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4家庭作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1923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124家庭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C124家庭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C124家庭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C124家庭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C124家庭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C124家庭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C124家庭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C124家庭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C124家庭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C124家庭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124家庭作业.docx

《C124家庭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124家庭作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C124家庭作业.docx

C124家庭作业

练习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淳熙中,张说①颇用事,为都承旨②。

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

上许之,且曰:

“当致酒肴为汝助。

”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

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说为表谢,因附奏:

“臣尝奉旨而后敢集客,陈良祐独不至,是违圣意也。

”既奏,上忽顾小黄门言:

“张说会未散否?

”对曰:

“彼既取旨召客,当必卜夜。

”乃命再赐。

说大喜,复附奏:

“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

”夜漏将止,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

坐客方尽欢,闻之,怃然③而罢。

[注]①张说(yuè):

人名。

②都承旨:

官名。

③怃然:

怅然失意的样子。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奏欲置酒延众侍从延:

(2)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速: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

3.张说“附奏”的目的是什么?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陈良祐是个怎样的人。

 

5译文:

 

练习二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蜀之鄙有二僧:

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蜀这鄙有二僧。

鄙:

西蜀之去南海去:

人之立志之:

顾不如蜀鄙这僧哉?

顾:

二、翻译下列句子

A、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B、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三、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翻译

练习三

一、分类阅读《世说新语》节选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

“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注释】①王右军:

王羲之。

②减:

不足。

③大将军:

王敦。

④钱凤:

人名,字世仪。

⑤孰:

熟。

⑥从:

纵。

1.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

解释。

⑴屏人论事()

A.当门的小墙B.忍住

C.退避D.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B.与“阴”相对C.外露的D.通“佯”

2.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D.宋何罪之有

3.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

用自己的话回答。

4、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翻译

 

练习四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

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音:

义:

③食不给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6、译文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齐东野语》

(1)邀请

(2)邀请

2、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

3、希望皇帝惩罚陈良祐。

4、位高权重的张说奉旨请客,陈良祐却坚决不去,说明他是个不畏权势的人。

一、分类阅读《世说新语》王羲之不满十岁时,大将王敦十分喜爱他,安置在蚊帐中睡觉。

大将军先起来,右军还没起。

须臾时,钱凤进来了,让手下退出去,(与将军)商议事情。

忘记了右军在帐中,就讨论叛逆的计谋。

右军醒了,听见他们说的话,知道活不了,于是假装吐口水,装睡。

王敦记起右

军,吃惊的说不得不杀他,掀开蚊帐,见他嘴边流口水,相信他睡得很熟,于是得以保全性命,那时就有许多智谋。

⑴C⑵D2.B3.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

4.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答案:

1.①dàn;吃。

②zhé;往往,总是。

③jǐ;供应。

④Chán;说别人坏话2.B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

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翻译、阅读答案【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一、杜子谏

【原文】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

“王之伐越何也?

”曰:

“政乱兵弱。

”杜子曰:

“臣愚患之。

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庄跷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

此智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故曰:

自见之谓明。

 1、解释下面句子。

 

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2、杜子是用什么方法说服楚庄王不攻打越国的?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 楚子发母(节选)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

母问使者日:

“士卒得无恙乎?

”对日:

“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①。

”又问:

“将军得无恙乎?

”对日:

“将军朝夕刍豢⑦黍粱③。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④,使人数之日:

“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

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⑤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⑥。

异日,有献一囊糗精⑦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⑧,而战自十也。

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

”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注释:

①[并分菽粒而食之]大家分吃豆粒。

②【刍(chú)豢(huàn)】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

③【黍粱]好粮食。

④【内】通“纳”,接纳、进门。

⑤【注】倾倒。

⑥【战自五也】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

⑦【糗(qiǔ)鞴(bâi)】干粮。

④[甘不逾嗌(yì)]美味过不了咽喉。

嗌,咽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士卒得无恙乎?

    (             )    

②子发于是谢其母。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使人数之日:

“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

    

 3.阅读本文后,你认为子发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 处之不易

① 【原文】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

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

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

每语子弟云:

“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尔曹⑧其存⑨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处:

居于高位;易:

改变。

②殷仲堪:

人名。

③俭:

荒年。

④率物:

为人表率。

⑤素:

朴素。

⑥受任方州:

受命担任大州刺史。

⑦豁:

抛弃。

⑧尔曹:

你们。

⑨存:

谨记。

 【练习】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辄拾以啖之                         

盘外无余肴                      

缘其性真素

勿以我受任方州

 

2、翻译句子。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

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

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

这句话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原文】(四)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

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①盗者。

述古绐②曰:

"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

"使人迎置后阁祠之③。

引囚立钟前,谕曰:

"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

"述古自率同职④祷钟甚肃,祭讫以帷⑤围之。

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

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

讯之即服。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三》)  

【注释】

  ①的:

确实,真正。

②绐(dài):

欺骗。

③后阁:

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

祠:

供奉。

④同职:

同事。

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

⑤帷(wéi):

布幕。

【阅读训练】

  22.解释:

(1)知:

(2)至:

(3)盗:

(4)阴:

  23.翻译:

(1)使人迎置后阁祠之。

(2)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24.陈述古智辩盗者,是因为他抓住了盗者

________的心理。

 

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

既毕⑤,令间谍问曰:

"魏王何如⑥?

"匈奴使答曰:

"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导读:

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

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一、解释加点的词

  l.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2.帝自捉刀立床头()

 3.魏王雅望非常()

  4.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二、填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_____解释为_____;

"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词性为_______,解释为________。

  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

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珪可比。

此事世人多认为曹操阴险奸诈,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根据要求写出下列的诗句:

A、诗中酒,。

B、诗中月,。

C、诗中花,。

D、诗中情,。

E、诗中鸟,。

二、下面这些诗句分别写的是什么节日?

请填在句后的括号内。

⑴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⑵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

()

⑶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

⑷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

()

⑸谁言秋色不及春,及到重阳景自新。

()

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