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1328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0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docx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3:

2

B.相对于途径①、③,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C.1molCuSO4在1100℃所得混合气体X中O2可能为0.75mol

D.Y可以是葡萄糖

【答案】C

【详解】

A、根据反应式3Cu+8H++2NO3-=3Cu2++2NO↑+4H2O可知,硫酸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2,选项A正确;

B、途径①③中均生成大气污染物,而②没有,所以选项B正确;

C、1mol硫酸铜可以生成0.5mol氧化亚铜,转移1mol电子,所以生成0.25mol氧气,选项C不正确;

D、醛基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生成氧化亚铜,葡萄糖含有醛基,D正确;

所以正确的答案选C。

2.浓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可以加热),既体现酸性、又体现氧化性的是()

A.铜B.炭C.五水硫酸铜D.氧化铜

【答案】A

【详解】

A.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浓硫酸表现酸性和强氧化性,A符合题意;

B.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B不符合题意;

C.五水硫酸铜中加入浓硫酸,生成无水硫酸铜,浓硫酸表现吸水性,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浓硫酸表现酸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推理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推理或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

向水中加入金属钠,钠熔成闪亮的小球浮在水面上

钠与水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钠的密度比水小

C

向某钠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该盐一定是碳酸钠

D

某物质的焰色试验火焰显黄色

该物质一定不含钾元素

A.AB.BC.CD.D

【答案】B

【详解】

A.氯化银、碳酸钡、亚硫酸钡和硫酸钡均为白色沉淀,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还可能含有银离子或碳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

B.金属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熔成闪亮的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与水的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熔成闪亮的小球,故B正确;

C.碳酸氢钠、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则向某钠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盐不一定是碳酸钠,还可能是碳酸氢钠或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故C错误;

D.某物质的焰色试验火焰显黄色,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钠元素,黄色光掩盖紫色光,由于没用蓝色钴玻璃片滤去黄色光,则不能确定该物质是否含有钾元素,故D错误;

故选B。

4.下列反应在指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HClO

HClB.Fe

Fe2O3C.S

SO3D.S

Fe2S3

【答案】A

【详解】

A.HClO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分解,生成HCl和O2,A正确;

B.Fe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和H2,B不正确;

C.S在O2中点燃,只能生成SO2,不能生成SO3,C不正确;

D.S与Fe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只能生成FeS,D不正确;

故选A。

5.将51.2g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物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mL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NaNO2和NaNO3两种盐溶液,其中NaNO3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aOH的浓度为

A.2mol/LB.1.8mol/LC.2.4mol/LD.3.6mol/L

【答案】A

【详解】

试题分析:

n(Cu)=51.2g÷64g/mol=0.8mol,由于Cu是+2价的金属,所以Cu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n(e-)=0.8mol×2=1.6mol;Cu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与硝酸变为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由于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mL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NaNO2和NaNO3两种盐溶液,在Na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与硝酸中N的化合价相同,所以产生NaNO2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就是Cu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

n(NaNO2)×2=1.6mol,n(NaNO2)=0.8mol.根据元素守恒可知n(NaOH)=n(NaNO2)+n(NaNO3)=0.8mol+0.2mol=1mol,所以c(NaOH)=1mol÷0.5L=2mol/L,选项是A。

6.向一定量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mL4mol·L

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

全溶解,放出1.344L(标准状况)气体,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MnO4的酸性溶液,无明显现象,

若用足量的H2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

A.0.21molB.0.14molC.0.16molD.0.24mo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因一定量的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mL4mol/L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无血红色出现,说明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亚铁,根据氮元素守恒,硝酸亚铁中的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2L×4mol/L-0.06mol=0.42mol,所以硝酸亚铁的物质的量为n[Fe(NO3)2]=0.42mol÷2=0.21mol,由铁元素守恒可知,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n(Fe)=0.21mol,故选项A正确。

考点:

考查原子守恒的方法在化学计算的应用的知识。

7.标况下,将一盛有等体积NO、N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充分反应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设试管中的溶质不往试管外扩散)

A.此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B.试管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2.4mol/L

C.溶液体积占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二

D.若将试管中的气体换为氯化氢或者氨气,则水充满试管

【答案】C

【详解】

A、将一盛有等体积NO、N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发生的反应为3NO2+H2O===2HNO3+NO,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A正确;

B.试管内溶液中溶质是硝酸,设试管容积为V浓度为

=1/22.4mol/L,B正确;

C.溶液体积占试管容积的

,C错误;

D.若将试管中的气体换为氯化氢或者氨气,则水充满试管,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侧重于考查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注意一氧化氮与水不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掌握反应的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8.在15g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150mL,能放出H21.68L(标准状况)。

同时铁和氧化铁均无剩余。

向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未见颜色变化,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而且使Fe2+完全转化成Fe(OH)2,共消耗3mol/L的NaOH溶液200mL,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5mol/LB.2.5mol/LC.2mol/LD.3mol/L

【答案】C

【详解】

试题分析:

将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中,产生气体,向溶液中滴入硫氰化钾溶液,未见颜色变化,说明生成的是硫酸亚铁,向该溶液中加入NaOH中和过量的硫酸,而且使铁完全转化成氢氧化亚铁,产生溶液中溶质为Na2SO4,根据硫酸根守恒可知n(H2SO4)=n(Na2SO4),根据钠离子守恒n(NaOH)=2n(Na2SO4),故n(H2SO4)=1/2n(NaOH)=1/2×3mol/L×0.2L=0.3mol,故c(H2SO4)=n(H2SO4)÷V=0.3mol÷0.15L=2mol/L,选项C正确。

考点:

考查混合物反应的计算的知识。

9.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铜溶于50mL11mol·L-1的浓硝酸中,待铜完全溶解后,生成了0.2molNO2和NO的混合气体,并测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mol·L-1.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50mL,则金属铜的质量为

A.6.4gB.9.6gC.11.2gD.12.8g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反应前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5L×11mol/L=0.55mol,反应剩余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5L×1mol/L=0.05mol,所以参加反应的硝酸是0.5mol,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mol,根据氮原子守恒,生成硝酸铜为(0.5-0.2)÷2=0.15mol,则金属铜的质量为0.15mol×64g/mol=9.6g,答案选B。

考点:

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硝酸的化学性质等知识。

10.由MgO、A12O3、SiO2、Fe2O3组成的混合粉末。

现取一份该混合粉末试样进行实验,首先将其溶于过量的盐酸,过滤后,得到沉淀X和滤液Y。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组成看,其成分皆是碱性氧化物

B.沉淀X的成分是SiO2

C.溶液Y中的阳离子主要是Mg2+、Fe3+、H+

D.在溶液Y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先产生沉淀后全部溶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混合粉末加入过量的盐酸,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二氧化硅不反应。

A、氧化镁和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错误,不选A;B、二氧化硅不溶于盐酸,沉淀X为二氧化硅,正确,选B;C、溶液Y中含有镁离子,铁离子,氢离子和铝离子,错误,不选C;D、溶液Y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产生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铝沉淀能溶解,其他沉淀不溶解,错误,不选D。

考点: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

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色

氧化性:

Cl2>I2

B

将可调节高度的铜丝伸入稀硝酸中

溶液变蓝

铜与稀硝酸发生置换反应

C

向溶液X中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X中一定含有SO42-

D

常温下将铝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现象

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氯气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氯离子,氯气的氧化性比碘单质强,碘遇到淀粉显蓝色,故正确;B、铜和硝酸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错误;C、溶液中可能是硫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故错误;D、铝常温下在浓硝酸中钝化,故错误。

考点:

氧化性的比较,硝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2.一定条件下,氨气和氟气发生反应:

4NH3+3F2→NF3+3NH4F,其中产物NF3分子结构和NH3相似。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NF3分子含有极性共价键B.NF3属于共价化合物

C.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3:

1D.上述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属于共价分子

【答案】D

【分析】

4NH3+3F2=NF3+3NH4F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3价,F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1,NH4F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以此来解答。

【详解】

A.NF3分子中含有氮氟化学键,该化学键是极性共价键,故A不选;

B.NF3分子结构和NH3相似,都属于共价化合物,故B不选;

C.在4NH3+3F2=NF3+3NH4F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3价,F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1,氧化剂是氟气,还原剂是氨气,有方程式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3:

1,故C不选;

D.NH4F是离子化合物,为离子晶体,故D选;

故选:

D。

13.铜跟1mol/L的硝酸溶液反应,若C(NO3-)下降了0.2mol/L,则C(H+)下降

A.0.2mol/LB.0.8mol/LC.0.6mol/LD.0.4mol/L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铜和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2NO3-+8H+=3Cu2++2NO↑+4H2O可知,参加反应的硝酸根和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8,所以当c(NO3-)下降了0.2mol/L,则c(H+)下降0.8mol/L,B正确,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反应的实质,即能知道根据离子方程式求解。

典型错误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求解,因为参加反应的硝酸中,有一部分(四分之三)硝酸根没有参加反应只有四分之一的硝酸根被还原为NO。

14.在容积为672mL的烧瓶中充满NO和NO2的混合气体,将其倒立在水槽里,去塞后再通入280mL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且液体充满烧瓶(气体体积都已折合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总反应为NO+NO2+O2+H2O===2HNO3

B.总反应为4NO+8NO2+5O2+6H2O===12HNO3

C.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30mol·L-1

D.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060mol·L-1

【答案】B

【分析】

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列方程组,求出氧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之比,可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详解】

标准状况下672mL的混合气体:

n(NO)+n(NO2)=

=0.03mol,

(O2)=

=0.0125mol,

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3n(NO)+n(NO2)=4n(O2),

解之得n(NO)=0.01mol,n(NO2)=0.02mol,

所以总的方程式为:

4NO+8NO2+5O2+6H2O═12HNO3,

由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生成的HNO3物质的量为0.03mol。

水全部充满烧瓶,形成硝酸溶液体积为0.672L,硝酸的浓度为:

0.03mol÷0.672L=0.045mol/L。

ACD项错误,B项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这类计算题若是善于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守恒思想,会使得解题事半功倍。

15.一定量的锌与100mL18.5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33.6L(标准状况)。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的c(H+)=0.1mol·L-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共消耗1.8molH2SO4B.气体甲中SO2与H2的体积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97.5gZnD.反应中共转移3mol电子

【答案】B

【分析】

Zn和浓硫酸发生:

Zn+2H2SO4(浓)=ZnSO4+SO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浓度减小,

稀硫酸与Zn发生:

Zn+H2SO4(稀)=ZnSO4+H2↑,则生成的气体为SO2和的H2混合物,根据反应的有关方程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组计算。

【详解】

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1.5mol,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1L×0.1mol/L=0.05mol,

参加反应的n(H2SO4)=0.1L×18.5mol/L-0.05mol=1.8mol,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设反应生成xmolSO2,ymolH2,

Zn+2H2SO4(浓)=ZnSO4+SO2↑+H2O

x  2x               x

Zn+H2SO4(稀)=ZnSO4+H2↑

y  y              y

x+y=1.5

2x+y=1.8

解之得x=0.3,y=1.2

所以反应会生成0.3mol的二氧化硫和1.2mol的氢气。

A.由以上计算可知,反应中共消耗1.8molH2SO4,故A正确;

B.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且V(SO2):

V(H2)=1:

4,故B错误;

C.反应中共消耗金属Zn的质量m(Zn)=(0.3mol+1.2mol)×65g/mol=97.5g,故C正确;

D.在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H2O中,生成0.3mol的二氧化硫转移电子为0.6mol,反应Zn+H2SO4(稀)=ZnSO4+H2↑中,生成1.2mol氢气转移电子2.4mol,所以反应中共转移3mol电子,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方程式的相关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不同,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解答该题,计算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6.用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A.该反应中浓硫酸表现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铜与浓硫酸反应中,硫元素部分化合价降低,部分化合价不变,浓硫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故A正确;

B.SO2具有漂白性,可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故B正确;

C.SO2有毒,对环境有污染,但能溶于NaOH溶液,则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防污染环境,故C正确;

D.①中反应后为浓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液,应将①中混合物加入水中,观察溶液显蓝色,确认有CuSO4生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7.对于1LHNO3和H2SO4的混合溶液,若HNO3和H2SO4物质的量浓度存在如下关系:

c(H2SO4)+c(HNO3)═1.0mol•L﹣1.则理论上最多能溶解铜的物质的量为(  )

A.1.0molB.0.8molC.0.72molD.0.6mol

【答案】D

【详解】

金属铜和稀硫酸之间不会反应,但是可以和稀硝酸之间反应,硫酸存在条件下硝酸根可以全部被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

3Cu+2NO3﹣+8H+=3Cu2++2NO↑+4H2O,NO3﹣和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4时恰好反应,溶解的Cu最多。

设硫酸的物质的量为xmol,硝酸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

x+y=1,y:

(2x+y)=1:

4,联立解得:

x=0.6,y=0.4。

设参加反应的铜的最大物质的量是z,则:

3Cu+2NO3﹣+8H+=3Cu2++2NO↑+4H2O

32

z0.4mol

3:

2=z:

0.4mol

解得:

z=0.6mol

故选:

D。

18.当氨气与氧气一起通过灼热的铂丝网时,在导出的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A.NH4NO3B.H2OC.N2D.NO2

【答案】C

【详解】

在铂丝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氨气的催化氧化:

,NO遇到O2变为NO2,NO2和H2O反应生成HNO3,HNO3和NH3反应可以生成NH4NO3,故选C。

19.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S

SO3

H2SO4B.SiO2

Na2SiO3(aq)

H2SiO3(胶体)

C.Fe

FeCl3

FeCl2(aq)D.Al2O3

NaAlO2(aq)

AlCl3(aq)

【答案】A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故A错误;

B、SiO2+2NaOH=Na2SiO3+H2O,Na2SiO3+2HCl=H2SiO3↓+2NaCl,故B正确;

C、2Fe+3Cl2=2FeCl3,2FeCl3+Fe=3FeCl2,故C正确;

D、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过量的盐酸生成三氯化铝,故D正确;

故选A。

20.有某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20mL,其中含有硫酸的浓度为2mol/L,含硝酸的浓度为1mol/L,现向其中加入0.96g铜粉,充分反应后(假设只生成NO气体),最多可收集到标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

A.89.6mLB.112mLC.168mLD.224mL

【答案】D

【分析】

硫酸的浓度为2mol/L为稀硫酸,硝酸的浓度为1mol/L为稀硝酸,溶液中能与铜粉反应的为稀硝酸。

【详解】

铜与稀硝酸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3Cu+8H++2NO3-=3Cu2++2NO+4H2O。

Cu的物质的量为

,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2mol,硝酸和硫酸均提供氢离子,故H+的物质的量为

,故氢离子、硝酸根离子过量,则生成的NO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答案选D。

【点睛】

硝酸根在溶液中存在氢离子时,仍是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若有酸存在时,铜依然能被硝酸氧化,故直接利用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更为便利。

21.分别盛有不同无色溶液①②③④四支试管进行如下操作,现象和结论对应且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试管①中先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42-

B

向试管②中加入AgNO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Cl-

C

向试管③中先滴加少量氯水,后滴加适量苯,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且上层为橙红色

原溶液中含有I-

D

向试管④中滴加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试纸变蓝

原溶液中有NH4+

 

A.AB.BC.CD.D

【答案】D

【详解】

A.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硝酸,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比如可以是氯化银,也有可能原溶液中有SO32-,硝酸将其氧化成了SO42-,A错误;

B.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一定是AgCl,也有可能是Ag2SO4等,B错误;

C.溶液分层且上层为橙红色,说明生成了Br2,证明原溶液中含有Br-,C错误;

D.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遇到了碱性物质,所以试管口有氨气,所以原溶液中有NH4+,D正确;

答案选D。

22.将18.0g由Cu、Al、Fe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合金质量减少了5.4g。

另取等质量的合金溶于过量稀HNO3中,生成了8.96LNO(标准状况下),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则沉淀的质量为

A.22.8gB.25.4gC.33.2gD.无法计算

【答案】A

【详解】

将18.0克由Cu、Al、Fe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只有铝参与反应,则合金质量减少的5.4克为Al,物质的量为

;将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分别生成Al3+、Fe3+、Cu2+离子,根据电子守恒,金属共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其中0.2mol铝完全反应失去0.6mol电子,则Cu、Fe完全反应失去电子为1.2mol-0.6mol=0.6mol,反应中Cu、Fe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碱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则n(OH-)=0.6mol,从金属单质转化为其氢氧化物,增加的是氢氧根离子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沉淀的质量(包括氢氧化铝)等于18.0g+0.6mol×17g/mol=28.2g,但是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后,不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开始合金质量减少了5.4g,所以反应后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的质量为28.2g-5.4g=22.8g,答案选A。

23.白色固体混合物A,含有KCl、CaCO3、Na2CO3、Na2SiO3、CuSO4中的几种,常温常压下进行如下实验(已知Ag2SO4可溶于硝酸)。

①A溶于足量水,最终得到无色溶液B和固体C

②固体C与过量稀硝酸作用得到无色气体D,蓝色溶液E和固体F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无色溶液B的pH≥7

B.固体F中有H2SiO3

C.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Na2SiO3、CuSO4和CaC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