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标准示范卷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1860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20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标准示范卷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920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标准示范卷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920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标准示范卷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920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标准示范卷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920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标准示范卷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1920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标准示范卷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1920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标准示范卷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1920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标准示范卷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1920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标准示范卷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1920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标准示范卷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1920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标准示范卷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1920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标准示范卷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1920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标准示范卷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1920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标准示范卷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1920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标准示范卷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20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标准示范卷5.docx

《1920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标准示范卷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20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标准示范卷5.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920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标准示范卷5.docx

1920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标准示范卷5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考

标准示范卷(五)

(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一、本大题11小题,共36分。

(1~10题,每题3分,11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古至今,从中到外,在成功者、幸福者身上的明显标K之一,就是拥有知识。

但是,他们究竟掌握了什么样的知识,是不是只是熟读书本、获得了博士学位,就具备了融入行业、融入社会、成就事业、走向成功最重要和唯一的资本(  )显然,这样认识问题是比较肤浅和草率的。

1.下列填入文中K处的文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致    B.记    C.志    D.帜

答案:

C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cǎolǜB.cǎoshuài

C.chǎolǜD.chǎoshuài

答案:

B

3.下列填入文中(  )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B.。

C.:

D.?

答案:

D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公司已被我们收购,大家要抓紧时间做好________和管理工作。

②这家商场的购物环境不错,广告宣传也做了不少,但营业额一直很低。

________商场得做做市场调查,找找原因。

③父亲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在外国文学方面的造诣足以使专业人士________。

A.接洽 看来 侧目B.接洽 可见 刮目

C.接收 看来 刮目D.接收 可见 侧目

C [①“接洽”强调联系、洽谈,“接收”多指根据法令把机构、财产等拿过来,与语境中的“收购”联系更为紧密。

②“可见”用来揭示某种因果关系的推断,语气非常确定,“看来”是根据客观情况作出的估计。

从说话人的口气看,“营业额低”的原因并不能肯定,因此用“看来”更恰当。

“侧目”意思是“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刮目”是指“彻底改变眼光”,故本句应用“刮目”。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赵忠贤时常谈及从前的科研工作,条件异常艰辛,以致冬日里席不暇暖。

B.近年我国脱贫攻坚工作成绩突出,一大批志愿者不顾个人得失,为群众致富呕心沥血,奔波忙碌。

C.连续几天降雪,西湖披上银装,在“断桥残雪”景点,游客们摩肩接踵,争相一睹难得的雪中断桥美景。

D.隋代玻璃瓶采用无模吹制技术制作而成,表面光滑,玲珑剔透。

瓶口处有一精雕的凤首,倍显精致。

A [A项,席不暇暖,形容事务繁忙。

此处望文生义。

B项,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使用正确。

C项,摩肩接踵,指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使用正确。

D项,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

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使用正确。

]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狄仁杰指着贪官污吏,喝道:

“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今天是你们的死期到了!

B.时间是一匹不被驯服的天马,人类只有尊重它,才有可能驾驭它,使它不致倏忽而逝。

C.把身体的器官、血液像商品一样出售,人不仅自降为物的级别,人与人之间也失去了那一种应有的尊重。

D.文件要求,需要参加这次专业技术培训的人员务必在4月21日前去报到,否则后果自负。

B [A项句式杂糅。

应去掉“到了”或“今天是”。

C项“人不仅”改为“不仅人”,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D项“4月21日前去报到”有歧义。

]

7.对下列句子所运用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②虎狼在前,重任在肩,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积极工作。

③风撞开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撕下来向空中扬去。

A.①借代 ②比喻 ③拟人

B.①借代 ②借代 ③拟人

C.①比喻 ②借代 ③拟物

D.①比喻 ②比喻 ③拟人

D [①②均为比喻,“硬骨头”比喻高洁的气节,“虎狼”比喻困难;③拟人,本句赋予了“风”人的动作。

]

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B [本题主要考查“谦辞”“敬辞”的使用。

A项,“失陪”是谦辞,表示不能陪伴对方。

C项,“寒舍”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

D项,“千金”是敬辞,称别人的女儿。

]

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________。

①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

②山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

③缕缕白色的炊烟

④弥漫在山野的四周

⑤缭绕在茅舍的烟囱上

A.③⑤②①④B.③④②①⑤

C.②③⑤①④D.②①⑤③④

C [根据所给的首句,可知与时间状语衔接最紧密的是②,先写“山脚下”的“烟幕”,再写“炊烟”“缭绕”,后写“香味”“弥漫”。

顺序是由视觉到嗅觉。

]

10.下列文学作品、作家及体裁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雨巷》——戴望舒——诗歌

B.《边城》——沈从文——散文

C.《雷雨》——曹禺——戏剧

D.《祝福》——鲁迅——小说

B [《边城》的体裁是小说,不是散文。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答案: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2)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本大题6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19分)

古弼,代人也。

少忠谨,善骑射。

初为猎郎,以敏正称。

明元嘉其直而有用,赐名曰笔。

后改名弼,言其有辅佐才也。

太武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侯。

上谷人上书,言苑囿过度,人无田业,宜减太半,以赐贫者。

弼入欲陈奏,遇帝与给事中刘树棋,志不听事。

弼侍坐良久,不获申闻。

乃起,于帝前捽树头,掣下床,以手搏其耳,以拳殴其背,曰:

“朝廷不理,实尔之罪!

”帝失容,放棋曰:

“不听奏事,过在朕。

树何罪?

置之!

”弼具状以闻。

帝奇弼公直,皆可其奏,以与百姓。

弼曰:

“为臣逞志于君前者,非无罪也。

”乃诣公车,免冠徒跣①,自劾请罪。

帝招之,谓曰:

“卿其冠履。

吾闻筑社,蹇蹶②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与之福。

然则卿有何罪?

自今以后,苟利社稷,益国便人者,虽复造次,卿则为之,无所顾也。

【注】 ①徒跣:

赤脚。

②蹇蹶:

磕磕绊绊。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明元嘉其直而有用    有用:

有能力

B.言苑囿过度过度:

指占地过多

C.帝失容,放棋失容:

大惊失色

D.为臣逞志于君前者逞志:

满足心愿

D [逞志:

任性表达意愿。

]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为臣逞志于君前者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B.初为猎郎,以敏正称

太武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

C.弼入欲陈奏,遇帝与给事中刘树棋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乃诣公车,免冠徒跣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 [B项,均为介词,凭借。

A项,动词,作为/介词,替、给。

C项,连词,跟、和/动词,给。

D项,连词,于是/副词,竟然。

]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文段突出了古弼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品德。

B.古弼见到上谷人的上书,便急于将这种情况反映给皇帝,但并未取得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C.皇帝与人下棋,正在兴头上,古弼不惜扰皇帝的雅兴,也要将关系到人民利益的事情办好。

D.古弼奏事不留情面,但太武帝能体会到他的苦心,接受了合理的建议。

B [“并未取得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错,原文是“皆可其奏,以与百姓”,即皇上同意了古弼的奏事,把土地送给了老百姓,解决了问题。

]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不听奏事,过在朕。

树何罪?

置之!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奇弼公直,皆可其奏,以与百姓。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听你的报告,是我的过错。

刘树有什么罪!

放开他吧!

(2)皇帝认为古弼公心刚直,很不寻常。

全部同意了他的奏请,将田地赐给了老百姓。

【参考译文】

古弼是代国人。

他年轻时忠厚谨慎,擅长骑马射箭。

起初担任猎郎的官职,凭着敏捷正直著称。

明元帝嘉奖他正直而有能力,赏赐他的名叫“笔”。

后来改名为“弼”,意思是说他有辅助君王的才能。

太武帝登位,他凭着功劳授为立节将军,赐给灵寿侯的爵位。

有个上谷人上书朝廷,说帝王畜养禽兽的园地占地太多,人们没有田地产业,应该削减大半,用来赏赐给贫困的人。

古弼进宫想向皇帝陈奏,遇上皇帝跟给事中刘树下棋,没心思听政事。

古弼在旁边坐了很久,没有机会将事情报告皇帝。

他于是站起身,在皇帝面前揪住刘树的头,把他拉下坐床,用手打他的耳光,用拳头捶打他的背,说:

“朝廷没有治理好,实在是你的罪过。

”皇帝大惊失色,放下棋子说:

“不听你的报告,是我的过错。

刘树有什么罪!

放开他吧!

”古弼将事情详细地报告给皇帝。

皇帝认为古弼公心刚直,很不寻常,全部同意了他的奏请,将田地赐给了老百姓。

古弼说:

“作为臣子在君主面前任性表达意愿,不是没有罪过。

”于是前往官署,摘下官帽,赤着双脚,弹劾自己,请求处罪。

皇帝召见他,对他说:

“您戴好帽子,穿好鞋子,我听说修筑寺庙,人们磕磕绊绊地修筑它,仪表端庄地侍奉它,神就给人福气。

既然如此,那么您有什么罪呢?

从今以后,如果有利于国家,对国家有益,对人民方便的事,即使再鲁莽,您都去做,不要有所顾忌。

1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10分)

春光好

(五代)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

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1)下列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

B.“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

C.“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中迸发出来。

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早春园林夕照的美丽景色。

A [此词上下片都是写春光,上片写总的印象,下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

]

(2)作者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

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

表达了词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

三、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明代花鸟画

明代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了宋代院体工笔画风格,没有新突破。

明宣宗朱瞻基同宋徽宗一样,雅好诗文书画,尤好花鸟画。

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有延续南宋院体花鸟画艳丽典雅风格的工笔重彩画家边文进,有出自北宋徐熙野逸风格的没骨画家孙隆,有笔墨洗练奔放、造型生动的水墨写意画家林良,还有精丽粗健并存、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家吕纪。

不过,这些风格面貌大多沿袭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

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

事实上,明代花鸟画的大突破直到中期以后才出现。

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的成就主要在花鸟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沈周与文徵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唐寅与仇英主要吸收南宋院体画风,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

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

然而,到吴门画派的弟子一代,花鸟画在陈淳、陆治、周之冕那里结出了果实,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徵明,花鸟、山水兼擅。

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

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现了笔墨的特征与画面的形式感,那么徐渭的作品则充分发挥了大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功能,洗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

在绘画语言风格方面,他吸收宋、元文人画及林良、沈周、陈淳的长处,兼融民间画师的优点,同时将自己擅长的狂草笔法融入绘画。

在其笔下,梅兰竹石被赋予了他强烈的个性,以狂怪奇崛的姿态傲视万物。

他是第一个使用生宣作画的花鸟画家,利用生宣良好的吸水性来控制画面水墨渗化效果,表达特殊韵味。

他还以泼墨法作花鸟,用笔墨的纵横捭阖表达自身的愤懑情绪。

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新体派,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齐白石都曾受其影响。

他的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后世将二人并称为“青藤白阳”。

17.下列关于明代花鸟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明宣宗时,宫廷画院花鸟画风格多样,但意境与格调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

B.陈淳的大写意花鸟画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征与画面的形式感,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

C.“吴门四家”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基础上发展出鲜明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D.徐渭在绘画上的成就超越了诸多前代画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D [“成就超越了诸多前代画家”错,文中只是说徐渭在花鸟画上的成就超越了陈淳。

]

18.下列对明代花鸟画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画家们广泛地学习和借鉴院体画家、文人画家及民间画师的优良画风。

B.文人参与花鸟画创作以后,绘画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特质。

C.画家们大胆尝试,或借鉴山水画笔法,或引书法笔法入画,或使用新材料。

D.画家们具有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激情和狂怪奇崛、傲视万物的强烈个性。

D [“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激情”错,原文中并未体现。

属于无中生有;“狂怪奇崛、傲视万物的强烈个性”,只有徐渭具备,而非“画家们”,属于以偏概全。

]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点明了文章的论述对象,文章主要论述了明代花鸟画的发展。

B.第一段最后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文章语言典雅,饶有韵味,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D.文章列举“吴门画派”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吴门画派的花岛画取得了极大突破。

D [根据原文第三段“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可知“取得了极大突破”错。

]

四、本大题3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湖 底

阿 城

后半夜,人来叫,都起了。

摸摸索索,正找不着裤子,有人开了灯,晃得不行。

浑身刺痒,就横着竖着斜着挠。

都挠,咔哧咔哧的。

说,你说今儿打得着吗?

打得着,那鱼海了去了。

听说有这么长。

可不,晾干了还有三斤呢。

闹好了,每人能分小二百,吃去吧。

人又来催。

门一开,凉得紧,都叫,关上关上!

快点儿快点儿,人家司机不等。

这就来,也得叫人穿上裤子呀!

穿什么裤子,到那儿也是脱,怎么也是脱。

不但裤子穿上了,什么都得穿上,大洋皮袄一裹,一个一个地出去,好像羊竖着走。

凉气一下就麻了头皮,捂上帽子,只剩一张脸没有知觉。

一吸气,肺头子冰得疼。

真冷。

玩儿命啊。

吃点子鱼,你看这罪受的。

都说着,都上了车。

车发动了,呼地一下蹿出去,都摔在网上了,都笑,都骂,都不起来,说,躺着吧。

草原冻得黑黑的,天地黑得冷,没有一颗星星不哆嗦。

就不看星星,省得心里冷。

骑马走着挺平的道儿,车却跑得上上下下。

都忍着说,颠着暖和。

天却总也不亮,都问,快到了吧?

别是迷了。

车也不说一声儿,一下停住。

都滚到前头去了。

互相推着起来,四面望,都说,哪儿呢?

怎么瞅不见呀?

车大灯亮了,都叫起来,那不是!

草原不知怎么就和水接上了。

灯柱子里有雾气,瞅不远。

都在车上抓渔网,胡乱往下扔。

扔了半天,扔完了。

都往下跳,一着地,嗬,脚腕没知觉,跺,都跺,响成一片。

车转了个向,灯照着网。

都择,择成一长条,三十多米,一头拴在车头右边。

一抬头,天麻麻亮。

都说,刚才还黑着呢。

先拢起一堆火。

都伸出手,手心翻手背,攥起来搓,再伸出去,手背翻手心,摸摸脸,鼻头没知觉。

都瞅水。

说是湖,真大,没边儿。

湖面比天亮着几成。

怪了,还没结冰。

都说,该结了,怎么还没结呢?

早呢,白天还暖和呢,就是晚上结了,白天也得化。

这才刚立秋。

关外不比关里。

北京?

北京立秋还下水游泳呢!

霜冻差不多了,霜冻也没这疙冷。

酒拿出来了,说,都喝。

喝热了,下水。

火不能烤了,再烤一会儿离不了,谁也不愿下水了。

别烤了,别烤了。

都离开了,酒传着喝。

天一截比一截亮。

湖纹丝不动。

都甩了大羊皮袄,缩头缩脑地解袄扣子。

绒衫不脱,脱裤子。

都赶紧用手搓腿肚子,咔哧咔哧的。

搓热了,搓麻了,手都搓烫了,指尖还冰凉。

都佝着腰,一人提一截网,一长串儿,往水里走。

都嚷,这水真烫啊!

要不鱼冻不死呢,敢情水里暖和。

你说人也是,咋不学学鱼呢?

嘿,人要学了鱼,赶明儿可就是鱼打人了。

都笑着,都哆嗦着,渐渐往深里走。

水一圈儿一圈儿顺腿凉上来。

最凉的是小肚子,一到这儿,都吆喝。

水是真清。

水底灰黄灰黄的。

脚碰到了,都嚷,嘿,踩着了!

别嚷别嚷,鱼一会儿跑了。

网头开始往回兜,围了一大片。

人渐渐又走高了,水一点一点浅下去。

水顺着腿往下流。

都叫,快!

快!

冻得老子顶不住了!

天已大亮,网两头都拴在车头后面。

司机说,好了没有?

都说,好了好了,就看你的了!

半天没动静。

司机一推门,跳下来,骂,冻上了,这下可毁了!

都问,拿火烤烤吧?

司机不说话,拿出摇把摇。

还是不行,就直起腰来擦一下头。

都在心里说,嘿,这小子还出汗了。

司机的胳膊停在脑门上,不动,呆呆的。

都奇怪了。

心里猛地一下,都回过头去。

一疙瘩红炭,远远的,无声无息,一蹿,大了一点儿。

光着的腿上都有了感觉。

那红炭又一蹿,又大了一点,天上渗出血来。

都噤声不语,心跳得咚咚的,互相都听得见,都不说。

还站在水里的都一哆嗦,喉咙里乱动。

听见那怪怪的声音,岸上的都向水里跑。

湖水颤动起来,让人眼晕,呆呆地看着水底。

灰黄色裂开亿万条缝,向水面升上来。

都是鱼。

2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二段“打得着,那鱼海了去了”这句充满地方色彩的话,既巧妙交代了这群人要去打鱼的事情,又表现出他们兴奋的心情。

B.文章注重描写特定情境下人物的感受,“哆嗦”的星星,“红炭”似的朝阳,都绝妙地写出了人们在打鱼境遇中的特殊感受和情绪。

C.文章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善于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D.文章叙写了一群人半夜前往草原大湖网鱼的神奇过程,以短句为主要言说方式,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C [C项,“善于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错,没有“对比”。

]

21.文章中网鱼的人群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的题目,注意梳理文章的情节,根据文章的情节进行概括。

答案:

(1)性情粗犷而有野性。

大声说闹,大声笑骂,不拘生活小节。

(2)性格坚忍而乐观。

半夜网鱼,虽然气候异常寒冷,路途颠簸遥远,湖水冰冷刺骨,但因能打到鱼的愿望而勇敢从容面对。

(3)经验丰富,互相配合。

大家听从安排,统一行动,团队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安慰。

22.文章是怎样叙述网鱼的一群人的故事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文章的材料组织特征的题目,注意线索、视角、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此题以时间为线索,清晰地呈现出打鱼过程;以“我”的所见所闻来叙写,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以网鱼人群在特定的打鱼境遇中的感觉状态和情绪状态来叙写事件,容易调动读者的体验。

答案:

(1)以时间为线索,从半夜被叫起到日出看到湖底的鱼,清晰呈现打鱼过程;

(2)以“我”(隐匿的叙述人)的所见所闻来叙写,真实再现打鱼时节气候的寒冷和打鱼人群的辛苦、兴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3)以网鱼人群在特定的打鱼境遇中的感觉状态和情绪状态来叙写事件,容易调动读者的体验,使读者感同身受。

五、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武亦姝获得“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后,文化界引发了背诵古诗词是否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争论。

有人认为机械地背诗比的不过是记忆力,这本质上是一场记忆力大比拼,是高考模式的可悲延伸;也有人认为该节目让传统文化的魅力被挖掘出来,有助于提升全民文化素养。

对于这种争议,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少于700字。

【立意探索】 《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中国国学热,热爱者有之,唏嘘者有之,艳羡者有之,批判者有之。

材料中一些评论者、学者的观点也合理。

但是我们要明白,一档电视节目容量有限,不大可能具备普及传统文化的能力。

记忆力是基础,其他的各种能力都是在此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