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1592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docx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第七单元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认识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

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

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谈话:

同学们,你认识三角形和五角星吗?

(从准备的学具中找出来)你知道它们中的角在哪儿吗?

(同桌交流)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

(板书:

认识角)

2、交流共享

1、找出三角形中的角。

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几个角?

(3个)你能指出来吗?

教师示范指角的方法。

学生模仿指出3个角。

2、从实物中找角。

师生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纸工袋、剪刀、长方形纸,用手比划这些实物中的角。

出示五角星,现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吗?

(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刚才我们都是沿着物体的边找到它们的角,下面这个物体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吗?

出示闹钟,指名说一说。

(指出:

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一个角。

3、认识数学中的角。

教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三个图),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

指出:

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指出:

直直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

顶点、边)。

提问:

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指名学生到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

(3)练习:

判断是不是角(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

是角的图形在图形中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

5、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示范做一个活动角。

然后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师的方法做一个活动角。

(2)提问:

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

学生尝试将角变大。

想象一下:

角的两条边就像人的两条腿,要就是顶点,要使角变大就把两条腿怎样(叉开)?

提问:

把这个角变小一些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

合拢。

(3)现在把这个活动角贴着黑板沿着纸条描出一个角。

你能像老师这样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吗?

学生在作业本上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4)要求学生找出比较大的角,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

小结:

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知道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学生齐答: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

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重点观察第一个图形,指名说出有几个角。

学生可能会认为有3个角,也有的会认为是1个角,分别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点出: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直的。

(板书:

边是直直的)

其余三个图形,逐个指名说一说,产生分歧时,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三个不同的钟面,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用红色线条表示。

提问:

哪个角最大?

哪个角最小?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

角的大小与它叉开的大小有关。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两幅大小不同的三角尺,将形状相同的三角尺放在一起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说出:

这两个角一样大。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分小组活动。

每人折出一个角,小组内比一比,谁折出的角最大,谁折出的角最小?

4、反思总结

提问: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

认识角。

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

边一定是直直的。

 

第2课时认识直角

教学目标:

4、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的几种角。

5、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

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

三角尺、纸工袋、正方形纸、不规则纸。

教学过程:

1、先学探究

1、出示题目:

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说为什么。

学生判断时要求:

认为不是角的举右手。

再分别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

2、拿出三角尺,让学生找出三角尺上的角,提问:

你能找出其中最大的角吗?

学生指出来,同桌之间将两个角放在一起比一比。

2、交流共享

1、认识直角。

(1)提问:

刚才你们两人找到的角,谁的大?

学生得出:

一样大。

指出:

三角尺中最大的角是直角。

(板书:

直角)

(2)每人拿出另一把三角尺,现在找出这个三角尺上最大的角,它也是直角。

(3)用手指描出这个直角,让学生感觉一下:

直角的两条边的位置关系是什么样的?

(4)拿出纸工袋和正方形纸,提问:

你能找到直角吗?

有几个?

小组交流所找出的直角。

全班交流:

纸工袋和正方形纸有4个直角。

(5)教师利用纸工袋在黑板上画出直角,学生模仿在作业本上画出直角。

指出:

为了表示一个角是直角,用直角符号“┐”标出来。

师生在直角上标出直角符号。

(6)提问:

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你画出的直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相等吗?

(学生操作,交流结果。

指出:

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7)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照样子把直角标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媒体出示标出的直角符号。

2、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例3.

(1)观察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变化关系。

出示例3三个不同时刻的钟面,你能找出哪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吗?

集体回答。

(2)下面老师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和第2个钟面上的角比一比,看看这个角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

指出:

这个角是锐角。

(板书:

锐角)

(3)学生尝试着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第3个角进行比较。

提问:

这个角与直角比怎样?

学生回答:

第3个角比直角大。

指出:

这个角是钝角。

(板书:

钝角)

(4)指导学生认识“锐”“钝”及写法。

(5)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三个角,指名到黑板上借助三角尺判断它们各是什么角?

集体判断其答案正误,并纠正错误的答案。

(6)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打开教材,拿出三角尺完成第3题,在每个角的旁边写出各是什么角,在直角上标出直角符号。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小结:

刚才和大家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有的时候看不出是什么角时,可以借助三角尺来判断。

如果没有三角尺,你会判断吗?

可以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来帮助判断,因为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师生各拿出一张不规则的纸,先折出一条线,然后沿着这条线再对折一次,折出一个角。

提问:

你有办法知道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吗?

学生交流。

借助身边现有的直角的工具比一比。

提问:

折出的这个角是什么角?

指名回答:

是直角。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读题,提问:

整时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

整时的分针都指着12.提问:

在钟面上确定了分针的位置,时针指着几,它们形成的角是直角?

学生操作、尝试画,得出:

3时和9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4、反思总结

提问: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

1、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

2、可以用三角尺或有直角的图形等工具帮助判断。

3、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5、课堂作业

《补》

 

第3课时练习九

教学目标:

6、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利用所认识的平面图形找出其中存在的角之间的联系。

增强学生对综合图形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

7、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判断各是什么角。

教学难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中的角的特征。

教具准备:

一副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

教学过程:

1、知识再现

1、提问: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些知识。

(板书:

练习九)

3、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个角。

∧┘<〈

(1)让学生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2)提问:

哪个角最大?

哪个角最小?

(3)哪些是直角?

并标上直角符号。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1题。

出示图,提问:

每个图形各有几个角?

它们各是什么角?

指出:

队旗上非常大的角,叫优角。

2、完成“练习九”第3题。

出示图,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图形,各有几个角。

指出:

从这几个图形中可以得出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3、完成“练习九”第4题。

出示图中的角,提问:

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哪两个角相等?

它们各是什么角?

4、完成“练习九”第5题。

研究平行四边形的角的特征。

先让学生找找图中各有几个锐角和几个钝角?

小组讨论,两个锐角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提问:

要想知道这两个角的大小,就要把这两个角进行比较,怎么比?

集体操作,比一比,两个锐角的大小。

提问:

它们的大小怎样?

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个钝角的大小。

指名说说结果怎样。

小结:

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锐角相等,两个钝角也相等。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6题。

研究三角形的3个角的特征。

读题。

指名说说各是什么角。

提问:

每个三角形中有几个锐角?

教师小结:

每个三角形中最少有2个锐角。

2、完成“练习九”第7题。

(1)出示左图的上半,说一说,这是什么图形,图中有几个直角?

标出直角符号。

出示左图的下半,提问:

它是什么图形?

有几个直角?

标出直角符号。

现在把这两个图形合并成左图,大家数数有几个直角。

(2)出示右图的一半,数数图中有几个直角?

出示右图,提问:

现在你能数出图中的直角吗?

讨论:

图中有几个直角?

教师肯定答案:

有4个直角。

指出:

同一个顶点的两个角可以组成一个大角。

这里的大角是直角。

集体在教材上标出直角符号。

3、完成“练习九”思考题。

出示图形,你能找出其中的角吗?

小组讨论,你是怎样数的?

交流数的过程。

指出:

先数出相对独立的每一个,有3个;它们有同一个顶点,每两个角可以合成一个大角,有2个;这3个独立的角还可以组成一个更大的角。

因此一共有6个角。

提问:

直角有几个呢?

拿出三角尺来找一找。

指名回答。

4、反思总结

提问: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

5、课堂作业

《补》

 

第八单元课题: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8、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9、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根据一种标准分类整理。

教学难点:

掌握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2、情境导入

提问:

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你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

学生交流。

我们经常组织的活动有跳绳、踢毽子、投篮。

同学们最喜欢哪一项活动?

你有办法帮老师快速地了解到结果吗?

学生如果能举手回答,就听听他们的方法;如果没人举手,就告诉学生: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帮老师想到一种快速了解结果的方法。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参观校园的一角。

2、交流共享

1、出示情境图。

提问:

图中有哪些人?

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生1:

图中有老师和学生。

生2:

他们有的做游戏,有的看书,有的下棋。

师:

他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而且还非常有意义,我们大家在课后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提问:

你想知道些什么?

如果学生未能想到,教师可以先示范:

我想知道老师比学生多多少人?

然后学生思考交流。

指出:

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他们的人数。

怎样才能知道图中的人数呢?

引导:

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

2、提问:

你打算怎样分类?

指名说:

(1)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

(2)可以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

(3)可以按性别分成两类;……

提问:

你想怎样表示人数呢?

学生回答:

可以画“√”表示;可以用“Ο”表示;有一个人就画一个人……

下面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标准分一分,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的结果。

展开活动。

3、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析结果。

(1)选择学生分类的结果,提问:

从这里你能看出是按什么分类的吗?

生答:

能(不能)。

师:

首先要把分成的几类一一写出来(如果未写,指导学生将分类的情况写清楚。

)。

提问:

现在,你能清楚地知道各有多少人吗?

学生根据出示的结果逐一回答。

(2)出示其他的分类结果,指名说说从中知道些什么?

(3)将几种分类的结果放在一起,小组交流:

你还知道些什么?

生1:

老师和学生一共有15人;

生2:

老师比学生少9人;

生3:

做游戏的人最多,下棋的人最少;

生4:

看书、下棋和做游戏的一共有15人。

……

(4)师:

这些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你能掌握吗?

提问:

你认为分类整理时最关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最关键的是确定分类标准。

(板书:

分类标准)

4、回顾刚才的整理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学生交流:

(1)分类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

(2)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

小结:

通过分类整理,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用自己的方法将结果表示出来,这就经历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板书课题: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反馈检测

1、谈话:

我们学校准备成立兴趣小组,有航模、唱歌、美术、舞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参加哪一个?

下面分小组活动,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人数记下来。

实物展示:

说说你是怎么进行统计的?

从你整理的结果看,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提问:

可以怎样分类?

生答:

按颜色和形状分。

出示图下的表格,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整理结果。

3、谈话:

老师在课前收到了大家带来的一些照片,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先逐一出示然后出示全部)。

这些照片,可以怎样分类整理?

引导学生从照片上人数的多少分成两类:

个人照和合照;从照片的横拍和竖拍分成两类;从照片上男生和女生分成两类。

……

4、谈话:

最后,老师想把我们班的同学分一分。

先请组长汇报一下你们组的人数,你是怎么知道人数的?

引导学生说出:

是数出来的,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提问:

你能按不同的标准分一分吗?

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集体交流其中一个小组的分法。

4、反思总结

提问: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

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需要分类整理,才能回答有关的问题。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0、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11、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调查和记录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画“正”字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提问:

同学们,你今年几岁?

学生交流:

有的8岁,有的9岁。

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同学中哪个年龄的人数比较多,怎么办呢?

是不是可以把大家按照年龄分一分呢?

是的,要知道大家的年龄情况,单凭眼睛是看不出来的,需要一个一个地问清楚,并把这些数据记录下来,才能知道结果。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交流共享

1、分组活动:

调查一下你们小组中8岁和9岁的人数各有几个?

交流结果,并说说你们是怎样记录的。

在大家的调查和记录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数据,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出示各小组记录的结果)把这些数据合起来,就得到了老师想要的结果。

2、师:

老师还想了解我们同学有无蛀牙情况。

(出示图片)蛀牙是什么样的呢?

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图片。

下面请同桌之间互相看看,帮助你的同桌看一看、找一找,有没有蛀牙?

有几颗?

现在把你看到的情况告诉给同桌,各人要记住自己的蛀牙情况。

老师想知道平时你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牙齿的?

学生交流。

指出:

要想保护好我们的牙齿,首先应该做到坚持每天刷牙。

3、分组活动:

小组内调查并做好记录。

4、提问:

你们小组是怎样调查和记录的。

实物投影,出示记录的结果,指名说出是怎样记录的?

将几种不同的记录放在一起比较一下:

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

它好在哪里?

5、整理填表。

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要求准确地数出人数并填在表里。

集体交流结果,提问:

(1)小组同学中,是有蛀牙的人多,还是没有蛀牙的人多?

(2)在有蛀牙的同学中,有几颗蛀牙的人最多?

指名说一说,小结一下班级学生的蛀牙情况,作出恰当的指导。

追问:

你还能想到什么?

交流。

6、提问:

回顾统计活动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集体交流,生1:

通过统计,能清楚地了解了小组同学的蛀牙情况。

生2:

画“正”字记录人数很方便,在生活中也可以用。

……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结果清楚;画“正”字,方便、常用。

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以后还会学习。

3、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班级课程表

(2)出示需要整理的科目,告诉学生:

一个方块表示1节。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各有几节?

(4)提问: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

(5)小结指出:

像这种用方块表示结果的图,叫做方块统计图,它能比较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师: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石头、剪刀、布”。

(先示范告诉学生游戏的玩法,然后告诉学生“平”是什么意思。

(2)提出要求:

做20次,每完成一次在记录表上画“正”字表示。

同桌开始做游戏。

(3)独立整理记录的结果,填写下表。

()次

()次

()次

(4)同桌交流,说说输赢情况。

比较同桌的表格,说说还想知道些什么,指出:

同桌两人的输赢的次数正好相反,否则说明记录结果有误。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水果图,师:

欢迎进入丰收园,这个季度丰收园里的水果有香蕉、苹果、菠萝、西瓜,要把最新鲜的水果摘下来送给你们,可还不知道你们喜欢吃什么呢。

(2)师:

分组活动,了解并记录每个同学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

()人

()人

()人

()人

(3)交流结果,根据大家统计的结果,就知道哪些水果可以多摘哪些可以少摘了,这样大家就都能吃到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了!

4、反思总结

提问: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

学到了画“正”字的记录方法,它比较方便、常用;经过统计,结果清楚;还认识了方块统计图,它的特点是一目了然。

 

第3课时练习十

教学目标:

1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意识。

13、使学生在参与收集和整理的活动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

巩固分类整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记录数据。

教学难点:

实际调查并记录结果。

教具准备:

玻璃球、筷子。

教学过程:

1、知识再现

提问:

前面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些知识。

(板书课题:

练习十)

2、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十”第1题。

师: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动物运动会,你看吗?

出示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小组讨论:

可以按照什么分类?

师: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它们的个数?

可以打“√”。

也可以画“□”,或者其他你想到的方法。

现在独立整理数据,然后填表。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跳高

跑步

(5)只

(8)只

(5)只

(2)只

(6)只

 

提问:

哪种小动物只数最多,哪种最少?

你是根据第几个表格来回答的?

提问:

跳高的比跑步的少几只?

你是怎么知道的?

追问: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指出:

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板书:

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不同)

2、完成“练习十”第2题。

师:

(出示场景某停车场)现在看完动物比赛,我们要回学校了,停车场里的车真多呀!

你知道有多少辆吗?

老师已经帮大家作了一个记录,看看它们各有多少辆?

出示教材的记录表。

提问:

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追问:

一个正字表示几辆车?

现在请大家独立思考,小汽车、面包车和大客车各有几辆?

组织交流。

指出:

在实际生活中,通过统计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情况,画“正”字记录数据,很方便,也是常用的方法。

(板书:

画“正”字,方便、常用)

3、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十”第3题。

谈话:

我们每天都在进行体育锻炼,但老师对大家的爱好还不太清楚,想请大家帮老师来作一个调查。

我们活动主要有拍皮球、踢足球、跳绳和打乒乓球。

每个同学先想一想你最喜欢的一项活动。

展开活动。

请小组长汇报整理好的数据。

提问:

如果在小组里组织一次体育活动,你认为哪项活动最受大家欢迎?

出示其中一个小组的表格,全体分析。

追问:

你还能想到什么?

2、完成“练习十”“动手做”。

拿出准备好的玻璃球和筷子。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夹玻璃球的游戏,你玩过吗?

边示范边告诉学生怎样玩。

提问:

你估计自己3分钟能夹住几个玻璃球?

现在我们分组进行,请小组长负责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出示表格,组长写出各个成员的姓名。

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结果,提问:

你们小组里夹球个数最多的是谁?

你的夹球成绩在小组里排第几?

班上夹球个数最多的是谁?

能夹多少个球?

4、反思总结

提问: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

5、课堂作业

《补》

 

第4课时

了解你的好朋友

教学目标:

14、使学生根据自己想了解的内容经历对好朋友的调查、整理的过程,能够知道调查的注意点,在调查时注意这些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自己的调查活动。

15、通过对好朋友的进一步了解,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

实际调查好朋友的几项内容。

教学难点:

如何分类整理记录结果。

教具准备:

常规教具。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提问:

你有好朋友吗?

有几个?

同学间相互交流。

指名说说:

哪些同学是你的好朋友?

提问:

你知道他们的哪些情况,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互相交流。

生:

我知道好朋友的生日;

生:

我知道好朋友的年龄和身高;

生:

我还想知道好朋友最喜欢什么颜色。

生:

我还想知道好朋友会不会打乒乓球。

……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调查一下你的好朋友,了解你想知道的一些内容。

(板书课题:

了解你的好朋友)

2、交流共享

1、(出示教师上的表格)请把你好朋友的姓名写在这张表格中。

学生完成此项内容的填写。

选择一张所有好朋友都在本班的表格作为下面教学的材料。

2、提问:

你想了解哪几项内容?

指名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调查内容补充为四项。

集体对这几名同学进行调查,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表格。

提问:

在最喜欢的颜色这一项,你能看出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可能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同,所以结果就不同。

3、谈话:

下面我们准备让大家开始调查你的好朋友,你有没有什么困难?

(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的好朋友不在本班”,教师要告诉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调查。

提问:

开展调查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