是较为传统的服务器,除了少数高端的服务器,工商银行已逐渐少用。

工商银行主流在用的以机架服务器为主,目前已逐步引入了刀片服务器,刀片服务器日后将成为主流。

(三)从服务器的架构体系而言,区分为三大架构,即RISC架构、Itanium(安腾)架构以及X86架构。

对于RISC架构,工商银行主要使用IBM的POWER服务器、Sun(注:

Sun已被Oracle公司收购)的UltraSparc服务器。

对于Itanium架构,主要是HP的安腾服务器。

对于X86架构,是指基于Intel、AMD两大厂商X86处理器的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一些架构的服务器可以支持多种操作系统,例如,IBM的POWER服务器可支持AIX和Linux操作系统,HP的安腾服务器可支持HP-UX、Linux以及Windows操作系统。

由于RISC架构和Itanium架构服务器通常安装UNIX系统,所以工商银行一般称为UNIX服务器;而X86架构的服务器一般称为PC服务器。

(四)从服务器的位数而言,则有32位和64位之分。

目前,UNIX服务器都是64位服务器(即硬件支持64位),除了IBM的POWER服务器可以运行32位操作系统内核外(注:

从AIX6.1开始,IBM也不再提供32位操作系统内核支持),Sun和HP的则只能运行64位操作系统内核。

PC服务器也有32位和64位之分,从2006年之后推出的大部分PC服务器,一般提供对64位操作系统的兼容支持。

(五)从服务器的配置档次而言,一般区分高、中、低三档。

按工商银行目前一般的划分原则,对于UNIX服务器,32核以上的为高端、8核(含)至32核(含)之间的为中端、8核以下为低端;对于PC服务器,4物理CPU的为高端,2物理CPU的为低端。

一般来说,高端UNIX服务器用在数据中心及个别大的分行。

(六)从服务器的CPU来看,不同的服务器有不同系列的CPU。

当前,IBM的POWER服务器以P6、P5处理器居多,少量使用P4处理器;Sun的UltraSparc服务器以UltraSparcIV居多,也有部分的UltraSparcIII、T1及T2;HP的安腾服务器基本上是Itanium2;PC服务器则主要以Intel的至强系列CPU为主。

目前,各个厂家主流的CPU除了支持多核外,一般也有提供了CPU的多线程实现(注:

即从操作系统层面看到的逻辑CPU),例如POWER处理器的SMT技术、Itanium系列、至强系列的Hyper-Threading技术。

基于工商银行的存量环境以及最近几年的使用情况来看,UNIX服务器和PC服务器均有使用,同时,PC服务器所占比重呈扩大趋势。

UNIX服务器当前以IBM的POWER服务器为主;Sun的UltarSparc服务器存量不少,但从2009年开始逐渐减少使用;HP的安腾服务器从2009年引入使用,目前占比不多。

对于PC服务器,目前工商银行主要使用HP、IBM、DELL三个厂家的产品。

三、存储设备

存储设备是指独立于服务器之外而提供存储服务的设备,工商银行常用的包括磁盘阵列和磁带库两类。

磁盘阵列主要用于存放应用系统的在线数据。

目前,工商银行的磁盘阵列以HDS的为主,部分来自IBM、HP、华为。

其中,HDS磁盘阵列高端的有USP、USPV,中低端的有AMS5000系列、AMS2000系列。

应用系统的离线数据,则要依赖于另外一种重要的存储设备-磁带库。

目前,工商银行在用的磁带库以Oracle的STK磁带库较多,逐渐引入IBM的TS磁带库;在用的磁带机则以LTO3/LTO4为主。

目前,工商银行的集中备份系统中使用Symantec公司的NetworkBackup软件(简称NBU)进行存储备份。

第二节软件基础知识

一、操作系统

(一)主机操作系统

Z/OS是IBM基于Z系列主机开发的主机操作系统,Z/OS中的Z是ZERO单词的缩写,意指零宕机系统。

IBM通过硬件和软件配合通过使用并行偶合体技术实现了提供7×24小时服务的主机系统架构,在这个主机系统架构上可以运行包括中间件CICS、DB2数据库等子系统,工商银行的核心银行系统就是基于这个系统架构自主开发完成的。

(二)UNIX操作系统

UNIX操作系统最早由KenThompson、DennisRitchie和DouglasMcIlroy于1969年在AT&T的贝尔实验室开发。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成长为一种主流的操作系统技术和基于这种技术的产品大家族。

UNIX操作系统主要安装在巨型计算机、大型机上作为网络操作系统使用,具有技术成熟、结构简练、可靠性高、可移植性好、可操作性强、网络和数据库功能强、伸缩性突出和开放性好等特点,可满足各行各业的实际需要,已经成为主要的工作站平台和重要的企业操作平台。

工商银行使用较多的UNIX操作系统包括IBM的AIX、HP的HP-UX和Oracle的Solaris。

(三)Linux操作系统

Linux诞生于90年代初,由芬兰大学生LinusTorvalds设计,可用于386、486或奔腾处理器的个人计算机上,并且具有UNIX操作系统的全部功能。

Linux是在GNU公共许可权限下免费获得的,是一个符合POSIX标准的操作系统。

Linux以它的高效性和灵活性著称,能够在PC计算机上实现全部的UNIX特性,具有多任务、多用户的能力,是目前唯一可免费获得的、为PC硬件平台上多个用户提供多任务、多进程功能的操作系统。

Linux可支持X86、PowerPC、ARM、XSCALE、MIPS、SH、68K、Alpha、SPARC等多种体系结构,并且已经被移植到多种硬件平台。

目前,工商银行使用的商用Linux是SUSELinuxEnterpriseServer,主要用作Web服务器、WebSphere应用服务器、新终端平台服务器的操作系统。

(四)Windows操作系统

Windows(视窗)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系列操作系统,包括服务器版本和个人电脑版本,其个人电脑版本几乎垄断了整个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

Windows之所以如此流行,是因为它有功能上的强大吸引力以及Windows的易用性,具有如下的特点:

1.界面图形化:

在Windows中的操作可以说是“所见即所得”,所有的东西都摆在你眼前,只要移动鼠标,单击、双击即可完成;

2.多用户、多任务:

Windows系统可以使多个用户使用同一台电脑而不会互相影响;

3.网络支持:

支持局域网、互联网等,用户方便的进行资源共享;

4.出色的多媒体功能;

5.硬件支持良好;

6.众多的应用程序。

目前工商银行的桌面操作系统均采用Windows个人电脑版本,但在服务器操作系统方面,出于PC硬件平台的稳定性、性能扩展能力以及防病毒等方面的考虑,Windows服务器版本主要用基于微软体系结构、受外公司产品限制或应用重要性较低的系统中。

二、中间件

操作系统之上和应用系统之下的那一层软件平台就是中间件,中间件是一个平台,具有三大特征:

一是开放;二是能够完成构建、运营、管理和使用应用等四项功能;三是独立于操作系统平台并能整合各种应用软件系统。

严格来说,数据库属于中间件的一部分,但习惯上将数据库单独列出来描述。

工商银行使用到的中间件包括WebsphereApplicationServer、IBMHTTPServer(IHS)、IBMWebSphereMQ、CICS(主机)、CICS(平台)、MicrosoftOfficeSharepointServer等。

三、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软件,要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工作,解决如何科学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的系统软件。

工商银行使用到的数据库包括DB2、Oracle、Teradata(企业级数据仓库)、SQLServer、MySQL等。

 

第三节网络基础知识

一、网络系统基本概念

通常,网络的基本定义是由某种传输介质,如电线或电缆所连接的一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总称,如我们所熟知Internet。

我们这里谈及的网络主要指为计算机之间提供通信连接的相关的线路、设备及服务。

网络最简单的形式是几台相近的计算机通过一根线缆连接起来,称为局域网,不同地域的局域网通过长途线路连接起来称为广域网,一个企业对内、对外各类网络连接起来构成网络系统。

(一)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当今网络运用最广泛的协议,它实际是一个网络协议的集合,称作TCP/IP协议栈,其中最重要的协议包括TCP和IP两个协议。

TCP协议对应OSI模型的传输层,IP协议对应OSI模型的网络层,它们组合起来为网络中的各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二)局域网

局域网一般覆盖的范围较小,通常是处于同一建筑、同一所大学或方圆几公里以内的专用网络。

局域网的传输形式一般以总线型为主,最常见的以太网采用了载波侦听与冲突检测(CSMA/CD)协议以支持总线型的结构。

(三)广域网

广域网(WAN,WideAreaNetwork)也称远程网。

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范围,所覆盖的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

广域网线路通常由电信运营商组建,为用户提供线路租用服务。

企业通常采用租用线路的形式通过路由器设备将远距离的两个机构连接在一起。

广域网相比局域网来说,线路成本高,网络延迟大。

(四)城域网

一种界于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覆盖一个城市的地理范围,用来将同一区域内的多个局域网互连起来的中等范围的计算机网。

(五)交换概念

局域网内同一网段之间的计算机通常通过数据交换实现数据的转发、共享。

交换机提供了交换功能,它通过对信息进行重新生成,并经过内部处理后转发至指定端口,具备自动寻址能力和交换作用。

需要互通的计算机都连接到交换机上,通过交换机进行数据转发。

交换机最核心的功能主要在数据链路层,即依靠MAC地址进行数据包的交换。

(六)路由概念

路由就是指通过相互连接的网络(不同的网段)把信息从源地点移动到目标地点的活动。

路由器提供了路由功能,通过路由器可以让不同子网、网段进行互连。

路由器根据收到数据包中的网络层地址以及路由器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跳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据包头实现转发数据包。

二、全行网络整体架构

(一)Intranet网络

1、核心骨干网络。

连接两大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包括IP骨干连接及存储、备份骨干网络连接。

2、一级骨干网络。

连接数据中心和一级分行之间的IP网络。

3、二级骨干网络。

连接一级分行和二级分行之间的IP网络。

4、三级汇接网络。

连接二级分行和网点之间的IP网络。

图2-1全行网络系统逻辑结构图

(二)Extranet接入网络

连接外单位的IP网络,目前由于合作伙伴的数据集中模式差别很大,分别有从二级分行、一级分行、数据中心的三个层次的接入。

(三)Internet接入网络

连接互联网的IP网络,在数据中心(北京)及部分一级分行设立Internet出口,其他机构没有业务类的Internet接入。

数据中心(北京)Internet连接主要服务于网上银行业务,一级分行Internet连接服务与办公、生产访问Internet的需求,其他单位访问Internet通过在各机构建立完全独立的网吧网络进行。

三、核心骨干网

两大数据中心之间租用两条不同运营商的2.5GSDH线路;采用SDH复用设备复用为两条300M线路用于IP互联,其他资源用于灾备数据同步、网银系统接入、中间业务接入、远程带库、共享磁盘、平台灾备等业务。

四、一级骨干网

两大数据中心之间租用两条不同运营商的2.5GSDH线路,采用SDH复用设备复用为两条300M线路用于IP互联,其他资源用于灾备数据同步、网银系统接入、中间业务接入、远程带库、共享磁盘、平台灾备等业务。

一级骨干网用于实现数据中心与各一级分行之间的网络连接,一级分行到南北数据中心租用两条同带宽、不同运营商的ATM线路分别连接南北数据中心,目前的线路带宽19Mbps~69Mbps不等,一级骨干网线路及网络设备均采用双路热备份,无单点故障。

ATM线路的特点:

(一)ATM线路支持一点对多点的接入模式;

(二)ATM线路带宽可以灵活地调整。

五、二级骨干网

二级骨干网用于实现一级分行与所辖二级分行之间的网络连接。

二级分行租用两条同带宽、不同运营商的ATM线路或MSTP线路分别连接一级分行两台下联路由器,目前的线路带宽4~30Mbps不等。

二级骨干网线路及网络设备均采用双路热备份,无单点故障。

六、三级汇接网

一级分行营业部、二级分行作为汇接网核心节点,该城市所辖的机关、各县区支行、网点、ATM自助设备均直连到该节点。

汇接网线路根据当地电信运营商的具体情况,可采用DDN/SDH、ATM/FR、STM-1(SynchronousTransportModule)、MSTP(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等线路类型;带宽范围为2Mbps~8Mbps。

为保证线路冗余,汇接网线路采用双专线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