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1282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发改农经[2007]12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文化部、环保总局、统计局、林业局、气象局: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委组织编制了《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工作,科学安排政府投资,合理引导社会资源,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确保顺利实现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

  附: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00七年六月九日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00七年六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一)“十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3、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4、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5、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6、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7、农村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

  

(二)“十一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1、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变化

  2、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

  3、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2、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3、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4、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

  5、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6、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二)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1、积极发展优质农产品

  2、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3、大力发展畜牧业

  4、积极发展水产业

  5、壮大林业产业体系

  (三)增加农民收入

  1、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2、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

  3、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4、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5、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6、继续做好扶贫工作

  (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1、加强生态保护

  2、强化综合治理

  3、抓好重点工程

  (五)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搞好村镇规划和建设

  (六)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1、优先发展农村教育

  2、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

  3、加快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4、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5、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6、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保护好水土资源

  

(二)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与保护

  (三)深化农村改革开放

  (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五)加强和改善对农村经济的宏观调控

  (六)增强应对农村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

  (七)保障农村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八)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适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支持力度,五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达到11300多亿元,加上地方各级政府的支农投入,调动和引导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2004年以来,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单产连创历史新高,总产连续增加,扭转了2000年以后粮食产量大幅下滑的局面。

2005年,全国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肉类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48402万吨、571万吨、3077万吨、9452万吨、7743万吨和5108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4.7%、29%、4.1%、23.8%、26.4%和l9.4%。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3071亿元,总产值达到3945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比2000年增长21.3%和29.3%。

  2、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优质农产品得到较快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水稻和“双低”油菜种植面积比例分别达到49%、65%和77%;高效经济作物快速发展,经济作物约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3%,比2000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农业区域化布局取得重要进展,主要农产品生产迸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畜牧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产值年均实际增长7%,总产值达到13311亿元;农业内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59.5:

4.5:

24.9:

11.1,调整为2005年的56.6:

4.3:

28.8:

10.3,农业比重下降了2.9个百分点,牧业比重上升了3.9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2.6%,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降到44.8%,分别比2000年下降2.2个百分点和5.2个百分点。

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多万人,扭转了“九五”期间农业从业人员不降反升的局面。

  3、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在农产品价格上涨、政府补贴增加和外出务工环境改善等因素作用下,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比2000年增加1002元,扣除价格因素,“十五”年均增长5.3%,增速创“七五”以来新高,实现了“十五”计划5%的预期目标。

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05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175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和“十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的47%。

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365万人。

  4、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草原退牧还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稳步推进,五年造林3933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0万公顷,治理“三化”草地850万公顷。

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6.55%提高到18.21%,荒漠化土地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分别减少75.85万公顷和1.83万公顷。

全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一些重点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5、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新一轮治淮工程全面展开。

新修江河堤防8600多公里,加固长江干堤3576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800余座。

大型、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大型粮棉油生产基地、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动物防疫体系、种养业良种工程等重点农业建设工程稳步推进。

农村“六小工程”建设全面展开。

五年改造中低产田873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l55万公顷,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495万公顷,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5。

解决了67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1800万户农民用上了沼气。

全国绝大部分乡镇和建制村已通了公路,约80%的乡镇和60%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全面展开,农村供电质量普遍改善,到户电价明显降低。

气象为农业服务水平及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提高。

  6、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基本普及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为中西部地区340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

671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1.77亿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

新建和改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1156个,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

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解决了近亿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

为中西部地区632个低收入县配置了流动电影放映车和放映设备。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已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益人群超过l35万。

全国共有1534个县开始试行农村低保制度,享受人数达到777万人。

5400多万农民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7、农村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

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展开,各地取消了“三提五统”等专门面向农民的收费,减免农业税,取消了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及牧业税,与税费改革前相比,减轻农民税费负担l200多亿元。

实行了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以及重点短缺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强了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与保护。

粮棉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局面开始转变,农民外出务工环境明显改善。

农业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国际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农产品贸易大幅增长。

┌─────────────────────────────────────────────┐│专栏1“十五”计划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        指 标         │2000年 │“十五” │ 2005年 │“十五”年 ││                     │    │计划目标 │     │均增长(%) │├─────────────────────┼────┼─────┼─────┼──────┤│耕地保有量(亿公顷)            │1.2827 │1.28   │1.22   │-1     ││                     │    │     │     │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29.7  │33    │33.7   │[4]    ││                     │    │     │     │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4.8  │13    │12.6   │[-2.2]   ││                     │    │     │     │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50   │44    │44.8   │[-5.2]   ││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         │    │[4000]  │     │[400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    │5    │     │5.3    ││森林覆盖率(%)              │16.55 │18.2   │18.21  │[1.66]   ││五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万公顷)     │    │[2500]  │     │[2400]   ││五年新增治理“三化”草地面积(万公顷)   │    │[1650]  │     │[850]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42  │0.45   │0.45   │[0.03]   │├─────────────────────┴────┴─────┴─────┴──────┤│注:

带[ ]的为五年累计数                                 │└─────────────────────────────────────────────┘

  

(二)“十一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1、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变化。

一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二是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国家对“三农”工作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规模越来越大,外出打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四是农产品贸易发生重大变化,我国从农产品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五是农村社会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社会事业得到高度重视。

这些新交化既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2、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

根据新的形势,中央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为发展农村经济指明了方向;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国家初步具备了进一步加强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支农投入不断加大;国民经济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有利于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和农业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利于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农业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为缓解农业资源约束,发展现代农业展现了新的前景;随着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和公共财政不断完善,为改善农村居民教育、卫生、文化生活等条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条件;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发展农村经济带来新的活力;亿万农民迫切要求改变生产生活现状的强烈愿望和全社会正在形成的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关注农村的良好氛围,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条件。

  3、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总体上仍然是靠天吃饭;耕地减少、淡水紧缺和人口增加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从根本上扭转,资源和环境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农业污染及渔业水域环境恶化等对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新的威胁;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不利于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农业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农村组织化程度不高,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建设资金缺口较大,资金供求矛盾尖锐,与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要求不相适应;农业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压力增大,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对国内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比较明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和政策尚待建立和完善;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深化改革开放,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以加强国家对“三农”的支持和保护为保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发展目标:

  --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耕地面积稳定在1.2亿公顷以上,基本农田面积保持在现有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以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棉花、油料、糖料、肉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改善。

动植物保护能力明显加强。

  --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业内部结构更加合理,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

农产品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初步形成。

农村产业结构更加协调,二、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0.8:

1。

农民就业结构逐步优化,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500万人,全国城镇化率达到47%。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迈出重要步伐。

农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约5个百分点。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

化肥、农药利用效率提高到35%。

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8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

  --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基本遏制。

植树造林20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0%。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0万公顷,新增治理“三化”草地5200万公顷,新增治理沙化土地750万公顷,实施生态修复面积3000万公顷。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主要江河湖库二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55%。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力争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50%的自然湿地和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867万公顷,粮食主产区排涝标准达到3-5年一遇。

解决1.6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达到55%。

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28.8%。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0万公里。

解决农村无电人口基本用电问题。

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

积极治理农村垃圾、污水,农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教育条件明显改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形成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

人口稳定在低生育水平,人口素质和结构得到改善。

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按2005年价格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50元以上,年均增长5%以上,其中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2%以上。

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进一步减少。

  --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加快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重视和关心农村弱势群体,落实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生活。

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农村社会公平正义。

培育文明、健康、高尚的思想氛围和道德风尚,努力形成团结、友爱、安定、有序的和谐环境。

┌────────────────────────────────────────────────────┐│专栏2 “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                            │├────┬────────────────────────┬────┬────┬──────┬─────┤│ 类别 │      指 标              │2005年│2010年 │ 年均增长 │ 属性  ││    │                        │    │    │ (%)   │     │├────┼────────────────────────┼────┼────┼──────┼─────┤│    │耕地面积(亿公顷)                │1.22  │1.2  │-0.3   │约束性  ││优化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亿吨)             │4.84  │5   │0.65    │约束性  ││农业  │                        │    │    │      │     ││结构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33.7  │38   │[4.3]   │预期性  ││    │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           │0.5:

1 │0.8:

1 │      │预期性  │├────┼────────────────────────┼────┼────┼──────┼─────┤│    │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48   │53   │[5]    │预期性  ││转变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45  │0.5  │[0.05]   │预期性  ││增长  │化肥利用效率(%)                │30   │35   │[5]    │预期性  ││方式  │农药利用效率(%)                │30   │35   │[5]    │预期性  ││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36   │45   │[9]    │预期性  │├────┼────────────────────────┼────┼────┼──────┼─────┤│    │森林覆盖率(%)                 │18.21 │20   │[1.79]   │约束性  ││    │造林面积(万公顷)                │    │    │[2000]   │预期性  ││改善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万公顷)          │    │    │[2500]   │预期性  ││生态  │                        │    │    │      │     ││环境  │新增治理“三化”草地面积(万公顷)        │    │    │[5200]   │预期性  ││    │新增治理沙化土地面积(万公顷)          │    │    │[750]   │预期性  ││    │主要江河湖库二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48   │551  │[7]    │预期性  │├────┼────────────────────────┼────┼────┼──────┼─────┤│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公顷)            │5667  │5867  │[200]   │预期性  ││基础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人口(亿人)         │    │    │[1.6]   │约束性  ││设施  │                        │    │    │      │     ││建设  │发展农村沼气(万户)               │1800  │4000  │[2200]   │预期性  ││    │新改建农村公路(万公里)             │    │    │[120]   │预期性  │├────┼────────────────────────┼────┼────┼──────┼─────┤│    │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            │    │    │[4500]   │预期性  ││提高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3255  │>4150 │>5    │预期性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